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写什么作品的观后感,都要实事求是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看完某一作品后可以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英雄连观后感心得体会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英雄连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在这次人类与病魔的抗争中,无数平凡而伟大的人挺身而出,舍己为人。我深有感受。
我大伯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新年这几天,我几乎没见过他的身影。我知道,他每天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每天穿着白色战甲与死神抗争。有一天,大伯在凌晨两三点回到了家里,大妈起来给他做饭吃,我被惊醒,下去上个厕所。
“这几天,是春节哎,你能不能陪一下家人,”大妈炒着菜,有些不满地说道,“我知道这个病情很严重,但是你能不能不要像一个机器人一样,记得抽空回来看看,孩子想你。”
大伯看了看她,若有所思一番后,说道:“那些患者的家属,同样也需要我的陪伴。”大妈于是不再说什么。
大伯看见我,示意我过去,他拿出一包口罩,递给我:“这个给你爸爸,里边只有二十个口罩,节约着用,应该能用到疫情好转。”我接过口罩,望着大伯。灯光下,他脸上的皱纹愈加明显,深邃的眼睛深处有一层说不出来的感情色彩。
我谢过大伯。大伯会心地笑了,又对我叮嘱到:“记得,你就待在家就好了,千万不要出门。好了,快去睡觉吧。”我点了点头,捧着口罩,心房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
第二天清晨六点,大伯就赶去医院了。他出发后,大妈说:“这个人啊,叫别人不要出门,自己却一点都不消停。”我心头一怔,是啊,这难道不就是一个伟大的人吗?叮嘱着别人,生怕别人感染,自己却奋战在最危险的抗疫前线,多么无私。
因为病毒的肆虐,2020年的新年,是近几年最不幸的一个新年。但是因为有像大伯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2020年的新年,相信我们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英雄连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静静的颍水河畔,李磊、杨树朋长眠于河南省许昌市烈士陵园。距此10分钟车程的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营区内,他们的战友用热血和青春,续写着忠诚于党、善谋打赢、作风顽强的青春誓言。
用生命捍卫青春誓??
“杨树朋怎么了?”
“……”
“说话呀!”
“如果我牺牲了,请你向老连长报告,我没给他丢脸。”
这是2016年7月11日早上,“杨根思连”时任指导员文海地和远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连长王震的微信对话。
一年之后,文海地忆起往事,眼中隐有泪光:“11日凌晨军务科长和教导员分别打电话向我要杨树朋的知兵卡,只说他受伤了。早上和王震联系,他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国内留守的文海地后来才知道,当时李磊、杨树朋已经牺牲。他和王震联系时,远赴南苏丹的战友们正在呼啸的弹雨中执行维和任务,由于战场情况不明朗,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每个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面对生死考验,“杨根思连”的官兵从不退缩。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激烈交火进入第三天,正在执行难民营封控任务的维和步兵营“105步战车”突然被火箭弹击中后在车内爆炸起火,5名战士受伤,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67年前,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一役中,战斗英雄、时任连长杨根思面对严峻的困难和疯狂的敌人,喊出了“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战斗宣言,带领官兵连续打退敌人8次进攻,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生前所在连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命名为“杨根思连”。
“三个不相信”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官兵用忠诚熔铸铁血军魂,用生命捍卫青春誓言。
用热血铸就使命担当
2015年6月,在朱日和机场附近的通道上,一队身着迷彩服、全副武装的官兵正奋力向前奔跑。沿途,“三个不相信”被他们反复喊响。现场采访的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干事王俊康至今还记着当时的场景,他说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杨根思连”的官兵,太震撼了,能看出他们经过长途奔袭体力已达到极限,但仍然保持队形,向前奔跑。
他们从远在中原腹地的营区拉响警报,到完成航空输送后,2个多小时奔袭25公里到达集结地域,比预定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随后,他们又第一时间直插蓝军指挥所。这一场红蓝实兵对抗,他们创造了机动距离最远、抵达现场最快、夺点控要最迅速等多项纪录。
连队所在旅政委练伟说:“‘杨根思连’一直都是尖刀连、排头兵,‘三个不相信’精神的激励作用十分明显。无论是在训练场,还是出任务,他们常常喊响老连长杨根思的战斗宣言,为自己鼓劲加油。他们的战斗精神影响到了整个旅的官兵,全旅官兵形成了枕戈待旦、时刻备战的浓厚氛围。”
用汗水磨练胜战铁拳
“杨根思连”建连以来,先后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23次。
连队有一个做法:挎着水壶去洗漱。为保持战备状态,他们每天给军用水壶换一次水,为避免浪费就用来洗漱。宁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无备。连队坚持方案预案、行动演练、车辆状况、备品附件、战备储水“每周五个过一遍”,确保所有车辆油料满基数加注、物资装备常年随车存放,战斗装具按编号放置,遇到突发情况能够闻令而动。
时值酷暑,野外训练场热浪滚滚,“杨根思连”官兵负重10公斤装具,正在组织实弹射击。战士们战术动作干净利落,翻滚跃进,据枪瞄准,报靶成绩全部良好以上。大家等待的表扬并没有来,王震要求每个人假设在战场环境下,自己的训练动作是否可行?
沉思后,连队官兵一一对照自我,提出了课目设置距离实战要求还有距离等训练顽疾。有了这样的认识,接下来的训练,距离实战又近了一步。
随着陆军体制编制重塑基本完成,连队积极转变应考思维,提出“像打仗一样训练”。道路驾驶训练,他们坚持把夜间闭灯、复杂路段、恶劣天气等驾驶作为必训必考项目,要求所有驾驶员达标;防护训练,在训练大纲基础上,增加战术背景,导调不按常理出牌,数十条贴近实战的训练方法被相继应用……
作为传奇的英雄连队,在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科技兴军的征途上,他们用“三个不相信”精神激励精武强能,锻造“逢敌亮剑、亮剑必胜”的尖兵铁拳,时刻为打赢备战。
英雄连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
同学们,当我们在大街上闲逛时,当我们在教室里读书学习时,你们可曾想过我们幸福的日子是哪来的吗?是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换来的。有的人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你死我活的拼搏。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人为了建设和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了青春和热血。
曾经,这里刻下了红军屹立不倒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念!为了这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事迹,一个个可赞可叹的信念,一个个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憾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
昨天永远属于过去,今天就在脚下,让我们铭记英雄先烈,去开拓美好幸福的未来,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好本领,弘扬革命精神,争取今后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谱写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篇章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英雄连观后感心得体会篇4
今天我们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缅怀和纪念我们的革命先烈。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革命先烈们,把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为战斗时同敌人搏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革命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险的时候,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革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抛去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的大地。
如今,战争年代渐行渐远,我们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过着无比幸福的生活,无法体会战争的困苦与磨难,最多只能从书中,长辈的教诲和电视剧中去体会和感悟先烈们这比天高比海深的爱国情怀。但我们知道,生命是最可贵的,为了我们这些后人的幸福,先烈们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何等的高尚?
同学们!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生长在新时代,拥有富足的生活。当年烈士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今天已鲜花朵朵、绿草如茵。当年硝烟弥漫的天空早已碧空如洗、红旗飘扬。和平年代,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筑起共和国的长城,但我们肩负振兴中华的使命。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就让我们以先烈为榜样,继往开来,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把握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用青春的承诺,放飞理想的风筝;用青春的自信,作义无返顾的搏击;用青春的坚韧,不懈奋斗,立志成材,超越自我,报效祖国!
英雄连观后感心得体会篇5
有人赞颂逆行的医生;有人赞扬身处一线的民警;还有人称赞此次战疫一线的“战士”……这次我要深深地赞美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旁的,无时不刻都在保护我们的110。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拨打110;每当我们遇到危险时,首先想到的是拨打110。每当我们从电话另一头听到“你好,福清110”时,我们的心也踏实了,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对我们的城市再熟悉不过了,大街小巷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能对一些突发状况做出最快的反应,来帮助我们。在这个疫情爆发的非常时期,让本可以开开心心过大年的他们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这就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现在,我们都宅在家里,供用最好的防护措施,而110的叔叔阿姨却奔波在上班的路上,与疫情做斗争。我妈妈也是其中的一员;她们每天起早贪黑,在单位认真细致的处理着每一个报警电话,及时地接听每一个电话,及时地处理每一个人的求助,第一时间通知附近的警察叔叔去帮助他们。
我亲眼目睹我妈妈和她的同事们忙碌的身影,“叮铃铃……叮铃铃……”此起彼伏的电话声就像一个个求救信号,而妈妈和她的同事们努力地一个一个去接听,即使口干舌燥也要继续接电话为他们提供帮助,为他们的疑问做出解释,甚至还有一些烦人的假报警电话是骚扰的,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能及时获得帮助和问题的及时解决。我想对那些总是拨打110的人说:在拨打这个电话时,请考虑一下,你真的需要帮助吗?请把这一“生命热线”让给真正有需要的人,也请让已经天天熬夜的叔叔阿姨们,稍稍空闲一下,喝口水,休息一下吧。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110的警察叔叔阿姨们。在这个特殊时期,这样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使他们原本与家人一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计划全都打乱,因为他们的使命、肩膀上的责任,始终践行着那最美的职业誓言,诠释“为人民服务”。也许你们会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平凡的,是安逸的,比起那些日夜奋战在疫情一线跟死亡搏斗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要说:他们是伟大的一群人,平凡之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平凡之中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使命;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他们却创造出不平凡的奇迹!谢谢您—最美的幕后英雄!伟大的110!你是我们城市中一道最美的平安风景线!因为有你,我们的治安才更加的稳定;因为有您,我们的生命才更加的安全;因为有你,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的幸福!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在这样的一场全民“战疫”中,我们已经吹响了冲锋的号角!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英雄连观后感心得体会篇6
在记录片中,我看到了一支支顶级医疗队紧急奔赴武汉疫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畏生死,在隔离病房争分夺秒地救治患者。解放军叔叔阿姨在飞机前集结的一幕,我在大年三十那天就在电视上看到。当我们都在团圆过年的春节时刻,解放军叔叔阿姨却在逆行抢赴病毒严重的疫区。在电视机前告诉我们不要出门的84岁钟南山爷爷,自己却挤在餐车里逆行到疫情第一线。还有我们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们、新闻记者、警察叔叔、社区的叔叔阿姨,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最美逆行者。正是有了他们在一线的奋战,才有了平安宅在家中的我。
在记录片中,我学习到了如何防止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开窗通风、勤洗手,这已是宅在家中的我每天必做的事情。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加强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健健康康地宅在家里。我看到了同是宅在家里的哥哥姐姐,每天把各项计划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都过得充实又快乐。宅在家里的我,也可以学习他们,在完成规定的作业后,在我感兴趣的涂鸦上坐着一动不动,快乐地宅着。
环顾窗外四周,车辆和路人都比平时节日少了很多,近期大家都宅在了家中。只要我们再宅一些时日,我们就一定可以战胜肆虐的病毒。我也热切地期盼一线的叔叔阿姨一个都不少地早日平安返家。在战胜疫情的那天,我也可以走出家门,高举胜利手势,大声呼喊我们开学啦!
2020观看《英雄之城》精选观后感7
近日,阅读了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大国战疫——2020中国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中》,全书10万余字,用科学的态度和平实的语言,客观讲述中国有力有效防控疫情魔鬼的真相和事实,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通过大国战疫这一切入点彰显了对人民、对国家、的大国担当。
战疫中的大国担当是对国家的担当。如果把当今世界所有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地方比作战场,那么,中国就是这个战场中的第一线。中国担当的直接体现,就是承担起一线战场的担当,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把绝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狙杀在中国境内。这个一线战场的担当,体现在中国不遗余力调配医疗资源,推动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医疗战线超强阵容的国家队地方队驰援荆楚,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依法采取果断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力争做到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战疫中的大国担当是对世界的担当。在当下全球化的交通体系下,各国各地人口频繁流动,接触十分密切,这让病毒扩散速度呈现显著提升态势,对战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但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公共卫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又使我们战胜病毒有了新的条件和基础。
近日,在几场国际性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抗疫工作的高度肯定和充分信任: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令人印象深刻,他坚信中国一定能够消除疫情、取得胜利。
中国战疫,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突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中国战疫,不仅是为自己而战,更是为世界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