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的作文5篇

时间:2024-04-26 作者:tddiction

优秀的作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魔力,带领我们进入奇幻的世界,我们在写作文中,可以不断积累更多的词汇,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发光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发光的作文5篇

发光的作文篇1

听说要去周大福的工厂参观,我好激动,因为外婆给我买过几个周大福的吊坠,有福星宝宝,有hellokitty,还有一只小猪。去参观的前一天晚上,我拉着妈妈帮我把外婆买的吊坠拿出来看了好多遍,这让我很好奇,这么可爱的金子吊坠是怎么做的呢?我的心已经飞到周大福工厂去了!

第二天,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了周大福工厂门口等待。这里的安检很严格,不能随便进出,还要把身上全部扫描一遍,如果有带金属物品,那个扫描器就会发出滴滴两声警示。老师带我们参观展示长廊,长廊上有许多制作金子物品的介绍。我看得格外认真,原来我的那个福星宝宝本来是一个金子的方块,它经过高温加热后,接着涂上一层涂料放进模具里,再拿去高温加工。等烤完之后拿出来,要先把之前涂的那一层涂料剥掉,里面就是福星宝宝。原来要经过这么多考验才有一个漂亮的福星宝宝出生呀!

老师说,一个福星宝宝的价格跟它他的重量有关,如果很重的话,那几千、几万块钱都买不到呢!怪不得我们进来工厂的安检这么严格,这么多金子的成品,那得要多少钱啊!哎呀,我的十个手指头是数不过来了!

后来,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其他的金属饰品以及宝石的制作,还带我们体验了一把戒指和项链的diy,我太开心了!我们女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亮闪闪的饰品啦!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我,有一句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好像有点理解了,是不是说不起眼、不好看的金子经过了各种过程加工以后就会变成漂亮的饰品了呢?一定是这样的!

发光的作文篇2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亚试验基地做过一个梦:梦中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这是多么美妙的梦境!谁能不为一位水稻科学家对事业的如醉如痴,梦魂牵绕,发出由衷的赞叹呢?

袁隆平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他说,搞这个研究工作,是很苦的,头上有太阳晒,脚下是泥和水,但是在这里有希望,有目标,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乐。几十年来,他基本上是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究。衣着简朴,饮食清淡,闲时拉拉小提琴自娱。

他的快乐,他的充实,来自他所执著的`事业。他总结说,自己一是不怕失败,搞研究难免有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过于计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俭朴,身体要好。这是一位做学问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不趋时,不趋利,不赶时髦,不做“时尚才人”,不要把自己当“商品”。“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哪里钱多,就往哪里钻。搞文学专业的改行当律师,学遗传的去当会计,学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挤……所谓“跳槽”,往往给自己出难题,结果像郑人一样,成了失败的典型。带来的是喜还是忧?假如做学问的人一味适应“市场需要”,想要多出几个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场”思维模式,选择自己的专业,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这点上,胡适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还不知道究竟该学什么,还在东摸摸,西摸摸,“也许我以后还要学水利工程亦未可知,虽则我现在头发都白了,还是无所专长、一无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乐。”他没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标准去学时髦。“我服从了自己的个性,根据个人的兴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们,接受我经验得来的这一个教训,不要问爸爸要你学什么,妈妈要你学什么,爱人要你学什么。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学,这个标准很重要。”

生态环境对种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为任地、辨土、审时,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就叶大实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学问也是如此:“强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时”、“地利”,不能光盯着几个钱。从心理准备上讲,心猿意马难以到达彼岸,束腰禁欲,也不会爆出灵感的火花。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假如去掉“灵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学。灵感产生于快乐,产生于“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专心致志——这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这一点上,深入地学下去和做下去,心无旁骛,才会有所成就。色诺芬说得好:大黄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头牛。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爱付诸自己的事业,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他的梦也是快乐的,温馨的。

发光的作文篇3

我拿着二胡,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面对评委老师,我镇定自若,技法娴熟地拉着二胡,顿时,优美的旋律回荡在考场上。看着评委老师微笑的神情,我对自己这次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好不容易盼到了公布成绩的日子。然而,满怀期待的我,却遭到了当头棒喝——我只拿到了三等奖。我的心瞬间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下子从空中跌落到谷底。这个成绩让我羞愧难当。我觉得自己对不起教我二胡的老师的精心栽培,也对不住爸爸妈妈每天风雨无阻的接送。我不禁问自己:是平时的训练不到位?是临场发挥得不够充分?还是我根本就没有拉二胡的天赋?……我想起了温老师的口头禅:是金子总会发光。温老师知道我的表现力比较强,只是缺乏自信心,经常用这句话来激励我。在温老师的鼓励和带动下,我的表现一直很出色,小记者、小主持人都做得像模像样。温老师的这句话成为我成长历程中的一抹挥之不去的记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温老师的话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我的心房。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认识到自己虽然音准到位,弓法流畅,却没有感情。没有感情的演奏,是难以真正打动人心的。找到自己的问题后,在以后的训练中,我认真体会每首曲子表达的情感,让自己融入到曲子的意境中……就这样,我锲而不舍地练习着。

不久,我参加了另一个大型比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似乎明白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含义。温老师是希望我不论碰上怎样的境遇,都不要妄自菲薄,努力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金子总会发光。”对别人来说,它只是一句寻常的至理名言。但对我而言,温老师的这句口头禅就像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让我找回了信心,走出了现实的困境,守得云开见月明。

发光的作文篇4

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可是,又有多少金子被埋没?被遗忘在岁月当中。

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古时候,有一个人得到一块木头,这块木头散发着阵阵香气,放在水中,会沉下去,这块木头连做沉香。这个人,去了市场,想把这块木头卖掉,但却没有人买,旁边的木炭却卖的很快,这个人急啊,内心慌乱不已,于是把沉香烧成木炭,很快就卖光了。回到家后,他与父亲说后,懊悔不已。原来沉香是一种珍贵的树木,磨成粉末,够抵一别木炭了。

以上故事足以说明,金子不一定发光,但它会变成另一物质,所创造的价值远低于它本身。就拿现在来说,人才并不稀缺,但用在正确地方的人才,屈指可数。也许就如韩信所说:“故虽有千里之能,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人才也是如此,多少人才被埋没,发挥不出他们理应发挥出的才好。如果你让一个体育天赋很高的人坐在教室里,那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现在,不夸张的讲,如果中国有十个拥有乔丹那样的天赋的学生,那他们绝不会在球场,而会是在教室里。

中国从来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人们对于人才的看法,人们从根本上认为,只有成绩优异才能被叫做人才,殊不知,在任意方面,只要够好,便是人才。即便如此,家长也会认为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却并非如此啊!倘若能够改变这样的思想,中国的各方面都会发展起来,蓬勃发展起来。

金子有光,但所处的位置不同,发的光亮也会不同,如果想让它发出耀眼的光芒,就要摆在适合它的位置。

发光的作文篇5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

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

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