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5-04-09 作者:lcbkmm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是自我反思与提升的有效途径,经过学习、多观察,大家一定都掌握写心得的技巧了,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师素养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素养的心得体会5篇

教师素养的心得体会篇1

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学习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规范我们从事园林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提高从事园林行业人员素质,加强园林绿化事业的建设发展,所以,就必须以园林行业的职业道德作为从事园林绿化人员提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园林行业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

我们既然选择了从事园林绿化行业这个岗位,就要摆正自我的位置,热爱园林事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经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仅有热爱园林绿化工作,尊重园林职业,才能献身于园林事业的建设发展,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园林绿化事业,发挥自我的才能,在园林行业领域做一番成绩,为社会提高做出自我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经过学习,下头有几点收获:

一、经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资料,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我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二、经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职责感,明了自我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我的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强化,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本领得到进一步增强。尽管这次园林系统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的职业道德培训课时短,但觉得这次职业道德学习的辅导教师对职业道德学习的资料,从浅引入,讲解深刻,结合实际,生动趣味,使我深刻领会学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难得的学习机会。

三、经过学习,使我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树立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对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从事园林行业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我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要遵守园林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要不断学习提高园林绿化职业技能,在自我的工作岗位自觉树立园林行业的良好形象,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立志在本岗位多为首府南宁的绿化、美化和创立全国园林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经过学习,要在今后工作当中,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牢固树立起来、自觉践行开来,必须要模范带头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资料,贯穿于实践工作生活中去,体此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作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身作则,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要在全园林系统职工队伍中构成见荣而为、遇耻而拒的良好风尚;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以一流的标准创一流的业绩,为园林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教师素养的心得体会篇2

周末有幸聆听了安徽省特级教师张文娟老师的专题讲座《敢问路在何方——浅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感触良多。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张老师以自身专业成长路程为例,从阅读——安静地成长、培训——主动地成长、磨练——勇敢地生长、研究——快乐地生长四个大方面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成长为一名“有干劲”、“有钻劲”、“有韧劲”的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

张老师告诉我们多读、多写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读教育类、专业类书籍还是网络环境下的自我学习,都彰显了学习永不停息,成长的脚步才会坚定有力的道理。

一、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

如果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比作一棵大树,那么阅读就是扎入土壤的根。读的书越多,根就扎得越深,树就会枝繁叶茂。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改革,根本的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教师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学生。”而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捷径只有读书。读书才是教师最好的备课。读什么书呢?张老师在讲座中告诉我们要读语文专业的书。读本专业的书是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奠基,是厚实素养的关键。读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这类书读起来虽然有些难,但是这些“磨脑子”的书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真经,让我们更好地成长。当然前沿语文教学杂志也应该是我们的案头书。最好每年都要订一份相关的语文杂志,因为这些杂志紧扣热点,能帮助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还有一些和语文有关的杂志也应该好好读读,比如《读者》、《意林》等。

除了上面这些白纸黑字的书,还有一种“书”也需要我们用心阅读,那就是读名师。阅读这类“书”,我们成长的脚步会不断加快。语文老师专业成长的巨人就是“名师”,名师的教育理论、教学实录、课堂视频是我们迅速成长的加速器。拜读名师是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之余,我们应该多亲近名师,拜读名师。张老师还将她经常观看的名师公众号、网络平台,参与的qq研讨交流群都推荐给我们。她告诉我们只有在不断拜读、研究、反思、扬弃、优化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写作是专业成长盛开的花

整场讲座中,张老师还分别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和“怎么投稿”等四个方面,分享了她的写作之路。很佩服张老师笔根不辍的那份坚持,看到她把自己一百四十多篇的作品罗列呈现在大屏幕时,惊叹!这不仅是一份坚持,更是她从心底发出的一份热爱。回想自己平时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写作很是惭愧,其实那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自己读书少找理由。只有当我们读的书多了,感悟自然才多,写起来才会水到渠成。

现在的学生可学习的途径太多了,我们老师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常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但是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只有不断吸取养料才能补给我们的所需,学生的所求。而张老师的这场讲座就是一股动力,时刻鞭策着我们左手阅读,右手写作,让自己磨出“金针”,更加自信地站在讲台前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教师素养的心得体会篇3

上周五,我校举行了“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大赛共分为“诵读展示、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展示、才艺展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展示都发挥着他们独特的风采。每一位选手的精彩展示都赢得了观摩教师们的片片掌声。

一、出色的朗读

四位老师分别朗读了自选的朗读材料,每个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二、规范美观的书写

在这一环节中,选手要求在三分钟内完成所给内容。每位选手的字用笔都很到位,每个字的力度很到位。

三、精彩的才艺表演

最精彩的就是才艺表演了。有的老师表演了古诗朗读,印象最深刻的是郭淑芬老师表演的丝网花制作。五颜六色的丝网花在郭老师的手里朵朵绽放,赢得大家的一阵阵掌声。

四、知识素养现场答题

深厚的文学底蕴是一个好语文老师的基础,这部分的展示就真正看得出一个语文老师平时知识储备能力和分析能力。观摩的老师都觉得很有难度,但是参赛的老师从容淡定的进行简答,选择,判断。

通过本次观摩活动,我感受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只知道重视教学,教学外的广阔天地都要涉及,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重视识字和写字教学,重视孩子的阅读、自由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注重文本、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同时读书要注重整体感,切忌支离破碎,要重视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有机结合,发挥好各自的功效。

教师素养的心得体会篇4

周末,学校开展了以“落实双减,提升赋能”为主题的培训。培训中,张文娟老师的讲话内容尤为让人内心波动。早就有这样一个困惑: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估计没有谁能躲得过专业成长的“要求”的,没有能逃得脱“写教学反思”、“写读后感”任务的。写文章这件事,对中小学教师来说都知晓其重要性,心知肚明。用最功利的视角看,善写论文、能出专著的老师,大多成了“名师”或者“教育专家”。然而,为什么语文教师却不擅长写作?或者懒于写作?追根求源,老师们不会写、写不好、不想写的原因有三:第一,从小学起,就开始应试化、格式化作文,缺少正确而持续的写作指导,导致作文空洞无物。华丽辞藻、排比句、名人名言、鸡汤故事一大堆,唯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逻辑。对读书写作没兴趣,畏惧写作,讨厌写作,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难事。第二,走上教师岗位,教学任务重,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也特别多,每天少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读书、写作。第三,学校只检查教案、教学反思、读书笔记,却不指导老师怎么写,缺少专业引领。

听了报告后,让我对写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虽然年少时也擅长写作文,但忙碌的教学常规工作,让我疏于写作懒于动笔。试想,老师都不愿意写,怎么能让学生爱上写作呢?在教师还不习惯于写作的状况下,疏远研究反思,会进一步增加教育教学的`“匠气”。实际上,高级教师职称对科研能力、论文仍有非常高的要求,没有日常写作的练习与积累,怎么可能获得科研能力,又如何去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呢?为教师减负,把老师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是对的,但是把写作当作负担,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研究和创新,而教师写作,特别是围绕教育教学工作的写作,实际上就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思考和研究。有智慧的老师,不会漠视写作,而是把写作当成一种生活的乐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何不从教师教学时开始反思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语文教师写作就有障碍,那么何谈教授学生去写作呢?写作,可以看作教师之“术”中的一种。教师之“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层次,自已信仰的“师道”自然而然就会迸发出来。

教师写作,是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通往职业幸福之路的法宝。当然,这条路并不是坦途大道,并没有想得那么好走,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时间与心血。写作,是一件费脑力的事,其中自然会有辛苦的,有时也会脑袋空空如也,江郎才尽,从而产生写不下去的苦恼,但要相信:坚持写下去,收获的将是长久的快乐与幸福,是精彩的教育人生。

教师素养的心得体会篇5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教育就是春风化雨,浸润心田的过程,成就他人幸福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要对孩子们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敏感”的心。8月中旬省教育厅对第一二批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成员和第三批工作室主持人进行培训,培训课程采用录播方式,目前我们已经观看了三天的培训课程,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

教育专家乔健老师进行了题为《为成长赋能——班主任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的专题讲座,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一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基本内涵。乔老师从“素质、素养、专业素养”这些名词进行辨别解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二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其中包含四方面内容,首先要具备高尚的专业精神,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接着是先进的专业理念,前进有目标,奋斗有方向,最后是丰实的专业知识,脚下有根基,生命有意义。三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也包含四方面内容:

1.规划先行,行动跟进,做专家型班主任。

2.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做学习型班主任。

3.业精于研,行成于思,做研究型班主任。

4.寻求同道,抱团成长,做互助性班主任。通过培训,认真聆听专家的讲解,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现在针对班主任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作为班主任,要具备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琐碎而繁杂的工作,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点点滴滴的积累。学成于思,要想做研究型班主任,要具备五“专业”,即专业精神、专业理想、专业态度、专业责任和专业情怀。如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和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还要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如: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等,要运用发展观,科学地进行班级课程的开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学习是最好的成长,只有不断地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我,丰盈自我,自我改变,才能适应新时期班主任的工作。作为一线班主任更要勤读书,勤记录,多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增强科研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来不断地提升自我。

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校沟通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乔老师提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只有老师努力是不行的,需要家长的配合。疫情期间,我格外注意家校沟通,关注到每位孩子,从家长角度看待问题,为每位家长解疑答惑。与家长沟通时,要善于了解孩子的优点,对于孩子的不足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这样才能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也要引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

家校沟通,是人与人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家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良好的家校沟通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更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中得到成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确立学生是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中等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成功的教育不仅仅需要爱心、耐心、细心,还需要一颗敏感的心。

班主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善于从学生的细微变化中,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将尊重与关爱的阳光,也洒向中等学生,定会唤起他们那颗上进的童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培训是为了更好地成长。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不仅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要博采众长,学以致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一切为了学生,我要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于班主任的责任和使命,不负年华,努力前行,走好自己的从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