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牺牲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2-19 作者:Fallinlove

当我们经历一段时间工作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等写下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心得体会是可以把人生经历中进行的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表达,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疫情牺牲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牺牲的心得体会6篇

疫情牺牲的心得体会篇1

响彻全国的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一批又一批白衣战士奔赴一线,这其中有很多90后挺身而出,在抗疫战斗中逆行闪光。正如成都网友“基层观察者”在《战“疫”青年说》中所说:“在狂风暴雨中,在艰难险阻中,用稚嫩的肩膀驱散疫情阴霾,扛起了希望,照亮了前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一批批热血青年闻“疫”而动,加入战“疫”大军,年轻的白衣天使瞬间化作冲锋的战士,英勇无畏,披挂上阵,危难时刻显身手,用行动诠释着中国青年的样子、中国未来的样子。

“危险的时候肯定不能退缩!”——武汉市四医院的一名95后男护士许汉兵的誓言掷地有声。疫魔袭来,白衣勇士——病毒“阻击手”们挺身而出,笃定“该冲锋的时候就要冲锋”的信念,慷慨请战,他们无所畏惧,毅然决然地披挂出征,铿锵步履跑出了令人惊叹的“加速度”,展开了和死神抢人的博弈。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客运暂停,湖北荆州90后女医生甘如意靠骑自行车和搭车,日夜兼程,4天3夜赶回医院汇集后奔赴武汉战场;26岁的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护士王珲,推迟婚礼前往湖北抗疫一线,她坦言:“战胜疫情是最好的结婚礼物”;90后医师时秋,脱下婚纱披“战袍”:“这是我这一生最勇敢的决定,也是最自豪的决定。”“地有界,心无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数万名白衣战士生死相依、性命相托,心连心、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护佑人民的生命防线。

“我想成为你们的恺甲。”——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cu护士的承诺暖人心扉。17年前那场sars“战役”,自己被保护的那些瞬间,深深地烙在了她的脑海里。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难防控的战疫中,如张司恺一样,诸多医务人员怀揣一颗颗感恩的心,以血肉之躯与病毒短兵相接,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面临着治愈患者、打败疫魔的焦灼与重压,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但年轻的他们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以钢铁般的意志为遏制疫情蔓延拼尽全力,为守护患者生命贡献全部。“莫黑不怕(武汉话:不要害怕的意思),紧握我的手!”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护士陈颖说:“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特别幸福。”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也门撤侨、汶川地震……这些被共和国保护的孩子,此刻成为了战疫魔驱病毒的中流砥柱。一大批90后白衣战士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前线,成为为党分忧、为国担当的突击队和生力军。

“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护士李慧的请求直戳泪点。由于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和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很多人的脸颊都过敏红肿甚至掉皮出血,脱下口罩和护目镜后露出“毁容”般的创伤、压痕;有的因过敏而面部肿胀,眼睛只剩下一条缝,“只要还能睁开眼,我就不能退”;被汗水浸久的手泛白、生皱,频繁使用消毒液的手上遍布血口子;“为了救人,咱生命危险都不在乎了,哪里还在乎头发呢”,言语中尽显“舍我其谁”的精气神;27岁的刘畅是武汉市武昌医院的医生,只要进icu就至少要待12小时,在生死瞬间,他要做那个“比死神跑得更快的人”。日夜相伴,情同亲人,却因着一身防护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救了我的命,我却连你真正的样子都没见过”是病房里最真实的写照。白衣天使们用挥汗如雨的汗水、精湛的医术甚至生命,唱响了战疫时期的武汉版《为了谁》。

磨难孕育不屈,逆境成就非凡。在征服疫魔的战场上,在治病救人的队伍里,年轻的你“守医者初心、担健康使命”,勇挑重担、报国奋斗,你的付出和奉献,必将让你在人生旅途上拔节生长,必将换来没有病魔、没有恐惧的岁月静好。“天使力量”和“天使智慧”凝成了这个春天最美的战“疫”姿态。

疫情牺牲的心得体会篇2

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

春节期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然而,这种人群集聚正是传染性病毒“喜欢”的,也是控制疫情的大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原则,为了更好地“切断传播途径”,遏制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我们有必要在特殊时期暂时放下老传统,形成一些“新年俗”。

减少串门不聚会。传统年俗中“温情脉脉”的聚会聚餐,在当前这个特殊时刻,有可能暗藏凶险。截至24日24时,广东已累计发现聚集性疫情14起,其中13起为家庭聚集,1起为工作同事聚集。各地为更好地防控疫情,纷纷取消庙会、电影放映等聚集性活动。个人也不妨委屈一下“传统”,减少拜年、聚会、聚餐,多用电话、微信、短信等非接触方式拜年。来日方长,非常时段,不必计较这朝朝夕夕。

出门记得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长潜伏期达14天。携带病毒的人脸上没有写字,在不得不与人接触的场合,一个小口罩将起到阻挡病毒入侵的大作用。中科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10分钟内至少8次提到“口罩”一词,他强烈呼吁近期出门戴口罩,要形成“口罩文化”。为安全着想,不要怕麻烦和累赘,请把口罩戴起来,也请劝家人把口罩戴起来。

见面不必行“握手礼”。“菌从手来,病从口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建议大家见面拱手不握手,保持1.5米以上距离。也许有人觉得这么做有点草木皆兵,但在病毒仍在“暗处”加快蔓延的非常时期,谨慎一些没什么坏处。另外,要做好消毒,特别是出门回家后要勤洗手。当然,我们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也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适当放松心态,不要过度焦虑、恐惧,保持好心情,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互相理解,彼此包容。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春节计划,多少影响了过节心情。在这个非常时刻,为阻断病毒传播,需要大家保持平和的心态,互相理解,彼此包容,共克时艰。当我们采取一些“非常举措”时,比如不上亲戚朋友家拜年、戴口罩、见面不握手,不妨技巧性地做一些解释;而当我们看到别人“如临大敌”采取一些“非常举措”、甚至“特殊防护举措”的时候,也不妨抱以支持、理解、包容的态度。

非常时期,不聚会不聚餐,不是人情淡薄,而是生命至上。暂时的“委屈”,都是为了温情长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除西藏之外内地30个省份都已有疫情;24日全天,全国新增病例多达444例,累计死亡患者已达41例。如今,30个省份都启动了“一级响应”,我们也应有所“响应”,行动起来,形成“新年俗”,让病毒无机可乘。转变观念,更换方式,照样能过个好年。

疫情牺牲的心得体会篇3

2020这一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有了收获,也为灾难的到来感到不知所措。

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将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年,中国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年中国健儿出征东京奥运等等,对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一年本应充满着喜悦和收获,然而疫情的爆发及日益增加让我们很多人惶恐不安,在不能出门的这段时间与其说无聊待不住,更是为那些奔波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其他工作人及正与病魔作斗争的患者担忧。

在疫情期间我看到了工作人员不分昼夜的挨家挨户的去了解居民的生活和健康情况,配送生活日用品,也看到了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同时尽自己微薄之力为一线捐钱捐物的热心百姓。10天完工一家医院让外国朋友感到震撼让我们感到骄傲和安心。央视春晚推出特别节目为武汉加油,在医院里跳广场舞缓解紧张气氛,每一个举动都在为战胜这次大战加油鼓气。

在这期间首先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应该积极配合,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当地政府或学校这边参加志愿活动,同时可以让家人朋友不再过于恐慌,或者让他们不信谣不传谣,注意平时的卫生不给国家添麻烦。

战胜疫情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因为有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有科研人员的刻苦攻关,有广大医护人员辛勤工作,有广大医务支愿者的大力支持,有全国各族人民的鼎力支撑!所以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疫情牺牲的心得体会篇4

战“疫”打响,疫情就是命令

大年初一这天,__接到疫情命令,立即召开社区防控肺炎疫情工作专题会,把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紧急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召集党员干部分工合作,带头指挥。为让群众深刻认识疫情的严重性,当晚他就进入战时状态,安排专人专车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标语等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并要求所有茶楼、宾馆、娱乐场所停止营业,禁止举办红白喜事宴席,宣传引导居民不串门、不聚餐、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走亲访友,做好个人防护。

战“疫”阻击,防控就是责任

为第一时间掌握武汉、湖北及疫情高发地区返乡人员的动态,减少活动范围与活动空间,实现自我居家医学观察的目标,杜绝输入性病例出现。 __率先垂范,创新工作机制,对辖区楼、栋、巷、院实施网格化分级摸排、防控,形成联防联控良好局面。同时建立疫情防控举报奖励机制,确保更全面的掌握“四类”人员动向,力争做到社区全覆盖无盲区。

大年初三开始,__冒着被病毒传染的风险,坚守在社区防控工作最前沿,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排查重点人员和密切接触者,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十点多钟回家成了工作常态,回家途中接到群众反映有“四类”人员的举报电话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也成了“规定动作”。大年初四晚上九点,始终无法联系到一位接触人员,让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心急如焚。他一个接着一个电话打,一直不停的找人,经过3个多小时的多方联系沟通,直到深夜零点左右,终于找到了这位密切接触者,随后他和社区医生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登记,同时耐心劝导思想工作并发放医学隔离告知单,做到隔离但不隔绝关怀。

战“疫”前沿,党员就是旗帜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挺得住、冲得快。连日来,他顶着刺骨凛冽的寒风,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保卫群众生命安全的防疫阻击战中,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在街道路口小区设卡24小时值班。他积极协调医院、派出所、工商、蓝天救援队等职能部门和民间组织,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阵容。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心守护社区居民生命健康,用行动践行党员初心。

疫情的防控,是对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疫情防控以来,他带领“先锋队”冲锋在前,把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身份亮出来、防控责任担起来,疫情在哪里,他就出现在哪里。他说,战“疫”不胜,责任不卸,疫情不退,奋斗不止,坚决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牺牲的心得体会篇5

17年薪火相传,17年坚守初心,17年砥砺前行,17年顽强拼搏。17年前,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守护了2003年的春天,如今,还是不变的共产党人,也必将迎来20__年的春暖花开……

赏浪漫樱花、品楚遗风韵,武汉这座温和而美好的城市在人们欢聚喜迎庚子年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肆虐下,有一群人“逆向而行”,无畏出征。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拥有6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钟南山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冲到了最前端。“把所有人都换下来,共产党员上!”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硬核”发声,他们用亲身行动诠释着入党誓言。“我是党员,让我来”,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设计者黄锡璆博士年过八旬,郑重请战赴武汉支援火神山医院设计建设……

这些英雄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责任重大,他们使命光荣,哪里任务急难险重,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给了他们前行的勇气和斗争的力量。

回顾17年前,钟南山“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非典战役中敢医敢言,带领人们走出噩梦;黄锡璆24小时完成小汤山非典医院的设计图,七个昼夜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级传染病医院;医学博士刘维宇病重后要求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誓言为抗击非典病魔贡献最后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尽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薪火相传,17年前的那些坚毅的身影又再一次显现,我坚信,那场伟大的胜利也必将接续而来,今日,战“疫”必胜!

共产党员,就是时刻准备着,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当人民需要的时候,全力以赴、冲锋在前,用平凡之躯,筑防护堡垒,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各地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们也在防控疫情斗争中充分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聚焦我生活的重庆市璧山区,一面面旗帜正涌现出来。

“党员多跑腿,居民少出门”,璧兰河1号小区党支部发动党员身先士卒、免费提供“保姆式”生活服务,用党旗筑起居民疫情防控的“安全墙”;“疫情不结束,每天都会走下去”,丁家街道三五村党支部书记孙绍容每天步行10公里挨家挨户排查疫情;身残志坚,不失为民之心,失去右臂的残疾党员尚东田主动请战,配合党员干部在防控一线贡献独特的“一臂之力”……这一面面旗帜在祖国的广阔大地上高高飘扬……

无论风雨沧桑,或是岁月斑驳,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用双手托举起希望和美好。

我们坚信“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时刻必将到来;我们坚信“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时刻就要到来;我们期待春暖花开时,相约樱花树下……

加油,武汉;必胜,武汉!

加油,中国;必胜,中国!

疫情牺牲的心得体会篇6

突然间,电影大片一样的,爆发的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一人传百人,伴随惊慌的武汉外户人群返乡逃离,烟火一样在全国蔓延。

短时间,感染人群、疫情发展竟超过了浩劫一样的sars病毒。这伟大的国家以及他的14亿子民面临史无前例挑战。好需要超级英雄来拯救...但,天降神兵是故事里的情节。

全民防疫,生活启动了壮观的戴口罩模式。口罩的身份地位前所未有的骤升,一时间成为“万民拥戴”最炙手可热之物。各大药店以及电商的口罩存货一抢而空。

没有口罩的人如果出现在街上,即刻感受到该被乱棍打死的敌意。这特殊的时期!

每个特殊时期总是最考验人性的时期!有人不畏生死,前仆后继,凭一己之力鼎力撑天;也有人泯灭人性,截留物资,漫不经心不为人事。

在一线生死置外,夜以继日抢救病患的医护人员,和置身事外,轻慢险恶的湖北红十字会,就像两道相悖的光,一束圣洁万丈,一道腐暗黑溴。

读莫言老先生,写饥饿年代,人性是纯粹直接的,也讳莫如深的复杂。当下且如是。有人奔走劳碌为共患难度难关耗尽病倒数日比如韩红,也有人坐地起价趁乱要发国难的财。

戴口罩的日子,有些界限一点点模糊,底线一截截崩坏,人人自危,人人也都想自保。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我心愿在考验人性的时刻我们选择的都是对的,人人都是满分。或许这样的成绩有助于我们避免下一次的考验。

戴口罩的日子我愿你我他往后再忆,除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也能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从未拖累从未添乱,虽非医护人员,未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但是理智且配合积极,心怀感恩,已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