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教案的质量是作为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一件事情,凭借计划好教案,能够更好地依照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进行规律改善,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数学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
2、进一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认真书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6以内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记录纸和笔。
学具: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2)组成连线:做成各种小动物形状的底纹,顶部写有6以内的总数,其他地方分为两排,可以使组成总数的数字或点子。
活动过程:
1、快乐碰一碰。
“碰球”游戏。教师和幼儿共同玩“碰球”游戏,复习6以内各数的组成。
找朋友碰一碰。请每个幼儿自己做一张5以内的数卡,贴在胸前,听音乐《找朋友》唱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号朋友,握握手,碰一碰,我们合起来就是6。边唱边拍手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与他握握手,碰一碰身体。唱完以后还要再说一说:×和×合起来是6。
2、操作活动。
填空格。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分合式填空格。
帮瓢虫找花。观察花盆上的算式和瓢虫身上圆点的数量,请你连线帮瓢虫找花。
给邻居涂色。观察楼房里居住的动物,请你用相同的颜色给他们的邻居涂色。
看算式填空格,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
对能独立思考,按要求认真书写的幼儿给与表扬和肯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会算了6以内的加减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经过几番尝试还逐步明白了:不论是你碰别人,还是别人碰你,都要小小心心地碰,轻轻地碰,柔柔地碰,才能不碰疼,才能碰得舒服,碰得快乐。当然,自己还可以想出别的方法:你说碰碰小鼻子,我说碰碰小指头……这些更是让孩子们感到和朋友碰一碰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一个主线,一音乐贯穿着堂课,使课堂有趣而又生动,使幼儿真正的玩中学,学中玩。
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读座位票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幼儿:"三排四号。。。"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幼儿:"电影院。"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幼儿:"好!"
大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发现和记录、表述生活中的数字信息。
2、通过发现数字信息的过程增加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观察生活中数字的兴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气象、汽车等方面)。
2、物质准备:演示ppt、电脑;记录纸、笔;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等(有数字标识)。
活动过程:
一、观察数字密码
1、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数字,请你一边看一看猜一猜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分别出示手机号码、天气、温度、门牌号、车牌号等图片,引导小朋友说一说。
小结:这些东西对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们可以联系别人、知道时间可以方便我们上学、知道温度可以及时的增减衣服、了解到车是谁的、朋友的家住在哪里等,有了这些信息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2、了解数学的功能
师:刚才的图片都出现了一样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出示数字0—9
请回忆一下平时你在哪些地方或是东西上看到数字的,上面写着什么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自由表述
小结:数字朋友无处不在,他其实就在我们许多熟悉的东西里,变成了有趣的数字密码,你能找到它,并且解开密码吗?
二、实践活动:寻找数字密码
1、了解实物
今天数字和我们捉迷藏,想考考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他们就躲在你身后的这些物品里,你们想找吗?
先看看你拿是什么,然后找到数字,把它记下来好吗?
出示记录纸:一边画实物,一边记数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2、幼儿记录数字密码
如果记不住可以把东西拿到座位上记录,实物要画清楚,数字要记准确,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猜密码游戏
1、请小朋友来介绍下自己的的数字密码。
2、两两猜猜密码:找一个小伙伴两人一组来猜猜画的内容。
3、与老师互动猜密码:与客人老师互动,介绍自己的密码。
4、小结:数字真有趣,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有了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我们回家后再找找哪里还有数字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一、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体积。
二、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和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一、果冻壳(一样大小)、水彩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二、操作材料:黄豆、白云豆、蜜枣、玻璃球、小石子各若干份。
三、两瓶一样多的果汁,乌鸦喝水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激发幼儿兴趣,教师以客人身份进行招呼,并交代事情。
师:今天,老师第一次到大(3)班来,听应老师和徐老师说,我们大(3)班小朋友个个很棒。所以,老师想考考大家,和大家来做个智力游戏,大家说好吗?
幼:好。
师:这个游戏和我们桌子上的东西有关,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放着三种果实或种子,它们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举手告诉我。
(引出黄豆、白云豆、蜜枣、果冻壳、统计表)
二、开动脑筋猜一猜
1、师:(哇!小朋友们真棒!)好,我们这就进入游戏第一环节――“开动脑筋猜一猜”,(幼儿跟念)“猜什么呢?我们要把这三种果实或种子装满这只杯子(示范)你们猜猜看可以放几颗?大家可以独自思考,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讨论,等一下就
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到猜一猜下面的空格子里,可是不能动桌子上的东西,要从小到大猜想,黄豆、白云豆、蜜枣各能放几颗并记录下来,听明白了吗?
2、小朋友记录猜想答案,由老师依次将数字填写到黑板上的表格中,并简单分析。
三、亲手体验做一做
1、师: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到底真的可以放几颗呢?
幼:(想)
师:好,我们现在就验证一下,进入我们游戏的第二环节,亲手体验做一做。(幼儿跟念)
2、师:我们还是按表格上排的顺序来验证,那怎么做呢?要求是这样的:(示范)把黄豆放满杯子,压一压,让它和杯口一样平。数一数,一共有几颗?马上把答案写在做一做的空格子里。
3、幼儿实际操作,教师再次记录幼儿所测结果,并分析幼儿测量出来的数据,根据差异给适当验证。
四、仔细观察找规律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爱动脑筋、爱动手,而且记录认真。下面,我们要进入游戏的第三环节――仔细观察找规律。(幼儿跟念)
2、这个规律就在表格里,大家睁大眼睛,看谁把它先找到。(幼儿回答,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同样的杯子里,身体越小的东西,放的颗粒数越多,身体越大的东西呢,放的颗粒数就越少)
五、生活游戏――乌鸦喝水
师:我们大(3)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下面我们再帮小乌鸦解决一个问题好不好?那么小乌鸦遇到什么问题了呢?原来呀小乌鸦今天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了,它唱呀、跳呀,很快口渴了。这时小乌鸦找到了一个瓶子,可瓶子里只有半瓶水,而且瓶口太小,小乌鸦喝不到,这可把它急坏了,小朋友有什么办法能帮帮小乌鸦吗?
六、活动延伸
如果小乌鸦面前有一堆玻璃球和一堆比玻璃球还要小的石头,你们想一想,把哪个放进去,水会更快满起来。那么小乌鸦就可以更快喝到水了?
师:小朋友们意见各有不同,这样吧,老师请大家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去做个小实验,你们像老师一样,准备两瓶一样多的水,一瓶放20颗玻璃球,另一瓶放20颗小石子。看看,哪一瓶的.水满得快,明天回来告诉老师,好吗?文 章
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许多物体(或图形)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份,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2.尝试运用等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3.喜欢等分物体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学习二等分并能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难点: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红、绿两色同样大的圆片各一、实物
学具准备:
红、绿两色同样大的圆片人手一份;长方形、心形、十字形、五边纸形片人手一份;剪刀、小碟子;桔子、饼干、四季豆、荷兰豆若干;红枣、花生仁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引出课题
今天爸爸妈妈们来了,我们请他们吃西瓜好不好?(玩“切西瓜”,老师请双数的几位幼儿围圆圈)。教师扮演切西瓜的人,从圆圈的正中间穿过,一边走一边说:“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一切二。”我把西瓜分成了多少?
二、学习二等分,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1.感知二等分
(1)教师出示教具“红、绿圆片”,把两个圆片叠在一起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并得出结论“两个圆片一样大”。
(2)教师将红色圆片沿中线分开,并与幼儿一起比较分成的两份的大小。得出结论:一个圆片可以分成同样大的两个部分,这种方法叫做二等分。”
(3)幼儿操作学具“黄、蓝圆片”感知二等分,将其中一个圆片进行二等分。
2.了解整体大于部分
(1)请幼儿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红色圆片和绿色圆片进行比较,区别大小。告诉幼儿没有分的绿色圆片是整体,等分后的每一份红色圆片是部分。
(2):整体比等分后的每一份大,反过来,等分后的每一份比整体小,而且正好是原来那一份的一半。
3.图形二等分
(1)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能等分?(幼儿讨论),请小朋友想办法把这些图形二等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二等分。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可以相互轻声讨论。
(3)在展示板上展示出幼儿能等分的图形。
(4)和幼儿一起检查、反馈幼儿操作结果。
4.生活中等分的运用
师:“我们知道了有的图形能等分,有的不能等分。生活中用过等分吗?”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三、家园互动,运用二等分迁移经验,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提出分食物的要求。
师:“为了招待爸爸妈妈们,今天食堂里准备了好多菜,请大家帮忙把食物二等分,可以尝试用不同方法二等分,分好后给爸爸妈妈检查一下。
2、幼儿自由选择小组操作活动。
第一组:剥桔子、分饼干,进一步感知物体的二等分现象
第二组:把豇豆、荷兰豆剪成一样长的2段,感受长度的二等分。
第三组:把红枣、花生仁分成数量一样多的两份,感受数量的二等分。
3、交流,收拾学具。
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二等分的,什么东西可以二等分,并动手尝试一下。
大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通过观察京剧脸谱,发现图案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加深了对称轴这一知识的理解。在这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找图案中的秘密时,有的孩子只能找到其中一个比较有特征的图案,找不到其中蕴藏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我的再三启发和引导下,终于王思涵小朋友第一个找到了这个秘密——脸谱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在她的回答后,我引导幼儿一起来观察,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否真的是一模一样的,经过孩子们的一起观察下,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随后,我问孩子们: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它什么,你们知道吗?好多小朋友都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邱邱小朋友举起手说:“这叫对称!”真棒!我及时给予了邱邱小朋友一个肯定的大拇指奖励给他。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懂得了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的图案,这样的情况叫做对称。但是光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叫对称还不够,应该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要找到是不是对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先要找到一条对称轴,因为找到了对称轴才能判别是不是左右两边对称。因此,我又引导幼儿怎样判别对称的方法:将图片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间折的这一条线就是对称轴。
有了京剧脸谱找对称的铺垫,孩子们在老师出示的圣诞树、五角星、蝴蝶、螃蟹、雨伞、水壶、汽车、脚印等图形中找对称就非常的容易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但是在随后的作业时却产生了问题,我利用幼儿用书《数学》第40页《彩色蝴蝶》进行作业的练习。请小朋友在蝴蝶的身上找一找,把找到的数学题目计算出答案,然后再找找哪些答案是一样的,在一样的答案上涂上相同的颜色。由于数学题目上没有印上等于号,而且孩子们在以前的计算练习时都有在题目的后面印好了等于号,所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直接写答案,一个数字写下去,这样一来计算题的完整性错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疏忽,以后一定要在孩子们作业前把要求说清楚。
大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意图:
这是本非常地道的数学绘本,内容侧重于“序数”。讲述了一个小魔法师如何通过三轮考验最终成为真正魔法师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缤纷和美丽。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讲的是数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熟悉表示顺序的序数。
2.感知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会根据方向及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1.绘本《真正的魔法师》ppt课件。
2.排序操作卡、十个魔法师的图片。
3.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认识序数1——10。
活动难点:
区别数与序数的概念。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绘本画面1,认识十位魔法师,讲述他们要参加“真正魔法师考试”,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根据方向及第几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引导幼儿为十位魔法师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并边指边念出“第一、第二、第三……”,并能说出大个子魔法师的位置。熟悉表示顺序的序数。
2.教师讲述第一轮考试的要求,出示图书馆书架,引导幼儿找到装着钥匙的书。
3.出示画面2、3,引导幼儿看看魔法师考试的情况,说说哪些魔法师找对了,为什么。
4.教师讲述第二轮考试的要求,出示出示画面4法术柜子,引导幼儿先来找一找下数第六个抽屉里的9张法术明信片。
5.逐一出示画面5、6、7、8、9,引导幼儿说一说剩下的魔法师们第二轮考试的情况。
6.教师讲述第三轮考试的要求,并出示画面10,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左边开始数第10件衣服的正确位置。
7.出示画面11,说一说第一个找的魔法师有没有找对,为什么?
8.出示画面12,说一说大个子魔法师有没有找对,为什么?
9.讲述画面13、14、15关于大个子魔法师到达玩偶之国的经历。
(三)幼儿操作
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份操作卡,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有哪些序数,将操作卡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区域活动时继续巩固序数的内容。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画面优美,故事动人,具有魔力的绘本。本活动以绘本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将绘本与数学活动有机结合,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作为线索串联整个活动,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通常讲到序数,能想到的就是第1、第2……这样的概念,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在这本绘本中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序数不是指绝对位置,而是指事物间的相对位置,即根据基准位置的不同,所指事物或事件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如同样都是第3,可是从上边数和从下边数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还有,同样都是5,从前边数第五和从后边数第五表现的位置也不一样。像这样,把握事物空间、时间、位置的相对性,在解决与序数有关的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让幼儿感受到绘本领域的多面性,激发幼儿对数学绘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