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苏炳添人物事迹7篇

时间:2024-04-17 作者:Iraqis

通过欣赏他人的事迹,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事迹材料可以提醒人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盲目行动和冲动决策,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动中国苏炳添人物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苏炳添人物事迹7篇

感动中国苏炳添人物事迹篇1

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xx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季军。苏炳添成功夺牌让中国人倍受鼓舞。他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亚洲的骄傲。他不到最后一秒不放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人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专注执着,正确科学地把握自己,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专注精神,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成功所必须的精神。他,年仅25岁,就获得了获得了神学哲学双学位。如果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成为巴赫音乐最正统的接班人,这就是史怀哲传奇的青年人生。然而,外界的鲜花掌声,舆论的吹捧没有给这个理性的年轻人带来一丝的浮躁。29岁时,他决定从零基础学习医学,拯救非洲难民。从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专注地奉献给了非洲医疗事业,在蛮荒丛林中度过余生。被誉为“非洲之父”的他,临终时由衷感慨:“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史怀哲的一生可谓专注地做到了追随奉献的本心,做了最真实的自己。可见,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具有专注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南开马蹄湖畔的亲笔题诗,正是叶嘉莹先生一生的写照。已九十岁高龄的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她研究的方法讲究科学,充分利用优势,她大半生漂泊,所到之处,从孩子到成人,传播的方法都是让人喜闻乐见,她也从中得到启发。叶先生曾说,她的根在祖国,她要为祖国永远留下古典诗歌的财富。于是,人们依旧能在世界各地华人文化圈内,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一生的努力也终让一代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她因此成为当今诗坛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员宿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她的科学精神和执着的卓越的内涵,却始终没有改变,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真是“莲实有心”“梦偏痴”。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执着的精神加上科学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双翼。

永不放弃,更是一种高宝贵的品质。在成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许许多多困难,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他生来就没有四肢,独特的外表让人铭记。他就是享誉全球的演说家尼克。胡哲。少年时饱受嘲讽,让他闪过轻生念头。但跳进浴缸前他改变了想法,他想要清醒地活着。于是,他苦练演说技巧,到世界各地寻找机会。在被拒绝上百次之后,终于感动了世人。凭着出色的励志演讲,他赢得全球的尊敬。三十出头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说:“没手、没脚、没烦恼。”因此,他的乐观与坚忍终于带他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强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鉴。专注执着,科学追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8月8日,备受关注的奥运会圆满落幕,正当大家为中国取得的成绩纷纷喝彩时,我想起了鲁迅曾经写下的令人深省的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争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这一次东京奥运会,有两个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00后射手杨倩,沉着冷静射下东京奥运第一块金牌,第二个就是32岁飞人苏炳添,虽然没有站上领奖台,但他却凭借9.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100米纪录,在一众二十几岁的对手中再次起飞。苏炳添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令人起敬,他成为我国代表团闭幕式的旗手也实至名归。

竞技体育成绩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奥运精神是突破、超越自我。苏炳添的奥运精神是纯粹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同时,中华人民的奥运精神也是纯粹的,即使痛失金牌,我们亦能“输得起”、“放的下”,真诚的为其他国家优秀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喝彩。超越自我、突破极限,这是我们参加奥运比赛的初衷。

生活学习,亦是如此。当我们面临失败时,要抱着坚强的斗志和毅力,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正如巩立姣那样,尽管连续四届奥运会失利,但最终还是拿到我国田赛的第一枚金牌,最终成功“上岸”,实现自我突破。

很多时候,我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才是属于我们的奥运精神。

中国地大物博,能人辈出。2013年,有一个叫张培萌的青年打破了苏炳添的记录,并且还是大幅度打破。张培萌不仅短时间内连续跑出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还在全运会上10秒08的成绩打败了苏炳添。张培萌在世锦赛上跑出的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苏炳添感受到了同时代的天才选手的速度。

但是苏炳添没有就此消极,反而把良性的竞争当成了一种更好的促进。终于苏炳添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比赛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这个成绩打破了10秒00的全国纪录,并且也在正常风速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2016年,苏炳添再次征战里约奥运。在里约奥运会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

上初中时,苏炳添的老师喜欢留下成绩差一些的同学留堂补课,成绩不理想的苏炳添,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来“开小灶”,这让他非常苦恼。为了避开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在体育课上向来都是活跃分子,弹跳力和瞬间爆发力很强,教练杨永强看到他的这些优势,同意把他带入田径队。

此时的苏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欢骑摩托车,那种风驰电掣的快意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因条件限制,他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只是在泥巴地里,跑啊跑啊,像一个追风的少年。20xx年11月份,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赛上夺得第一名,成绩用秒表计时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宁德宝看中。

进入省队后,苏炳添曾萌发了不当运动员的念头。20xx年,他在田径队的成绩属于中等,但有一段时间成绩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弃。

有一天,他坐在赛道旁,看着在赛道上飞跑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多么喜爱奔跑啊,可是现在,他为此犹豫不决。

两个刚刚训练完的队友说笑着坐到他身边,没有注意到他隐藏的痛苦,一个说:“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吗?有什么了不起。”另一个回答。

“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赢家……”

队友的话对苏炳添触动很大,是啊,只要坚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么,对自己来说就是胜利的。很快,他调整了心态,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成绩一点点好起来,并进入了国家队。

提起苏炳添,即便是不关注体育运动的人也不会觉得陌生。

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决赛中,半决赛跑出9秒83的苏炳添,在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获得了第6名。

他的成绩,不仅是中国运动员在奥运百米比赛中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更是亚洲人中目前所取得的最好成绩。

同时,这也是第一次,在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有中国和中国人的名字。

9秒83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可能没有概念。

在男子百米赛跑中,9秒85一直被认为是亚洲人的极限时间。

从开始有100米短跑项目至今,亚洲运动员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打破过这个记录,而中国运动员,甚至从未进入过奥运赛场的百米决赛。

直到,苏炳添出现。

20xx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苏炳添跑出了9秒99的成绩,成为了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选手。

随后在北京世锦赛中,苏炳添又一次跑出了9秒99的成绩。

自此,苏炳添一战成名。

但随后的两年,不管是里约奥运会,还是第十三届全运会,苏炳添的成绩和状态都并不尽如人意。

以至于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怀疑他之前的成绩都是昙花一现,势必很快就会陨落。

“到了二十七八岁这个年纪的时候,我就觉得,应该是没办法说再让自己再往这个成绩方面再次进步,再去获得一些突破了。”

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和年纪因素,那时的苏炳添也给自己定下了20xx年退役的。顺序表—全运会百米夺冠,跟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然后去大学做老师,开始人生新篇章。

但人算不如天算,在全运会中,苏炳添并没有能按自己的计划拿下冠军。

“我还能在这个跑道上继续付出,我想要的目标不止这么多。”

全运会的失利激发了他的胜负欲,加上本身对短跑就视为信仰,所以最终,苏炳添重新回到了短跑的赛场上。

但回归之路,又谈何容易。

外界的怀疑和奚落、伤病和年龄的困扰、短跑界后起之秀们的接连出现。.。.

“内忧外患”之间,苏炳添能做到的,唯有不断的努力,高于常人百倍千倍的努力。

“因为还有人期待我,因为心中的火热还未熄灭。”

为了不辜负心中的火热和国家与观众对自己的期待,他不要命一般日复一日的训练,甚至还放弃了陪自己怀孕的妻子待产。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20xx年雅加达亚运会,他跑出了9秒91的成绩。

“当我跑过两枪9秒91之后,我觉得黄种人其实有更多的进步空间……而我现在是那个无限接近这个成绩的人。”

20xx年,刚刚经历过腰伤的他如约站在了东京赛场上,“作为运动员,每个人都要付出很多,不止是我。”

比赛过后,他欣喜若狂,指着自己胸前的国旗高兴的像个孩子。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此生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作为中国乃至亚洲少有的有实力又有天赋的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身上背负的东西,远超我们理解。

万幸,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他,最终还是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从鲜花和喝彩中再次名震天下。

而那一刻,他终于又一次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身上的无穷潜力!

在体能上,我们没有其他民族的优势;在爆发力上,我们总是略逊一筹。

可在绝对的实力和努力面前,我们中国人和中国运动员们从来不输给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

2018年8月26日的朋加诺体育场被中国红点燃。备受关注的“飞人大战”结果终于揭晓,在亚运赛场最受瞩目、最激动人心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中国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92新的亚运会纪录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场沸腾。“中国飞人”苏炳添加冕“亚洲飞人”,其9秒92的成绩不仅刷新亚运会纪录,与亚洲纪录也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参加决赛的8人中唯一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选手。苏炳添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荣耀。

决赛前,苏炳添的外教兰迪·亨廷顿曾说:“如果比赛的氛围、环境和气候都合适,加上运动员感觉良好的话,苏炳添能在雅加达给中国带来一个奇迹。”外教在训练场上信心满满地留下这番话,而苏炳添果然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骄傲。

在本届亚运会前,苏炳添两度跑出平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9秒91,追平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创造的亚洲纪录,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带着这样一份辉煌的成绩单第三次来到亚运会赛场,苏炳添的目标很简单——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终以9秒92的成绩夺冠,苏炳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说:“我觉得今天已经破了我的魔咒,作为男子百米选手训练了十几年,我参加的所有运动会都没有尝试过拿一个冠军。29岁,我终于在亚运会上证明了自己。”手捧亚运金牌,苏炳添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是的,苏炳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中国速度不容小觑。

2017年年初,那些关于“苏炳添退役”的新闻不胫而走,苏炳添的确动了这个念头。然而,苏炳添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训练比赛。数年如一日的封闭训练,肩上积攒的各种压力,局外人统统无法体会。正是这样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亚洲飞人。

在整体水平依然无法与欧美抗衡的亚洲,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苏炳添所言,“这是打破魔咒、扬眉吐气的一晚”。辉煌背后总是藏着无人言说的艰辛,不过还好,苏炳添坚持下来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铸就了中国的骄傲亚洲的骄傲。

感动中国苏炳添人物事迹篇2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总为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细细心、批改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热爱,他就是----朱光亚。他20__年逝世。他对以前充满遗憾,对未来充满向往。当我看到朱光亚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个肝胆医生,不畏手术的风险,执意的来策划手术计划。当一个女孩生命垂危时,众多医生都不敢为她医治,而他却不管如何都要试试,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女孩已经好了起来;他还常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们摆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时找不到鞋……他就是吴孟超,把病人当做是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而且他要求的手术费是十分便宜的。

刘伟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难。他这种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后用脚弹出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钢琴曲。

这三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动人物。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四肢完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为别人所着想、为他人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吴孟超和朱光亚。而刘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坚持不懈闯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感动中国苏炳添人物事迹篇3

苏炳添不仅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及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进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及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能力。在国内,苏炳添面临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尽管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感动中国苏炳添人物事迹篇4

坚持才是王道 飞人也差点中途放弃

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体现出来。 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能够跑到11秒以内。”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能够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04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合。而且,因为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06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协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苏炳添励志故事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但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即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动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即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水平。在国内,苏炳添面临 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即使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感动中国苏炳添人物事迹篇5

9秒99,中国选手第一次杀进了田径世锦赛百米决赛,翻开了中国田径历史性的篇章。从第一个跑进10秒的亚洲本土选手,到第一个晋级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这个身高只有1米72的广东小伙子,已经成为了中国速度。

有天赋 泥巴地里跑出来的飞人。

1989年8月,小个子的苏炳添出生于广东中山古镇。父母在家务农,小时候的苏炳添就在泥巴地里乱跑。不过,在苏炳添的家族里,可是有不少出色的运动员。表哥蔡健发比苏炳添大9岁,是中山古镇的百米赛跑冠军,也是苏炳添最早追逐的目标。那时候的苏炳添还是跟着表哥屁股后面,在外公家外面空地四处追逐打闹的。

玩耍打闹,直到上了初中,苏炳添因为阴差阳错的选择,才真正开始练起短跑来。那是在初二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太好的苏炳添被老师要求留下来补课。那时候的每天放学后,老师都会把一些学习不好的孩子留下来进行例行的“留堂补课”。

不想“留堂补课”,苏炳添想方设法加入了学校的田径队。因为每天下午都要定时训练,苏炳添也就可以避免“留堂”。启蒙教练杨永强成为解救苏炳添的“恩人”。杨永强老师透露,当时在上体育课,发现苏炳添爆发力、弹跳力特别好,就有心收下这个孩子,“个头不高的苏炳添跳起来竟然可以摸到篮板,我就留意了下,后来经过观察,发现他弹跳力和爆发力都特别好,所以才把他吸收进了学校的田径训练队。刚开始,我还想让他练跳高呢。”

其实啊,初二时候的苏炳添已经展现出小小的短跑天赋,在他们村里的比赛里,身高只有1米5多的苏炳添已经可以超过很多大孩子,拿到第一名了。刚刚进入田径队,还没有经过什么系统训练,苏炳添在泥巴地里跑都跑得非常快。参加当地的中学生运动会,在跑道上有很多石子上都能跑到11秒多。

感动中国苏炳添人物事迹篇6

说到体育,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运动员,如苏炳添,孙杨,张继科……大家一定是某一位体育明星粉丝吧!我的偶像就是以速度著称,号称“亚洲飞人”的——苏炳添。

苏炳添,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中国国家田径队队员,是中国田径的主力军。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号称“亚洲飞人”。20xx年2月6日,苏炳添以6秒43夺得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男子60米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两大体育盛事吗?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那就是20xx年俄罗斯世界杯和雅加达亚运会。

苏炳添在雅加达亚运会中有一张精彩绝伦的比赛——男子100米决赛。

比赛开始了,苏炳添风驰电制,如箭离弦般地冲向终点。他拼尽全力,因为他知道,自已背负着使命,有13亿双眼睛在盯着他,为了金牌,为了自己和国家的荣誉,冲啊!苏炳添,你可以的,你是“亚洲飞人”。果然,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获得了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冠军,并刷新了亚洲纪录,他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自从这场比赛之后,我更彻彻底底地迷上了苏炳添,成了“苏粉”。我爱“亚洲飞人”苏炳添。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强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鉴。专注执着,科学追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感动中国苏炳添人物事迹篇7

在繁华喧闹、车水马龙的都市里,总有一些人,他们头顶着烈日捡拾着垃圾,在十字路口挥着小红旗吹着口哨,指挥着车辆,或是用手中的剪子不同的修剪着枝叶……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我们的城市才显得美丽整洁而充满活力。

记得在一个冬日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一个环卫工人,单薄的衣服和冻得发紫的双手仿佛正告诉着人们他正承受着严寒的侵袭。但面对着塞满积雪的道路,他没有放弃,没有怨言,而是竭尽所能地用铲子将厚雪一堆一堆积拢起来,又把他们推到路边的绿化带上。繁多的积雪和严寒并没有x他前进的步伐。是他执着的奉献,为这个黎明的城市划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他忘我的奉献,让上班的人们不再望道兴叹,让人们走在路上挂满笑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那些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他们用那双勤劳的双手正在为我们这个社会忙碌着。虽然他们收入微薄,可是他们却有一颗可贵的、金子般的心。

记得在一个夜里看到了一个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的志愿者,随身的一杯浓茶仿佛正告诉着人们她的疲惫。的确。在无人路过时,她靠着车站牌打着瞌睡,不时还睁开眼看看是否有需要帮助的老人经过。但看到老人被安全地送过马路是她的欣慰。一声声“谢谢姑娘”和“不客气”的相互交织,成了长沙夜里一抹温馨的色彩。正因为她无私的奉献,让灯光暗淡的马路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们不再危险。

那么,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作为市民中的一分子,我们又能做出什么奉献呢?是大冬天里站在路边发热茶,炎夏里站在绿化带旁扫地或是也像那位大姐姐一样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呢?其实,奉献并不是一件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只需你在日常生活中稍稍注意一下,如随手捡起一张废纸,扶起一块告示等……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我们对社会的奉献。常言道,文明就在举手投足间,当我们耐心地抓住就要随手扔下的瓶子,多走几步扔入垃圾桶中时,城市的文明之花,就会因你的奉献而更加美好。

朋友们,让我们学会奉献吧,把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城市带来一抹暖色吧——节能减碳、随手关水、垃圾入桶、排队候车……这些都将是我们对文明的诠释。当我们每个人都自觉的为社会做出奉献时,你会发现天地变窄了,视界变宽了,阳光也更灿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