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写作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案是对具体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设计,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竹的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竹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一、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动2:画出85°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归纳总结
1、先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同桌讨论:画角时,当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看外圈?
小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如果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3、用量角器画55度和140度的角,说说画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4、初步判断所画的角是否正确。
学生举例。例如要画一个120度的角,结果画了一个锐角出来,利用角分类来判断就知道是画错了。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副三角板画出75和45度的角。
2、用量角器画出15、80和165度的角。
(1)合作交流;
(2)集体校对。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45、135的角,让学生演示其折角的过程。
板书:
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关于竹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的1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儿歌。能理解儿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儿歌。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字盘、生字卡。
主要板书:
识字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字盘,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1.出示字盘,与卡片“辛辛“,将两者分别组合、演示。
2.同学们,“辛辛”和“纟、讠”等分别组合构成了汉字。这就是一种造字办法,这些字叫形声字。上面4个字中的“辛辛”是声旁,“纟、讠”是形旁,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用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2.读4个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
(1).出示实物理解“辫子、花瓣”
(2)举例理解“分辨、辩论”。
三.游戏巩固
用字盘辨字,并组词。
四.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指名读。
2.指导朗读。
(1).分别读出疑问和肯定的语气。
(2).注意停顿和重音
3.教师示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齐读。
4.理解:是谁“圆圆脸蛋拖小辫”?
五.学写生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四个形声字。
2.指导书写:三部分靠紧,注意“辛”的变形。
3.学生练习。
六.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辩 辫 辨 瓣
(1).你能分()出牛郎星和织女星吗?
(2).这朵菊花的花()又细又长。
(3).许林和李青为了一道题()论起来。
(4).陈凡走路是小()儿一甩一甩的。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转动字盘读生字,组词。
2.将字填入空格。
哪是红梅花,请你来分( )。
这是红梅花,它有五个( )。
哪是韵母a,请你来分( )。
这是韵母a,圆圆脸蛋拖小( )。
二.读背儿歌
1.齐读后,指名用一问一答试读。
2.男女生分读。
> 3.背儿歌。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范字,引导学生观察。
2.指导“蛋”的写法。
3.学生自学另外几个字。
4.描红、仿影。
四.练习
1.用“哪是——?这是——。”的句式进行对话练习。
2.选字填空。
哪那 圆园 袋蛋
(1).小弟弟红通通的脸()真像大苹果。
(2).林林的口()里装满了小石子。
(3).昨天,妈妈带我到公()里玩了半天。
(4).()()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5).小军送给我的()本书真有意思。
(6).()件衣服好看?
关于竹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分析】
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关于竹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画正面、侧面人物的简单动态。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有关内容。
3、感受节日快乐的气氛。
【活动准备】
1、有过提灯笼过节及布置节日环境的经验。
2、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元旦那天开不开心啊?很快就要过农历新年了,我们以前每次过节都把教室布置的很漂亮?用什么来布置的呢?(彩带,灯笼……)小朋友们很开心,都在欣赏我们布置的环境。今天我们就把开心的时刻留下来,把它画下来,好吗?
2、出示范画。
教师:那让我们来看一下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幼儿:小朋友都很开心,都在欣赏我们布置的环境。有的提着灯笼,有的在欣赏彩带……
3、巩固作画的方法。
巩固正面人物作画的方法:先画一个圆圆的头,接着把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画出来;再画他的身体,先画手,再画脚。
巩固侧面任务作画的方法:先画一个椭圆形的头,接着画上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再画他的身体,然后画手和脚。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画画看,把你们过新年里做事情画下来。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有关内容。
作品评析:
(1)幼儿自评。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说说看,你们觉得自己的画,哪儿画得最好。
(2)教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你觉得谁的画画得最好。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3)教师评画。
关于竹的教案篇5
【活动设计】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变得勇敢了,从谈话中我常常知道他们有的能够独自在房间里睡觉了,有的敢下水游泳了……但是我也发现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部分孩子产生了退怯、自怨的消极心态,甚至有的产生了极不健康的心理,《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孩子健康发展,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更要从心理上去呵护他们,所以产生了本次活动。由说勇敢找勇敢到听听大人们的寄予,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形成遇事不慌张、不放弃,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找找中积累生活中各种勇敢的经验,能够围绕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鼓励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并解决它,对自己要有信心。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幼儿有独处的经历、日常活动中感受过自己勇敢。
物质准备:录音磁带(广告录音、家长的话)、字卡、抗震小英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读字卡,说一说勇敢。
要求:大胆说说自己在生活的勇敢表现,了解克服恐惧心理很勇敢。
1、提问:什么是勇敢?你是勇敢的孩子吗?表现在哪里?
你有一个人在家的经历吗?当时心情怎样?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害怕。
2、情景——独处时有人敲门,怎么办?
3、小结:除了不怕疼,不哭很勇敢,独处时克服恐惧,遇到突发事件能想出办法也是勇敢的表现。听了你们的介绍,的确比以前勇敢了。
二、看看说说,找一找勇敢。
要求:进一步认识勇敢的行为,知道学习时面对困难有信心也是勇敢的表现。
1、听广告——夸夸爸爸的勇敢。
提问:谁的爸爸很勇敢?什么行为并不是勇敢的表现?
2、出示图片,找一找勇敢的人。
提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勇敢的人?
理解词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3、爸爸妈妈们有些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提问:xx妈妈说了什么?为什么学本领时不抱怨,不放弃也很勇敢?
4、小结:现在我们是大班的孩子了,要学习新的本领,将来上小学学习更多更高的本领,遇到困难时有信心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勇敢地面对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克服它,做个勇敢的孩子,你们有信心吗?
关于竹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小蚂蚁坐公交》,懂得尊敬老人,待人热情。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在公共汽车的不同情境中应该怎样做。
3、感受故事中小动物们之间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情感。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小椅子摆成汽车样,红绿灯的指示牌,塑料圈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在公交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二)出示ppt课件。
1、你们看,谁来了?今天,小蚂蚁要坐公共汽车到森林里去看外婆,请小朋友猜一猜在汽车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教师操作课件讲述故事前半段至熊婆婆说:“可我坐到你们的座位上,你们不也要站着了吗?”
3、提问:
a:最后谁上了公共汽车?小羊是怎么做的呢?小狗又说了什么?还有谁说了话?
b:熊婆婆坐了吗?为什么没有?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4、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段:
小蚂蚁想出了什么办法?你喜欢这个办法吗?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组织幼儿讨论:
1、假如你和妈妈或爸爸两个人乘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位置,你会怎么办?(引导幼儿迁移小蚂蚁的经验,和妈妈一起坐位置,坐在妈妈的腿上)
2、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爷爷、奶奶站在一起,你怎么办?
3、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一个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你会怎么办?
(四)游戏:红绿灯。
请幼儿人手一个塑料圈,当小司机。教师当交警,看红绿灯自由的游戏。红灯停,绿灯行。
附故事:
小蚂蚁在汽车站爬上了公共汽车,他要到森林里去看外婆。汽车里坐着小羊、小狗、小猴、小猪还有许多小朋友。他们有的到森林里采蘑菇,有的到森林里捉迷藏,还有的呢,到森林里的湖边游玩。
嘀嘀——汽车开了。大家唱起了歌,真高兴。
汽车开到了半路的车站,上来了熊婆婆。她是到森林里去看她的外孙小熊的。熊婆婆上了车,呀!往哪儿坐呢?座位全坐满呀。
小羊看见了,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熊婆婆。
小狗说:“汪汪,熊婆婆,到我这里来坐!”
小猴说:“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座位让给熊婆婆。
熊婆婆说:“你们都是好孩子,谢谢你们。可我坐到你们的座位上,你们不也要站着了吗?”
这时候,小蚂蚁说“不,不,熊婆婆,请你来我这儿坐!”
熊婆婆说:“那你怎么坐呢?”
小蚂蚁神秘地眨眨眼睛说“你先坐下,我就有地方坐啦!”
熊婆婆就坐到了小蚂蚁的座位上。咦,小蚂蚁到哪儿去啦?
“熊婆婆,我在这儿哪!”声音就在熊婆婆的耳朵边。原来啊,小蚂蚁爬到了熊婆婆的肩膀上坐着呢!
一路上,小蚂蚁给熊婆婆唱了好多支歌。那些歌很好听,你瞧,熊婆婆听得多开心!
森林到了,大家快快乐乐地下车了。
教学反思
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的情节,感知小蚂蚁尊敬长辈的行为美以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情感。活动的中,我在指导幼儿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内容时,拿着熊婆婆的图片提问:“熊婆婆上车了,可是座位全坐满了,怎么办呢?”接着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并学习让座的动作:“那小动物们看见熊婆婆上车是怎么做的?谁来学一学?” 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延伸:如果当时上车的是一位老爷爷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们又该怎样说怎么做呢?活动的最后,我进行一个游戏“让座”,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今天的目标,并学说“某某某,来我这儿坐”,加强对幼儿的礼貌教育,突破了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