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10-20 作者:Kris

我们要让写出来的心得体会得到非常多人的肯定,要想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我们就必须认真写心得体会,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央视纪录片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央视纪录片心得体会7篇

央视纪录片心得体会篇1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要为去世的亲人扫墓。而我和爸爸来到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来看看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

早晨有些小雨,天空灰蒙蒙的,真是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我怀着沉痛和敬佩的心情走进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烈士们高大英勇的雕像。走到第二层,是中国解放战争时和解放战争后牺牲的烈士。我看到胡氏六烈士,为了解放战争一家六兄弟壮烈牺牲,葛玉芳和李厚坤夫妻,陈伯平,秋瑾等烈士的英勇事迹。在吴斌叔叔纪念展视频中目睹了他在被铁块击中后的惊魂七十六秒:缓缓停车,打开车门,疏散乘客。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几十个人的安全。还有四位年少烈士,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八岁,最大的也只有十六岁。

央视纪录片心得体会篇2

天空的幸福,是它穿着一身蓝裙子;阳光的幸福,是它拥有如水晶般耀眼的光彩;大地的幸福,是它孕育出多彩的生命;人们的幸福,是有一个美丽的地球;在我眼里,地球就是一位慈祥的妈妈,把我们抱在她的怀里。

可是,有的时候地球妈妈也会生气:河水干涸了,植物枯萎了,大地裂开了,森林着火了……这些事发生后,人们便热火朝天的忙碌了起来。他们种很多树,把大街小巷清理的干干净净,地球妈妈又开始变得温柔起来。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更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妈妈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如果我们离开了她,那我们一分一秒都无法生存下去,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来回报地球母亲。

我们都知道,不可以乱扔垃圾,不可以随地吐痰,不可以砍伐树木,不可以踩踏草坪,不可以乱摘花朵……可是,有些人却明知故犯,他们随地乱扔垃圾。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男孩把空的易拉罐扔在河里,我立刻上去对他说:“我们不能乱扔垃圾,污染环境,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听完我的话,他惭愧的低下了头。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人体所需能量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给我们解渴,还可以给输送植物们营作文养。水给我们带来了葱郁树木,鸟语花香,山水如画的美好生存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宁静和平。所以,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水源吧!

植物也是我们人类最需要的朋友之一,因为它可以清新空气,吸收我们呼出的二氧化氮,制造出新的氧气供我们呼吸。如果没有新鲜空气,人类将会无法生存。假如没有植物帮我们抵挡风沙,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妈妈会变成一片沙漠……它们就像“绿色卫兵”,一直保卫着我们。

播种绿色就是在救自己,如果想吸到清新的空气、想喝到纯天然的水,就必须保护环境,爱护环境。

虽然乡下的空气很好,风景也很好,城市里高楼大厦美丽又整洁。但人们的环保意识很差,城市里面的工厂总是冒出黑乎乎的烟雾,那些烟雾严重的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以前清澈明亮的溪水现在变得又脏又臭。污染水源的行为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理喻的。植物被破坏了,我们就失去了新鲜的空气,水源被破坏了,我们的饮用水也会受到影响,生命同样也会受到威胁。

大自然是我们生死相依的骨肉亲戚。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多做一些让地球妈妈开心的事情,保护好脆弱而又伟大的妈妈,植树造林,让她变得健康!

央视纪录片心得体会篇3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央视纪录片心得体会篇4

地球只有一个,而资源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也应该好好的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不然以后是没有能够让我们后悔的时候的。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在这一次的活动当中,我是收到了许多的心得,除了在这一次活动当中也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一些节约资源的好点子,还明白了要好好的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性。试想其实我们大家都喜欢环境好的,可是要是不好好的爱护,那么是没有好的.环境可以去欣赏的。

我们的公益宣传点设在广场上面,我们向分别向来往的人群分发传单,还给一些感兴趣的人讲解保护环境的一些重要性。那一天太阳是很毒的,但是我感觉心里却是舒服的,因为我觉得现在做的这一件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事情的进展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简单,像保护环境好这一件事情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很多人其实是不愿意去做的,因为这样做是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不再像以前一样随意和方便的,而是多了一些东西。比如垃圾分类也属于保护环境,垃圾都入桶,不要毁坏树木和花花草草等等,这些事情真的是我们平常就能够做好的,但是却往往又是没有人做好的。就比如我们今天宣传的时候,有人拿了我们的宣传单,转头就把单子丢掉了地上,看看这不就是吗?

其实保护环境已经不单单只是保护环境了,更不只是保护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这么简单了,它里面其实是还涵盖了很多别的东西。其中就还有教养,你想要是一个人的家教是好的,那么首先垃圾就是不会乱丢的,也不会随便的破坏大自然形成的环境的。所以这样看来,其实也还是说明了一个教养不够的事情。所以我们更应该是要引起重视的,还有就是你想,古人留给我们的是青山绿水,而我们留给后人的呢?难道就只有高楼大厦和科技吗?却没有让他们看上一眼这大自然的美丽吗?

不仅我们因为我们自身是要好好的去保护环境,其实还有的就是,我们人其实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不过是独得了大自然的恩宠,才如此的胡作非为,任意的改变着一些东西,但是要是我们一直这样,那么大自然总是会不高兴的,那么她就会毁灭我们的,想想要是不好好的保护环境,天气会变的越来越糟糕,难以解决的病也会越来越多,到最后我们是注定要被毁灭的。

但是这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吗?好好的爱护环境,好好的保护大自然,好好的保护地球,那么我们生活的地方也会是鸟语花香的,这样不好吗?

央视纪录片心得体会篇5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是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每每听到或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想起了那些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想起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还想起来了学校举行的清明祭扫烈士墓的活动……

今天是清明节,我校初中部两千余名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前往马庄烈士陵园参加清明祭扫烈士墓的活动。

站在烈士墓前,我看到了青松不动,柳枝低垂,烈士墓前的花圈和小白花,听着低沉的哀乐,同学们埋下了头为烈士们默哀三分钟,表达了对烈士们的崇敬和怀念。想起了英雄们的事迹,我在心里一遍遍地祈祷,祈祷烈士们的英灵与山川共存,英雄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站在烈士墓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想起了一位位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坚贞不屈的李大钊;为了让孩子们在电灯下学习,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的郝副营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十五岁时英勇就义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以身堵枪口的黄继光。正是这些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站在烈士墓前,我想对烈士们说:你们看到了吗?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了!也不再受别国的欺凌了,请你们安息吧!我想对同学们说: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们要好好学习,为将来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旧貌换新颜。

经历过战争的中国永远呼唤和平,永远捍卫和平。我要好好学习,为将来的世界和平贡献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中国的航空,高铁氢弹等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了。人民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清明祭英烈,共筑中华魂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忘记那些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我以后一定要热爱祖国,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光荣传统,学习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掌握技能,为建设更加美好,更加富强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央视纪录片心得体会篇6

我观看了《国家记忆·绝笔》。这是一个记录了革命志士们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舍弃高官厚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抗日、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

我对其中“初心明志叶挺英魂永存黄显声”一级中的人物“叶挺”记忆尤为深刻。叶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抗日时担任新四军军长。后因国民党反动派忌惮共产党军力,发动皖南事变,将新四军大部分人被同胞杀死,军长叶挺被送入牢狱。这时的叶挺并不是共产党,但心里早已下定决心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

蒋介石逐渐失去了耐心。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他并不惧怕死亡。他还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最后,蒋介石亲自出马,宴请叶挺。在《囚歌》和由叶挺整理的手稿中,不难看出叶挺已将生死至于度外。当他在共产党的努力下被营救出狱时,他所作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很快地便同意了。在国共内战即将爆发时,叶挺乘飞机前往延安,却不幸坠机遇难。举国上下无限悲痛。

正如片中所说:“叶挺尝遍挫折与艰辛仍初心不改,高官厚禄至于前却矢志不渝。”他英勇地牺牲了,但他为祖国、为人民、为党的事业奉献了他的一切。他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舍弃高官厚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抗日、舍小家为大家的的高贵的精神,值得被“国家记忆”。

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如果说烈士的《绝笔》是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对信仰的追求与坚守,是真理的千古绝唱,那么他们在《绝笔》中,也抒发了对父母的至尊至孝,对妻儿的至亲至爱,言辞切切,催人泪下,也是大爱真情的千古绝唱。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党史教育深入开展之时,纪录片《绝笔》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有血有肉的教材,同学们如若在观看之余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便是对这份教材最好的答卷。

央视纪录片心得体会篇7

来到山轻工已经四年了,与现在相比,大一报道时轻院的环境极其恶劣,经过四年的时间,我校环境改善的不错,不过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够强,必须从根本上让同学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去年有一段时间实行过限塑令,结果实行了不到两个月就流产了,可见增强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有多重要。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有着永远摆脱不完的依赖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或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没有了绿色,这一切岂不成了无本之源,好比毛长在皮子上,没有了皮,毛又咋生根?

绿色锐减,吞噬绿色的,正是人类自己,是人类发展模式中那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性开采。人类对绿色的无尽索取仍在威胁着生态平衡,破坏着生态的结构。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当然,环境保护还必须考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只有互相之间协调发展,才是新时代的环境保护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