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连贯性,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树叶伞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树叶伞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学习诗歌《蝴蝶树叶》,并乐意跟随诗歌做动作。
2、能初步尝试替换诗歌中的个别词语,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幼儿到户外捡过落叶,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户外捡树叶照片
共同回忆、讨论捡落叶和落叶飘情景。
师:宝宝们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啊?(照片)照片上有谁?在干什么呢?
出示树叶
师:你们看我们捡的小树叶也来啦?
说说树叶的颜色、形状,
2、感受诗歌意境
师:每一片树叶都是一首好听的诗歌
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小树叶像什么?小树叶为什么会飞?
跟着老师边念诗歌边做动作。
3、尝试仿编诗歌
编新的诗歌,集体朗诵
4、游戏“大风和树叶”播放歌曲落叶
老师做大风幼儿手拿树叶扮小树叶!
小树叶随风的方向做下蹲、摇晃……动作!
附儿歌:蝴蝶树叶
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好象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发挥无声的肢体语言,用动作表现诗歌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由于这首诗歌中涉及到几个动词“吹”“飞”“追”等,我采取了运用肢体动作这一策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这些词,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活动中,我教孩子学习诗歌和仿编诗歌时,运用非常直观、形象的动作,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诗歌仿编的又快又多。活动最后,我带领幼儿模仿小树叶轻轻飞进活动室时,“你看到的小树叶是怎样飘下来的?”一句话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将他们平时看到的不同的景象都表现出来。我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诗歌中的句子,效果很好,始终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在生活、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孩子在玩中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树叶伞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在理解歌曲《小树叶》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自由编排简舞蹈动作,学习小碎步。
2、对音乐活动感兴趣,能在集体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我。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钢琴、幼儿自己做的小树叶每人两个、大树头饰一个、风爷爷头饰一个;
2、摄像机、投影仪、手提电脑、电视机、vcd机、音乐光碟、音乐磁带、录音机;
3、拱形门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播放音乐磁带,幼儿听音乐跟随老师做律动进入教室,找座位坐好;
2、发声练习《老师弹琴我唱歌》:教师弹琴,和幼儿一起进行发声练习。提醒小朋友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来唱。
3、复习歌曲《小树叶》。
师:上次音乐活动我们学唱了歌曲《小树叶》,这首歌一共几段?每一段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幼儿回答)
老师弹琴,幼儿演唱;请另一位老师把幼儿唱的过程录下来,用投影仪播放给幼儿看。看后,教师用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把这首歌编成舞蹈好不好?”激发幼儿创编舞蹈的兴趣和愿望。
二、创编舞蹈:
1、师头戴大树头饰扮演大树,幼儿双手各拿一个树叶扮演小树叶;启发和引导幼儿根据《小树叶》这首歌的歌词和所表达的情感,一句一句地创编舞蹈动作。
如:老师启发孩子:“秋风起来了,小树叶会怎样动?它是怎样离开妈妈的?什么样的动作表示心里害怕更形象呢?春天小树叶会回来,我们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呢?每一句都分别请几名幼儿将自己编的动作跳给大家看,大家共同选出一些动作一起来学跳。
(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跳)
2、有人做小碎步的动作后,请这名幼儿做示范,告诉幼儿这个动作叫“小碎步”,大家一起学习这个动作;教师根据幼儿学习情况做适当的讲解和指导。
3、编好后,请幼儿分组表演这个舞蹈。每次请3—4名幼儿,共请3—5组幼儿表演,其他幼儿演唱。
4、集体表演:大家一起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这个舞蹈,并将幼儿的表演拍摄下来。
5、欣赏:播放录像,请幼儿欣赏自己的表演。欣赏后,老师说:“我们请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欣赏一下你们跳的舞,好不好?”
三、游戏:风爷爷和小树叶
老师戴“风爷爷”头饰扮演风爷爷,小朋友手拿“树叶”扮小树叶。场地的一侧放一个拱形门(做山洞)。
游戏开始,音乐响起,“小树叶”自由飞舞;音乐停,“小树叶”要保持姿势,原地不动;音乐再次响起,“风爷爷”开始“扫”树叶,“扫”(碰)到谁,谁就飘过门洞(拱形门)回到座位上。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树叶》大班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树叶伞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并通过组合构成各种画面,并能用拓印、压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叶子画。
2、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叶子。
2、制作材料:白纸、颜料、铅笔、双面胶等。
3、cai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师:秋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样的变化吗?(请幼儿说说、唱唱、表演一下树叶飘落的情景)
二、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想象。
1、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2、观看cai课件,欣赏、拓宽幼儿的思维。
三、幼儿制作叶子画。
老师观察幼儿选用的树叶与表现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合理构图,表现事物特征。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评。
倾听幼儿介绍,提出恰当意见。
树叶伞教案篇4
设计思路:
散布回来,孩子们玩??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树叶在泥板上印画各种漂亮的花纹。
2、初步学会用木棒在泥板上滚压印画的方式。
3、对陶艺活动产生喜爱之情。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各样的花纹》、音乐磁带。
2、泥板、木棒人手一份、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了解各种花纹。
二、树叶印画。
1、幼儿尝试用木棒在泥板上印画的方式。
2、讲解印画的三个关键点。
⑴、先将树叶品拼成花纹再进行印画。
⑵、树叶必须压平整。
⑶、将叶脉的`一面贴着泥板。
三、制作花纹实物。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花纹?现在我们来做各种有花纹的东西吧。”
四、欣赏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本节课源于幼儿生活,小朋友兴趣浓厚。所有的幼儿都自己动手创作树叶印画作品。在活动中,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和颜色,认真涂色,细心贴印,画面整洁,叶印清晰完整。给予了儿童足够的空间和环境让他们涂涂画画,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考虑到印画颜料是湿的容易擦花,所以没要求幼儿立即用水彩笔添画,只有少部分幼儿拼印出蝴蝶、花等形象。
树叶伞教案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术、李、她、铅、已、经、桌、怕、拿、连、忙、由”十二个生字。
2、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受到要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理解文章内容。
(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理解内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教师板书课题)谁见过蓝色的树叶?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看文章。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段。
2、掌握生字的读音。
(三)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逐段读课文。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检查出生字的读音,指导易读错字的读音。
1、“术、桌”是翘舌音。
2、“已”是整体认读音节。
3、“拿”的声母是“n”,而“蓝”的声母是“l”。
(四)逐段指名读课文,遇到长句子,指导停顿和断句。
(五)教师范读课文,读出自然段之间的停顿。要求学生边听边标出节序号。(五个自然段)
(六)初步了解每段说的是什么?
同桌二人为一组,一人读,一人说。
(七)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想: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3、理解“正要、可是”这两个词,明白“近处”和“远处”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李丽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八)布置作业:
1、识记田字格中的生字。
2、读两遍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读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十二个生字。
2、理解2—5自然段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回答:李丽看到林园园把树画好了,对林园园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林园园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2、理解“小声”和“吞吞吐吐”的意思。
小声:说明李丽很懂礼貌,借东西是用商量的口气。
吞吞吐吐:形象地写出林园园不想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又不直接说出来的样子。
3、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
3、体会“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的含义。
(五)学习第四段:
1、林园园不情愿地拿出绿铅笔时,又说了什么?
“还要画小草”是什么意思?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六)读2—4自然段,联起来想一想:李丽为什么没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七)齐读第五自然段:林园园看见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她今后会怎么做?
(八)自己读全文:
1、想想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懂得了什么?
(九)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十)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2:口头组词。
2、课后作业3:填完后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