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体会是锻炼我们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写篇体会记录下来,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观《梁家河》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梁家河》心得体会篇1
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我们在一个地方,不可能工作一辈子,可能是五年七年,超过十年的很少。在一个地方的服务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结合自身谈感受,我于2011年6月来到西营,今年整整七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我带领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共同努力,建成了一座美丽宜居的文化新镇,两个文化广场,三个宜居社区,六家社区工厂,八个特困户安置点,山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镇社区变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越来越多的兄弟姐妹在家门口上班,生活得越来越丰富。
尽管也给群众做了一些实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每每下村入户,看到还有少部分群众生活依旧困难,增收没有支撑,极少数贫困群众还走的是泥土路,读后感.住的是土坯房,争等靠要攀比,缺乏脱贫动力,内心就很沉重!工作中,压力太大,琐事太多,难免遇到挫折、委屈,也有身累心累、坚持不住、心灰意冷的时候,但是读了《梁家河》这本书后,让我从中汲取了苦而弥坚、克难奋进的精神力量。
我们今天的工作环境条件,远远好于过去梁家河的那个条件。党组织让我担任镇党委书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是一个为民做实事的机会。我一定会坚持理想信念,在有限的服务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
第一次接触纪实文学《梁家河》是在公众号推送的〔梁家河,我读,你听〕。但是由于自身的懒散并没有坚持每天听,昨天偶然在同事处看到了这本书,顿时被吸引了,遂借来一口气读完,也真正印证了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
同是七年,七年前因工作调动我认识了马镇村,那时的马镇还只是一个小村,后来因合镇、合村,马镇村地域面积变大了、人口也变多了,但我和马镇却始终在一起,也见证了马镇七年的山乡巨变!
够格奔小康的城口过境二级路立项建设;全镇最偏远的村成功建设集中安置社区,实现住房安全100%;户户门前联户路通达,自来水、安全用电100%;新建马镇活动中心、教学点、村卫生室、活动广场……
从在黄土地面打滚的小朋友到在满铺橡胶的操场撒欢,小朋友笑了;从人走猪坐轿、人累猪在笑的高山搬迁至设施齐全的安置小区、安全住房,群众笑了;从“天明就上坡,擦黑躺上床”的作息时间到争创最美马镇人、广场舞蹈跳起来,年轻人笑了;从天天喊饿到顿顿吃肉,我们,也笑了!
同是七年,我们都曾经拥有青春年华里拼搏奋斗的“恰同学少年”;同是七年,我们一样有过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明惰寸功”的寒窗苦读;同是七年,我们也走出了“济困扶贫挥雨露,走村串户历山川”的辛勤脚步,而这都离不开我们的初心,这种初心就是“梁家河”的情怀,这种初心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情感与希冀。
观《梁家河》心得体会篇2
作为一名服务基层的青年干部,就要把从中汲取的精神营养化作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践行为民的初心、苦干的作风、担当的勇气和筑梦的情怀。
一是要始终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核心竞争力。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排除思想杂念,切实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作“追赶超越”的铁军,毫不动摇、只争朝夕地坚定地朝着“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区打造高品质幸福未央”的目标奋斗;坚定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努力让个人奋斗与“追赶超越”“同频共振”。
三是要不忘保持朝气。我们青年干部的优势就在于朝气和活力,体现到工作中,就是干劲和冲劲。诚然,目前的体制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使有些干部看不到干事创业的人生价值,但我要说,温水煮得了青蛙,但煮不了理想。一个人的堕落必然始于内心的放弃,只有心怀梦想、时刻自警、不懈努力的人才能不负这份职责,才能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观《梁家河》心得体会篇3
看到这里,我不禁掩卷深思。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青年人精力足、记忆力好,正是学习的黄金期。诚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学一线的工作是极其忙碌繁杂的,辛苦自不必说。但无论再辛苦,也不能将学习置之脑后。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学无止境,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青年人坚持的目标,更应该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努力的方向。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近日,正当全国上下都在纷纷学习《梁家河》这本书时,我也郑重地捧起这本书。
一、为人师表做好表率
己不先行,何以导入?正人先正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因此教师应以德修身,以德服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要成为一名学习者
首先,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从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入手,因而,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育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要以梁家河精神为指引,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明天的太阳!
在学习过程中,张勇书记告诫全体教师要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现有工作,用感恩之心和奋进之情做人做事,用实打实的干劲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努力争做新时代新教师,真正让“梁家河精神”在城区三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他还希望教师们时刻做到慎言慎行,常怀赤子之心,以实际行动无愧于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深情厚望,争做一位人民满意的老师!
当我拿到《梁家河》这本书时,出于好奇,大致浏览了一遍,内容都记叙的是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觉得这本书文风质朴,也没用心精读。
从此,和农民一起啃着窝窝头,吃的酸菜,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主动适应艰苦环境,积极投身各项生产建设和实践。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搏击贫困,搞农田建设、修通道路、办起了铁业社、磨面坊、成立缝纫组,还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梁家河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今天我们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学习这些一心为民、真抓实干、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崇高精神品质,深学细照笃行,真正内化于心,为自己的工作注入不竭的动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立足基层,奉献自己的青春,挥洒汗水,为山区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观《梁家河》心得体会篇4
梁家河,这在中国辽阔土地上原本应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却因一个人在他上面留下足迹而让她世界闻名。
观《梁家河》心得体会篇5
能吃苦,正是我们现在的青年所普遍缺失的。大部分人都习惯于做温室里的花朵,而不愿意去经历大风大浪。不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干活,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做彻底,也不可能真正了解村民的疾苦。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只有真正了解了农民最迫切的需求,才能精准帮扶。
观《梁家河》心得体会篇6
观《梁家河》心得体会篇7
我们在一个地方不可能工作一辈子,可能五年、七年、十年。在一个地方的服务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地实事好事。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我在石头坡村服务的五年时间里,山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通村最后一公里”道路全覆盖,农户门前统一修建了绿植,每一个村民小组都有一个文化休闲广场,完成了五组通十一组的道路硬化,方便了群众出行等。尽管和村“两委”为群众做了一些实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琐事太多,压力太大,也遇到过挫折、委屈,也有坚持不住、心灰意冷的时候。是《梁家河》这本书让我从中汲取了苦而弥坚、苦难奋进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