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7-30 作者:Iraqis

写心得体会是能够帮助我们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的,及时写一篇心得体会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想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想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心得体会6篇

想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心得体会篇1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内最大的规矩。学党章党规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把党章这个总规矩立起来,严格遵守、自觉维护。作为组织部门负责人,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依照党章党规履职干事、用权律己,维护党章党规的权威性。

想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心得体会篇2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如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党员都应抓住这一契机,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学深悟透,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始终以系列讲话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做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做合格党员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

“两学一做”既要教育引导党员树立党章意识,逐字逐句研读党章,把握精髓要义,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又要强化党员规矩和纪律意识,自觉按照党章党规要求筑牢为人做事的底线,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还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掌握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清楚明白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样去做。“学”内化于心,更关键的是要外践于“行”,广大党员既要在实践中对标党章党规自觉“看齐”,又要把那些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作干事创业的指引,用行动去落实、向实践要成效。

做合格党员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能具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都具有立足本职、创造一流佳绩的精气神,能当先锋、做表率,就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党员,就能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立足岗位奉献,勇于担当作为,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做贡献,为党旗多添光彩。

做合格党员要强化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

想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心得体会篇3

会上,刘炳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制定依据、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谁、谁问、问什么、怎么问、何时问的问题,让与会人员明白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利器,为防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权力脱缰”加上了一把锁,提醒大家要严格遵守不越“雷池”,时刻用党的准则和条例这面“正气之镜”来规范自己、提醒自己,做合格党员。

想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心得体会篇4

本人先后参加了4月22日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教育培训会和5月7日阳新高中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教育培训会,观看了《较量无声》影片,听取了陈书记和柯校长的重要讲话,聆听了6位代表的典型发言,本人收获颇深。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呢?结合本人政治素养和工作实际,我认为要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政治学习。

我们要认真学习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党中央的重要精神。纪律是党的生命、纪律建设就是治本之策。我们党是肩负着历史使命的政治组织,必须要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定力。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必须要强化规矩执行的各种要求、标准、尺度,使自己成为真正懂规矩、守规矩的人。我们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要和组织保持一致。要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地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线。不打小算盘,切实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

二、维护党的形象。

党的形象是我们共产党人共同的脸面,需要所有党员共同维护、责无旁贷。维护党的形象,始终要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不该想的不要想、不该做的事不要做,切实做到不让露水打湿鞋,要以个人的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好党的形象。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对诋毁党的形象的错误言论不忍不让、理直气壮地作坚决斗争。不让他人给党的形象抹黑涂脏,维护好党的光辉形象。

三、遵从党的规矩。

四、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为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在教学方面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业务学习、时刻给自己充电,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时刻尊重学生。我们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三是虚心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听课、讲课、评课;积极主动参与课改活动,践行新课改理念。

在工作纪律方面:一是要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二是按时、有效的上好每节课。不讽刺、不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生活的朋友。三是做到清正廉洁,不接受学生家长宴请、不向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更不向学出售学习资料书籍等。四是上班时间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坚决不参与有偿家教。

总之,我们要从思想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时刻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想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心得体会篇5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当指育人,“授业”当指教书。(从“授业”这个词语来看,古人比我们更注重教育教学的实用性,更贴近生活)“解惑”当兼而有之。

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本应是所有的学生对知识都如饥似渴,老师除了教他们怎样学好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帮忙他们规划未来的蓝图,设计人生的辉煌方案。教者就是“解”他们在学习和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惑”。教的同时也是育。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距离的,而且这距离还很让人为难,甚至悲哀。这源于由社会纠结多个方面而构成的复杂原因,最终作用于学者(相对于教者而言,即学习的人)和教者两个方面。

先说学者,就目前我们所应对和以前应对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不能算是理想中的“如饥似渴”者,这就给“教”增加了难度,使“育”的任务更加艰巨。而且,这“育”也是外因,是后天的,是苍白无力的。只要是应对现实敢于说真话,真心关注教育教师学生而不是一味强调教师没有教好学生的人,都会承认这一点。如果只是一味归咎于教者,学生知识潜力有问题,是老师没有教好;学生厌学不学,是教师没有育好。那教师无话可说,因为当今教育理念已经十分“理想”,教师处于绝对弱势地位。教师无话可说,缄口不语,就会把教书育人做好了吗不见得,他满腹怨言,满腹委屈,能把潜力发挥到极致,把工作做到最好吗所以,真心关心教育、爱护学生的专家和领导就应把教育意识层面的理念、社会舆论、法规政策等,制定得不要太理想化,稍稍降低接近现实一点最好。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物质生活优裕得让学生只明白享受却不明白创造,只明白快乐和顺利不明白困难和挫折,退化到十分脆弱的地步,稍微不慎就会身体骨折甚至心理骨折,更有少数甚者生命骨折;文化生活贫乏得却只有电脑和手机,应对如此孺子,教师努力育之教之、教之育之。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师想尽千方百计,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着手,一会在前召唤引导,一会在后鼓励鞭策。你的召唤引导久而久之会让他迟钝麻木,你的鞭策也不能太轻或太重,太轻他毫无感觉乐彼不疲;太重就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嫌疑。轻者受到家长领导的责问,重者走向法庭的被告席。这鞭策只好不轻不重,况且这轻重的标准不好把握,因为标准完全在于学生那敏感而又脆弱的`承受潜力,在能理解与不能理解之间就是教师所要研究掌握的教育艺术。

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生涯中,度过了宝贵的学生时代,熬成了家长。成了家长后忽然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反过来逼迫学生好好学习。如此循环,代代相传。人们啊,学生啊,为什么只有在付出几十年的代价之后才明白呢为什么前人以几十年的生命为代价体验到的深刻教训,我们不能汲取呢难道只有自己也和前代一样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之后才明白老师和家长说的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吗这是谁的杯具呢?

再说教者。一个教师首先就应是一个学者,最好是一个博学者。花费自己所能花费的时间、精力,投入自己所能投入的情感、智慧,努力学好文化精髓,并且有自己个性的心得和感受,准备传授给学生。并且还要终身学习,以汲取不断更新的知识。人类的文化就是这样传承下来、光大起来的。教师就是这继承、光大、传递人类优秀文化的使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学生的灵魂,为世界为人类打造一缕缕阳光。然后,教师还就应是个博爱者。教师具有真挚而且广泛的爱心,不仅仅仅是出于对学生身心的呵护,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因为教育家已经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儿童。从这个角度说,学生无论在行为、心理、学识等哪个方面出点问题,都就应是教师的爱心不够甚至是没有认真负责所导致的。所以,教师要有发自内心的深厚的广博的爱心,而且这爱心要有教室将要倒塌时最后救自己儿子的无私,还要像阳光一样照遍每一个角落。再者,教师还就应是一个艺术家,因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把教书当作工作,而是当作自己所钟爱的艺术(首先,你要爱艺术)。最后教师最好是一个圣人,因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能塑造健康的心灵,有了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才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

这本应是教师的神圣使命,说神圣是因为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用心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应试教育的原因,修正灵魂、打造阳光的神圣使命枯萎,甚至退化萎缩。变得现实、浅近、低俗了,变成为考上高一级学府而教,这本是教育的副产品,却成为唯一的主产品。

更令人痛心的是,我们没有做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者提出的忠告: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留意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这位高明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恶化的预言如此真切而又细腻!我最后把学生教育到他老人家担心的地步。但是,社会(尤其是上级教育行政机关)评价教师是这个标准吗是看我的学生血液里有没有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吗这当然是软件,无法量化,无法把握。最终淡化、退化成一些堂而皇之、人人具备、可有可无的政治条件。

想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心得体会篇6

我认为治理“不担当、不作为”现象,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准查深自身存在问题,同时还要在党员干部中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这样才能把问题找准,才能确保专项治理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二是要突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做到用正面典型示范引领,用反面典型教育警醒。找出身边“敢担当、有作为”的先进人物,大力弘扬,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动力。还要加大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典型人物进行揭发曝光,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受到警醒、吸取教训,形成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