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看书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4-05-14 作者:Cold-blooded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历程和成长,形成读书的思考习惯,阅读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考角度,对读后感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后感看书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读后感看书的读后感7篇

读后感看书的读后感篇1

暑假读书以一周一本书的进度进行,文学作品读了《森林报》、《八十天环游地球》、《金银岛》、《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国演义》。科普知识书籍读了《小牛顿科学馆》系列读本,《十万个为什么》之自然科学和综合科学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不是很感兴趣,没怎么读。

文学作品都是注音版,页数均为220页左右,简译缩减版对于这个年纪的小孩易读易懂,阅读过程中没有困难和压力,把阅读可以作为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来做。缺点是经典名著内容过于精简有很多内容缺失。经典名著也是值得重复阅读的,不同年龄的人读感受也会不同,我准备以后再继续购买全译本给孩子,并鼓励他日后去看完整版原著,重温经典。孩子读完故事往往会跟我简单讲述一下,我觉得复杂的故事如《三国演义》这种有复杂情节的故事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但是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种贴近孩童心理的故事理解得就较好。每天读书是我的要求,希望有一天也是孩子自己的需要。

科普知识类的书一直是孩子最爱的,主动性较强。他总是问我为什么自己对什么都感兴趣?比如宇宙之外是什么?没有人回答他,他会很郁闷。我告诉他,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是不同的,妈妈也有许多不懂的知识,也希望他能告诉我。这样也鼓励孩子能更加努力的挖掘各类知识。

这个年龄的孩子专注度、主动性不够,心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干扰。而且书对每个人的影响力也是不一样的。不是别人看了这本书很有价值,我的孩子去看就一定有用,一定有同样的理解和领悟。也许过不了一段时间孩子就会忘记书上看过的内容,但是每天坚持看书这种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是好的延续。希望坚持下去,开花结果。

读后感看书的读后感篇2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做《阳光姐姐,科普小书房奔向太空》。书中的各色人物让我受益匪浅。

惜城是文中一个幽默的男孩,也是全校最聪明的男生。他喜欢讲笑话,搞恶,还很喜欢看书。有一次,惜城在同桌兔子的文具盒里放了一只毛毛虫,被兔子发现以后,把他给揍了一顿,让他知道厉害,看他敢不敢再搞恶作剧了。兔子是校花,也是学霸,她喜欢看书,一旦发现有趣的知识,就会情不自禁的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它记下来。咪咪喜欢好看的书和可爱的事物。但一说到学习,总是“灵魂出窍”。有一次回答老师的问题,张冠李戴,牛头对不上马尾。

阿呆是一个既憨厚可爱脾气又好的小胖子。他的梦想是:吃遍天下美食!张小伟是个心思细腻的安静男生,他性格温柔,自律又勤奋,待人亲近又和善,所以跟女生十分谈得来。江冰蟾,性格内向,十分要强,朋友不多,但总是以礼待人。朱子同不仅爱玩还十分会玩,网络流行语他都知道。他喜欢打游戏,还经常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让大家哭笑不得。

我还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从地球到月球约38、4万千米。很多天文台都建在山上,不是为了缩短距离,而是因为地球被大气层包围,宇宙光线要通过大气层才能到达地球,而烟雾、灯光、尘埃、和水蒸气等杂质都会影响观测。因此,如果在远离城市的山区观测太空,情况就会好一些。白天时,由于阳光中的一部分光线被地球大气层散射,将天空照的明亮,所以我们用肉眼自然看不到星星。如果没有大气层,天空会是黑洞洞的,即使阳光再强烈,我们用肉眼照样能看到星星……

开卷有益,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吧。

读后感看书的读后感篇3

最近,儿子的老师推荐了一本叫《爸爸妈妈,我该怎么看书》的书。这本书是谭旭东的新作,针对7—12岁的亲子阅读,阐述了他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对于我而言,阅读已经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这本书是我近十年来第一次正儿八经为了读书而读的书,当然了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简单的翻阅了几页,因为工作的关系,只有睡前的一段时间来阅读,两天看下来,我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心平气和地从书中寻找解决困惑的内容,收获很大。作为一个80后父亲,小学期间我便将半白话文的四大名著读了个遍,说起动力,因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是我的偶像。这种阅读的好习惯一直带到了梅岭中学,刘墉/席慕容的散文小说几乎没有遗漏,长期的积累让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到高考都是名列前茅,也曾经在《榕树下》发表过几篇随笔,这一切都归功于坚持阅读的好习惯。然而现在,在指导孩子阅读的时候,困惑却出现了:

一、给孩子推荐的四大名著放在书柜了,孩子没有兴趣;

二、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而父母没有兴趣,达不到亲子阅读的效果;

三、如何给孩子选书,让孩子爱上阅读,把孩子从电视机前,从手机面前拉回来,没有很好的办法;

四、如何调整自己应试教育的心态,真正做到无功力阅读且长期坚持去;

从谭老师的书中,我得到了答案,深受启发,简单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环境很重要,父母看电视孩子也看,父母玩手机,孩子也玩,所以爸爸妈妈要做读书人,给孩子树立榜样;

二、读一个故事,不只是简单读完而已,要让孩子体会到故事的含义,所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内容,父母通过语境,通过声音的变化以及抑扬顿挫,配合表情动作来让孩子感受到书中文字所表达的特殊情感魅力,让孩子享受阅读,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三、读书的过程也是科普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过程,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很多方面,给孩子天马行空想象的空间,拓展发散思维,了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查找资料,给孩子正确的答案,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四、相比课本阅读,课外阅读不针对考试,也没有强制阅读任务,但课外阅读一定要读纯正、精美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趣味。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多接受艺术的熏陶,多培养一些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五、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接受度来引导,不可操之过急;

六、让阅读成为生活习惯,让孩子多和同学、朋友、老师、家人分享阅读的故事内容和读的感受,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儿子抱着我,特别好奇地问我九大星、恐龙、黑洞、赵云、诸葛亮的时候,我觉得幸福满满。让孩子告别游戏王者荣耀,告别我的世界感受亲子时光,享受阅读快乐!全家一起努力!

读后感看书的读后感篇4

上周学校老师给家长们推荐了一本叫《爸爸妈妈,我该怎么看书》的书,希望我们做家长的认真的读一读。抱着学习的心态一路读下去,勾勾画画,收获颇丰。这本书的作者是谭旭东老师,他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这是一本囊括近几年国内外著名幼儿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以及国际国内著名插画、绘画大师作品的详细儿童阅读指导读物。

我总结了一下本书中给我们讲述了:要做一个读书的人,我想首先父母要做一个读书的父母,那孩子才能有样学样的做一个读书的人;要享受读书的乐趣;要阅读经典和名著,其好处是可以培养耐心,培养思考力;读书有方法,可以随读、细读和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要远离坏书、少读流行书和少看电视,少上网;以及如何高效阅读和文学名著导读等有关阅读的方方面面。

我的学生时代,家里的条件不好,可看的书很少。所以在我女儿上幼儿园时,我经常借一些绘本回来和她一起阅读,一起看,一起笑,一起简单的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识字量的增加,她看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内容也越来越杂。可是我陪着她一起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当她喊我时,我总是在说妈妈在做家务呢。现在她已经很少再和我一起讨论看过的书了。看完本书后,我觉得咱是应该好好的检讨一下了。

书中给孩子们列了一张书单,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样的书适合自己的孩子,不会再为孩子选课外书而困惑。书中也讲了只要孩子读的书不是不健康的书,就要对孩子的兴趣给予肯定。父母对孩子阅读的引导,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的,而是要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拓宽孩子的阅读面并提升其品味。前两天女儿还讲到,等她手上的《汤小团》(关于历史东周列国的)看完,借一些和地理英国的书回来给她看一看。对于她的这点小要求,咱还是要努力做到的。

这本书是收集谭旭东老师写过的一些随笔,讲述了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自尊、爱心;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倡导宽容有爱的家风等各方面。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阅读养心,阅读怡情,阅读教人审美,阅读让人优雅。

读后感看书的读后感篇5

这几天,我好不容易把老师推荐的好书给借来了,但由于《中外经典科普故事》显得有些破旧、没有什么插画,又是我不太喜欢的科普系列,所以我昨天才开始看它。

一开始,我是强迫着自己翻开书的,抱着“不好看就别看了”的心情,我读起了此书,没想到,刚读了两三分钟,我就被那些充满知识又趣味无穷的故事给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读了好久。《中外经典科普故事》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含有我们青少年需要懂得却又很少接触到的科学知识,这一个个科学知识原本是枯燥无味的,但在一个个故事中竟充满了趣味,这让我们在快乐看故事过程中也获得了珍贵的科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呀!

在所有的故事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蝉的音乐的一篇文章。很多人认为:蝉的歌唱是为了呼唤同伴,其实,即使同伴就在身边,蝉也会“放声高歌”绝不停歇,由此可见蝉的歌唱并不是因为呼唤同伴而是另有原因,作者推测蝉是个聋子,作者做了一个实验:作者在蝉歌唱的树下放了几枪,声如霹雳,没想到的是,蝉居然没受到一点影响,继续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看来蝉是自己听不到声音的它是个聋子,它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式逼迫别人去听罢了。

这本书里的知识太有趣了,因为这本书,我开始慢慢喜欢上科普类的书了!

读后感看书的读后感篇6

暑假中,我专心致志地阅读了《打动小学生情感的'168个故事》,心中的爱之弦被深深地打动了。那一则则故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次次揪紧了我的心灵,我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徜徉在书中,我认识了天天在病床前讲述孩子小时侯的故事,唤醒植物人儿子、跪着挪动孩子的双脚,教会他走路的方妈妈;也认识了为照顾幼儿,当刀无比精确地插入心脏却多活三天,创造医学上罕见奇迹的父亲;认识了年年为父亲扇席温床的大孝子黄香;还认识了为友舍生的左伯桃、谦和礼让的张家兄弟、智勇双全的荀灌娘……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爱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价值之崇高。

爱是阳光、爱是雨露,因为有爱,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暑假中,在台风“碧丽丝”和“桑美”的侵袭之下,湖南、福建有关地区洪水泛滥,庄稼被淹、房屋被毁,人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桑美”造成了三百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在领导的重视下,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捐助之下,灾区人们投入了重建家园的热潮之中。正如人们所说的洪水无情,人有情。因为有爱,受灾的人们很快重返了家园,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爱是奉献,爱是真诚的帮助。因为有爱,才能使人获得第二次生命。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同学卢旭文因使用酒精炉不当而造成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烫伤,面目全非。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纷纷捐款献出爱心。我们镇的一些企业家听说次事,也都慷慨解囊。在大家的帮助下,卢旭文终于获得了新生,重返了校园。

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传递爱之情,奏响爱之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和谐、美好。

读后感看书的读后感篇7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有着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如《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巴学园》,《窗边的小豆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快乐和自信。

本书讲了小豆豆小学一到三年级的生活。她一开始被妈妈送到一个非常好的学校,可是小豆豆,名字就与众不同,干的事也与众不同。到学校以后,他不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听课,而是站在窗边,等着宣传艺人,和他们打招呼,每天都是如此。老师是真的受不了,便叫小豆豆的妈妈到学校,让小豆豆转学。小豆豆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理想也常变。她从学校出来后,妈妈带她坐电车去另一个学校,到站了,就要把手中的票给收电车票的那位叔叔,所以小豆豆的梦想就是当售票员,能有那么多得票,多开心呀!妈妈带小豆豆来的这个学校与众不同,校名绑在两棵大树上。小豆豆就想:如果这个学校办的时间长了,那么校牌就根据树的增高而变高。进去以后,小豆豆惊讶的发现,教室是用电车做的,校长的办公室在一个小木屋里,妈妈让小豆豆一个人去找校长。小豆豆一进去,看到校长高兴地迎接她,就有好多话要说,校长听了小豆豆四个多小时的话,就让小豆豆中午在学校一起吃饭。进了巴学院以后的小豆豆,与众不同的巴学园,带给了她许许多多的快乐和自信。然而,第八次世界大战,巴学园在一声巨响中毁为一旦。校长笑着说,过一段时间,一定要办一个比这还要好的学校,还让小豆豆来上,好不好!?但是……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它告诉我们:我们要像小豆豆那样,自信,快乐,也要像校长那样,坚强。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好啊!可是,能有几个人像小豆豆那样,大胆的展示自己,有这么自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