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电影中的情感真挚和情感深刻,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所呈现的情节和人物的感悟和思考,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胖五飞天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胖五飞天观后感篇1
静谧!叹服!沉思!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飞天》。当最后一个字消失在荧幕中,我的心情却已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似的,久久无法平静。
?飞天》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宇航员在神七上天,选宇航员时落选了。在听了妻子和队友的劝慰下,他一直艰苦努力,在天宫二号救援时成功上天。
我在回宿舍的时候还在冥思苦想:为什么那位宇航员能一直坚持艰苦训练,在失败后能很快地恢复过来呢?后来,妈妈向我解释:“其实这种坚持已成习惯,不用一直坚持,已经形成自然了。”
我不禁想起了在奥运会夺冠的刘翔。他在训练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新人加入了刘翔所在的队伍,可他刚训练不到一天,就抱怨连天。教练见此状,只是在旁冷笑了两下,并对刘翔说:“如果不懂坚持的意义,就连奥运会的赛场都看不见。在你坚持了那么久后,你还会觉得累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石,往往成功就在于坚持到最后的几秒钟!由此,我又想到我学习上的事情。
一个下午,我捧着一张灰色的卷子,回到了家中。那张灰色的卷子悄然掉落,上面用鲜红的字体写着一个狰狞的数字——87。要知道,在三年级,这样的分数已经可以排到三四十名了。也是在那个下午,我开始坚持刻苦学习,不会的,问老师、家长,听不懂的,让老师再讲一遍……可是,在下一次单元测试中,我却依然没有名列前茅。我失望地回到家,这时,我看见自己在墙上写的几个醒目大字:要想取得成功,单凭努力是不够的,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我一看,眼里重新燃起斗志。在期末考试中,我果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要想成功,天赋固然令人欣喜,但是汗水,是每次成功的必备条件。让我们记住六个字:坚持就是胜利!
胖五飞天观后感篇2
除夕到,真热闹,叔叔阿姨到,我左手领着红包,右手拿着遥控器,因为我知道晚上八点春晚会准时播放。
今年的春节同样是北京会主场跟其他地方分会场,在这个大舞台里,我们将会收看到一场“盛世大狂欢”!
相信大家去年看春节的时候,看到一半就不想看了,因为去年的春晚实在是太无聊了,有几个亮点,也有几个比较好看的节目,不过大部分节目都比较枯燥无聊,所以去年看春晚的人也比较少。
但是今年的春晚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首先是节目上的创新,不仅戏曲类和魔杂类节目有了新的突破,而且还季节了老少名家,有过家家的老一辈艺术家,也有中年实力派演员,当然还有当下年轻人最喜欢的演员,做到了兼顾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需求,相信也会得到不同年龄层观众的赞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几个比较特别的节目,采用了新的技术,也就是裸眼3d技术,可以说这项技术应用得很成功,节目效果也特别好,看起来很有真实感,这里就不一一剧透,大家可以细心观赏。
而且春晚上的节目虽然花样百出,但是内容表达上更大众化,更接地气,这样我们观众才能看得懂,真正意义上实现观众与春晚零距离,仿佛自己亲临晚会现场一样,让春晚变得更有意义。
还有一点比较大的改动,今年的春晚大力启用新人,负责北京主会场为央视主持人任鲁豫和尼格买提,跟几位陌生的脸孔,相信大家也能在春晚中看到这些新人优秀的表现。
春晚设在除夕夜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大家除夕夜吃合家饭之后,大家就会聚在一起看春晚,这样就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同时春晚也是我国实力的象征,春晚的不断创新,也意味着祖国日益强大,身为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今年鼠年,大家一定要准时收看春晚,因为今年的春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惊喜就不方便说出来了,这里暂时保密,大家看完春晚,就能知道了。
今年的春晚有华丽炫彩的舞台,还有目不暇接的精彩节目,相信你看了之后只会赞不绝口,同时还会竖起大拇指感受祖国的强大。
最后,我看完春晚,觉得自己也想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以后要好好读书,将来也上春晚为大家表演。
胖五飞天观后感篇3
追梦之路,从来不缺少挫折与挑战,甚至要经历生死考验。飞天之路,更是如此。
回顾世界航天历程,一次次重大意外事故触目惊心:1971年6月6日,俄罗斯“联盟11号”飞船返回舱返回途中,因空气泄漏导致3名宇航员急性缺氧死亡;1986年1月28日,搭载6名宇航员的美国“挑战者”号飞船发生爆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飞行中解体,7名宇航员不幸遇难……
心怀报国志,生死何所惧。这一切,没有吓倒英雄的中国航天员。经过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努力,2003年10月15日,中华民族终于迎来飞天梦圆的一天。
这一天,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为第一位踏入浩瀚太空的中国访客,也是中国实现飞天梦的第一人。从此,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自主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为此,美国试验过8次,苏联试验过5次,中国只试验了4次。
“神五”飞行中,火箭抛掉逃逸塔后,发动机与箭体产生共振形成强烈振动。杨利伟至今还记忆犹新,他回忆道:“当时明显觉着自己快顶不住了,在几十秒内有死亡的感觉。”期间,他还有过180度上下颠倒的错觉,这是失重后90%以上的航天员都会遇到的情况。“那种痛苦,简直难以忍受!”杨利伟说。
当时的北京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内鸦雀无声、气氛凝重,当杨利伟的画面从屏幕上一闪而过时,突然有人喊道:“他的眼睛在动,他还活着!”昏眩中的杨利伟,通过耳机隐约听到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这时,他才意识到:“我还活着。”
待返回舱着陆后,杨利伟探出头来,向着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他后来说道:“当我把名字写在国旗上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中国航天员是荣誉、是责任,更是使命。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去挑战风险,对于我和我的祖国都意义重大!”梦想于心,励志于行。2005年10月12日,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圆梦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飞向太空,在轨飞行5天5夜后,平安返回地面。
“神六”凯旋后,费俊龙被人们称作“太空归来的‘中国龙’”。他至今难忘在太空玩“空中特技”时的情景。天宫舱内,他半蹲在座椅上,用双手撑住座椅的边缘,然后轻轻一翻,完成了中国人在太空中的第一个滚翻。望着正为自己拍照的聂海胜,费俊龙又调皮地翻了3个筋斗。这4个筋斗,大约用了3分钟,以当时飞船的飞行速度计算,这条“中国龙”一个筋斗“翻”了约351公里。
对于所有航天员来说,每一次太空飞行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都将面临生死考验。2008年9月25日,同年出生、同年招飞、同进大队的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3人,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再次出征。但这次任务中的一次险情,至今提起他们仍心有余悸。
9月27日16时,飞船正环绕地球平稳飞行。按照指令,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在刘伯明协助下准备执行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任务。就在准备出舱那一刻,飞船突然报起火警。他们深知,舱外航天服一旦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刘伯明当即报告地面,并认真检查舱内电路,却未查出原因。
“出舱!”危急关头,顾不上犹豫,翟志刚果断作出决定。在刘伯明的配合下,只见他镇定自若,迈出舱门,紧抓扶手,缓缓转身,头部贴着船体,身子在太空上下飘浮,呈现“倒立”姿态。这时,翟志刚用洪亮的声音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
紧接着,翟志刚接住刘伯明递出的国旗,用力挥动。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组成的美丽背景下,五星红旗在太空徐徐飘扬,显得更加鲜艳夺目。约20分钟后,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此时,飞船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翟志刚“走”过了9000余公里,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后经查,火警是因烟火敏感器对高真空环境适应性不好所致。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报告会中,当有学生问起“担不担心回不来”时,刘伯明的回答撼动人心:“我们是航天员,更是共产党员。党和祖国培养了我们,即便是死,我们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航天梦,需要希冀,更须耕耘。神舟飞船一次次出征,中国航天员一个个飞向太空,中华民族的航天梦也一次次被托举。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再次升空。
历史惊人的相似。1963年6月16日,苏联人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成为世界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49年后,同样是6月16日,34岁的刘洋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
这次出征,对于43岁的刘旺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因为他是14年备战、一朝梦圆。110米,80米,60米,30米,10米……在首次实施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时,刘旺果敢冷静,瞄准靶标,精准操作,不出所料地打出一个“太空十环”,交会对接成功。这次对接,比自动对接精度更高、燃料更省、时间更短,仅用时7分钟,比自动对接缩短了3分钟。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向建设空间站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为了这一天,刘旺准备了14年;为了这一刻,他在地面完成1500余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之后,成功率保持在100%。
这时,兴奋之中的刘洋在纸上写下四个大字“师兄,真棒”,一边向刘旺挥动,一边竖起大拇指。很少喜形于色的刘旺,喜极而泣,振臂欢呼。至今想起,他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兴奋,太兴奋了!当时因处于失重状态,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却怎么也掉不下来,眼前一片模糊。”
从天宫一号撤离的前夜,住了10多天的“太空之家”,突然令刘旺十分留恋。他“游”来“游”去,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每一寸空间,每一个物件,他都想一一珍藏心底。临走前,他还写下对下一个航天员乘组的祝福:欢迎你们来到天宫一号!
3名航天员归队那天,战友们在营院内集体列队迎接。当看到刘洋出现在人群中时,作为刘洋此次飞天备份的王亚平没有感到遗憾,反而特别欣慰,眼泪一个劲地顺着脸颊往下流。她冲上前去,给了刘洋一个深深的拥抱。王亚平说:“那一刻,我是真心为刘洋感到骄傲!我们航天员大队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不管谁飞,都代表大家,我们都会为他们祝福、鼓劲。”
胖五飞天观后感篇4
我同学问我,为什么他(陈江河)能住上别墅,开上豪车,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我跟他说了很多自己觉得他能成功的东西。我觉得我说的蛮对的,但我同学却不满意。他说我就想知道他最后为什么能住上别墅,能成功,你直接跟我说他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就行,至于这其中的过程我并不一定好奇,我想要的是简单直接的结果,至于过程,你说的结果如果有让我感兴趣的地方,那么你能就着这个点把过程告诉我,我现在没问他过程你跟我说那么多过程有什么用。。。我很尴尬,回头想想是啊这样的错误我已经不止一次犯了。以前上学时候我同学就说过我。工作这么多年,没想到今天突然又被同学这么说,我突然觉得我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只是身边的人换了又换,他们跟我说的不是这些。。。而其中原因只有我自己知道
说这些有点扯远了,不过这个问题于我有益,而且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写给自己的,我需要它提醒我我的问题没有解决。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改正。当然写与主题有关的感想也是为了给自己花的时间做的事情写个总结,虽然我不知道这习惯我能否养成,但也要试试。好了,回归主题。看了剧情介绍,又看了电视剧视频。我觉得陈江河的成功最主要的是他具有同龄人少有的前瞻性眼光,以及坚信自己的想法,并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去实现它的血性。当然还有在他启蒙教育中就被在大雪中捡了他并传授他经商思维的金水叔。这其中就有诚信,让利,积人脉等等。这些词其实很多人都懂,甚至听烂了,可实际中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真正把这些融到自己血液中并作为一生的标准去贯彻的又有几个?
如果说陈江河经商的启蒙教育是金水叔完成的,那么让他日后能把生意做大做到大企业家境界的高瞻远瞩的思维,则是在少年游历时在火车上遇到他一生的贵人——邱英杰帮他练就的。他的一句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有世界。让陈江河真正从义乌走了出来,有了在少年时就踏遍祖国的勇气和气魄。邱英杰亦师亦友的身份让陈江河在以后经商中都尊敬有加。剧中这个学成归来的大学生将自己在北京上学期间学到的所有本事都用在了报效家乡。他也代表了再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无数优秀的党员干部为了中国的繁重发展鞠躬紧促的光辉形象。
当然,陈江河的成功还有他身边那位优秀的另一半很大的功劳。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这个顺序一定是齐家在治国平天下之前。当然现在很都优秀的企业家也不乏先打下了天下还没齐家的。以前我也不认为这有什么顺序,但现在我承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真的是很有道理的,也很有价值。至于别人怎么看,不关我事。
其实陈江河的成功并不是用金钱和资产来衡量的。但我就是觉得他很成功。他能早别人十年的时间提出在国外建中转仓的理念很了不起,但更厉害的是他愿意用自己全部身家去做这件事,这种气魄真的很让人佩服,而且我一直觉得他做的这件事虽然没有成功,但人力有限,有时候一个人倾尽全力去做一件事,虽未成功,但不可否认,他跌倒的背影依旧很帅。而且我觉得他不断追赶国外生产标准来倒逼企业不断升级,虽看似是企业行为;但在当时那种中国产品在国外就是廉价、假货的背景下,一直追求把中国品牌做到让世界都认可的举动又何尝不是怀着对祖国的深深地热爱呢?这就是爱国行为!他的胸怀,他的格局真的是非常让人佩服的。
陈江河,一个从生下来就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在一个农村成长的孩子。没上过学,却知道识字很重要,看书更是必不可少。他的成功也许只是一部分那个年代的缩影。但成功从来没有绝对标准。兼济天下是成功;独善其身亦是!
胖五飞天观后感篇5
看了豆瓣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普遍较低,飞天观后感。但在我来看,这部电影还是有他的可看之处的。
首先,他的立意是很好的。他是想用电影的方式来再现航天员的生活,让我们普通百姓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这一类人。影片中的张天聪可能就是航天员的典型代表。航天员的生活艰辛,孤独,而且像杨利伟那样成功的人毕竟也是少数,而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就是这类普通人。当然,最后的结局过于戏剧化,怕是加了导演的很多感情因素吧!
那么,这样一部很好的电影,为什么会有很多负面的评价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它是主旋律电影吧。因为看过太多主旋律电影了,所以观众总是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这部片子。就如同我们现在看《建党伟业》《建国大业》一般。因为这类电影大多有通病,就是模式化,时刻意识形态提醒,总是时不时的强调我是主旋律电影,而忽略了观众的需要。
电影中的人物对白太脱离生活。例如,“妈,我不去北大了,我要当飞行员”你就算是宇航员的女儿,你就那么容易考北大吗?这纯属编剧的yy,观后感《飞天观后感》。两人一说话,就永远语重心长,永远大道理一大堆,谁平时生活这么讲话的'?在俄罗斯集训时,丑化美国人,俄罗斯又对中国人多么多么钦佩,这里面太多编剧的主观因素了。
另外,这部电影的价值取向,我想大多数人是不认同的。张天聪的一生,一直想飞天一直被落选,一次次失望,带着老妈老婆孩子跟着情绪低落,连自己老妈临死前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这就是为了所谓的梦想吗?这样得来的理想未免太过自私了吧!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的理想而活吧,那家人怎么办?朋友怎么办?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整体感受,他有一个很好的立意,但是没有很好的表达。现在观众越来越挑剔了,好的题材如果没有恰当的表达,真的很难打动观众。不过,还是可以当做航天知识的科普电影来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