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事迹材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事迹材料的采集和整理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合作和沟通,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720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720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篇1
7月19日以来,安阳这座古城遭遇百年一遇暴雨,暴雨持续多日,造成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被迫泄洪。全县都在洪水的威胁之中,险情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19日20日21日马现国校长在接到中心校的紧急通知后,立即到学校布置安排,安排教师24小时待命,把学校作为群众的临时安置点,将学校的教室、办公室整理到位,备好饮用水,随时准备接收需要安置的群众。特别是21日晚上,由于险情的加剧,这一夜他彻夜未眠,将学校的大门、教室门、办公室门打开,灯火通明,为的就是迎接需要安置的群众。
7月22日,北郭乡险情告急,他赶赴中心校,在中心校琚玉强校长的带领下成立后勤保障小组,清理房间、安排救灾物资,11点钟接到上级紧急命令马上准备150人的伙食,马校长协助琚主任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前来支援的民兵、特警及乡政府的同志们备好餐、送餐到灾区。虽然累的筋疲力尽、汗流浃背,但看着大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7月23日,接到通知要去参加信访维稳工作,马校长虽然心系家乡人民但要服从组织安排,在维稳值班中马校长仍然不忘灾区,时刻打听灾区情况,准备奔赴前线。
7月26日,信访维稳工作结束,马校长没有休息马上投入到灾区救灾,看到严重的受灾情况时,心里更是憋足了劲,要为灾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高村帮助受灾救助对象时,马现国校长一马当先,清淤泥、抬家具、设立警示牌,水坑消毒,虽累筋疲力尽、汗流浃背,但一刻也不停歇,受到了支助群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志愿服务者马校长连续救助多日,丝毫没有一句怨言。他这种无私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每个人。
720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篇2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好民兵夏振杰五过家门而不入,把个人家庭受灾困难放在一边,冲锋在抗洪抢险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的举动在当地传为佳话。
夏振杰,县人武部民兵预备役应急骨干分队队员。他家所在的汤山镇高楼村三角庄,在“5·25”“6·4”两场洪水中都遭受到严重冲击,数十户房屋被淹,生产生活用品几乎荡然无存,洪水带来的泥沙铺天盖地,大街小巷、居民家里满是淤泥,是我县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5月25日凌晨2点,县人武部接到第一个救援电话。年仅19岁的夏振杰顾不上自家房屋一楼进水,义无反顾的和急需要帮手自救的母亲打了个招呼离家了,紧急受命随队出征,全力突破洪水拦阻,在黑夜中挺进玉虹驾校成功营救16名被困群众。此后的十多天里,夏振杰就跟随队伍到最需要救援的地方参与救援,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巡逻、抢险、救人、清淤、清洁等工作成了人武部民兵预备役官兵的主旋律。
5月26日,应急分队接到指令到城南高速公路出口处清除淤泥,清洗街道。夏振杰的家就在抢险排淤路段,他只是远远的看到母亲和弟弟在屋外清洗遭洪水浸泡的家具和电器。
城南高速路收费站出口下黄金水都小区路段受山洪激流的冲击,厚厚的泥清路面坑坑洼洼急需抢修通行,夏振杰扛着铁锹从家门口路过没有停留一下,快速打通我县唯一高速生命通道对石阡县46万人民群众来说更为重要。
“5·25”灾害的余温还没散尽,更悲催“6·4”洪涝灾害接踵而来。正在恢复灾后重建的黄金水都小区及周边居民遭受洪水肆虐后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夏振杰已62岁的爷爷夏和强开的百货店铺内洪水达一米多深,店门冲毁,许多物品被洪水冲走,损失惨重。
天灾时刻、困难面前,夏振杰所在的应急分队又冲锋在抗洪抢险的最前面。6月5日,夏振杰随部队在黄金水都小区离爷爷店铺100多米的地方救援被困群众和清理巷道淤泥半天,也没有时间去帮助爷爷一阵子,又随部队开赴更需要救援的地方。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绿军装,在抗洪抢险的十多天里,夏振杰随队伍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连续作战精神,五过家门而不入,践行“平时看得出来、用时拉得出来、急时挺得出来”的训练要求,展示了忠诚为党服务于民的军队形象,军人形象。
“我们是灾民,但我们更是民兵、是战斗员”。身材高挑的民兵预备役士兵夏振杰如是说。
720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篇3
简旺生,郎溪县建平镇钟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这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汉子,将责任与担当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抢险最前沿,带领群众冲锋陷阵,打响了“家乡保卫战”。
以雨为令,奋战一线
钟西村歌场圩位于钟小河北岸,圩内面积4000多亩,埂头窄,埂身单薄,1999年洪灾修复后尚未经过大水考验。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简旺生被窗外的雷雨声吵醒,打年轻就有充足防汛经验的他,天蒙蒙亮就赶紧起床,组织100多名人员上埂巡查,并划分2个重要埂段,交由两个村民组负责,紧急调配桩木、土、砂石、彩条布等防汛器材物资,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6月24日上午9点30分,歌场圩钟小河外河段出现险情,简旺生立即组织抢险队员和一台挖掘机,进行打桩抢险。他带领3名队员在水中坚持了一个小时,协助挖掘机打完了10多根木桩。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调来一台挖掘机、五台拖拉机,加紧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才完成除险。此后十天里,简旺生就带领突击队奋战在歌场圩,危险发现一处,就及时化解一处,共计化解十几处险情。
身先士卒,死生考验
6月21日下午1点多,简旺生和60多岁的老党员傅泽元在歌场圩巡埂,突然看见埂下的泄洪沟涵闸在渗水,而且水流越来越大,圩埂有随时垮塌的迹象,一旦垮塌,3000多亩农田就直接被淹没,给整个钟西村4000多百姓带来的损失简直不敢估量。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简旺生不顾劝阻,捡起旁边的旧水泥板和彩条布,纵身一跃,跳进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紧抢险。老党员傅泽元被简旺生的举止感动,也一同跳入水中,两人协助完成堵塞涵闸口的任务。他们在水里奋斗了整整1个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将涵闸堵住。随后赶到的抢险突击队,开来1台挖机,在闸口的水泥板上铺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盖,最终确保泄洪沟涵闸安全。
汛情不减,何以为家
为了保障钟西村两座排灌站正常运行,简旺生利用排涝相关专业能力,坚持在排灌站夜间值守。每隔3小时,便出门观察水情和险情,近20天没有回过家。3台机器汛前虽已经过精密检修,但持续工作导致王村圩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简旺生及时发现并连夜联系水利专家,进行彻夜抢修,因处理及时,村里无一处内涝。连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随时都有破圩危险,正忙着转移群众的简旺生接到妻子电话,要求回家帮忙搬家。简旺生为了能多转移一些群众,毅然挂断电话,直到将所有群众安全转移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搬运家电。在家里一楼进水后,简旺生为了不占用安置点床位资源,安排妻子和70岁的老父亲在家里二楼就地进行安置。
上善若水,厚爱无言
大雨不停歇,险情越来越严峻。出于安全考虑,简旺生提前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告知转移,通过发动村民投亲靠友和安置点安置的方式,安全转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开发区水库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场圩出现漫堤,眼见死守十几天的圩埂即将沦陷,简旺生强忍心酸,对住在圩堤上暂无危险的60人也全部实现安全转移,并安排两名村妇女干部在敬老院做好后勤工作。
由于防范工作做得到位,钟西村虽有4座房屋倒塌,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破圩后,简旺生带领村“两委”干部实地查看受灾农田,及时统计上报灾情,检查房屋受损情况,避免有老百姓回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严峻后,简旺生第一时间组织20人的打桩队和一台挖掘机,奔赴三岔村积极开展支援,进行装木和清脏。之后,连续三次带领5人打桩,将500多根桩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考虑到村里严重的受灾情况,简旺生又利用微信朋友圈,号召钟西村走出去的名企业家积极筹资捐款,协助村民做好灾后自建工作。
灾难面前,简旺生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谱写了一首新时期村党组织书记抗洪救灾的壮丽乐章!
720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篇4
_是北陀镇农业服中心主任,农经干部,在北陀镇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抗洪救灾过程中,不顾个人财产损失,奋不顾身地转移群众,保证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体现了农经干部一切为民着想的高尚情操。
6月21日凌晨四点多钟, 山洪暴发,北陀镇立教村中涧寨处在一片汪洋之中,大部分民房倒塌,此时尚有40多名群众正在尚未倒塌的房顶等待救援,这些群众随时都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灾情就是命令。家住立教上架小组的__,他的家同样存在被洪水袭击的危险。
此时此刻,是回家抢运家具,还是抢救处在生命危险中的群众,对作为农经干部的__来说,是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观念的严峻考验。__想: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在群众处在生命危险时刻,应以人为本。家近在呎尺的__毅然和其他镇政府干部一道赶到中涧寨抢救正处在生命危险的群众。到中涧寨后,__和其他镇干部一起想办法,通过扎木排,组织水性好的群众进行抢救,终于把被洪水围困的全部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得到了营救,但__的家却遭到了较大的损失,家中房屋倒塌了7间,屋内小型耕田机、电动打谷机、小型碾米机各一台,21寸彩电2台、电风扇5台、缝纫机2台、摩托车1辆、自行车3辆及其他家具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被洪水冲走小水牛一头、猪3头、大米约200斤,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元。
_还来不及对自己被洪水冲毁的家具进行清理,于22日和其他两位镇干部又到受洪水危害较大的善政村九亩寨慰问灾民,了解灾情,并担任工作组组长。从公路到九亩寨虽然仅是隔江相望,面对涛涛的洪水,到九亩寨只能绕道走山路。由于对路况不熟悉,并且当时还正在下雨,山陡路滑,他们到九亩寨足足走了四小时。当他们一身泥水走到灾区时,群众感动地说: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们带来了党、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感谢党委、感谢政府。到了九亩寨后,他们顾不得休息,立即到农户逐户逐项登记受灾情况,按时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交给他们的任务。
23日晚,处在北陀镇上游的良佑二级电站坝肩渗水,电站出现了险情。电站一旦垮坝,后果将不堪设想,必须立即通知下游的群众随时做好转移的准备。已经两天两夜都未休息的__,于当晚十一点多钟又连夜下到农户,逐家逐户通知群众做好转移的准备,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多钟才回到镇政府。
洪水退后,__又投入到灾区协助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帮助房屋倒塌的灾民解决临时住址,帮助他们搭建帐篷,为灾民分发救灾物资,协助供电部门尽快恢复用电,__所负责的灾区点是重灾区中最快恢复用电的点。
720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篇5
7月4日,__县城发生大面积内涝,短短一天同时发生10余处险情,群众或被困楼房、或被困孤岛,水深且急,绝大多数人只能“望洋兴叹”,亟待救援。长沙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__政府及消防大队增援请求后,第一时间携救援小组赶赴现场,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鏖战,各处险情被一一移除,所有被困及受灾群众均被安全转移或营救。这其中,救援小组副总指挥蒋爱兵同志因其“三跳”洪水再次成为这支可爱的长沙消防劲旅中的英雄。
一跳:为牢固救援支点,以人为柱
__菁华铺镇菁华铺村的胡师傅家左侧就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沟渠。一出门,他就看见大水肆虐,原本一两米的小水渠已变成几十米宽的大河!眼看着附近自家鱼塘也会被淹,到时候鱼肯定会“趁机”游走。也许是太心疼,他顾不得危险,想要给鱼塘扎上一圈纱网,结果反而被困在鱼塘附近的高低。消防官兵赶赴现场时,天公依然不作美,还下着大雨。看着不断缩小的高地,胡师傅几乎绝望了,水性不太好的他甚至还想霸蛮游回来。必须与时间赛跑,必须在水彻底将高地淹没前到达被救者!现场总指挥曹爱民副政委下达了死命令。作为现场副总指挥的长沙市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战训科科长蒋爱兵主动请缨,带着三名战友乘救生艇出发了。为能将胡师傅“拽”回来,必须在一端设固定支点,搭设“一固一动”两根救援绳。唯一的老电线杆成为目标,可它能否承受拉力,谁也说不好。为保险期间,坐在救生艇上的蒋爱兵一下跳入洪水中,洪水几乎过肩!将绳索牢牢缠绕电线杆后,他又站立水中扯住绳索。“坐在救生艇上不好用力”,这是蒋爱兵事后的解释。可谁都知道,他是以自己为“人柱”,为固定点加了一道“双保险”。将支点固定好并勘测落脚地四周绝对安全后,蒋爱兵把人柱阵地交给了战友,继续朝被救者前行。
二跳:在湍流中逆行
现场水流随着更高处的“泄洪”变得更加可怖,救生艇只能很慢地接近高地。尽管如此,在最后三米处还是发生了意外惊险!由于河水暴涨,在小高地前形成了六、七米的激流,救生艇几次努力都无法靠近。在又一次艰难挺进时,整个救生艇被大水冲个底朝天。不抛弃不放弃的蒋爱兵紧紧抓住救援绳,硬是凭着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技能游向对岸,终于与胡师傅胜利“会师”!为防止胡师傅承受不住水流冲击,蒋爱兵又跳入激流中,一方面用身体抵消一部分冲击力,另一方面紧紧护着胡师傅的身体,与另一名战友的双重保护下顺利将胡师傅终于送回到了“久违”的“旱地”,救援成功!
三跳:兄弟别怕,我先跳给你看
大成桥乡的刘师傅已经困在房子二楼好几个小时了,此刻夜幕早降,四周一片漆黑。而像刘师傅一样的,还有好几十人。似乎“一片海洋”还不足以形容四周的环境:除了到处是水外,当地人还介绍,几里外还有一条河,此刻早已和洪水连成一片;被淹的房屋分布散落,地势也有高有低;为防止触电,电力部门早已将这片电停掉了;最让人担心的是,这里几乎都是农村自建房,自家人垒的砖块盖好的房,有的年代很久了,有的根本没有多深的地基,如果人再“陪着”房子呆一个夜晚,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不能拖延,必须将所有被困群众转移出来!蒋爱兵似乎忘掉了白天已连续作战的疲劳,再次请缨救援。他前方是一片黑暗,但群众迎来的确实一片光明!唯一的幸运就是水流不急,救生艇顺利到达刘师傅家下面。通过测量得知,这片地势相对较高,水暂时不是特别深,营救应该相对安全。但刘师傅显然被四周的黑暗和积聚的恐慌吓坏了,坚决不敢登艇,他不会游泳,更害怕被冲到附近的河里去。这种顾忌只有“眼见为实”才能打消,蒋爱兵二话没说第三次从救生艇跳入水中,大喊:“兄弟别怕,这里水不深,即便翻船也没有危险,不信我先跳给你看”。“刘兄弟”顺利得救,他还主动发动其他乡亲,很快,所有被困群众全部转移。
在当天的抗洪战斗中,蒋爱兵共处置4处险情,在关键时刻跳水3次,成功救出和转移群众50余人。
720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篇6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一场无情的洪水袭卷了淮河流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上窑镇党委、政府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抗洪,并在灾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赢得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决定性胜利。
在这场与天的搏斗中,上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作最高原则,把抗洪救灾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汛情发生伊始,上窑镇防汛指挥部就紧急召开会议,传达通报了水情、雨情,安排布置防汛各项工作,全面启动上窑镇防汛应急预案三级响应。
随着灾情的日益严峻,田家庵水位达到21.5米,水情就是命令,镇防汛指挥部把办公室迁至防洪堤坝上,镇领导干部全部到抗洪一线指挥防汛,机关同志一律在单位待命,随时准备上堤。镇防汛指挥部采取集中到会议室开会、在堤坝开庵棚碰头会、电话通知等形式,一直坚持每天至少开一次调度会,及时传达贯彻区会议精神,布置落实防范措施。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制和重大信息及时通报制。镇领导班子每人做了细致的分工,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坚持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堤查险,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每人。
镇党委、政府本着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在防汛指挥中坚持“四个宁可”,即:宁可把防汛问题估计得更重些;宁可把物资储备得更充足些;宁可把应急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些;宁可把应对防范工作组织安排得更细致些。为取得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确保洛河洼幸福堤上窑段安全渡汛,镇政府按要求备置防浪布4000米,土工布200余米,编织带60000条,草袋5000条,木桩3000根,铁丝200公斤,碎石400余吨及锤、钳、锹、铲等各类工具。组织机关干部奔赴堤坝和各村防汛群众一起运送防汛物资,搭设防汛庵棚。
提前组织群众2000余人上堤,全线铺设防浪布,加高加固堤坝。仅用一天时间就铺设防浪布4000余米,加高加固堤坝2000多米,为高水位下安全渡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实行了领导带班和24小时拉网式巡查,对于险情,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7月12日,巡堤人员发现幸福湾排涝站有两处管涌。镇主要领导闻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抽调100余人,实施紧急抢险,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奋战,终于排除了隐患。7月13日凌晨,巡堤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处细小管涌,管涌口仅一指来宽,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巡堤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这一险情被迅速扑灭。
7月12日,田家庵水位达到23.68米,超行洪水位1.18米,创造了上窑镇防段23.68不破坝的历史新纪录。
大汛当前,团结协作是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镇领导班子成员始终站在抗洪一线的最前沿,一些党政领导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6天6夜,从未回家一次,为广大干群做好表率作用。机关4名同志带病上堤,轻伤不下火线,24小时坚守在大坝上。镇党委书记李保安带头扛起了土袋,和广大群众一起穿梭在筑坝的大堤上。在广大党员干部在鼓舞带动下,群众的抗洪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几千人的护堤大军中,有年逾70的老者,有数十名妇女同志,还有无数自发赶来的群众。原本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的铺设防浪布、加高加固工作,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全部完成。
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救灾工作。受严重内涝的影响,我镇受灾人口已达5800多人,受灾面积达到1.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90万元。针对此情况,党委政府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镇救灾办公室,由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组成,密切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保证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镇民政部门每天都要下村查访灾情,做到灾情每天一上报,保持信息畅通无阻。
我镇云南岗村内涝灾害最为严重,全村共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目前已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被水围困,村民进出云南岗村的两条路已被洪水淹没。镇政府及时准备了两艘小船和两个竹排帮助转移群众,抢救粮食和群众财产。同时在云王小学设置了灾民安置点,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安排专人帮助群众搬迁,现仅云王小学已转移安置群众50户170多人,镇民政部门及时送去了群众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药品,并联系区卫生防疫组深入灾区开展防疫工作,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思想稳定工作,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确保灾区社会治安稳定。
受严重内涝的影响,截止7月底,我镇受灾人口已达2.3万人,受灾面积达到2.7万亩,全镇11个村,1个社区均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100万元。镇党委政府把救灾工作摆到了当前工作的第一位,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设置灾民安置点4个,转移受灾群众两千余人,安置群众近500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援助。为了保证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
我们为灾民安置点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发放米、面、粮、油。重新打深井,建水池,保证灾民饮用水安全。在安置房安装了吊扇,向灾民免费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对环境卫生和饮用水进行消毒,注重做好灾后防疫工作。在受灾最为严重的云南岗村,全村共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有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被水围困,村民进出云南岗村的两条路已被洪水淹没。镇政府及时准备了两艘小船和两个竹排帮助转移群众,抢救粮食和群众财产。由于救灾工作安排的细致,采取的措施得当,灾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群众的情绪平稳,灾区社会治安稳定。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准备灾后生产自救工作,一但洪水退去,立即组织进行农作物补种,尽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720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篇7
在“7·21”特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中,石宝玉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坚守岗位、身先士卒、克服疲劳、连续奋战,以高超的决策能力和顽强的工作作风,有效确保了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完成,谱写了一曲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忠诚乐章。
一、临危受命,沉稳指挥,周密部署保民安
21日下午,通州区开始普降暴雨,并伴有瞬时大风及冰雹,最高风力达到10级以上,全区多个地区发生严重积水、房屋损毁等紧急情况,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安危大于天,分局立刻召开抢险救灾工作部署会,区委常委、分局党委书记、分局长李耀光做出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的重要指示。石宝玉第一时间来到分局勤务指挥处,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各单位上报情况仔细了解全区暴雨灾害形势,并利用电台实时指挥,命令全局启动重特大灾害处置预案,要求各单位迅速行动排除万难,对群众报警求助等危急情况进行出警处置,坚决确保群众安全;同时主动出击排查隐患,对立交桥、平房区、农田、河道等危险多发的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检查,认真开展巡逻、值守和疏导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发生严重灾害事故。按照部署,分局各单位迅速行动,组织民警、消防、武警、保安全员出动,推动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二、深入一线,亲力亲为,鼓舞士气聚民心
在组织部署全局展开抢险救灾工作后,石宝玉时刻牵挂群众安危,迅速到辖区进行巡查,深入了解暴雨灾害形势,现场指导各单位开展工作,与广大民警同风雨、共战斗,极大地鼓舞了队伍士气、激发了民警斗志。14时许,张家湾镇遭遇暴风雨袭击,大辛庄村一厂房倒塌造成群众伤亡,石宝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冒雨指挥消防、属地派出所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期间,附近的枣林庄村一村民遭遇雷击,他又迅速赶到组织抢救。16时许,张家湾环湖小区群众报警称房屋出现倾斜,他又紧急抽调周边7个派出所14名警力支援张家湾镇抢险救灾,竭力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晚上12时许,宋庄镇小堡村一院落发生险情,近50户村民被困,石宝玉再次赶到现场,组织治安、属地派出所警力进行救援。此时积水最深处已经到了人的腰部,他不顾危险,与民警一起在现场挨家挨户查看情况、开展救援,成功将包括大量老人孩子在内的45户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面对民警的劝导,仍有5户村民不愿离开,他又积极协调当地政府进行妥善安置,最终确保了村民的绝对安全。
三、昼夜兼程,不眠不休,连续奋战展风采
暴雨灾害发生期间,为切实将工作部署落实到位,石宝玉马不停蹄、往返奔波,全然不顾连续奋战带来的疲劳,拼搏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给同事和广大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2日凌晨3时许,在确保全区灾情平稳、群众平安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分局,此时的他浑身早已被雨水浸湿,大家都劝他洗个澡好好休息休息,但他立即来到勤务指挥处开展工作,准备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险情,就这样,他在勤务指挥处度过了整整一夜。22日早上8时许,他又陪同区领导到全区进行现场检查,及时组织开展灾后治安维稳工作。整个救灾工作中,石宝玉连续奋战30余小时,行程200余公里,始终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心投入、攻坚克难,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公安干部忠诚为民的时代风采。
720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篇8
20__年入夏以来,我市遭遇到50年一遇的强降雨,境内主要河流锦河以及泉港蓄滞洪区肖江水位猛涨,全市抗洪抢险形势异常严峻。高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__同志在市局党委的组织领导下,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他身先士卒,以堤为家,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险情最重,哪里就有他冲锋在前、挥汗如雨的身影。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公安民警心系群众、无私无畏、勇敢顽强的优良作风,有力地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夺取抗洪抢险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防大汛,他的足迹踏遍河堤
6月19日,今年以来的最强降雨袭击高安,市防汛指挥部提前启动防汛ⅲ级应急预案。副市长、公安局长__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抗洪抢险救灾指挥部。作为指挥部成员,徐四清接受任务后,立即陪同__同志深入一线查看汛情。他们首先来到看守所、拘留所,部署汛期监所安全防范工作,随后又赶赴锦河沿岸的龙潭、石脑、祥符等乡镇,全面部署并督察防汛工作,认真调查掌握险情发生后所涉及的人口数量和农田面积。在市公安局挂点的龙潭镇,他根据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详细制定了《龙潭万安堤防汛应急方案》和《龙潭万安堤人口疏散紧急预案》。一连数天,他都坚守在龙潭镇,吃住在派出所,时刻关注汛情和水位涨落情况,组织对万安堤灰埠大桥施工地段险情的抢修。6月20日下午4时20分,高安市委书记皮德艳同志来到万安堤巡视汛情时,得知__、徐四清等公安干警连续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深情地对大家说:“有公安干警在险堤险段,市委就放心了!”
二、救险情,他是最有战斗力的突击队员
6月24日,新一轮强降雨再次来袭,该市汛情再度告急。6月25日凌晨3点,驻守在龙潭镇的徐四清同志接到市公安局紧急指令,泉港蓄滞洪区肖江河八景镇灶岗村委会杨家村堤段发生险情,十多米堤坝产生裂缝,外堤局部垮塌,市防汛指挥部要求紧急调用武警、消防官兵增援。险情就是命令。作为联系武警、消防工作的市公安局领导,徐四清接到指令后,立即从龙潭驻点赶回市局,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武警、消防队员共25人,火速驰援灶岗,与先期赶到现场指挥抢险的__同志及30多名市公安局特警队员会合,组成抢险突击队,迅速加入抢险战斗。此时,堤坝裂缝正在加大,外围继续在垮塌,险情仍在加剧,情况万分危急。现场参与抢险的群众有的出现慌张情绪。徐四清同志处险不惊,在协助__同志用手持话筒喊话,组织人员有序抢险的同时,身先士卒,带领突击队员抬卵石、运沙袋封堵垮塌口。由于垮塌较为严重,沙石一时告急,指挥部下达指令,立即就近调集大米护堤。不惜一切代价防止溃堤,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00斤一袋的大米,扛一袋跑上百米。就这样,武警出身、年过四十的徐四清和年青突击队员以及抢险群众一道,一口气来回十多趟,终于在河堤内侧垒起了一道防洪墙,缓解了险情。同时,指挥部指令将一台中型农用车装满沙石,直接推入垮塌口,稳住堤脚。由于堤坝道路狭窄弯曲,又逢雨后路滑,车辆难以开行。徐四清协助指挥部的同志,率抢险群众一起用手推,硬将满载沙石、足足有十余吨重的农用车推行了600多米,并推入垮塌口,随即又马不停蹄地运送沙石填埋,有效地稳住大堤,筑牢了基础,防止了大堤进一步垮塌。下午18时许,离垮口20米远的堤段又出现一处险情,来不及休息的突击队员又在徐四清同志带领下奔赴下一个战场,经过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加固了堤身,化险为夷。
三、论精神,他扛的是一面顶风的旗
肖江堤是泉港蓄滞洪区隔堤,是浙赣铁路、昌樟高速公路以及万亩耕地、万人口的安全屏障。一旦垮塌,后果十分严重。肖江堤的安全受到省市防总的高度关注。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等领导多次亲临大堤,指导抗洪抢险工作。正是因为有高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高安公安冲锋在前和全市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抢险救灾,肖江大堤才抵御住了这场50年一遇的强降雨。在大灾面前,徐四清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情系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在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勇当先、顽强拼搏,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哪里险情重,他就在哪里抗击。从6月25日凌晨3点至6月26日凌晨1点,他高强度连续工作二十多个小时,嗓子喊哑了,手掌磨破了,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下身烧裆红肿,仍然坚持不下火线。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所有的参战人员,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所有参与抗洪抢险的人民群众,以及附近的村民对他给予高度赞扬。一直在现场做新闻报道的高安电视台记者在抢险间隙,要求对他进行采访,但被他婉言拒绝。徐四清同志说:“大家都很拼命,守住大堤是我们的责任,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淡定的话语诠释的是一名公安民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