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在写作文之前,都是会先列好大概的提纲的,大家在平时多积累素材就能写出优秀的作文,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的年味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的年味作文篇1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不知是谁将其制成烟花,幸福地绽放出满眼繁华。
新春到,真热闹。不仅爆竹拔地起,烟花也在空中笑。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乡下的老家。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刺眼的霓虹。远离了高度的文明,没有了网络和电脑。呼一口新鲜空气,走一下田间幽径。总觉得一切都挺好。
外公外婆笑来迎,儿时伙伴也来瞧。一顿丰盛的年夜团圆饭,一场精彩的春节联欢会。大家都各自说说一年来幸福的生活,勾勒未来美好的前途。
不知不觉,已是11点50分了,外公说,我也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今年可以带我去上香了。我兴奋地应了一声,打点一下行装,手持着意味着六六大顺的六根观音香踏上了前往土地祠的路。天上月明星稀,在灯光稀疏的乡下才发现,其实,月亮也可以照亮大地。徐徐的微风不仅送来香的香气,而且有爆竹的声响,甚至还有浓浓的年味。
此时已接近零点,新年就在面前,每家每户都在放烟花迎接着,隐约勾勒出前方的土地祠。
我们快步走去,发现祠庙坐落在一片苍翠的松树林间,有大半个教室那么大。推门而入,墙壁两边各点着八根蜡烛,正前方的供台上也点着六支蜡烛,整个祠堂被照得灯火通明。供桌正中有一个寿星的瓷像,宽额头,白胡子,一手持仙桃,一手拄拐杖,满脸慈祥的笑容,在烛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瓷像前摆着供品,有当地的土特产,还有一些糖果、年糕和鱼。供台前有一个课桌那么大的香炉,里面也插着摆着不少香。香炉前还有一个蒲团。其他地方挺空旷,没有什么东西。
“小宇,等会儿拜神前先用烛火点燃香,插或摆入香炉,然后拜神,拜神时注意次数,动作要到位准确,要行三叩九拜大礼,边拜边许下新年愿望,听懂了吗?”外公开始教导我。我应了一声。外公便转过身,开始拜神。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撑地,腰部连同背部弯曲,使额头离地十公分左右,三次。再起身,双手合十于胸前,身体轻鞠躬一次。再将整个动作重复三次。
接着是爸爸,然后是舅舅,我在一旁仔细地瞧着,动作也一一有数。
轮到我了,我虔诚地按照所观察到的动作有力地做着。周围的一切都静极了,白烟袅袅,在屋子里盘旋,有一股淡淡的好闻的香气,头顶金光闪耀着,一切都神圣而飘渺并自然。
“我希望我们一家在来年能幸福,喜气洋洋,一帆风顺。”我在心中默默念到。
香烟徐徐,不紧不慢,悠哉悠哉地盘旋而上,似乎在将我们的新年愿望带上天庭。
微笑着走出了祠庙,巧得很,不知是哪的钟声悠扬地敲了起来。
春节,是一个幸福年的结束,也同样是一个幸福年的开始。
中国的年味作文篇2
牛年春节马上就要来到了,这可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除夕的年夜饭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家人无论如何也要聚到一块儿吃的一顿情亲大餐。只有这顿团圆饭才可称之为“年夜饭”。
因为爷爷,奶奶都已去世,所以今年的年夜饭一定要去外公,外婆那里团聚。我们一家三口刚踏进门,浓浓的年味摆满了圆圆的大桌,外婆把我搂在怀里,拿出各种零食,塞满了我的口袋。外公则围着大围裙在厨房里展示他酝酿已久的大菜。“新年好,新年好。”门外又传来大舅一家三口的声音,表哥是个十五六岁的帅小伙,领着我看他最新下载的动漫。
妈妈,大舅,撸起袖子要去厨房帮忙,“不用,不用,你们坐下来聊聊天,嗑嗑瓜子,我和你爸趁着身体还不错,不用你们,等我们老的干不动了再享你们儿女的福吧。”外婆一边帮外公做下手,一边让我们坐下。我看见妈妈转过身去似乎眼圈有些发红。
在一串喜庆的鞭炮声中我们这个大家庭围成一圈坐下了,大圆桌上有我们芜湖传统的“八宝菜”,“年宝鱼”是要放到小年才可以吃,因为它预意着“年年有余”。还有金灿灿的蛋饺,红火火的牛肉,青青白白的青菜豆腐,又酸又甜的糖醋鳜鱼。象征着团圆的肉圆,藕圆是少不了的,圆桌中间超大电锅内炖着老母鸡汤……各种香味汇成幸福的滋味。这种滋味是中国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它包含着长辈对下辈无私的奉献,子女对长辈浓浓深情,孝意。
妈妈,爸爸,大舅,舅母,我和表哥围在外公,外婆身边高举酒杯,“祝二老在新的一年中心情好,身体好,永远健康,幸福。”
“来来,两位学生要好好学习,明年成绩更上一层楼。两个大红包一人一个。”年夜饭后外婆发红包了。
电视机里传来欢天喜地的歌舞声,春节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欣赏着节目,说着,笑着,闹着……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话“晚会一年到头有很多,但只有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的那才是“春节晚会”,因为那是团聚的晚会,有家人才有团聚,我希望我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以及家人们都能平安,健康,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中国的年味作文篇3
平时,写着写着作业就会想:一年也太长了吧,过得这么慢,一天就如此难熬,更别说一年365天了。但又一算,一分钟60秒,一小时60分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算起来,一年也不过31536000秒。一秒钟过得多快呀,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所以不过就是这些,时间也不多。但每过去一秒,生命就少了一秒,所以大人们总说,过年了,又老了一岁,但春节这种热闹的气氛总是很吸引人,让人盼望着过年。我就是一个春节的小粉丝,一般寒假还没放,我就开始盼着了,盼春节快点儿到来,即使又大了一岁也没关系。
每年春节,我们家过得都很热闹,尤其是今年。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妈妈回奶奶家。一进村便感受到了一种热闹的气息,我打开车窗,吸了一口空气。这不是年的味道吗,街上早就挂起了灯笼,门口贴上红对联,门对面总不忘贴一个”开门见喜”。每家每户不管大小、老少都忙里忙外。我家也不例外,妈妈一回家就洗了手跟奶奶包饺子了。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丰盛的年夜饭了,二爷爷将晚上要炒的菜、肉都切好。妈妈和奶奶炒完菜摆在桌子上,妈妈把我爸爸接回家后,年夜饭就正式开始了,其中仍有一位常客:可乐鸡翅。不管从哪方面来讲,我都对它是印象至深,特别是去年,我的牙就是被这东西硌下来的,当时直接是鲜血直流,但我还是很喜欢吃,只是今年吃的时候我是小心小心再小心了。一到八点,电视上出现的画面必定是春节联欢晚会,每到这时,我和妹妹就爬上了床,在被子里躺着看春节联欢晚会。因为奶奶家的电视,客厅一台,卧室一台,所以我在屋里看,一般11点我就会倒头呼呼大睡,绝不会撑过12点,除夕夜就这样过去了。
当然,每年的大年初一于我而言也很特别,妈妈一叫我起床,只要听到,那我必定会精神抖擞。如果是平常,我绝不会这么利索的,说不定会赖床,而让我如此勤快的主要还是新衣服,虽然都这么大了,但我还是很喜欢穿新衣服。
因为我爷爷是他兄弟姐妹中最大的,所以我们家的亲戚早早就到了我们家,准备好了才一起出去拜年。我们小孩子的标配当然是一只大大的棒棒糖。拜完年我们还会聚在一起吃个午饭,孩子们会在一起玩,直到下午三、四点钟才散,春节在我眼中就这么过去了大半。
不仅是大年初一,就是大年初二,我也是非常高兴的,因为那一天我们还要去姥姥家。我和我表哥还是一如既往地坐在一块儿玩手机。爸爸,妈妈,舅舅,舅妈,也拿我们没办法。
这是我的春节,一个完美的春节,我的第十二个春节。我喜欢这个春节!
中国的年味作文篇4
让年“味”多一点“颜色”
今天是小年。都说,年是有味道的。小年过后,年的味道就从家家户户的窗子里飘了出来。记忆里我童年的新年,充满了金灿灿的团圆味儿、红彤彤的吉祥味儿和雪白的欢乐味儿。
金灿灿的炸果子是满满的“团圆”味儿。每年过年,奶奶都会炸上满满一锅“炸果子”,咬上一口外酥里嫩,非常筋道。年关将至,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这道佳肴。年幼的我,与其说对吃感兴趣,不如说对其制作过程更为热衷,看着大人们揉面,我就在一旁用模具将面团卡成小鱼的形状,再由奶奶把这些“小鱼”一条条扔进油锅。不一会儿,那一锅“小鱼”就翻滚着由青色变成了金色,捞上来时,还滋滋地冒着油泡。听奶奶说,老一辈家里穷,过年吃不起鱼,于是便将这面团炸成鱼形,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着吃上几块“炸果子”,寓意年年有余。咬上一口奶奶做的金灿灿的炸果子,满口留香,这便是新年满满的团圆味儿。
红彤彤的春联是浓浓的“吉祥”味儿。“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红彤彤的春联被挂上门头,年就到了。过年贴春联,更寄托了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年少时,我会在大年三十的早晨拿着刷子,将家里自制的糯米糊刷在门的两侧和门楣,得踩着凳子、踮起脚尖才能刷到。刷完浆糊,心中默念口诀:“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随后,我再用手掌重重拍上几下,贴春联一事才算“大功告成”。忙活一天,随着夜幕降临,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笼,远处鞭炮声响起,那红彤彤的春联便沉浸在夜色中,新年也因此多了一股浓浓的吉祥味儿。
白花花的瑞雪是阵阵的“欢乐”味儿。“瑞雪兆丰年,五谷登丰收。”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烟台,由于冬天的雪出奇的多,烟台也因此得了一个别称——“雪窝子”。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年过年都会下上一场大雪。大年三十的晚上,天空就飘起了雪花,等睡上一晚再起床时,窗外的地上就已落满了厚厚的一层雪。初一出门拜年时,厚厚的积雪漫过脚腕,踩上去时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新年好!”——跟长辈们拜完早年,我一手揣着一把糖果,一手握着雪球,和小伙伴们嬉笑地穿梭在家乡的大街小巷。放眼望去,花草树木仿佛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衣,地里的嫩芽也正在等待时机破土而出。在欢笑声中,新年也因此多了一阵阵的欢乐味儿。
中国的年味作文篇5
多想回“家”说说“心里话”
“有国才有家,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说句心里话》这首脍炙人手的红歌由石顺义作词,士心作曲,以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信念与心声。“家”,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因为心中有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爱,无数中国军人“舍小家为大家”,踏上了卫国之旅,把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献给了国家。每当听到这首歌,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便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我也想家,但我愿舍小家为大家。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成都消防队队员尤仲泽仁随战友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在赶往黑河乡救援的途中,尤仲泽仁坐在车里“一言不发”,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此时距离他的家乡荷叶寨只有不到30公里。空闲时,他也尝试与家人联系,但一直联系不上。“救援任务是第一位,我没有跟领导讲家中的情况。”尤仲泽仁称。目光所及都是泥石和瓦砾,那个他曾经长大的地方早已“面目全非”,尤仲泽仁顾不上那么多,他毅然决然地奋战在救援一线。“我也想家”,但心中更念着人民群众的安危,这源自一种的“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信念。
“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我也有爱,但我深知有国才有家。 刘张娇是一名军嫂,这天,她独自来到大山深处的连队与丈夫王明“奔现”。王明所在的连队位于新疆巴尔鲁克山深处,冬季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环境十分恶劣。2016年春节前夕,当电话那头的刘张娇得知丈夫“回家过年”的承诺再次落空后,她便边独自踏上了这2500公里的“奔现”之路……两天两夜,刘张娇坐火车、转汽车,最后搭乘护边员的车,来到了丈夫身边,她说:“王明在哪,我的心就在哪,有他的地方就是家!”边疆,常常离家很远。常年驻守边疆的战士只能在视频里寄托自己对家的牵挂,无数个日夜,只能在手机视频里看着妻子十月怀胎,看着儿女牙牙学语慢慢长大。因为驻守边疆,保家卫国,是每一位边防战士的使命与责任。
“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傻,我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我也不傻,但我愿誓死保卫国家。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在祖国边境排雷作业时突遇爆炸,他用血肉之躯挡在战友面前,自己却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在早前,杜富国与父亲杜俊的通话中曾说:“我的一名战友在排雷的时候牺牲了……”说完,杜富国沉默许久,电话另一头的杜俊知道, 为了国家,杜富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3年时间来,杜富国1000余次进出雷场,只为保卫祖国。那天,杜富国回“家”了。2020年1月20日,杜富国回到遵义市湄潭县老家,这是他负伤后第一次回老家过年,4000多名家乡百姓夹道欢迎,手里敲着锣鼓,口中高喊着“欢迎富国回家过年”。杜富国的外公是名战功卓著的老红军,妹妹杜富佳是抗疫一线的护士,弟弟杜富强是一名边防军人,哥哥杜富民是一名医生,他们一家都是保家卫国的好“战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穿上这身绿军装,就要用行动践行誓死保家卫国的庄严使命。
中国的年味作文篇6
年味儿是握在手里的冰糖葫芦。我总喜欢站在厨房门口,不说话,静静的看着正在炒糖的奶奶,厨房的案板上,几根竹签,一满碗的山楂,不过一小会儿,厨房里就糖香四溢。小小的山楂,用竹签串在一起。串山楂也是有讲究的,每根竹签上各串八个山楂,山楂的个头都一般大,奶奶说,这样寓意着来年发大财。串好的山楂在糖锅里打几个滚,黯然无色的山楂在糖的包裹下,闪闪发光。待糖在山楂上定格好,拿起,奶奶会说:“串一串,将一年的辛酸都串在一起,用甜包裹住!”
年味儿是捧在母亲手里白白胖胖全肉馅的水饺。白花花的面团在面盆里打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的溢出。母亲将面团用力的摔在桌子上,“咚咚咚”,发出沉重的响声。揉好的面团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母亲用灵巧的手,让单调的白面团开成了一朵朵花。花儿在火的沐浴下,发出淡淡的麦芽香。小小的瓶罐里,安置着已经腌好的肉末,天寒地冻,肉也是怕冷的。面皮紧紧的裹在肉身上,放入煮沸的水中,风一吹,整条街道上,都暖烘烘的。
年味儿是来自远方游子的一句问候。一句话,轻在口中,重在心里。打一个电话,问一声平安,虽然远在他乡,但至少,心在一起。
年味儿是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团聚在一起。看春晚,放鞭炮,谈家常,吃顿团圆饭。不需要准备过多繁琐的东西,人在,便是最好的。
年味儿更是贴对子,挂灯笼,看戏,踩高跷。是来自长辈们亲手给晚辈包的红包,是欢声笑语。没有绚烂的霓虹灯,古老的传说在娃娃们的口中游荡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味儿是一句句诗,是中国人的几千年的代代相承。年味儿在人山人海的拥挤中,在一声声叫卖中。
这就是年味儿。总在人们的期待中存在着,总在不经意间,年味儿,慢慢浓了……
中国的年味作文篇7
马上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放鞭炮、布置房间,等待着这新的一年。而我也不例外,就在网上了解了解春节的习俗……
春节农历初一,又叫阴历年,春节是我国最最隆重的日子,每年都贴对联、放鞭炮……
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人们就慢慢的掌握了“年”的出现时间,原来它每年春节都来,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的时候,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还必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他们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夜。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挡着饥饿。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返回树林。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就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和邻居、亲友见面道喜……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年,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再也没有来了。
通过网络,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春节风俗的知识,以后要经常上网,了解了解大事和有趣的事。
中国的年味作文篇8
?年味见证时代变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方式也在变。
儿时的新年是身上的新衣、是手里的糖果、是绚烂的烟花、是热闹的鞭炮。如今,生活日益富足,我们开始在网上寻年、书中读年、低碳过年……过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总是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对岁月的感恩。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春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以前在村里住时,春联都贴在临街的大门上。现在搬进了楼房,春联都贴在楼道的门上。从“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到“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再到“牛舞丰收岁,鸟鸣幸福春”“国贵安定团结,家宜勤俭节约”……春联的内容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
拜年是传统民俗,也是彼此间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电话拜年、微博拜年、微信拜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频通话跨越时空,让远方的游子感受回家的温暖;微信拜年穿越万里,让温暖的祝福直抵人心。手机红包、网络集福、电子年画等各式各样的贺年方式“吸粉”无数,成为热门的拜年方式。
置办年货是一种传统的过年方式,每到过年,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大伙儿都在准备年货。而如今网络购物日渐盛行,天南地北的年货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全部送到自家门口。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超市的自助网络支付,市场小商贩的“扫一扫”付款,还有各种电商平台的送货上门,购置年货已不再是一家老小齐上阵,而是在方寸之间就能轻松搞定,这便是中国科技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便利。
春节里,空气中的鞭炮味淡了,满地红泥炮灰的景象少见了,城市空气质量自然逐渐好起来。蓝天白云正在回归,注重环保的绿色春节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这些变化,映照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会回味无穷。
春节,是一场举国的庆典。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期盼了一整年的节日,是最难忘的节日。不管是亲朋满座、万家灯火,还是独守空城、远隔天涯,我们愿意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筹备年的味道,只为那一个温暖的相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拥有了更多的智慧与精彩,也越来越珍惜这份平淡而深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