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能很好地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我们多写心得体会可以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课堂派培训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课堂派培训心得体会篇1
近日我有幸与我市部分实验教师一起参加了宝鸡市“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培训会。我们在宝鸡市实验小学共同聆听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研究员韩立福教授对一线教师进行的细心指导,韩教授结合宝鸡实验小学提供的六节汇报课从教学思维转型、结构化预习、工具开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形态发展等角度阐述了教师学生的行动策略,对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进行了指导,并且和参会教师一道进行了“基于问题研究的结构化观研课活动”示范引领,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受益匪浅。韩教授的评课及课后培训令我对高效课堂实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简单谈一谈:
一、实施高效课堂实验教师观念必须发生转变。
韩老师指出,在高效课堂实验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大同学”;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听课应该称其为“观课”;工具单的开发不单纯是教师,而应该是编辑、导演、演员三位一体共同设计……听了这些理念的介绍让我真切感受到韩教授对新课改理念挖掘的程度,作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令人折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新课改实施已经十余年了,但对于一些理念我们到现在仍然知之甚少,与韩教授相比真是令人汗颜。对照我们正在进行的高效课堂实验,虽然我们在实验中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与韩教授的初衷相比还相差甚远,在我们的教师中许多人对此项实验仍然态度不够坚定,观念滞后、消极对待的人大有人在。
二、实施高效课堂实验必须重视工具单的开发。
我们一贯认为工具单的开发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只有在问题解决单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困惑。但从本次培训中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实验课堂有六重境界“教师搭台教师唱,教师搭台师生唱,教师搭台学生唱,师生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学生搭台学生唱”;课堂的内涵有 “教师知识讲授传递性、教师导学型课堂、问题导学型课堂、自我导学型课堂”。要达到最高境界、实现课堂无任何工具单学生都能实现自我学习的“自我导学型课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工具单的开发中。在工具单的开发上还应注意体现问题性、结构性和导学性。
三、必须关注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质量。
学生的结构化预习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重要基础,它影响着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决定着课堂学习的质量。韩教授指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好学生的结构化预习,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制定和完善结构化预习标准和指要;二是上好结构化预习课,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三是发挥学术助理、学科长的指导监督作用,建立结构化预习五级评价制度;四是要重点抓好学困生的结构化预习,对于学困生教师在课前可以与他们一道预习、带着学生一起预习。韩老师还指出结构化预习课尤为重要,比如在英语的结构化预习课上,我们可以针对重点单词、句子带领学生开展多形式的朗读训练,可以进行教师领读、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课上将课文读熟、背过,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问题解决课和拓展训练课奠定基础。
四、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团队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区别。
一提到新课程改革,我们大家立即会想到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学习方式,所以在高效课堂实验中许多老师也就简单认为高效课堂实验中的“合作团队”与平时的合作小组是一样的。但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对此有了正确的认识,小组合作团队强调的是小组学生的愿景学习,各小组都有共同的发展愿景、有本组的合作机制,在合作团队中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大家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它不像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由进行的小组活动。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还很多,相信在今后的高效课堂实验中这些新的理念、方法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帮助,我也期待今后能参加更多类似的培训。
课堂派培训心得体会篇2
来浙江师大学习已进行有两天时间,我们主要学习了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设计、应用等相关知识,虽然我们只是理论学习,但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述后,无论从理解认识上、还是视野开拓方面都使我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将我的学习心得交流如下:
我认为不管是微课还是翻转课堂,其实最终目的都是为更好的教学提供服务的,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得以改善。而微课的设计正好可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因为微课有如下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学习无疲劳感。
(2)教学内容较少:主要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针对性强。
(3)资源容量较小: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录制的一段小视频,从大小上来说,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方便师生在线观摩;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从而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所以,利用微课可随时随地在网络上学习而且效果立杆见影。
翻转课堂其实是微课的一种形式,学生先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做实践性练习,并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这样做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好处:
1、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将更多的教学转化成学生的主动学习;
2、增加了与老师交流互动的机会;
3、真正实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虽然微课与翻转课堂确实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我认为实现起来却也有许多令人困惑、担忧的地方:
1、面对农村中小学,这样的课能实现吗?多数学生基本没有相关硬件,基本是实现不了的。
2、即便能实现,学生要面对中考、高考,如果每个老师都让学生课前看视频,课上做作业,需要多少课前学习啊?时间何来?即便实现,就是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乏味。
3、虽然这些课堂,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权,但我认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不适合中小学生。学生如果课下不去看视频,或者没有看成视频,或者完不成自学任务,我们又如何来评价?课堂如何进行呢?对于这些无法自学的学生我们又如何来补救?其实,学生的层次不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新课程改革必将面临许多困难与困惑,也使我们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
总之,好的理念、经验、方法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体验,但要根据硬件条件,学生情况有目的性、针对性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才是明确的选择。
课堂派培训心得体会篇3
20xx年x月x日至x日,我参加了《深化教学改革推进高效》专题培训,主讲的专家团队有xx等人员组成。
通过四天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观摩xx老师的“初建”活动课,使我了解了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就是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保证了的合作学习,起着组织作用、帮扶作用和氛围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听听xx校长的“高效课堂的动力机制及评价原则”讲座,使我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人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警示,促使我们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认识到评价一堂课应该是“学生学得好、学生发展得好、教师发展得好”的“三好”合一的课堂。
课堂派培训心得体会篇4
10月16日,我和学校的其他几位教师在县乐安实验学校参加了为期一天的语文学标培训。
此次培训听了两节课,一节常态课是乐安实验学校杨爱玲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一节立标课是我镇张秀美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常态课是在学生完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本着让每一个学生读好课文、认识生字来设计教学环节,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上,教师的设计很巧妙,能够抓住文中的词语,巧妙地自然过渡,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让学生初步体会秋雨之美,没有教师的说教,只有朗朗的读书声,让人感觉很舒服。而且,从孩子的朗读中,我觉得杨老师在平时一定下了很多功夫,因为孩子们都读得很有味道,朗读的水平很高。
整节课就是让孩子读书、识字和写字,教学目标很明确,其实,这正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语文不就是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然后再学会表达吗?
张老师的课是立标课,设计巧妙,环节合理、紧凑,尤其是在文本的研读上,让人不得不佩服张老师确实抓住了文本的精神实质,而且紧扣课标对中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来解读文本,而且不是孤立的来看这一篇课文,而是把它放在整个单元的高度来审视、来把握,从而更好的体会了编者的意图。
教研员李玉峰老师做了精彩发言,他也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就是老师没有多少时间来备课,有时甚至课文自己都没读就去上课了。我对此深有同感。、李玉峰老师提出一定要让孩子读好书、写好字,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而且他特别要求,三——六年级的孩子应该用钢笔做作业,学生不能用中性笔,这完全是为了让孩子练一手好字,真是用心良苦呀!
接下来他又谈了一下怎样备课,结合中学段“四环五步”来说的,主要是从“教什么”和“怎么教”来说的,也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他特别强调了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能过于笼统,应加上方法的指导,尤其是低年级,更是如此;教师应重视学情研究,把握好学生的知识基础。此外,他还谈到了古诗诵读问题,指出语文教师起码应该指导学生把教研室规定的古诗背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
不管是课还是教研员的谈话,都向我们发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抓住识字、读书、写字、写话、背诗这些属于语文的东西,静下心来,认真去做,相信每个人都不断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让我们共勉!
课堂派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高效课堂”教改工作,5月12日,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在我区东风路高级中学召开“高效课堂,研培一体”教师集中培训会。全区部分区级教改实验校、教改跟进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以及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参加了培训会。
上午首先是横水一中的王建强校长针对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做了题为“行走在高效课堂改革的路上”的专题讲座。接下来,市教研室办公室主任髙继堂老师就如何编制导学案作了案例式培训。再接下来横水一中英语教师雪亚芳老师就“怎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抓细节,重实效,促高效?”和与会教师分享了她自己在开展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中的一些好的经验。最后市教研室李栋良主任做了精彩生动的发言。李主任的发言和三位专家的讲座不仅使我们与会教师认识到了高新课堂的重要性,而且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在新课程有效教学背景下,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的主要责任是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下午由麟游县西街小学的马红云老师和扶风初中的田亚娟老师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上一节五年级语文和八年级数学示范课,她们就像一个赶海的人,把学生引领到知识的海洋,让孩子做大海中的一条小鱼,让他们去寻找海洋中的微生物作为食物,使自己茁长成长;让他们去迎击风浪,在大风大浪中锻炼,让他们去躲避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现实,学会生存;让他们做大海上空中的一只海燕,搏击长空,自由在的翱翔蓝天。”
此次培训让我们参会教师收获很大。培训团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给我们的指导操作性强、且直观清晰,让我们可以根据本校、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修改后马上付诸行动,他们送来的是我们愿意用双手去接受的东西。因此,那天我们仿佛是回到了学生时代,专心致志的学习、认认真真的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