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可以激发我们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贴合主题可以使作文更加有逻辑性,避免内容的断章取义和无关联,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华文化传承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华文化传承作文篇1
时光如梭,岁月在我们的步伐中偷偷溜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从曾经的入学仪式,到今日的毕业典礼,我们一起经历了多少风雨。最终,我们的毕业典礼,最后的一次社会大课堂,就在这儿——国子监,开始了……
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身着汉服,在庄重的仪式中感受礼乐文明,四拜孔子,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中国精神,民族魂。在快乐的笑声中触摸到中华文明的精髓,感悟中国文化的精神。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恩,知恩者,“虽在生死,善根不坏;不知恩者,善根断灭,是故,诸佛称赞知恩报德者。”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对感恩的定义都不一样。谢师,是为了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谢友,是为了感谢朋友的帮助之情。谢孔子,是为了感谢他对这泱泱大国的贡献与付出。谢父母,是为了感谢生、养育我们的恩情。谢万物,是为了感谢他赐予我们生命中的一切。于是,在这不寻常的地点,我们举行了不一样的毕业典礼。
此时此刻,以“恩”为主题,对我们来说,是极其合适的。因为我们可以将这六年来对老师的精心培育之恩尽情的表达出来,也可以将心里不敢说的话说出口,千言万语都抵不过向培养我们的老师深深地鞠上三躬,而老师也早已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满怀着不舍回敬了我们。
在典礼上,谢恩礼毕后,耿校长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且具有深长远意的教育课。静思求真,行实致远,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及必修的课程。耿校长为我们今后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指明了方向,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深厚的期望和信心。随后,耿校长还为我们颁发了我们人生中的第一张毕业证书。这张沉甸甸的毕业证承载着学校的教育与培养,老师的辛勤与付出、学生的泪水与收获,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
我们庆幸每天都能在充满着文化深厚底蕴的校园里学习,我们庆幸能遇到这么好的校长和老师,我们庆幸学校给我们创造了这么一场令我们终身难忘的回忆。
简单的午饭过后,我们继续开始了这文化之旅。于是,耿校长带着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历史,了解教育。
孔庙,全世界有数万座,孔子的思想,言论早已在全球的每个角落遍布……
与曲阜的孔庙不同,一为家庙,二为元明清三朝皇帝祭拜之地。在以前,每逢祭祀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
而孔子,则被称为中国第一任老师,是当时社会的最博学者之一。
在这儿,令我惊叹的不仅仅有着辉煌又典雅的建筑,还有这孔子的理想,精神。仁说,即为人道精神,而我们现在国家的思想理念就是由此改变而来的。次,即为礼说,孔子的礼说,则体现出了理智精神,就是我们所说的秩序和制度。而人道主义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这次体验,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让我们在这个神圣的殿堂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懂得了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国家。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支撑,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国的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复制的,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有责任传承和弘扬光大。
我们萃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吸纳人类文明的优点,不断升华中华文化的高度和质量,从而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惠及世界!让我们中国这独有特色的国学文化一代一代脉脉相传。
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就此结束,但深入我们骨髓里的传统文化却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深厚,我们这次的主题是恩,我想,是这样的,因为有恩,我们才会心存感激,因为有恩,我们中华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中华文化传承作文篇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风雨,孕育出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勤劳朴实的中华人民。我们的能力令人钦佩,我们的智慧令人景仰,我们的道德品质更是令人敬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著称, “谦让”似一缕春风吹到每个人的心中。古今“谦让的故事”比比皆是,其中《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中的“六尺巷的故事”让我为之一震,谦逊、礼让更是铭记在我心中。“六尺巷的故事”主要讲了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宰相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为了墙基争地界,打起了官司,双方各不相让,事情越闹越大,后来家人飞书告诉张英,张英看完来信后释然一笑,挥笔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将墙后移了三尺,吴家为之感动,也将墙后移了三尺,因此才有了现在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张英一封家书化解了邻里之争,修身为先,大度做人。让人三尺又何妨,失三尺之地,换万世流芳。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谦让,比如不小心碰到别人,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但往往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我也有过这样的事。
那一天,英语课上杨老师在讲解试卷,当我正专心致志地研究错题时,我旁边的李宇辰同学不小心把我的试卷碰到地上,她用脚踩着还给我。看着试卷上乌黑的脚印,我怒火中烧,一股憎恨的情绪油然而生,我拿过她的试卷,“嘭嘭”踩了两脚……最后,我俩都被老师批评了,并且写了一篇反思。
现在想来,如果我当时不冲动,而是把脚印给擦去,一起不愉快就避免了。如今,我下决心养成谦让的好习惯,不冲动,不辜负中华优良传统,做一个让大家都喜欢的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张英那样谦逊、礼让,我相信,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中华文化传承作文篇3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若要在礼仪,文言文,科技等中分个孰轻孰重,我会毫不有的选择文言文。我为何出此言呢?其实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度大自然的探索,每一个惊人的成就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失败,甚至出现了血的教训:在这时为了延续种族,传承是重中之重!
以口述而代代相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总会出现记忆的偏差,导致知识的不完整。所以人们学会了记录,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她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文的出现,让许多千古名篇涌现。引人遐思的《桃花源记》,余味无穷的《湖心亭看雪》,磅礴大气的《望岳》。即使在新文化运动时遭到了排斥,即使现在她已经不是常用语,即使她较于我来说是那么晦涩难懂,都无法掩盖它的光芒。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任何对与错之分,只有繁与简之区,亦或者说它的价值与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中国语言文字一家,任何一个我们都不应放弃。
如今,上天赐予我机会生长在中国,有机会接触文言文。我想要去传承,无论文言文到底有多深,无论她是否常用,即使我现在文言文的知识还十分浅薄,但我愿意我的绵薄之力去努力学习,来表达我对文言文的崇敬之情,在学习路上一步一步稳妥的走下去。
中华文化传承作文篇4
我认为,谦让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谈谈"纸上谈兵",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车先让老人先上,看见老人要让座……
谦让这个词语对人们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们的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让,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我们的记忆里谦让这个词已渐渐淡忘了……记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车,人很多,座位都做满了人。过了一会,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还带着一位年幼的小孙子,居然没有人让座。那位老奶奶领着孙子从车门口一直走到车尾,可满车的人却毫不在乎,视若无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连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们。没有几个人像我这样看着这一老一少。每次到一个站点,都会播放"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我想,这是在浪费电。我听了几百遍了,想必经常做车的人听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满座的人,面对他们却不加理睬。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哈尔滨市一家企业公开招聘人员,一位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当不错,就因为她多次主动给别人让座,被招聘单位说成是"缺乏竞争意识"而拒绝聘用。我认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让座只是我们应尽的一种义务。现在,人们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谁也不愿意吃个亏--正如让座这个简单的动作。此刻的让座已成了那变质的面包,像个足球似的被人们踢来踢去。
我们大家在学校里也会有一些事发生。但同学与同学之间,也是应该要互相谦让的,我们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人与人之间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与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中华文化传承作文篇5
中国,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大国。是汉民族同其他兄弟民族在不断融合中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我们祖先创造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的百家盛况;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中华民族的节日是多姿多彩。
春节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春节到了,意味春天及将来临。万物复苏,又到了一个耕种,播撒的季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赛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是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纪念屈原的节日。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无尽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的长城,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篇巨著。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是在文化长河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也是被作为中华民族信仰的图腾,龙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品质和神奇的传说。在龙的身上也聚集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
无论是什么中华文化,我们都应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道德的人。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传承作文篇6
又是周五的下午,大阶梯里再次坐满了人,这一次,我们迎来了白老师精彩的讲堂。
这次讲堂是关于唐诗宋词的,老师用她那轻柔的嗓音带我们走进了诗词的世界。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的历史。读者这一首首的诗词使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画面,读着后主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女子,散着发,倚着门,望着寂寞的梧桐,清冷的月亮,喃喃自语。读着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壮士们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嘶吼的画面。这一切,都那么神奇,那么与众不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光辉历史,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字都凝结着祖先的智慧与心血。古代的文学不应该就此被我们忘记,那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唯一途径。当我们面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流露羡慕的神情时,也想想我们的先人,他们给了我们足以使我们骄傲的光辉历史,如果他们知道我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时候,他们会不会难过,会不会后悔?
先人的时代固然已经过去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忘记他们的文化。传统文化的没落其实才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将它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一脉相承,不仅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屹立到今天仍璀璨夺目,是因为先人们的传承,让我们携手,将华夏文化永久的传承下去,让它永远是时间长河里那颗夺目的星!
中华文化传承作文篇7
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她是不屈的象征,她是坚强的诠释,她是胜利的誓言,她是华夏子女心中不灭的太阳。在繁星璀灿的星海里,在奔腾不息的大海里,在灿若银河的灯海里,我总会想起你,我亲爱的祖国啊,听到颂你的歌谣,我慷慨激扬,祖国啊,我深情的呼唤着你,我对你的情谊像白云眷恋着山岫,似江河依偎着海洋。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最近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令我感慨激昂、心潮澎湃。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孝悌友爱的黄香、张英,尊师重教的杨时、唐太宗,诚实、守信的晏殊郭伋,明理、守法的包拯刘秀,勤学、好问的司马光苏东坡精神等等,都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无一不是把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振兴和独立解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中国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
我在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中华文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是需要我们终身以求的事。我希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刻苦的学习博大精深的文化。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刻苦地对传统文化有大概的了解,有端正的态度,对自身一定会大有帮助的!
中华文化传承作文篇8
太阳徐徐升起,带着些朦胧的,柔美的光晕,在初醒的万物上点起层层明媚的暖意,罩上人们的眼眸,唤起心中最遥远的记忆。远处,古迹旧楼中的一砖一瓦也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中华文化的印迹正在全国的各个角落熠熠生辉。
依稀地,往昔幼时的家乡模样在眼前浮现:也曾踱步房中努力背诵王之涣的诗句,只因他代表着家乡永恒的骄傲;也曾捧书细阅《西厢记》中的每一情节,只因被这如同家乡诸多纯情一般的爱意所打动;也曾漫步于永乐宫中观赏每个壁画,只因这一描一画间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渐渐地,年龄增长了的我,明白了诗句的豪壮情怀,懂得了爱情的可贵质朴,理解了壁画的情节道理。
我知道在我所处的这片土地上拥有着怎样无与伦比的美丽,文化背后所该有的历史与情谊,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涤荡,留下了屹立不倒的优秀与光明。所有被埋藏的秘密,正等待着重见天日的时刻,而每一个人,也应不断发掘未知的美好和感动。我们以往的祖辈父辈,将他们毕生所领悟的道理,攒簇成一个个浅易的文字,记录中华最初的文明,一年年,一代代,文化在堆积,在传承。然而,也有可能会被部分掩埋。
轻抚历史遗留的建筑楼宇,一种与祖辈产生的共鸣微微相应,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中流淌的一腔血脉,也正与文化流传之河有所相依,我们骨子里的气质与风情,也在天地间回荡。我们因此而自豪,愿以己之力努力传承。
当春风拂起,行走在校园间,不时地看到传统文化的轮廓与影子,细听隐约传来的读书声,也感受到了经典的代代相传。将相和的故事在教室中演绎重现,关羽的侠肝义胆可昭日月,我们在文字中领悟着运城有名文化与精华,怀揣着闪现的过往光影,惦念着与我们生活在同一土地的文人骁将。这一切,即使是在今天,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未尝遗失了它的独特韵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当秉以对文化的尊重和喜爱,努力地发展传承,使其不断适应当代潮流。
文化长河漫长而悠远,我们每个人也终将成为历史的片段,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中华文化中找寻到自我,使之发扬与流传。愿中华文化长河永不枯竭,在阳光下永远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