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2-06 作者:Lonesome

在触动了个人的心灵后,我们都要记录好一篇心得,要知道写心得体会其实这是抒发我们感情的一种方式,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父母课堂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父母课堂的心得体会6篇

父母课堂的心得体会篇1

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以前我总觉得让孩子远离危险就是安全,专家们让我们知道了其实安全感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的安全感,在家里我们首先要扮演好一个好孩子、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信任的生活氛围,让她真实的感受到你对家人和对她的爱。

作为父母我们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回归原始母爱”真的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是精神上的交流。比如在给孩子做选择时,多问问孩子的意见,无论是特长的选择、课外班的选择,哪怕是一件衣服、一双袜子的选择,我们都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学会分析、学会决定,当然我们也要对孩子做一定的指导,让他对事物的正反面有更多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决定,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在面对新事物时学会如何选择和决定。在选择以后,我们也要培养孩子懂得坚持,比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放弃,而是该想办法解决困难,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当面教子”可能一直是我们贯彻的“古训”,通过学习和孩子成长过程,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所以现在家里的餐桌、孩子的小被窝成为我们情感交流的场所,我们会在一起聊聊这一天学校、单位发生的一些事情,会问他今天你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烦心的事情??刚开始孩子会告诉你没有,慢慢的孩子会告诉我们学了什么,哪个孩子惹了什么祸等等,现在孩子会跟我们聊很多,包括她跟小朋友之间相处的细节等等,最重要的是孩子愿意跟我们沟通,也敢于告诉我们她自己真实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孩子再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自己冷静,少批评,多沟通,当我们对问题达成共识的时候,我们

发现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更容易处理。收获虽然很多,改变虽然很大,但是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到现在我也有很多不解和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做,想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们要学习的道路还很长。

再次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给我们家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感谢你们平日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

父母课堂的心得体会篇2

网络时代对于报纸杂志一类平面媒体的兴趣可以说大大降低了。如果不是女儿在国庆中秋长假前就一直嚷嚷着要家长完成写《读后感》这一艰巨的任务,可能我的宝贵时间又将在浩淼的网络海洋中消耗殆尽。为了显示家长的为人师表,交出一篇合格的家长作业,漫漫长假,稍有空闲便认真翻阅这本20__年9月期的《父母课堂》。说实话,一开始是信手翻翻,打算随便找一篇文章,写上几百字的文章应付应付就算了。但是,翻了一会后,感觉自己已经被杂志所刊载的每一篇文章深深吸引:既有传授孩子教育方法的柴洁心访谈,又有讲述名人李嘉诚教子成功的案例,还有亲子加油站、家校频道、教子良方、父母忌语、孩子心声等近20个栏目,可以说简直就是一本架起孩子、学校和家长学习教育的百科全书。细细品味,其乐无穷,受益匪浅!

开卷栏目通过一个发人深思,充满哲理的故事,一步一步向我们阐述着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至理名言。通过退休女教师最后自言自语的话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为故事和每一个读者找到了最佳答案。无独有偶,在最近表彰的最美乡村教师里,最美乡村教师陈万霞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也表达了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意。所以,对我们家长来说,良好的家教,也应该是以充满爱意作为基础的。脱离了爱的家教将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也不会结出健硕的果实。

柴洁心访谈录,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浇灌了我们烦恼、干焦的心田。一篇《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犹如一桌丰盛的营养盛宴,直接帮助我们解决了当前在教育小孩过程中面临的急需解决,而又一直难于解决的困难——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小孩已经六年级了,经过几年的成长和努力,养成了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一些小毛病却始终没能很好解决,比如:节假日喜欢长期泡电视的问题,做完作业总是不认真检查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夫妻俩困惑过、责怪过,甚至还为此争吵过,可是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合适办法解决。柴洁心访谈录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深入浅出,给了我们理论的思考和方法的借鉴。我想文章中提到的家长千万不能成为孩子的拐棍告诫,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深思。而剩余时间归你支配,又是我们解决孩子学习和喜欢看电视这一矛盾很好的办法。

?小气爸爸教会儿子处世的哲学》从富豪李嘉诚言传身教,培养两个出色儿子的成功案例,给我们展示了家教的境界和榜样。父母始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李嘉诚身上可以说是最真实的写照。而不过分溺爱,不当孩子的靠山,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试问又有几个家长可以做到?文章可以说既充满哲理,又无形之中给我们树立了家教的榜样,确实,值得每一位父母好好阅读。

类似精彩的栏目和发人深思的文章还有很多,不甚枚举……。

女儿今年已经六年级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将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随着心理和生理年龄的成长,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将逐步加大,而作为家长对其的教育引导的难度,毫无疑问,将越来越难。如何做好小学最后一学年的家庭教育,显然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家长面前首要的课题。我想,通过《父母课堂》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之道:一是要爱心。爱孩子是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前提,也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二是要耐心。孩子的成长伴随着其心理成熟的过程,有平静,也有抗争,有对伙伴的依赖,也有自己独立性格的开始养成,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教育,离开了耐心或是操之过急,显然都是不对的;三是要放心。准确讲应该是放手,就是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做孩子的拐棍。放心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个人的问题;四是要细心。十多岁的小孩,思想和身心都会不断变化,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及时做好教育和引导。

父母课堂的心得体会篇3

初读《父母课堂》是我一次在单位值班的时候。孩子其实早就把书带回家,并非常诚恳地告诉我,妈妈你一定要好好地看啊。可是自己总是工作太忙,家务太多,并未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在单位值班能安静地让人完全放下平日里的一些心事,静下心来翻看起这本书来。谁知这一看,让以前总是难挨的时间竟如流水般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我完全被这本书吸引了。

书中有教育大家对教育的科学引导与忠告,有老师和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鲜活的事例,自己在阅读的同时不禁对照自身对孩子的教育,思考在教育上是否存在着不足与问题,是否与专家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否适合孩子自身的特点,会对她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最喜欢书中“父母忌语”和“孩子心声”这两个版块。虽说篇幅不大,但正如书中所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父母对孩子心灵的保护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可能自己的一句习惯语,却让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正如书中所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孩子,要理解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心里”。怎样走进孩子的心里呢?那就是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太多的时候,我们以父母自居,对孩子严加指责,忘记了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尊严;太多的时候,我们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这样那样,却忘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心智还没有达到成人的标准。因此,身为父母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与孩子平等沟通,理解他们、信任他们,相信每一个孩子从心底里都想成为一个好孩子。

这是我读第一本《父母课堂》的一些心得,其实思考的远不止这些。我想以后我会期待着孩子从学校带回来每一期新的父母课堂,我想我会与这本书成为朋友,从那里学到更多的有益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父母课堂的心得体会篇4

记得看过《父母课堂》中的一篇文章,指出孩子身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毛病都是大人行为或教育不当的折射,归根结底是大人造成的。随着时间推移,我真真切切体会到确实是如此。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教育孩子的误区,之所以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按规律办,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是事事从我们大人的意愿出发,强加于孩子,没有以平等的方式与他交流,总是以教育者的姿态高高在上管教他。总之,对孩子的尊重不够,当然我们也经常能及时发现大人们存在的问题,经常开家庭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可实现起来又感到力不从心。不过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只要发现孩子有点问题,马上就找原因,帮助他改变。

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是我们大人自我教育的过程,有了对孩子培养教育的过程,才发现原来我们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是无知的。但愿我们与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阅读《父母课堂》后,我更加明确了这一点。对孩子的行为,要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好的要鼓励,不好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批评。当然,表扬与批评都要讲究方式与方法,还要及时,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就象我们大家小时候也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家长不能不让孩子接触。对电视和电脑的内容,家长要给孩子分析,让孩子知道哪些可以看和玩,哪些不能。其实,感受最深的是对看电视和玩电脑时间的控制,规定孩子的时间,不能长,也不要太短。有的家长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一周只有半个小时,这实在是太少了。关键要让孩子能够自我控制,到时间可以玩,玩的时间事先讲好,不要超时。

我是从三个方面做的:

一是要以身作则,想让孩子做的,自己要先做好,比如在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上,家长自己也要适当的控制,不能无限制地玩,到睡觉时间就休息。在工作生活中,也要尽量地考虑一下,孩子会怎么看,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二是不要有家长制的作风,不能粗暴,不能感情用事,对孩子要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可以随便打骂。要爱而不娇,严而有格。

三是家中要有民主平等的氛围。要尊重孩子,有事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小主人。不能自己说了算,特别是在要求孩子的时候,要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取得共识,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去做。

?父母课堂》教导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监视,而是靠沟通。与家长沟通,是今天的孩子特殊的需要。他们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父母建立伙伴关系。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靠沟通。良好的沟通能使我们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不良的沟通则会破坏这种关系。每天孩子放学回到家里,会主动对我叙述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有快乐的,也有郁闷的。当他说到一天愉快的学习生活时,我会与他一同分享。当他倾诉不悦和困惑时,我又与他一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心孩子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抚慰,让孩子真正拥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父母课堂的心得体会篇5

如果说我是《父母课堂》的忠实读者,那么我家嘉顺可以说是特级铁杆粉丝了,每次老师将杂志发到他的手中带回来,我只能等他看完了才能看。

我的性格属于急性子单位里也很忙每天回来的很晚累的我就想睡觉可嘉顺超级调皮经常犯错不听话我会压不住火冲孩子发脾气,有的时候孩子想解释我总觉得他是在找借口更是生气我就会动手打他,家里是大人吼孩子哭好不热闹。时间久了孩子也不愿意和我沟通越这样我们两个吵得越厉害后来直接就是只要他犯错我就会动手打他,并且是越打越想打。我们吵架时像是陌生人一样彼此伤害我会辱骂他,儿子也会用恨恨的那种眼神看我我打他的时候他也会反击我,他看的我心里发冷觉得这不是一个小孩子该有的眼神。更可怕的是我发现嘉顺自己的脾气是越来越大,只要不顺他意他就会大发脾气乱扔东西。

当我发现的时候我真的很害怕他才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脾气这么大以后怎么办,我很自责也很难过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去改正我的这个错误怎样去弥补这一切,让孩子回归应有的那份纯真。在我举手无措的时候我想起了《父母课堂》这个好朋友好老师,我决定通过《父母课堂》来帮助我和儿子!有一天我开玩笑说嘉顺你能看得懂吗,凑什么热闹,这是父母课堂不是孩子课堂!嘉顺很认真的说怎么看不懂我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你啊,再说里面讲的都是我们孩子的事情啊我很喜欢。

接着他的这句话我说:那好我们约定以后每次发了《父母课堂》我们会一起看。这样每次看的时候我会通过一些案例来教育他同时他不认识的字我也会讲给他听一举两得。读的过程中嘉顺也会“教育”我,让我向书中的人物学习我也会虚心的受教,并在以后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我和儿子也会就书中的一些案例进行讨论,并把自己假设为当事人如果这个人是我我会怎么做,我应该怎么处理类似的事情。

现在遇到事情我会和孩子坐在一起好好地商量讨论不再是用命令式的语气去训斥他,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会给他解释的机会并和他一起分析这件事他为什么不对错在那里应该如何改正。儿子有事情也愿意和我沟通。慢慢的一学期过去了我和儿子都发现了彼此身上的变化,我也从内心深处觉得很开心。有一天我和儿子躺着床上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爱你,你以前老是对我发脾气我很难过你还老是打我,有的时候我是故意发脾气的,但你现在不了你不打我了你愿意听我说话和我做朋友我爱现在的妈妈。

我当时眼泪瞬时就止不住的掉下来,我的泪里有感动也有对孩子的愧疚,谁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内心什么都明白,我们一直以来总是从大人的角度去思考事情总认为我们是为了他好孩子就应该听大人的,我们给了他们物质上的满足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要,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嘉顺故意和我作对,不是单纯的不听话行为,只是我不够理解他没有足够的尊重他。当我把他当做一个大人来看待来和他沟通,隔在我和他之间的那座冰山就融化了剩下就只有我们对彼此慢慢的爱了!

我很感谢《父母课堂》发自内心的感谢,它不仅仅是我教育孩子的法宝秘器,也是我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我和嘉顺都爱你!

父母课堂的心得体会篇6

作为一名家长,几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很多时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决。学习之后,我逐步改变了许多影响孩子发展的思想及行为习惯,找到了很多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好方法。

读了《父母课堂》后,我真实感受到了孩子的需要,也发现了我们家长的不足之处。到底需要怎样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方法?我经过考虑后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增强家庭学习氛围

让孩子多花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处阅读,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同时我们也要从自己做起,多进行阅读,家庭的学习氛围好了,孩子也会跟着静心学习。

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他的需要。一旦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产生波动,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平和细致地问清原因。

三、培养学习自觉性

孩子做作业拖拉,学习自觉性较差。对此我们将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加以改善:首先与他进行讨论并且做出约定,只要他能自觉并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允许他提出适当附加条件。随着他自觉性的提高,附加条件将逐渐减少,直到不允许有任何条件,他也能自觉进行学习。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父母,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在平时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言行,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思想活动,让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和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要用爱和耐心,给学生以阳光,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灿烂希望之花。教育学生,应像朋友般的理解与尊重。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要让他明白:老师是他们的母亲,又是可信赖的朋友。教育学生,必须严格、平等、宽容。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保持年龄段的天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和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要用爱和耐心,给学生以阳光,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灿烂希望之花。教育学生,应像朋友般的理解与尊重。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要让他明白:老师是他们的母亲,又是可信赖的朋友。教育学生,必须严格、平等、宽容。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保持年龄段的天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