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的难易程度,编写富有挑战性的教案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和追求卓越,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十的加法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十的加法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薯解“”、“=”号的含义。
4、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十的加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光盘、4个红菜椒、3个绿菜椒、。 学生: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2+2=
3+2=
5+0=
1+4=
3+3=
2+4=
2+4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植树节里,植树小队的小朋友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你们可真会算。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2、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十的加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2、掌握先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算起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提高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基础,而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类推,总结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课前调研,大部分同学不难掌握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的基本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这么算的道理,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明晰算理,进而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出示四本图书的图片及价格信息。
问:你能就这些信息,提出一个能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4.17+3.92
3.92+4.6
2.13+4.17
4.6-4.17
……
2、引入课题
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小数的加减法)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
①购买《百科全书》和《睡前故事》一共要花多少钱?
②购买《睡前故事》和《丁丁上学记》一共要花多少钱?
③购买《游戏力》和《百科全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④《丁丁上学记》比《百科全书》贵多少钱?
……
学生观察发现:是关于小数的加、减法。
白板课件
二、第二阶段
教学新课,探究新知
1、整、小对比,初步体会。
探究小数加法2.13+4.6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对比思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吗?
2、对比分析,总结方法。
探究小数加法3.92+4.6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将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1)利用反馈器做学情调查
问: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将相同数位对齐?
利用反馈器反应此刻的想法:知道的选1,不知道或还不太清楚的选2。
教师通过反馈情况和询问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活动建议。
(2)出示活动建议,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明晰算理:相同数位对齐是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的计数单位相同,而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4)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总结算法。
问: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怎么做呢?
3、迁移类推,学习笔算小数的减法。
要求:列竖式计算
4.6-4.17 并验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指导。
说明:为了计算方便,要将被减数补齐数位后,再计算。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总结归纳算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选择正确的解法。并说明解法①的错误原因:满十没有向前进一。
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个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思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选择正确的解法。不同意见双方说明各自的理由。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反应自己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认知情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在班内进行讨论。对不同的做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学生总结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学生列竖式计算。
2.13+4.17
一名学生板演。
学生列竖式计算。
4.6-4.17
并演算,一名学生板演。
学生总结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结果要化简;为了计算方便要补齐数位;要善于演算……
第三阶段
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我会计算:(比比谁最厉害)
12.44+24.36= 7.8-3.74=
2、一串小银片的单价是4.85元,一个毛线球的单价是0.68元,买一串小银片和一个毛线球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一串小银片比一个毛线球多多少钱?
第四阶段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知识上的或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
十的加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下面各题
① 2.5
+3.3
————
②6.8
-5.2
—————
③2.4-1.8=
④3.2+1.3=
⑤0.7元-0.2元=( )元
⑥2.1元+2.9元=( )元
第(6)小题追问结果用5.0表示还是用5表示。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例1课本图去掉钢笔、小芳)
小明说:“我买一个讲义夹”,小芳说:“我买一个笔记本”
(1)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问,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口头列算式,教师板书横式。
(3)比较,揭示课题。
2、小组合作探究。
a、明确探究内容(学生自由选择一道加法或一道减法算式研究、小组统一意见)
b、探究新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a、请任意一组加法(或减法)组汇报组内研究情况
b、请其它小组同学补充
c、让学生说说小数加减法怎么计算
d、再请研究减法(或加法)小组汇报
e、完成例1板书,师生交流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4、练习
(1)9.3+6.98 (2)13.52-8.3
(二)教学“试一试”:
改情景图为“小明、小丽”的对话情境图
①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列出算式
②两名学生板演集体练习
③集体交流(计算结果末尾是“0”的化简)
(三)全课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的眼睛亮
2、课堂作业(当堂批改)。
0.63+1.5= 17.5-4.5=
3.63+0.81= 5.46-0.6=
3、数学游戏。
在口里给竖式填上运算符号,然后再添上小数点,使小数加法或减法竖式成立
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窍门。
十的加法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8的加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用清楚的语言讲述实物图所表示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口令、遵守活动规则的习惯。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一组ppt课件。
2、学具:铅笔、材料纸、幼儿操作图等。
活动过程:
一、 导语引出小白兔的困难,复习8的组成。
帮助小白兔过难关。(边演示ppt(1)边复习8的组成。)
二、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法。
(1)分别出示ppt(2)(3),请幼儿讲述ppt上图示所蕴含的意思,并列出算术题,学习8的加法。
(2)将ppt(4)理解以后,列出3+5=8和5+3=8以及4+4=8
三、游戏:捉蝴蝶,巩固8的加法
玩法:幼儿分组比赛捉蝴蝶。将得数是8的蝴蝶才捉回来,展示在树上。
四、小组活动:过难关得红旗
玩法:幼儿选择教师提供的作业纸,做完了小朋友相互查一查全对了到老师这里来拿小红旗。
难关内容:
(1)给小熊涂色:算一算,算出来以后看一看应该涂什么颜色。(复习8以内的加法)
(2)看图列算数题:这张看一看图式该列出怎样的算术题。(巩固8的加法)
(3)房子图:这张房子图又该怎样填呢?(复习8的组成)
五、教师展示幼儿作业,讲评作业,小结活动。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少。
改进措施:多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并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