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12-30 作者:Indulgence

心得就是阐述个人的一种感受,需要结合个人想法才行,要想将心得写得更具价值,深入感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8篇

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篇1

我校近期开展了学习了《弟子规》的系列活动,初次接触《弟子规》,我认为和女儿幼儿园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认真学习研读后,。使我对所学习的《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好书,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对于指导教育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成年人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主要是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方法。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书中所讲的内容也许同我们现在的时代形势不太一样,但书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使自己的学业有所成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基础规范。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而一个人如能懂得做人之道,不但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方面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我们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很重视礼仪的教育,可现在的社会,礼仪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样孝顺父母,体谅父母。怎样尊重长辈,怎样尊师重道。有的只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有的学生,在班级里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容忍别的同学,行为极端,极富攻击性。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之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父母敬,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让气、伤心等等。

让我们认真学习好《弟子规》,深刻领会《弟子规》精髓,做一位品德高尚、学业有成的人。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自身的言行,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篇2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浅比如总序就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还有泛爱众、则学文!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篇3

十月我们班开展了亲子共读《弟子规》的活动,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这一个月中,使我对《弟子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有许多是对儿童行为的规范,比如尊重长辈,坐立有序,生活方面讲究卫生,待人礼貌,讲诚信,珍惜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对儿童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点:当我们学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孩子有些惭愧的说:“妈妈这点我做的不好,你经常叫我的时候,我都没有及时答应,有时你叫了我三四遍我才回应你,这点我今后一定改正。

当学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时,孩子有些小自豪的说:“这个我都有做到,有好吃的我都让爸爸妈妈先尝,坐公共汽车时,看到爷爷奶奶我都赶紧把座位让给他们。”

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有趣的时刻,比如有学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时,她感慨到原来古代人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呀!妈妈我告诉你个秘密靳老师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虽然我以前也挑食,但是我已经在慢慢改正了,在学校不管爱吃不爱吃的我都吃。我要努力做个不挑食的孩子!

学习弟子规也给了她教育爸爸的机会,其中有讲到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他说:“爸爸这点做的不好,他就有喝醉酒的时候,确实爸爸喝醉的样子还挺丑的。我要好好给爸爸讲讲道理,让他少喝酒更不能喝醉,要不他就是最丑的爸爸!”

通过学习《弟子规》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做人因该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诚信友善,培养孩子的思想美德要践行在实际生活当中的意识。

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篇4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的第二部分"入则孝"就说了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道出了怎样孝顺父母。但是,在看>之前,我却不懂得孝顺父母。有一次,妈妈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惫。刚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后让我给她倒一杯水。而我却看书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却没什么行动。直到妈妈愤怒地叫了一声:“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愿地去倒了一杯水,嘴里还嘟囔着:“倒就倒吗。”事后,爸爸和妈妈批评了我,我忽然间感到很惭愧,感到无地自容。父母为我们可以倾其所有,可我却连一杯水也不肯为他们倒,这件事令我羞愧难当,惭愧至今。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很好理解,自己身体受伤,亲友们就会为自己担忧,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损的话,人们不但会取笑自己,还会笑自己的父母教子无方,父母脸上也无光,从而又是不孝了。

读了两年的《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我从身边的电影卡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虽然不能待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担一些,多打电话回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天就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孝道。

泛爱众,其实就是前面说到了的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时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和谐。打造优秀集体,从我做起。

感谢看购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梦想,还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涤。

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篇5

当拿到老师发给我的《弟子规》亲子读本时,如获至宝。说实在的,我本来对文科就发怵,更何况之乎者也就更不感兴趣了。但这本书老师解释的浅显易懂,并结合了孩子的实际,非常适合儿子和我的共同学习,所以打心眼了喜欢。

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遇到王东这位老师后,深感自己的差距很大。再从孩子身上折射出的种种不足,经常使自己无地自容。于是决定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和孩子共成长。

圣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面对太贪玩、甚至经常玩起忘记回家的缺点,分析原因,第一,家人忙,没时间管第二,家里除了电视、电脑能吸引他外,基本没别的吸引点。面对这种情况,我禁不住拿起了久违的课本,参加有关证书的考试。耳熏目染,他也喜欢上了读书,尤其近期能一口气读完《三国演义》的上下部,这是他有史以来的读得最快、最完整的一本书。特别是看书的内容及感想能在期中考试中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可想而知,他受益匪浅。我真的为孩子高兴,因为他从书中找到乐趣了。看到他的进步,我真的太高兴了,这也更坚定了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让孩子和我共同分享成功总是在苦苦攀登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喜悦。

面对孩子的个性鲜明,非常任性,脾气大的缺点,我深深地认识到,这他的成长是极其不利,非常着急。当孩子发作时,我会提醒他,《弟子规》是怎么说的来?他就会立刻背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时我会自然成为合格的学生,摇头晃脑的来上几句。这时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这也是对他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我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对孩子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孩子同龄朋友多多,不孤单,玩得很快乐;不利的一面,孩子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在孩子不能明辨是非的的情况下,出现了污言秽语比较多的坏习惯。我非常头疼,为此,我制定了家庭管理条例,相互监督,现在初见成效,看到孩子的进步,沉重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一些。

?弟子规》在约束我们改正陋习时,可能感到没必要,其实这是在放纵自己,改掉坏习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包括孩子和我们自己,这时我都会想到孩子的双眼时刻在盯着自己,就在不断地进步。《弟子规》能时刻约束着自己和孩子,并且能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认为是很幸运的事,常诵常读,经常反思,会受益终生的。让我们共同学习,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吧!

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篇6

读《弟子规》心得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我收获了很多。先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全校优秀老师对自己的收获还进行了全校分享。高中部践行了《弟子规》力行课程分享活动。每天我们依然在坚持读经典、听弟子规音频学习。上周我们还一起观看了《醒来》这部意义深远的影片。接触传统文化之后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班主任每天早上六点十分要带领学生一起践行弟子规。在跟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收获了太多。而令我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对弟子规的解读。三子一句的经典居然教会了我们这么多做人的道理。“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如果我们的学生可以有幸从幼儿教育就接触弟子规的话,我们的家长还会如此的头疼于孩子的叛逆么?我们还会有迷恋于网吧沉迷于网络暴力的事情么?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为什么我们还会去伤害他们呢?

就在上周周六,我带着85岁的姥爷跟几近70岁的妈妈去吃饭。我望着一桌子的亲人,那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多么幸福。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在一起吃个饭都会变得那么温馨。而这顿饭,我已经拖了快一个月了。随着我们生活的节奏在加快,我们的亲情貌似在退减。甚至连回家陪老人吃顿饭都变成了自己的负担。有的人在忙于工作的`应酬,有的人在奔波于生计,更有的人宁愿躺在床上多睡一会儿甚至多玩一会儿手机也不舍得陪老人们吃顿饭。家人吃顿饭还不如跟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吃顿饭。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我们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可笑。我相信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看,我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多,我们收获的也会越来越多。

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篇7

弟子规是圣人的教导,这本书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认真学习等等。

学习《弟子规》之前,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但学习《弟子规》之后,我认真反省了自己。

在各方面我都存在缺点,例如“孝”“余力学文”“出则弟”等我都有很深的感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你时,应快速回答,父母交代的事情也不要偷懒。一读到这儿,我就深感愧疚,平日里,父母喊我,我也要拖个老半天。父母交代我做事,有时也会偷点小懒,甚至不做,读弟子规后,我一定尊敬长辈,认真完成长辈交代的事情。

“团结就是力量”既然我们有缘分分到同一个班,就更应该团结一心。《弟子规》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和同学团结,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可是我们有谁做到了这一点呢?我想很少吧!不过现在改正并不迟,如果我们想在一个优秀,团结的班集体中,就请你做到了这样一点吧!

时间流逝飞快,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很容易从年轻到老了,珍惜此时吧,“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啊!也许你觉得时间过得并不快,但他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你手中溜走了,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用宝贵的时间来学习知识。

?弟子规》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许许多多,其中的人生道理更值得我们去领悟,去学习,感悟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弟子规40讲心得体会篇8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而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 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弟子规》又一次让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