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教案范文7篇

时间:2024-09-17 作者:betray

一份优秀的教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目标的聚焦与明确性,提前写好教案,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更专注于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舞蹈课教案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舞蹈课教案范文7篇

舞蹈课教案范文篇1

一、活动内容:舞蹈《小小挤奶员》

二、活动目的:

1、使幼儿学会硬肩、硬婉、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知道这一舞蹈名称,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2、让幼儿初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三、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

四、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出示内蒙古人民生活的图片)

“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画得是哪一族的人民在舞蹈?今天,我们来学一支蒙古族舞蹈《小小挤奶员》,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二)学习舞蹈部分:

1、请幼儿欣赏感受蒙古族的音乐。

2、师示范舞蹈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师师范讲解舞蹈动作,幼儿学习三至六段舞蹈。

(1)硬肩:双手叉腰,单腿跪下,第一拍右肩迅速向前,第二拍动作相反,依次交替进行,肩要前后摆动,干脆有力。

(2)硬碗:一条腿跪下,两手平放于腹部前方,手背相对,屈肘一拍压右腕,第二拍做相反动作。,交替四次,同时上前倾看桶,再反复四次上身后仰。

(3)学习跑跳步、后踢步等脚的动作。

4、师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听曲子跳三至六段舞蹈动作。

5、听音乐,幼儿自然表演。

五、结束:

1、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

2、律动出教室。

舞蹈课教案范文篇2

教学对象:3.5—6岁儿童

授课舞目:一级舞目---小熊舞(儿童舞蹈)

一、教学目标:

1、 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等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2、 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以此激发小朋友们对小动物形象进行模仿学习的兴趣。

3、 训练孩子上身的含、冲、靠、腆这四个动势,以及点指、耸肩、扩指、跪地爬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训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一些手位、手形和上身的基本动势。

二、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讲授法、练习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关键动作:.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切不可抠胸、缩脖子)。

2、 要强调五个手指用力张开。耸肩时重拍向上,去找耳朵。

3、表现小熊刚刚睡醒时的状态,捉蜜蜂时的调皮和吃饱后的满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首先将舞目的背景进行阐述,再让小朋友们了解这个舞蹈的动律,掌握好基本动律以后让小朋友们想象刚睡醒的样子(打哈欠、揉眼睛等)、还有吃饱后拍拍小肚子,最后让小朋友想象小熊的形象并把它加入到舞蹈中。也可以用一些小故事将动作串联起来。例如: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了,一只刚刚经过冬眠的小熊在树洞中慢慢性来咯额。伸出洞来感受一下温暖的阳光,忽然觉得空了一个冬天的肚子饿了,就钻出洞来寻找一下有什么好吃的吧。这时它看到了三只小蜜蜂,有蜜蜂,当然就有蜂蜜啦!小熊高兴极了!几只可爱的小熊爬着聚拢到一起,伸出小熊掌不停地捞起蜜蜂,放到嘴里舔一舔,真甜啊,吃的好高兴啊!

2、 按音乐分段教、练:

前 奏

?1】1-8 四人一横排,体对一点,盘腿坐地,右手撑头成睡觉状,左手扶膝盖。

?2】1-6伸懒腰,表现冬眠后出醒的小熊。

7-8上身立直,双手扶膝盖。

第一遍音乐

?1】1-4上身前腆,目视一点。

5-8身还原。

?2】1-4上身含胸,目视腹部。

5-8身还原。

?3】重复【1】1-8动作。

?4】1-4右手点指,左手扶膝,依次对8、1、2点点指指出(眼随手动),第四拍保持舞姿。

5-8右手经上弧线还原到8点(眼随手动)。

?5】1-2双手扩指、右起交替拍膝盖三次,第三次右手拍膝左手扩指。第二拍保持舞姿,身体随动,目视一点。

3-4做【5】1-2反面动作。最后一拍右手扶膝,身体不动。

5-8左右倾身,耸肩两次。

第二遍音乐

?1】1-6跪地爬成圆圈。

7-8盘腿坐,旁按手。

?2】1-4左手扶地,身向后靠,右手扩指手心向上抬起,第三拍折腕(眼随手动)。

5-6上身向前冲同时曲臂舔手心,做舔蜂窝状。

7-8身向后靠,右手手心向外经上弧线落下。

?3】1-8做【2】反面动作。

?4】1-8重复【3】1-8拍动作,双手一起做。

?5】1-2身前倾,双手交替碎拍地,第二拍抬起右手扩指(眼随手动)。

3-4做【5】1-2反面动作。

5-8保持舞姿,双手扶膝盖,右左倾身耸肩两次。

五、教学总结:

这个小舞蹈主要训练了上身的含,腆,冲,靠这四个动势,以及点指,耸肩,扩指,跪地爬的动作,通过这些训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一些手位,手形和上身的基本动势。

六、布置作业:

跟音乐练习《小熊舞》。

舞蹈课教案范文篇3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形体,增强幼儿足尖、足踝的力度及准备部位的协调性。

吸引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活动准备

蓝精灵卡片,光盘

活动流程

律动练习、走步练习。

根据走步的方法和节奏、速度、力度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及情绪,不同形象的走,可以慢慢的走,雄壮的走,欢快的走。

1、动作一:双手五指张开,手心向外,放在脸边,左脚脚尖翘起,向左做一次,向右做一次。面部表情——高兴,动作——欢快。

2、动作二:双手呈拳状,左胳膊伸直,又胳膊弯曲在胸前,左脚向做侧高高抬起,反方向做一次。做一个八拍。

3、动作三:游戏式动作,两个小朋友一组,手拉着手跑跳步转圈,左侧同学不动,又侧同学转向坐侧同学那一边,然后拉手转圈跟节奏进行跑跳步练习。小朋友跳着玩,向玩游戏一样。反复做四圈。让小朋友快乐的做动作。

4、老师把三个动作连起来示范一遍,小朋友跟着连起来做一遍。老师仔细纠正动作,找表现好的小朋友示范动作,个别辅导,鼓励做的好的小朋友。

活动总结

要注重跳舞的情绪,动作连接的自然熟悉。

活动延伸

回家跳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

【拓展延伸】

蓝精灵音乐教案

●教学重难点: 学生用歌声和自己设计动作合作表现歌曲情节。

●教学过程:

1、听歌曲,看动画片段。

2、讲讲《蓝精灵》的故事情节,模仿正、反两种人物角色,表现个性特点。

3、教师范唱歌曲。

4、学生听唱歌曲,学会后用动作、表情表达歌曲情绪。

5、小组合作,相互评价。

6、电影《蓝精灵》简介

美国动画片《蓝精灵》(thesmurfs)拍摄于1981年,这部动画片源于比利时漫画、动画,由美国出品,共421集。蓝精灵是一群由100多个深蓝色肤色、三个苹果高的人形小生物所组成的精灵群体,他们住在蓝精灵村的蘑菇屋里面。543岁高龄的蓝爸爸是整个集体的领导者。他们的生活原本该是完美的,但是恶棍格格巫出现了。他是一个坏巫师,整天想方设法抓这些小精灵。格格巫的宠物阿兹猫也很讨厌,总是想把蓝精灵当点心吃。蓝爸爸、蓝妹妹、聪聪、蓝蓝、笨笨、乐乐,每提到这部片子,一个个可爱蓝精灵的'形象就会活灵活现于我们眼前,爱做蛋糕的蓝精灵,有爱吹小号的蓝精灵,有爱照镜子的蓝精灵,有爱做木匠的蓝精灵,性格各异的蓝精灵与邪恶的魔法师格格巫及他的坏猫阿兹猫之间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作为惟一的反派角色,他一次次的失败总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

舞蹈课教案范文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刮蜡画的技法表现秋叶的舞蹈,并注意画面构图。

2、欣赏、感受秋叶的动态美。

活动准备:

刮蜡画作品,自制刮蜡画底板,牙签、发夹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师:

(1)小朋友,你有没有在电视上看过叔叔阿姨跳舞?

(2)你觉得好看吗?哪里好看?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教师适当引导或补充。

3、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动作、服装、舞台、灯光都很美。

二、创设情境,感受秋叶的动态美

1、欣赏课件

(1)你看到了什么?

(2)它们在跳什么舞?

(3)一片小树叶在跳舞,它的单独的舞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独舞。

(4)那你来猜猜两片小树叶跳舞我们叫什么舞?

(5)三片小树叶跳舞我们叫什么舞?

(6)一群小树叶跳舞我们叫什么?

2、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进行补充。

3、教师小结:一片小树叶跳的舞我们叫独舞,两片小树叶跳舞我们叫双人舞,三片小树叶跳舞我们叫三人舞,一群小树叶跳舞我们叫群舞。

4、再次分段欣赏课件,感受秋叶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美。

三、尝试刮蜡画,表现秋叶的动态美。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2、教师讲解示范用刮蜡画的技法表现一片树叶的舞蹈。

3、请个别幼儿来示范表现两片树叶、三片树叶的构图。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四、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1、请幼儿欣赏“独舞”的作品

2、欣赏“双人舞”的作品

3、欣赏“三人舞”的作品

4、欣赏“群舞”的作品。

5、师: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6、请2—3个幼儿回答。

7、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

效果分析:

今天的刮蜡画活动《秋叶的舞蹈》活动,幼儿分外感兴趣,活动的一开始教师通过与幼儿的谈话“舞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经验认识,很多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舞台的'美、有的说服装的美、有的说动作的美。教师利用课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秋叶的舞蹈”的情境,让幼儿通过亲自的欣赏,感受舞蹈的美以及初步了解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的舞种。在观察教师范图的时候,幼儿更是能够大胆的把自己对范例的看法与大家分享,在示范的过程中,在幼儿原有的刮蜡画的技法认识基础上,我主要是让幼儿掌握画面的布局,让幼儿感受一片树叶、两片树叶、三片树叶和许多树叶的各种布局的视觉美感。不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范例太小,以致许多坐在后排的幼儿表示看不清,这一点需要老师好好的进行反思。在幼儿的操作中,能够体现幼儿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但是在操作时,教师的语言指导还是太少了,没有及时提醒幼儿把树叶画大点,所以大部分孩子画的树叶还是较小的,画面不够充实。

舞蹈课教案范文篇5

活动设计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前期我们围绕"兴化小吃"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炒米粉是兴化人民的拿手好菜,在角色游戏中,小朋友很喜欢模仿厨师玩炒米粉的游戏,于是我尝试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中,用富有艺术性的动作大胆、有创意的表现炒米粉这一生活画面,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观察炒米粉过程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发挥想象,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观察过炒米粉的过程。

2、炒米粉录像带。

3、音乐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你们都看过妈妈炒米粉了,现在请你们说说妈妈是怎么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让孩子回忆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孩子感到开心、有趣、十分活跃,他们指手划脚地用语言和动作把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再现出来,这样激发了幼儿对舞蹈创编活动的兴趣,为舞蹈创编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2、观看炒米粉录象。

师:(出示一块米粉)多奇怪呀,原来硬硬的.、四四方方的一块米粉,是怎么在锅里变的软软的、细细的,像一条条白线一样呢?让我们一一段录象。

教学设想:此环节主要让幼儿观察锅里水面沸腾翻滚及米粉下锅后在水里由硬变软的过程。由于录象配有音乐,所以在引导幼儿观赏录象时,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实现舞蹈与音乐相结合。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能说出音乐的变化过程。

(1)水还没开时,音乐安静。

(2)水面沸腾翻滚时,音乐欢快、激烈。

(3)厨师翻炒米粉时,音乐不快不慢,节奏明显。

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的变化,启发幼儿把将要创编的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有机匹配,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体验美表现美的情趣。

4、让幼儿想象与表现:

(1)用什么动作表现水面平静及水面沸腾翻滚的样子。

(2)用什么动作表现米粉下锅之前和下锅之后的变化过程。

(3)厨师是怎样翻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每个幼儿经验不同,认识和体验的角度不同,所以必然会产生各具特色的创造表现,师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肢体动作把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同时,及时引导幼儿通过美化、夸张等手法巧妙地把过于"生活化"的动作提升为美的、富有情趣的舞蹈动作。

5、幼儿随音乐完整创编"炒米粉舞"。

教学设想:没有音乐的"舞蹈"不能称之为舞蹈,此环节是让幼儿实现舞蹈与音乐和谐、完美的结合。幼儿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把创编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延伸:

1、创设音乐艺术活动区角,音乐、道具、服装等,让幼儿有一个自娱自乐的表演舞台。

2、开辟家园互动角"音乐之家",鼓励家长参与到"音乐舞蹈教育"中来。

舞蹈课教案范文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2、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能在音乐中快乐地舞蹈。(重点)

3、尝试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现毛毛虫跳舞。(难点)

4、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毛毛虫的头饰、叶子、蝴蝶的翅膀。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角色导入(自己是蝴蝶,小朋友们是毛毛虫)

师:我可爱的宝贝们!来!转转我们的小脑袋……展展我们的小胸……伸伸我们的胳膊……踢踢我们的小腿……扭扭我们的腰……最后扭扭我们的小屁股……伸个懒腰!恩,真舒服!(课前热身)

2、引导幼儿了解生长过程。

师:妈妈把你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你们开心呀吗?

幼:开心!

师:现在宝贝们都和妈妈长得不一样。那只小虫虫可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我们还没长大呢……

师:那宝宝们怎么才能长大呢?

幼:各抒己见

3、出示成长图片,帮助幼儿了解。

师:请小虫虫们仔细看,你们到底是怎样长大的?

4、教师小结:卵→蚕→(小、中、大)→蛹→蛾→卵

二、欣赏音乐。

1、师:咦?是什么声音?

2、幼儿欣赏。

师:宝宝们,觉得刚才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你能听出什么?

幼:开心,快乐……/像一个故事。

师:原来宝宝们的感受这么多啊!那我们再来听一次音乐。这次啊,妈妈要和着音乐给你们讲个故事。

师:当你们还是卵的时候,你们使劲地摇晃自己的身体,可就是动不了。于是你们累了,便香香地睡了一觉……当你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能动了,你们变成了一条条很小很小的毛毛虫……你们想快快长大,和妈妈一样。所以拼命地吃叶子……慢慢地,长啊长……长啊长……终于,你们长大了!你们长大了,便好开心!扭扭圆圆的身体跳起了舞……跳累了,你们就又要睡一觉……为了安全,你们便钻进了茧里,变成了蛹……过了一段时间,当你们千辛万苦再钻出茧的时候,你们的身体两边已经长出了翅膀,变成了会飞的蝴蝶……于是,你们又开心的起舞了……

3、第三次倾听音乐,幼儿根据教师的引导,初步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三、师幼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动作并示范。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并示范。

3、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提炼,加入一些难度不太大的基本功,穿成小组合。最后示范,再逐一分解教授给幼儿。

4、集体练习。

四、集体表演。

五、结束活动:

师:森林里要召开文艺晚会了,狮子大王见宝宝们这么棒,便邀请我们去参加演出,你们愿意去吗?

幼:愿意!

师:那好!我们现在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

回家跳给爸爸妈妈等好爱好爱我们的人……

舞蹈课教案范文篇7

主要目标

1、鼓励幼儿能从不同的旋律、歌词、动作中感受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歌舞,引发对少数民族表达方式的兴趣。

2、感受小组、集体初步合作编舞、跳舞的乐趣。

活动过程

(集体舞"爱我中华"进场)

一、讲讲、猜猜知道的少数民族

(主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大声地用有节奏的语言节奏、大胆地用各种肢体动作表达表现所知道的、所探索的少数民族。)

1、师: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少数民族大声地告诉大家?如果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2、师:我们再来玩猜猜少数民族的'游戏。等会儿请你看一个动作或是一样东西来猜,也要用有节奏的话回答,行吗?

二、幼儿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主要关注:师生间、幼儿间关于合作表演情况和方式的交流。)

师:我们不但知道很多少数民族,还4个人一组一起编了少数民族的舞蹈,是吗?不过每一组到底跳的是什么民族的舞蹈还是个秘密。今天我们就把小组编的舞蹈跳给大家看,请你猜猜到底是什么民族的舞蹈?还可以互相学习学习。哪组先来试试?

小结:今天我们不但跳了自己排练的舞蹈,还学到了一些记舞蹈动作的好方法,学习了别人好看的舞蹈动作。

三、集体跳各民族舞蹈

(主要关注:1、幼儿能对前奏有敏感性以及能跟着音乐节奏自主地舞蹈。2、每个幼儿能否把学习到的新动作大胆地、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1、听音乐顺序排列少数民族图片。

2、集体跳各民族舞蹈。

3、教师表演。

尾声:其实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我们以后再听听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跳跳舞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