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防疫先进事迹6篇

时间:2024-10-16 作者:Trick

事迹可以展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情感风采和人生价值,虚构或夸大事实而无法满足读者对于真实和客观的需求的事迹是没有意义的,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驻村防疫先进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驻村防疫先进事迹6篇

驻村防疫先进事迹篇1

今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地球上来了群不速之客,扰得大家都不安宁。

许多人因为它们而和自己的亲人分离,甚至远去,承受着痛苦。但也有不少人,去准备“战斗”。

我的妈妈,她也不例外。她是一位网格员,平时都很忙,经常要去管理村内的大小事务。不久前,她管理的村部,发现疑似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导致她经常出门,解决问题。一开始问题并不严重,但她还是决定住在那个村里。在她准备离开家的那个晚上,我问她:“妈妈,你为什么又要回去?那里存在着危险呀!还有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她摇了摇头,没有回答我。

后来我每天晚上都打电话给她,可她没有接听。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病毒的消息,说这个可恶的病毒会传染,接触一下就很有可能患病。因此,我越来越担心她了……

一天,她回来了,我站在房间的窗边,远远的看着,她和爸爸在楼下交谈,可能是在说病情的严重性,也可能是在说关于我们的事情,具体讲了什么,我也不知道。

等她和爸爸聊完,我和弟弟赶忙拉她到屋里,我正要说话时,妈妈就开口了:“这几天,你们没有出门吧?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保护好自己,所以你们不要乱出门,知道了吗?”我点了点头。“妈妈,你能回答我上次的问题吗?”我久久地凝望着她。“好。”她说到,“我作为一名网格员,管理村子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至于有没有危险,我自己知道,你们不要太担心。”

我没有再说什么,因为我明白——她去工作是为了帮助这个社会,能帮上一点算一点,不求多。在我眼里,妈妈一直是个普通的人,但在这一刻,我看见了她的“美丽”。

虽然这场疫情很严重,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有许多人愿意为了国家而去奋斗。比如医护人员,他们每日每夜废寝忘食的研究药物,救治病人;还有警察和志愿者,他们为了防止人们接触到感染者,连夜去封锁各个道路;还有好多普通人也参与了这场战斗,有的人捐钱,有的人捐物资,也有的人像我妈妈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疫情的控制。

如今,这场可恶的疫情,已经有了些好转。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度过这场难关,迎接新的开始。

驻村防疫先进事迹篇2

郭腾,现任兰州新区西岔镇漫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7年来,该同志坚守党员初心,勇担帮扶使命,认真履行驻村工作的各项职责,在漫湾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扎实开展工作,真情实意解决群众的难题,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兰州新区西岔园区授予“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工作队队长”荣誉。

特殊时期,最显担当。面对兰州新区突如其来的疫情,郭腾同志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投入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与医护工作者们有序做好消杀、信息登记、健康码查验、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入户排查时随身携带小广播,宣传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防控知识;让村民了解疫情、明白形势、自觉配合;劝导村民不外出、不聚众、不唠嗑;引导村民相信科学、不传谣、不造谣,切实稳定人心、树立信心。在漫湾村核酸检测现场,总能听到他耐心引导群众的话语:“保持一米距离、戴口罩、不要聊天。”疫情发生以来,他每天为防疫点和宣传队的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送食物、饮用水,有需要采购物资的村民,只要电话告知需要的东西,他都会想方设法为村民提供帮助,得知村里五保户付君涛等8户困难群众家中食材储备不足后,立即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和蔬菜。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郭腾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挺身而出,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疫”线阵地,用情用力共筑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防护墙”。

驻村防疫先进事迹篇3

“不聚集、不聚餐、禁红事、简白事,不串门、不打牌、互提醒、共监督……”2月16日一早,潜江市高石碑镇来麟村纪检委员孔祥海拿着小喇叭,走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连日来,孔祥海带着2名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张贴疫情期间村规民约600余份。

孔祥海不仅是村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还是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在潜江,像他这样在一线战“疫”的乡村纪检干部有424名。

疫情防控,乡村是前沿阵地。去年来,该市纪委监委在高石碑、杨市等镇(处)探索实行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合一”。如今疫情当前,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村级“三合一”人员的作用,引导其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监督员、劝导员、信息员”,第一时间监督、发现、汇报基层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成为乡村抗疫一线的“哨兵”。

2月12日,周矶办事处荆桥村纪检委员陈睿在巡逻中发现有村民聚集打牌,随即上门耐心劝导,并及时疏散。陈睿说:“疫情期间,一些地方出现群众聚集打牌现象,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的隐患,必须坚决制止。”

与陈睿一样,该办事处21名村级“三合一”人员主动深入村组、塆台、楼栋,对群众扎堆聊天、打牌、举办红白喜事等聚集性行为进行劝导。

据统计,自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潜江424名村级“三合一”人员累计劝阻红白喜事800余起、串门人员5000余人次,积极配合村“两委”对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及登记3万余人次。

驻村防疫先进事迹篇4

她叫邓雅露,是长春市朝阳区直机关工委的一名党员干部;他叫韦晓宇,是辽源市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这对夫妻始终奋战在不同岗位,不惧风险,同心作战,用爱与坚守传承着责任与担当的最美家风。

按照统一安排,邓雅露第一时间下沉到朝阳区清和街道西朝阳社区,在小区出入口值勤、扫码测温、查验核酸证明,并主动参与防控宣传、秩序引导、核酸采样数据录入、试剂管贴码等工作。每当有困难群众需要帮助时,她总会及时出现,为他们代购代送粮油、蔬菜、日用品、药品等,用真情感染着社区每家每户。

由于居住小区封控管理,她又向所属社区报到,加入了小区的心连心先锋队,申领了卡点值守任务,参加小区的防疫志愿服务。每天清晨6点,她会准时来到卡点交接班,在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后,主动帮忙搬运生活物资、清理办公区生活垃圾,不怕脏和累,受到了临时党支部和小区居民们的一致好评。每天忙完志愿服务工作后,她还要做好区直机关各部门的干部下沉情况统计、通知等工作,连续一个多月,经常工作到深夜。

疫情发生后,韦晓宇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连续一个多月驻村,和村班子一同细化防控工作方案,划分网格责任区域,明确防控工作流程,带头落实值班值守,连续多日走村入户做防控宣传、排查登记、卡口管控………尽管嗓子哑到说话都很吃力,但随着各项防疫工作落实到位,他的心里感到特别踏实。

最美的爱,莫过于拥有同样的信念。不同的阵地,同样的坚守。尽管身处不同战场,守护的却是同一片万家灯火。为了更多家庭早日迎来美好的生活,他们将继续带着温暖和勇毅前行,用源源不断的“家力量”奏响“大家”安康和美的乐章!

驻村防疫先进事迹篇5

蔡秋敏,男,汉族,生于1974年,1993年12月参军入伍,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服役期间,先后担任班长、代理排长,分别获连、营、团嘉奖及连续两年优秀士兵奖章(总参谋部颁发)。退役后服从组织分配,成为卫健系统的一员,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现为苦竹乡中垸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一直以永不褪色的军人作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020年1月30日(正月初六)晚10:30分接到县组织部《关于驻村一书记迅速入驻各驻点村展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党员),把疫情命令当军令,义无反顾,不舍地抛下刚出生三个月的幼孩,告别家人,第一时间赶到驻点扶贫村,苦竹乡中垸村。此次疫情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是防控难度最大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驻点村两委商议、议定分工,明确任务时,主动要求冲在无销烟的战疫一线,联防联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驻点村共有户数459户,人口总计1386人(有三分之二人现居住在苦竹、县城),其中春节从武汉返乡25人,黄冈1人,该村目前属无疫村。但疫情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为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围绕“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目标,填写登记表,入户做调查、上门测体温、仔细问需求、肩挑送物资、灭菌搞消杀......每日坚持奔波在乡村各组各户、山区里的颠簸、崎岖的山道中,往返辗转20多公里,体温监测190余人次,磨破皮鞋两双,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晚间稍作休息,第二天又投入工作中......

工作连轴转,体温坚持测,工作做细做过脚。对体温监测有拿不准的村民,严阵以待,上午不行下午再去测,下午不准送村卫生室拿准为止,展开全村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落实防控最严管制,放弃一切零散休息,督导村民不出门、不下地、不做工。“关好门、管好人、做好事”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物资需求,发放宣传防控手册400份、装贴__张、拉横幅__条、配送生活物资2000斤、上门体温监测6000余人次,对顽固村民不听劝的警告28人次。确保“无疫村”保持到疫情结束。

三、感恩领导关怀,感谢家人支持。

自从接到通知已一月有余,家里小孩、老人等一切都是妻子在操劳,为了我安心在外防控,妻子每次电话都是问候,叮嘱搞好个人防护,家里一切还好......单位领导朱主任还牵挂地问起驻村基本情况,防控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提供哪些帮助......

让我们携手并进,众志成城驱病魔!

驻村防疫先进事迹篇6

面对疫情,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选择了冲上防疫“一线”;在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她放弃与家人团结,而是选择面对每日“无限”的工作;得知自己的奶奶生病后,她放弃去陪伴,去照顾她,仍坚持抗击新冠肺炎。

她是谁?她是李倩,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目前是小组的小组长,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之一。

其实,当疫情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时刻“冲锋陷阵”的准备。即使已了解到武汉“新冠肺炎”是多么的凶险,深知自己要与出现的“新冠肺炎”的病人“零距离”,她没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主动站在了“防疫”一线,积极报名加入援鄂医疗队。1月24日晚上,海南省卫健委要求医院组建赴鄂支援医疗队,医院凌晨紧急通知,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的报了名。大年初二,本应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她离开了家,回到医院进行赴鄂支援前的培训。1月27日,大年初三,她出征湖北抗击疫情。到达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她和一行的战友们帮助监利县中医院改造了重症病房。2月1日,由他们从无到有一手建立的重症病房收入了第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隔离病房,他们需要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四个多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虽然湖北的冬日异常的寒冷,但是她却常常汗流浃背。由于新环境与原单位不一样,李倩总担心自己在照顾患者时,另外一个房间的病人出现病情变化她却来不及发现,所以值班的时候她总是往返于各病房间,时刻牵挂着每一位受新冠肺炎折磨的患者。

每当有不能理解的人问起李倩:“你这样拼命到底是图个什么?”,她总是笑着回答:“图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如今,她在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的同时,家乡的奶奶还生着病。空闲的时候,李倩会和家里视频说说近况,她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希望奶奶病情快点好转。

直到现在,李倩仍冒着生命危险与其他医护工作者一道默默地在抗击“新冠肺炎”。他们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在最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风险留个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履行自己作为护士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