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我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电影所呈现的氛围和情绪,观后感让我对文学作品的深度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钟扬事迹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钟扬事迹观后感篇1
他,是一位学者。16年间行走xz50万公里路,收集1000余个物种,4000多个样本,4000万颗种子。
他,是一位师者。积极为xz的高等教育努力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个”。第一个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培养了藏族第一个植物学博士,带出了xz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尽管33岁已是一名副局级干部,但在收到了复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家宽伸出的橄榄枝之后,毅然决然地放弃所有地位和待遇,甘心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教授。
他,就是植物学家钟扬教授,一位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追梦者”。
一位信念过硬的追梦者。从他作为中组部第六批援藏干部那一刻起,坚持在气候环境恶劣的雪原艰苦跋涉数十万公里,十多年如一日地收集植物种子数千万颗,为国家的种质资源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世界种质资源库填补了缺少xz种子的空白。
一位政治过硬的追梦者。始终以“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作为自己的信念,忍受进藏的高原反应,沉下身,静下心把在复旦的科研成果带到xz,带到祖国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不乘凉也甘栽树”的善举,甘心放弃所有职级待遇来到复旦大学做一名普通教授。扎扎实实地多做,做好为祖国边远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利长远的事。他是真正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她的每一寸土地,他用自己的一次次行动,取得的一个个科研成果,践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一位作风过硬的追梦者。始终把建立祖国的生物“基因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丰富“基因”宝藏放在心中,始终把xz人民放在心中。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提升自己的政治站位,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钟扬事迹观后感篇2
2017年9月25日凌晨,钟扬同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钟扬同志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但是他留下来的种子却是我们国家和人类宝贵的基因宝藏,将在未来生根发芽造福万千苍生。而他的种子精神也将激励我们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砥砺前行。
我们要像钟扬一样,要有种子的扎根精神。当钟扬第一次成为援藏干部时,他已经将自己这颗种子播种在了这广袤的雪域高原之上。为了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他不畏艰险,足迹遍布青藏高原的高山大川,行程超过5万公里,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颗种子。为了把xz当地的人才培养起来,为了把学科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不怕苦不怕累,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他曾说“我能戒酒,就是戒不了xz”,在身体有17种高原反应、心跳达到临界值的情况下仍不停地往返于xz和内地之间。最终他向xz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为xz大学申请到了第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将xz大学生态学科带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像钟扬一样甘愿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青春。
我们要像钟扬一样,要有种子的无私精神。为了国家,为了事业,他总是不考虑个人利益。在他刚回国时,为了给单位买一台计算机,花光了省吃俭用攒下的生活费。在他34岁,已经是一名副局级干部,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前景一片光明时,他毅然决定放弃“大好前程”去复旦大学做一个传道受业的伯乐。为了资助xz老师和学生,他艰苦朴素,可以穿29元的牛仔裤,舍不得扔掉宾馆里用剩的一点点肥皂头。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始终致力于科普工作,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为中小学生上课。他说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钟扬就是这样一位知难而上不求回报的“优秀共产党员”,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改变,但是生命的宽度我们可以不断拓展。钟扬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他用他奉献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我们要铭记钟扬这颗“种子”,让他的精神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
钟扬事迹观后感篇3
在学习了钟扬教授的先进事迹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我感想颇多,在老师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钟扬事迹观后感篇4
"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9月25日上午在__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记得当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正在下乡途中的我脑袋一震,赶紧找出电话给在学校的老师确认消息,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钟扬老师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西部,在x大学期间,我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听过钟扬老师的课,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师,他甘于奉献、脚踏实地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名学生,也正是因为他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人格魅力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是钟扬老师一直奉行的教育理念。钟老师在学校开设了一门《生物学信息》的选修课,每到他上课时,学生总是爆满,钟老师经常在课程内容讲完后,跟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并以此教育大家应当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即使在科研上不能有很大的建树,至少要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即使默默无闻,也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也正因为钟老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使得他在学校一直是同学们最欢迎的老师,不管是藏族还是汉族,不管是学生还是同事,最喜欢跟钟老师交流,向他学习。
坚持不放弃是钟扬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他教导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钟老师平时工作很忙,有时晚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还经常往返x和x两地,对身体伤害极大。我好几次看到钟老师在外出采样或者课间休息时吃药,但正因为他对高原生物学的热爱和梦想,他一坚持就是16年。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给我们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都要坚持不放弃,必定会为我们平凡的一生勾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甘于奉献可以说是钟扬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在援藏的这十几年时间,钟老师几乎跑遍了x的每一寸土地,收集种子4000多万颗,为x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还尝试为x引种"海岸卫士"——红树林,希望x光秃秃的海岸线能长出一片美丽的"红云".钟老师不管到哪里,都会尽其所能地帮助哪里的人。他还没等到x种质资源库建成,也没等到红树林长高长大,但他心中早已勾画出了一幅壮美蓝图。我悲痛于再也不能见到钟老师奔走的背影,但我忘不了他注视远方的目光,更忘不了他追逐的方向。钟老师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我相信:萌芽长出的每一个梦想和每一份拼搏,都带着钟扬老师的身影。
钟扬事迹观后感篇5
植物学家钟扬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人们感怀先生往事,也会追溯先生的精神来源。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
滴石上,不叫苦、不知痛,拥有这种态度,水真心付出,直至石穿。当下,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战役的的关键攻坚期,越是紧要关头,需要有一种干事业滴水穿石,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搏精神,选定了目标,就脚踏实地,一往无前,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冲锋,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小树苗要经历暴雨、烈日、狂风的千锤百炼,方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有用之材。任何一项宏大的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奋斗的过程。应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怀,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甘做铺路石,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能追求面子光鲜实则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只要有利于长远发展,只要能惠泽百姓,再小再基础的事,都要全力以赴去做,以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而那些急功近利、缺乏打磨和锻造的,都无利于脱贫攻坚,无利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滴水穿石,并不是一滴水所能完成的,而是无数个小水滴的共同杰作。在这个过程中,小水滴与小水滴之间不断接力、不断传承,不畏坎坷困难,冲破重重羁绊,一路勇往直前。只要坚持,微力也能攻坚;只要真干、实干、苦干万事皆能成功。干在实处,坚持不懈,让自己成为传承接力的一棒,让自己成为“滴水穿石”的一滴水,为决战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水滴之力”。
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时下,我们应该继续践行水滴精神,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让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让每一个贫困地方迸发出无限生机。
钟扬事迹观后感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