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弹性教案7篇

时间:2023-06-09 作者:couple

写教案的质量直接决定教学反思的质量,教案在书写的时候,老师务必要强调与时俱进,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弹性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弹性教案7篇

大班弹性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

(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大班弹性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什么是弹性,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有弹性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座位靠背上系一根松紧带。

2、教室桌面:弹簧、海绵、弹跳熊、高弹棉绒布玩具、橡皮筋、圆珠笔、软橡胶玩具等。

3、室内:小沙发、高弹棉靠垫等。

4、室外:蹦蹦床、跳跳球、橡皮筋、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游戏:

教师交待要求和注意事项:今天带小朋友到活动室玩游戏,桌子上有许多有趣的东西,你们每一个人可以去取一样玩,玩了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1、 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认识弹性。

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发言。(教师)你们按一按、压一压后发现这些东西会弹回来。

教师小结:一样东西,用了力气压下去和按下去。手松掉后,它又会弹起来,这就叫弹性。

2、请小朋友回头找找自己椅子背后有什么东西 (松紧带)请你们去拉拉,发现它会怎样什么道理呢 小结:对了,有力拉拉,它变长了,放松后,它又弹回来,所以说松紧带也是又弹性的东西。

3、 现在小朋友用压一压、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那些地方和那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

(皮肤、头发、毛衣、袜子、松紧袖口等) 辅助提问:你是怎么发现和感觉到的 (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

(二)启发幼儿发现弹性与自己周围生活的联系。

刚才,小朋友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许多东西是有弹性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弹性的物品,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去发现活动室时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然后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 (去掉遮布,幼儿分散活动寻找,给幼儿一定时间找一找、玩一玩)

1、老师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组织大家一一讲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用拉、按、压、捏、坐、跳、踩等动作感受到的弹性物品。

2、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许多有弹性的东西,有的是拉的、有的是压的、有的是按的、有的是跳的、有的是坐的,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用了力气,所以说都是用了力后,这些东西才会有弹性。

(三)最后请大家到外面游戏场上去找一找哪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

(带领幼儿到场地上去玩有弹性的运动器具)

活动延伸

1、把一些小的有弹性的东西放在科学区,让幼儿进一步探索。

2、回家后找找还有哪些有弹性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大班弹性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过很多弹性的玩具。

2、弹簧秤、皮球、拉力器(果奶瓶自制)、牛皮筋、海绵、橡皮泥、长纸条、玻璃弹珠等。

3、纸、笔、记录卡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初步感知物品的弹性。

师:今天有很多的客人老师来到我们班,我们怎么说呢?(客人老师好)

师:小朋友。我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这个地方叫“跳跳乐园”,看看乐园里有什么玩具啊?

幼:皮球,拉力器…….

师: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的时候还要边玩边看你的玩具有什么变化。

幼儿自由探索活动,有的玩一种玩具,有的玩2-3中玩具,很开心

教师集中幼儿,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玩具,你发现了什么?

幼:我在玩气球,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教师:我再请小朋友玩一玩刚才的玩具,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当我们对玩具用力时,玩具会怎么样?不再用力了,玩具又怎么样?把你的发现告诉小朋友。

(幼儿自由玩)

教师集中幼儿:你在玩玩具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变化?

幼:我把气球吹得大大的时候,一放手就漏气了,回到原来的样子……..

教师小结:有些东西当我们对它用力时,可以使它改变形状,不对它用力时就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说这些物体有弹性。

教师再边讲边操作:教师拿起一个皮球使劲地捏,问:皮球怎么了?(扁了)教师把手松开,问:皮球怎么了?(皮球恢复原来的样子)这叫物体的弹性。叫小朋友跟说一遍。

二、玩游戏,猜物品的弹性。

师:小朋友,我们来猜一猜的游戏,现在老师的手上有一张纸,这张纸叫记录卡,记下小朋友猜的东西,这里面有5样东西给小朋友猜,第一样是牛皮筋,你觉得它有弹性吗?有的话在第一个格子里打上勾,没有的话在第二个格子里打上叉。(教师在大的挂图前面示范。用铅笔指第一个格子和第二个格子)现在请你们来做一做,好吗、。(教师将纸和笔,发给小朋友)

第二样东西是橡皮泥,第三样东西是玻璃弹珠......

师:你们都猜好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说一说。

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猜得。到底是不是象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来做一下实验,好不好?

三、验证结果

师:现在我们就是小科学家了,但做实验的时候有要求,首先声音要轻,动作要快,不能跟小朋友抢东西,要让一让。做好得小朋友轻轻地回来坐到位置上,听明白了吗?

师:现在我把你们分成3组,你们带上纸和笔一起做实验,边做实验边记到这张卡上,好 吗?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把弹性的特点再重复一遍。

提醒幼儿在记录卡上打勾和叉。

做好实验的小朋友,请轻轻地回座位,请他们看看实验的结果和猜的是不是一样的?(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他们的记录卡:

(1) 你猜的跟你做的实验一样吗?

(2) 哪个物品猜错了?

(3) 做了实验之后你知道了吗?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师:刚才我们做了实验,知道很多有弹性的物品,除了这些,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那些有弹性的物品?

启发性提问:你在家里有看到吗?你身上有没有啊?(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

总结: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有弹性的,它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方便。

延伸: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并把它画下来,带给其他小朋友 看。

大班弹性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大班幼儿已经接触过很多弹性玩具,如皮球、蹦蹦床、拉力器等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并积累了有关弹性的零碎经验。本活动以弹性为主线,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主动探索,感受弹性的特征,发现弹性的奥秘,体验弹性物品的有趣,感受弹性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科学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通过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制作弹性玩具,发展幼儿动手制作的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对弹性感兴趣,乐意探索有弹性的物体,感知弹性的特点。

2、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周围事物特性的能力。

3、能细心操作,大胆交流,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弹性玩具、弹簧一个, ppt(各种运用弹性的游戏和实物)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记录表、记号笔、橡皮泥、玻璃球、积木、海绵、橡皮筋、小气球人手一份;电线、毛根、积木、贴花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初观玩具,激发童趣。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马上要过圣诞节了,小丑娃娃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过节,小丑娃娃躲在哪里呢?哦,原来小丑娃娃躲在盒子里,我们一起喊123、把它请出来。

(2)、小丑娃娃是怎么出来的?

2、由弹簧和实物分析出弹性概念。

(1) 提问:小丑为什么会蹦上来?他有什么秘密武器呢?

师:原来小丑娃娃的秘密武器是弹簧。

(2) 教师出示弹簧,引导幼儿认识弹簧。

(3) 幼儿玩弹簧、探索弹簧的特性。你发现弹簧有什么厉害的本领吗?

小结:弹簧在用力拉它、压它时,他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还原到原样,这就是弹簧的弹性。

3、探索比较、感知弹性。

(1) 出示记录表,猜想弹性。

师:原来弹簧有这么有趣的弹性,今天小丑娃娃还带来了橡皮泥、橡皮筋、积木、海绵、玻璃球、气球,我们来猜一猜,谁会和弹簧一样有弹性呢?

(2)实物探索,验证弹性:幼儿按记录表上的物品逐一做实验,在有弹性的物品下打勾。

(3)根据幼儿记录表小结:橡皮筋、海绵、气球和弹簧一样,用力拉、压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会还原,它们都有弹性;橡皮泥能变形,但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玻璃球、积木不能变形,所以它们都没有弹性。

4、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发散思维,联系生活。

师:橡皮泥、海绵、气球有弹性,其实我们的身上就有许多有弹性的地方,自己摸一摸,找一找。

(2)、由近及远,推升层次。

师:除了刚才那些有弹性的物品,平时你还看过玩过或用过什么有弹性的物品吗?

(3)、再入生活,拓展知识。

师:有许多有弹性的朋友一直藏在我们身边,看看他们藏在哪儿呢?(播放ppt)

5、原来有这么多东西有弹性,小丑娃娃好不好玩,那你们想不想来做一个弹性玩具呢?

6、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大班弹性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2、学习用铁丝在筷子上缠绕铁丝的技能。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在他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1:皮筋、松紧带、小气球、海绵、尼龙袜、弹簧(每组一份)

材料2:橡皮泥、铅丝(细铁丝)、硬纸板做的小丑头、小动物头等、圆筷子(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缠绕铁丝用)

活动过程:

1、呈现材料1,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玩玩桌上的东西,感知发现弹性。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提问一些幼儿,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知)如:拉皮筋会变长,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气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等。

教师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小结:有的东西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不用力时又恢复原样,叫物体的弹性。

2、幼儿再次进行操作(请幼儿换着玩一玩,对每个东西都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

3、弹性的利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你平常见过什么利用弹性的物品?有什么用?(根据幼儿的回答,或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

4、幼儿制作弹簧小玩具

(1)出示自制的弹簧小玩具,玩一玩,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怎样缠绕铁丝,辅导时也要重点辅导幼儿将铁丝紧紧地缠绕在圆筷子上做成弹簧。

(3)幼儿玩一玩自制的弹簧小玩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但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感觉,对大班幼儿来说,内容多了一些,尽管活动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种弹性物品让幼儿充分感知了弹性物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弹性可以再不同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弹性的特质。但是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铅丝让孩子们进行弹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制作弹簧的铅丝弹性度不够,不能充分的展现弹簧的特征;二是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如何绕?怎么绕?搞不清楚,原因是:作为弹簧本身就有许多的知识点可以给孩子们讲解,其实弹簧本身就能作为一个活动来展开,从而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认识弹性,理解弹性物品。

本次活动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尝试的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创造性的东西。

大班弹性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橡皮、积木、铅笔、袜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初步感知弹性。

(1)幼儿玩气球、海绵、松紧带,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发现。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2.幼儿再次尝试,获取弹性的经验。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用力时,一松开又会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引导幼儿归纳弹性物体的特点。

(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2)幼儿思考,自主发表各自的观点。

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用力时,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形,一松开,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

4.幼儿用身体的各种动作表示弹性。

5.联想实际,引导幼儿说说有弹性物体的用处。

(1)刚才我们发现皮筋、海绵、气球它们都具有弹性,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

弹性的呢?

(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里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小小的',携带很方便……。

6.物体分类。

幼儿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子的左边和右边。

7.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到口袋里摸出一样东西,放在老师手里不让大家看到,然后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东西

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

8.小结活动:

小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来告诉大家。

延伸活动:

下了课,请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弹性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存在问题: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

大班弹性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在生活中,大班幼儿接触过许多弹性玩具,而且很感兴趣,但对弹性的特征并不十分了解,为此特设计本次教育活动。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教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让幼儿通过操作来感知弹性的特征,并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尝试用细铁丝等材料制作弹性玩具,并装饰。

3、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材料制作弹性玩具。

活动准备

1、细铁丝、乒乓球、小棒、各色彩纸等。

2、生活中常见的弹性物品:皮筋、皮球、气球、拉力器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拉力器”引起兴趣,了解物体的弹性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好玩的东西,看看是什么?怎么玩的'?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拉力器要很用力才能玩起来?

教师小结:连接拉力器的东西一条牛皮筋,当我们很用力的时候才能把牛皮筋拉长,当我们不用力的时候,它就恢复的原来的样子,这种特性就叫做弹性。

2 、提供各种材料,让小朋友感知发现弹性。

刚才我们认识好玩的拉力器,现在请你在去找一找,玩一玩教室里还有哪些弹性物品。

幼儿操作:拉拉弹簧会变长,一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压皮球,皮球会扁,松手又鼓起来了。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它们有什么变化?

3 、弹性的作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物体有好多好多,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有弹性吗?

自行车打气,座垫装弹簧,是为了减少振动,夹子、理发推子有弹簧是为了方便使用,沙发、床用海棉和弹簧是为了坐躺时更舒服,水龙头开关里有皮垫子是为了防止漏水,弹簧秤用来测量物体的轻重……。

4 、小制作“会跳的小人”

师:今天“会跳的小狗”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有弹性的物品,为了谢谢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会跳的小人”送给他们好吗?

出示示意图

老师带来了制作“会跳的小人”的示意图,请小朋友看看,你们能看明白吗?谁能告诉我第一幅图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

老师讲解后幼儿操作。

5 、结束:让我们一起来和会跳的小狗跳舞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但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感觉,对大班幼儿来说,内容多了一些,尽管活动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种弹性物品让幼儿充分感知了弹性物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弹性可以再不同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弹性的特质。但是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铅丝让孩子们进行弹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制作弹簧的铅丝弹性度不够,不能充分的展现弹簧的特征;二是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如何绕?怎么绕?搞不清楚,原因是:作为弹簧本身就有许多的知识点可以给孩子们讲解,其实弹簧本身就能作为一个活动来展开,从而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认识弹性,理解弹性物品。

本次活动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尝试的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创造性的东西。

小百科:弹性,经济学名词,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的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弹性的概念可以应用在所有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作为原因的变量通常称作自变量,受其作用发生改变的量称作因变量。例如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关系y = f(x),则y的x弹性:ey/ex=(△y/y)/(△x/x)=f'(x)·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