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家乡作文精选8篇

时间:2024-09-02 作者:pUssy

写作文是释放情感的港湾,能够让我在字里行间找到心灵的寄托与安慰,注意使用适当的连接词,这样可以增强作文的流畅性,使阅读体验更佳,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的家乡作文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的家乡作文精选8篇

的家乡作文篇1

“闺女,外婆给你寄过去的粽子和麻叶嘚,拿到没有?”电话对面带有浓重的家乡话口音的声音传到我耳边,还夹杂着小孩的欢呼声和嘈杂的说话声,我就知道了,家乡的人肯定在吃团圆饭。作为外婆的孙女,一年却只能回去一次,端午节没能回去,确实有点遗憾。但外婆来的电话,让我想起了上次在老家过的一次端午。

老家是个小乡村,在老家过节,不像在这边,很简单、方便地就过完。老家过节不多,但每次都挺隆重的,总是召集左邻右舍的乡亲,整个院子都塞得满满的。那次的端午节,也异常的热闹,姑姑婶婶伯伯什么的全部都过来串门,围着圈儿聊着闲话。大人们带来的小孩儿可有事干了,聚集在一起,在院子里到处乱跑,追逐着鸡啊、狗啊,地上剩着许多放炮之后的“残骸”,还有的,躲在草丛后面用小石子“袭击”经过的人,成功的,边跑边“咯咯咯”地笑着那个气急败坏的人。太阳大,加上又多人,空气中弥漫着臭汗味儿。

到了中午,乡亲一个个走了,总算空荡了点,臭汗味儿散了不少,但大人们还不能停下,中午简单地炒上几个菜吃了,开始准备下午和晚上要吃的——我最喜欢的麻叶子和粽子。粽子是那种加了红枣的甜粽,麻叶子是一种用面撒上芝麻炸成薄片的一种油炸食品。家乡过端午节似乎只有这两个有特点的食品,但在外婆的手中,这两种普通的食物,总是会有一种很特殊的、神奇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2》有句话:“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它不同于城市里的味道,因为它是外婆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是千里之外的异地无法比拟的。不是因为故乡的味道有所不同,而是因为对于故乡与异地的情感有所不同。

现在在这座大城市过端午,情不自禁就浮现出对故乡端午节的怀念。

我认为,我的对于故乡的端午节的怀念,倒不如说是对故乡人和故乡味道的怀念。

的家乡作文篇2

家乡 ,我爱你 “五一”黄金周时,我和爸爸妈妈、弟弟怀着兴奋又期待的心情回我们的家乡探望爷爷奶奶。在路上,小鸟在枝头上向我们挥手,欢快地唱着歌,好像在欢迎我们。

不一会儿,我们回到了爷爷奶奶的家。刚下车时,我那陈年旧友就冲过来用手拉着我去玩。来到村边,我看见一条白莹莹的小河绕着村子流过。小河的水清得像一面镜子,映出蓝的天,白的云。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分不清那儿是天,哪儿是水。那些朋友说这是村心河,全村人都在这河岸上建井,他供给我们全村人的生命之水。小河真清!清得可以让你看见河底的小石子;小河真静!静得可以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小河真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真不愧是我们村的村“心”啊! 过了桥后,是一片果实累累的果园。果园里一片荔枝林,这正是荔枝成熟时期。果园本是五颜六色,现在被一大部分荔枝掩住了,变成了一片血海。走近一点,荔枝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我忍不住摘下一颗剥开皮后,一阵清香的气味沁入鼻子,使我忍不住把它塞进嘴里,哇!荔枝肉又脆又甜,真是人间美味!那甜美的荔枝肉使我忍不住又摘下几个吃了起来。

穿过果园,我们来到一片一望无际的田野。从远处看,稻田既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又像一张绿色的地毡。稻田左边是一群老牛在悠闲地吃着草,时时发出一阵阵“哞、哞……”的声音。右边是一群又勤劳又忙碌的农民伯伯在辛苦地耕作着,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走出田野向远处望去,映入我眼帘的一座小山。山脚下是一片花地。这片花地是我村的村长家的,花地不仅有花,还有草和树,真是绿树红花,花在风吹动下,东摇西摆,像一位美丽如花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青草有的尖如剑,有的'绿如水,有的像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家枯萎了。可我相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会重生的。花上面有一群勤劳的蜜蜂在忙碌地采着花粉,还有一些蝴蝶在空地上翩翩起舞,像一片片黄叶在空中飞舞。

山顶上有一片绿色的地,从远望去,像山戴着一顶绿帽子和天连在一块。哇!这山真高啊!春天,山穿上一件五彩六色的衣服;夏天,草长茂盛了,山的衣服变成绿油油的;秋天,山的衣服变成了金色。到了冬天,山变得光秃秃了。 我的家乡的景色真美!

的家乡作文篇3

小时候,我厌恶你的模样——

光秃秃的山岗,荒芜的草场,贫瘠的土地,还有那破败的小村庄。

清晨,雄鸡的叫声催醒了沉睡的我,扛起锄镐开地垦荒,背起背篓打猪草。日近中天,我才能背起书包跑进学堂——那四间破草房。和几个人挤在那条长长的木凳上,听老师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哼唱着《我爱北京安门》。绘画课上,我拿起铅笔描摹我心中的梦想。

望着教室窗外那轮火红的太?,回想书中描述的那些美丽的城市,再想想家乡那满山的苍茫,满地的荒凉。我发誓——有朝一日,我必须离开这让我厌恶的地方,去寻找属于我的梦的天堂。

长大了——

我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平坦的马路,宽阔的广场,高大的楼房,还有那校园内的书声朗朗。

闹钟嘀嘀答答,汽笛渐渐地鸣响,敲碎了酬畅的梦,打破晨的宁静。我匆匆走在上班的路上,忘记了填饱辘辘的饥肠,却仍要咨情飞扬。

看着窗外那火辣辣的太?,想着饭的甜,茶的香。我却想起家乡那红红的.高粱熬的菜粥,还有那玉米面儿馍馍做成的锅贴……

这天,我常常擎笔在手,用心去回味家乡的模样,我期望家乡的雄鸡仍旧高唱,我期望家乡依如昨日的苍茫,我更期望家乡不要改变在我心中的模样……

我渴望到久别的家乡去,走走那以前伴我成长的山间小路;我渴望到久别的家乡去,看看那早已不在的小村庄,我渴望到久别的家乡去和和那家乡父老话话家常。

我想,将来有一天,我必须要回到家乡——那片神圣土地,去实现心中最最纯真的梦想。

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们——

潺潺的流水给予我们美味的鱼香,连绵的青山秀出绮丽的四季景色,色彩缤纷的花儿笑迎斩新的朝?。

如今,很多完美的记忆已不存在了,唯家乡依然在我心上。

我——真的想家了!

的家乡作文篇4

放学后,我和爸爸一起走回家,我们俩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于是,我们寻着香味,一起去买“草鞋底”。我们在店门口张望。

我们在店门口朝里张望,只见老师傅拿出一团老酵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揣揉,直到面团只沾手为止。接着,他把面团儿的一端放在掌心,用力揉搓成细细的长条,迅速敏捷地用手指把长条形的面团掐成大小适宜的剂子,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案板上,好像是一群白白胖胖的孩子们,整齐地着队伍在舞台下等待演出。然后就该包油酥了。老师傅把放在旁边的一大碗油酥拿出来,把一小块油酥搓成小圆球,面团在手中旋转,并把油酥小球给包裹进去,再把底部封口,多余的面团掐去,这样一个个圆溜溜又规则的小“包子”就包好了。最后,老师傅把小“包子擀”平,刷上红糖水,粘上满满的芝麻,不留一点儿空隙,把芝麻压实后,就可以进“桑拿房”——烤箱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草鞋底”终于好了。我从老师傅的手中接过一个热腾腾的“草鞋底”细细端详。它与手掌差不多大小,比手略大一些(小朋友的手)。它的表面凹凸不平,一块黄,一块白,满“饼”都是芝麻。那里面绿油油的葱花,像小河里游着的鱼儿,这儿一条,那儿一条的。我都流出了口水,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芝麻在口中爆开,香在我的口中交织缠绕着,久久不能散去;葱花的葱香随着它的破裂散发出来,弥漫口中;面饼十分酥脆,一层层地被我咬碎,咸香中带着一丝清甜。真是人间美味啊!

听老师傅说,草鞋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之前,商人们在南通城做生意,经常买这种饼吃,因为它形状像草鞋底,因此得名。从此,这个名字就传开了。

草鞋底真好吃!我一定还要再来这家店!

的家乡作文篇5

我的家乡不是繁华的城市,也不是现代化的小镇,而是让人觉得不起眼的小村庄,没有飞驰的汽车,也没有熙熙攘攘的街道,却有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引人注目的四季美景。

春天,万物萌发,百花盛开。在村庄的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孩子们玩耍的欢笑声。风儿帮着柳树姑娘梳理着头发,春风拂面。绿油油的小草悄然冒出,享受着春天的空气,所有的树木都脱胎换骨,换上新装,带上了绿色的帽子。

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家乡小河里的荷花、荷叶出来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跳起舞来。小孩子们一边吃冰淇淋,一边打闹玩水玩,自己都想上去来个动感水波。在晚上,大多数人拿着手电筒去抓知了,第二天,家家户户传来了炒知了的香味。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秋天,落叶飘零,秋风萧瑟,树木把绿色的帽子摘下来,金色的头发上带着一群果实,有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还有玛瑙般晶莹的葡萄,他们急你挤我碰成群结对争着让人们摘呢,农民伯伯成群结队来到树下,准备来个大丰收!

冬天,银装素裹,积蓄力量。冬给人们带来了寒气逼人,也随之带来了美景。最期待雪景。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候,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雪给大树戴上了白色的帽子,给大地穿上了白色的棉衣,多美呀!

我爱四季,我爱家乡的四季。

的家乡作文篇6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里,这一天是最热闹的一天。

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包汤圆,煮汤圆。在这一天,外出打工的人们都会回到家里,和家里的人们团圆。一家人坐在一起,围成一团,在一起包汤圆,很是开心。我记得在我六七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在一起包汤圆,当时我很贪玩,很爱玩。于是,我把包好的汤圆弄的一团糟。因为那一天是元宵节,所以爸爸妈妈没有和我计较,她们只好重新包汤圆了。他们包好汤圆后,我们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说说笑笑,很是高兴。

在元宵节那天,跳火堆是我们家乡的传统活动。那一天,我们一群孩子只盼望天黑。只要天一黑,大人们就弄一堆又一堆的火堆,他们领着我们跳火堆。有时候,我们小孩子不愿跳火堆,大人们就抱着我们一起跳,或者把大火堆分成小火堆让我们跳。这一活动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了。这项活动结束后,家长们会带着我们放烟花爆竹,我很喜欢在空中开了一朵大花,多漂亮啊!放烟花时,总会伴着我们的呼喊声,欢呼声。

看过烟花,在我家乡里,邻居朋友们会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快快乐乐。大人们在一起打扑克,聊天,我们小孩子会在一起跑跑跳跳,我们那时玩的不亦乐乎。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元宵节,真盼望明年的元宵节啊!

的家乡作文篇7

传说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因被人威胁,无奈之下吞下了仙丹,从此只能一人孤独的住在月宫中。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桌上摆放了她平时爱吃的食物。从此便有了中秋节。

在我的家乡-广东,也因中秋将至的缘故变得分外热闹。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大部分的人都是去月饼店买月饼的,步伐轻快;也有的是从外地回来的,开着半新的小车路过,拼着老命摁烂了喇叭也叫不开车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索性开了窗,用有些湿润的目光贪婪摩挲,吮吸着久违的乡景。

迈步进入月饼店,只能看见大人们的后背,四周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却仍有人不断地挤进来。

夜幕降临,天空变成了墨汁般的颜色,只能看见那玉盘般的'月亮和隐约的星光。爸爸将月饼放在盘中摆上了各式各样的水果,又插上了三根香。清幽的月光照在月饼上,更增添了几分食欲,让我垂诞三尺。轻烟弥漫在阳台中,恍惚间,竟不知在何处。“以前每逢中秋,家家都要供月神,希望有好收成。现在虽然不种田了,但这是家乡独特的风俗,要传承下去。"我听后若有所思。

三根香都燃尽了,我早已迫不急待地伸出手,抓起一个月饼就护在怀中,生怕别人抢走了。爸爸有些好笑地说:"又没人跟你抢,月饼多的是肯定让你吃个够。"虽然爸爸这么说,但我仍是小心地护住月饼。妈妈说我打小就十分护食。直至月饼被我大块朵颐了一顿后,才心满意足的擦子擦嘴。"来喝杯茶。爸爸招呼我过去。在广东,吃完月饼是要喝茶的,可以清肠胃。四周雾气腾腾,洁白纯净的圆月显的格外明亮。

中秋供月,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包含着美好寓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

的家乡作文篇8

在河南过年时,饺子是桌子上一道必须有的食物。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煮饺子,煮完后的饺子,第一晚是要敬给祖先吃的。

包完后的饺子,形象像一个个小耳朵,那鲜美的口感不亚于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太平桥的馄饨。而且,包饺子的方法也很简单。

过年那时,妈妈先把包饺子用的猪肉白菜馅儿放在擀好的饺子皮里,然后又用两只大拇指和食指一挤,就出来了一个“小耳朵”。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饺子来,可是包的一点也不像个“耳朵”。

饺子鲜美,香滑可口,而且越吃越香。饺子可以用来煮,还可以用来煎,煎出来的饺子外焦里嫩,就是看着就胃口大开。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吃的口味吧。我的妹妹就特别爱吃煎水饺,还说煎完后的水饺真是越嚼越脆,越嚼越香,让人越吃越爱吃。而我却爱吃煮水饺,因为煎水饺大干。我还喜欢把煮完的水饺蘸点儿醋,够香够脆。有空吃上一大碗,那痛快劲儿真是让人一生享受啊!煮完后的饺子才配点儿糖蒜吃,真是一饱口福啊!

在河南还要给亲人们端水饺的习俗,比如,爷爷奶奶和我们不住在一起得要去端水饺,如果端水饺的人还是个孩子,就要给压岁钱。

饺子是河南非常悠久的习俗,饺子是我们河南必不可少的`美食,所以在河南吃饺子是家家户户都不可少的一顿美食。我爱家乡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