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个性化的教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把爱说出来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把爱说出来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哂笑、牟取”的读音词义。理解运用文中30多个成语;
2.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
3.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主旨;
4.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养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
【重点】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难点】⑴想象奇特的艺术美。⑵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语句。
2、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星新一(1926~),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他擅长用白描的手法对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画,“重神似,不重形似”,让人物在对话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星新一把微型小说的题材拓宽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擅长于科幻小说。作品收入《星新一作品全集》。
2.文体介绍: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3.背景资料20世纪中后期,由于之前一个多世纪大工业生产在全球范围的全面发展,人类向大自然无休无止地索取,肆无忌惮地开采,给自然、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同时人们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领域的巨大变革,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对此,作者创作此篇科幻小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对人类做法、思想、道德的探讨和思索。
4.文题解读“喂——出来”是一句呼喊,看来突兀,只是文章具体情节中的一句语言描写,是人们对洞不了解的时候一句试探性的喊声,其实蕴含了人们对自然认识的粗浅无知;而后来文章结尾无端掉出来的东西使人自然联想到人们丢到洞里的东西,暗合了前文的“喂——出来”,告诫人们所做的一切总有一天会得到自然与生活的惩罚。
预习案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哂〔〕笑牟〔〕众目睽〔〕睽棘〔〕手铆〔〕钉
贪婪〔〕履〔〕行
2、解释词语
哂笑:牟取:
棘手:众目睽睽:
莫衷一是:不容置疑:
3、文章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4、小说表达了怎样一个主旨?
探究案
一、通过感知,我们知道了小说中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而面对着这个洞,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而小说的结尾更是奇特,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那里来?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二、文中结尾两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此处描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给人以怎样的启示?
三、假如将文章内容的设计化为三幅漫画,想一想三幅画应各画什么内容?
四、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人们应怎样处理废水、废气、废物?为什么这样处理?
把爱说出来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2、把握小说的情节,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多元化,通过课文对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性有一定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本篇课文是一篇科幻小说,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文章讲述了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绕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小说充满神奇的想象,更使我们陷入深思。同时,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微型小说,学生对故事本身很容易产生兴趣,而忽略了它所折射的现实社会,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以我将探究文章想象与现实的关系作为重点。
教学难点:关注文本的多元化,通过文本对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性有一定的思考。
文章表面看来只是在讲环境问题,但文章更深层的是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但是由于初二学生的人生社会经历,在平时对人性这一方面思考比较少,需要教师补充引导。
三、教学准备:
ppt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安排学生早读掌握课文重点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有一定的见解)
(一) 导入
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吧?柯南在身体变小前名字叫工藤新一。新一这个名字取自日本的一位科幻小说家,他的名字叫星新一。这位作家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我们先来看看有关星新一的介绍。(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快速导入)
ppt:星新一简介:
星新一(1926-1997),堪称日本科幻界奇才。他以创作精巧别致、富于哲思的“微型
小说”闻名于世,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星新一的作品除了科幻小说外,还有大量推理小说、幽默小说、散文及随笔。在科幻方面,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有撒旦的天国》、《最后的.地球人》、《未来伊索寓言》、长篇小说《声之网》等。
师:这里再给同学们补充介绍下科幻小说的相关知识。
ppt:科学幻想小说
简称“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代表作《海底两万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二) 整体感知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这篇科幻小说就出自星新一这位日本科幻届奇才之手。值得提一下的是,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所以从另一方面说是一篇微型小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我请同学们来读一下。
(学生自由读)
师请两个同学读。
(预想:其中一个读得比较好,读出了拖音。课文依据“一个年轻人对着洞口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声音应该响亮,有破折号要注意拖音,说明“喂”字延续的时间长。师分析后全班一起读一遍。)
师: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篇课文围绕着一个什么东西展开的?
生:一个洞。
师:星新一的小说往往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今天我们就透过这个“洞”好好看看这个社会有什么问题。根据投影上的提示,简单复述故事。
ppt:复述故事:
洞现——探洞——填洞——洞变
(请一个学生简略复述故事,师简单点拨)
ppt:复述故事:
洞现 —— 探洞 —— 填洞 —— 洞变
↑ ↑↑ ↑
风吹庙倒, 各路人马, 新奇公司,石头飞出,
深洞出现 各显神通 专收垃圾 危机出现
师:刚才我们把故事复述了一遍,下面请同学们在下面句子中填上一个词,“这是一个__的洞”,并在文中找到能支持你观点的句子,言之有理即可。
(预想:学生可能用“神奇”、“深不可测”、“来者不拒”、“任劳任怨”、“慷慨大方”等词,相关语段教师可采取指导朗读的方法。)
师:看来,这是一个任劳任怨、慷慨大方、深不可测的洞,可以吞下一切垃圾。但是这个洞真的任劳任怨吗?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第五十二段到最后。
师:年轻人的声音出来了,小石头也飞出来了,大家想象一下,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东西出来? (学生各抒己见。)
师:人们倒进洞里的垃圾全都跑出来,人类的悲剧就要降临了。大家说说这是谁的过错?同学们,现在各色人物都被推上了法庭,你们都是法官,现在请重新钻研课文,有理有据地讨论问题:谁应该成为被告?
ppt:人物:
村里人(年轻人、老年人、村长、村民们??)
新闻记者
科学家和学者
看热闹的人(投机商人)
警察
政府官员
城市里的居民
??
预想:每个同学观点都不一样,学生也可以从每个人分析。
1、 村里人,村民为了一点私利就把洞卖给了商人,村长开始不想卖,但是后来没有坚持
原则动摇了;
2、
3、
4、 新闻记者,他们没有及时向大家传播正确信息; 政府,有关政府部门在不清楚情况之下就发给了营业许可证,不考虑后果不负责任; 城市居民,大家都往里面丢东西,大家都有罪;
(重点分析投机商人和学者)
5、 投机商人,利欲熏心,只顾眼前利益,开办填洞公司;
师指点:看来商人开办了填洞公司,他的责任相当大,文章也用了很多笔墨写他,我们把这个商人特别揪出来。请找出成立填洞公司前这个商人的想法的句子。
ppt: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师: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商人?
生:从“反反复复”、“贪婪”、“盘算”、“牟取”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精明、奸诈的商人,只想着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后果的商人,利欲熏心。
6、 学者,他没有搞清楚这个洞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说要赶快把它填掉,他要不下这个定
论,商人也不敢来买,也不会发生后面的事。
师指导:找出描写学者的语句。
ppt:
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及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二十四段)
第二十六至二十八段
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学者?
生:虚伪、没有真本事、虚荣、死要面子,明明没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却轻易地下结论,缺乏社会责任感。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是一个正直的法官。但是现在老师要问另外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你会往洞里扔东西吗?请说实话。
预想:学生大部分肯定说也会往洞里扔东西,比如垃圾或者一些秘密的东西之类的。
师:是啊,同学们,换个角度想想,我们似乎又能体谅故事中的每一个人。当我们把自己也放入这个故事里,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思考。我们应该从这部科幻小说里看到现实,进行人类的自我反思自我审判。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ppt: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作品《萧萧》的“前言”中说:我只建造一座小庙,在这座小庙里,我供奉的是人性。
师:沈从文先生说他要在一座小庙里供奉人性,那表明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丢失了人性。我们联系课文,课文开头也提到了一座庙,这座庙被台风吹走后才出现那个洞。大家想想,平时人们去庙里干什么?
生:拜菩萨,祈求平安幸福,希望菩萨保佑。
师:那庙可以看成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我们安宁幸福的象征。可是,文章一开始就说庙被台风吹走了,那表示——
生:人性的真善美被吹走了。
师:庙被台风吹走了,真善美被台风刮走了,于是,洞出现了。这个洞,哪里是自然的洞,那分明是人性的漏洞。大家想想人性的漏洞有哪些?联系课文和我们的实际生活。 生:自私自利、虚伪、虚荣、利欲熏心??
师:是啊,这些是人类人性的漏洞。我们从这篇文章不仅读出来对环保问题的思考,更读出了对人性的思考。所以,课文的题目“喂——出来”不单单是课文前后的一个照应,我们更应该读出作者对丢失的人性的呼喊。大家翻到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题,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多元化的文章,这三点都可以从这篇小说里看出来。
(三)作业
课后第三题
把爱说出来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幼儿非常美术活动,而"吹画梅花"的制作方法有趣又简单易操作,很适合中班的幼儿进行学习。而且在情境的创设下,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能够与小伙伴一起积极创作,完成作品。
授课人:陈清清活动名称:中班美术《吹出来的梅花》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种新的绘画表现方法。
2、让幼儿掌握吹画的方法,培养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作。
3、让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掌握吹画的方法,并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水粉纸、背景音乐、吸管若干。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照片导入主题师:老师在公园见过一种花很漂亮,于是把它拍了下来,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梅花图片)师: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梅树)师:对,这是梅树,那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漂亮的梅树吧。
二、出示ppt,欣赏图片请幼儿观看各种梅树图片,(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梅树的树枝的形状、姿态和生长方向)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梅树,它们的树枝是什么样的?(弯弯曲曲的)师:那它们的树枝都是朝着哪个方向生长的?(树枝都是朝着上面生长的,还有侧面的)师:我们今天一起画一画漂亮的梅树吧!
三、教师示范吹画方法,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师:固定好水粉纸,将调好的颜料用棉签沾一下颜料(是黑色的颜料),滴在画纸的中间,用吸管向四周吹。
师:好了,梅树的树枝已经吹好了,接下来我们用棉签添画上漂亮的梅花吧(自由选择有红色和黄色颜料)。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师:在绘画之前,我请小朋友把你的衣袖挽起来,以免颜料弄在衣服上,在绘画的过程中请你们不要用手去碰颜料。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找位置,进行绘画。
五、展示作品,对作品进行评比。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这节美术课,让幼儿了解梅花这种植物(红梅、腊梅)幼儿参与游戏兴趣很浓,许多孩子完成了两种颜色的梅花,自己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有些要求带回家给家长。
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我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指导幼儿大胆表现,积极参与,让孩子们喜欢并爱上画画。
把爱说出来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哼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
2.能通过变化歌曲的快慢速度用快乐的情绪演唱,体验歌曲节奏的变化和集体游戏的有趣,体验歌曲旋律的流畅和接龙形式的有趣。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习填词哼唱。
教学准备:
1.两个人物手偶(汤米、杰西卡)、伴奏音乐。
2.幼儿每人一张名字卡(贴胸前)。
教学过程:
一、律动《你真牛》进场。
1、听旋律跟老师拍节奏。
2.互动游戏:介绍自己的.名字。
三、分段熟悉旋律和歌词
1.熟悉a段旋律和歌词
(1)教师出示手偶(汤米)并演唱a段歌曲,提问:他叫什么名字?你觉得歌里最有趣的地方是哪里?这个字藏在名字的什么地方?
(2)教师再次演唱a段歌曲,提问:汤米在唱的时候,像在做游戏,你觉得他像在做什么游戏!
2.熟悉b段旋律和歌词
教师出示手偶(杰西卡)并演唱b段歌曲,提问:汤米的妹妹叫什么名字?她是怎么介绍的?(在回答问题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名字两个字与名字三个字的不同唱法)
3.辨别a、b段旋律不同的地方(通过听辨、模唱,掌握旋律中的难点并唱好音准)
四、学习完整演唱,初步学习接唱
1.幼儿完整学唱。
2.幼儿分角色进行接唱。
五、学习填词演唱
1.把握填词演唱的要点
a.想一想,自己的名字是几个字的?两个字该怎么唱?三个字该怎么唱?
b.再想想,名字最后一个字是什么字?(再次帮助幼儿掌握名字两个字与名字三个字的不同唱法)
2.在琴声的伴奏下,请幼儿轻声填词哼唱自己的名字。(让幼儿自由尝试,自主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3.教师示范填词演唱自己的名字为幼儿做了示范。
4.请个别会唱的幼儿(两个字、三个字名字的小朋友)上台填词演唱自己的名字。
5.请两名(或四名)幼儿以接唱的形式填词演唱自己的名字
六、自豪地演唱自己的名字
以接龙演唱的形式全体幼儿把自己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一一介绍给大家。
七、延伸环节
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物品等唱出来
附歌曲:
?把我的名字唱出来》
1=c 2/4
2 4 3 2 | 1 5 2 3 | 1 — || 1 1 | 2 4 3 2 | 5 5 | 5 6 3 4 |
来来 我是汤米 汤 米 米米米米
2 2 | 2 4 3 2 | 1ⅰ 7 6 | 5 4 3 2 | 1 0 | 1 1 | 2 4 3 2 |
米米米米米米 米米 米米 米米米米 米。 来来 我是杰西
5 5 | 5 6 3 4 | 2 2 | 2 4 3 2 | 1 5 2 3 | 1 — ||
卡呀 卡卡卡卡 卡卡 卡卡卡卡 卡卡卡卡 卡。
把爱说出来教案篇5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的主旨和想像的写作手法。
2.锻炼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感悟文章主旨。
通过学习本篇科幻小说想像手法的运用,来理解是怎样利用想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意识到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并明白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的这一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人性的多面性。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活中,人类把大量的垃圾倒进了河流中,于是自己的身边环境清洁了;大量砍伐树木,于是生活条件改善了;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于是猎奇、虚荣的心理得到满足,……但是在我们把大自然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来尽情索取时,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那会是什么呢?希望这些问题伴随着对课文的探讨得到解决。
二、整体感知
1、简介文体和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小黑板出示)
哂(shěn)笑牟(móu)取众目睽睽(kuí)
棘(jí)手铆(máo)钉贪婪(lán)履行(lǔ)
3、指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⑴画出情节链
庙塌——洞现——洞深——叫声——小石头——栅栏——记者——科学家——看客——警察——用绳量——用强音测——商人买下——填洞……叫声——小石头……
⑵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通过找关键词,画情节链的方式教会学生筛选课文的主要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露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众丢弃废物的垃圾桶……城市变得清洁了。在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蔚蓝的天空时,最先丢进洞里的那声“喂—出来”从天而降,不,它是从洞而出!原来丢到洞里的东西被一一返送回来了!。
三、探究课文
1、题目“喂——出来”是什么意思?
2、那奇怪的叫声和那一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接下来可能还会是什么呢
3、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4、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科幻小说具有哪些特点?
a、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物质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b、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
c、科幻小说的三要素:科学、幻想、小说。
四、作业:为续写一个结尾。
板书设计:
喂——出来
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报复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主题。
(一)合作探究
1、小说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情节?
(环境保护问题)
2、洞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土地、海洋、大气层等自然资源。)
3、洞是真的无底吗?
(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是不堪重负。)
4、现实生活中真会有这样一个洞吗?
(否,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
(二)结合生活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处理垃圾的办法?现在露出了什么端倪?
向河流排放污水→河水被污染,鱼虾大量死亡。
乱砍滥伐树木→水土流失、洪水泛滥。
捕杀野生动物→传播疾病,破坏生态平衡。
2、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人是不是相像?
(为自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
3、学生用一句话谈谈自己读了学了本课受到的启示。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
(2)只有积极治理环境,世界才会真正美丽
(3)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目光,不能只顾一时,不顾长久
(4)爱护环境,从小事(像不随便丢字纸)做起
(5)正面的事情要坚持不解,负面的事情做不得
(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罪证是销毁不了的
(7)人的私欲是个无底洞,要用良知、正义、道德去填补
(8)地球上的洞不能忽视,思想上的洞更要重视
(9)……
(二)想像训练
1、探究作者怎样展开想像。
根据“情节链”揣摩作者的想像活动。
2、生朗读课前写的想像片断,师生共评。
七、布置作业
作文:《地球——人类的`家园》
板书设计:
15喂-----出来
庙洞洞叫小记科警用主商核机尸日假
宇现探声石者学察绳张人废密体记钞
头家量填买料文废本犯下件物罪污照证水片据叫小声石头
把爱说出来教案篇6
活动名称:
太阳出来喜洋洋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认识大鼓、钹,学习敲击方法。学会用大鼓、钹演奏歌曲第二声部(衬词部分)。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拍,探索钹的止音方法。
3.要求幼儿演奏钹的时,注意控制手臂的动作幅度,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按节奏分声部表演这首歌曲。
2.大鼓、钹各三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复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幼儿集体用热情、有力的声音唱这首歌。
(2)幼儿分两个声部唱这首歌。
(3)幼儿分声部表演这首歌:一声部表演劳动动作;二声部唱衬词。
2.指导幼儿学习听音乐演奏打击乐器。
(1)认识大鼓、学习大鼓的演奏方法。听辨用鼓锤敲击鼓面和鼓边时声音的不同。
(2)几名幼儿分别认识敲鼓的.方法,其余幼儿跟做模仿动作。
(3)认识钹、学习钹的抓握方法。
(4)倾听击钹的声音、探索止音方法。(即敲击后,自然划圈后放在胸前衣服上)
(5)六名幼儿,分别拿大鼓、钹练习合奏。注意按音乐整齐的敲击。
(6)知道鼓、钹合奏,声音响亮,可以为衬词部分歌曲伴奏。
(7)六名幼儿分别拿大鼓、钹敲击歌曲衬词部分,其余幼儿唱歌词,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练习。
(8)幼儿轮流使用大鼓、钹,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