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事迹最新7篇

时间:2024-10-05 作者:Anonyme

通过事迹材料可以看出个人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守信、坚守原则的品格,通过一份出色的事迹,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河长事迹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河长事迹最新7篇

河长事迹篇1

尊师孝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中国上下五千年,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程门立雪……这一个个故事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一直拿这几个故事当作座右铭,所以尊师孝亲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的根本。

一说到是谁把你养育大,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而我跟大家的答案不同。因为爸爸妈妈都有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照顾我,并且我刚出生的时候妈妈没有母乳,是姥姥拿着奶瓶一点一点的喂我。等我上了一年级,姥爷每天骑着自行车接我上下学,这一生中我最感谢的人便是他们。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上六年级的我也可以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还记得在一个夏天,天气很热,姥姥发烧了,姥爷不在家。当时我看着姥姥那张疲惫的脸上显现出红红的颜色。我想起了在我生病时姥姥是怎么照顾我的,这时我便学着照顾起姥姥来。我先倒了一杯温水,然后在我们家的药箱里找出成人感冒药,我把药和水送到姥姥的嘴边,姥姥吃下去,我又在我的屋子里找到毛毯盖在姥姥身上,还特地嘱咐让姥姥打个盹,这样就会好得快。看着姥姥进入了梦乡,我也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在平常,我也会

帮姥姥刷刷碗,扫扫地。看姥姥姥爷劳累的时候还会给他们捏捏肩,捶捶背。在这期间,我还学会了帮姥姥买菜呢!他们脸上的皱纹足以证明,他们头发中的银丝可以说明:岁月像一匹野马,它不停的奔跑着。姥姥姥爷的时光随着野马的速度减少,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他们呢?

在寒暑假的`时候,我也会回老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待一段时间,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上班挣钱,很不容易。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我会给他们倒杯热水。平常我会帮爸爸刷茶杯。在他们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会贴心的给他们倒好洗脚水,调好适宜的温度,这样就可以让爸爸妈妈放松不再感到疲劳。

亲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人,老师则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犹如我们人生中最亮的那一颗星星,在你迷路时,他会把黑暗照亮,指引正确的方向。他们更是“春蚕”“蜡炬”的化身,不求回报。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老师”这个词我认为可以替换“奉献”。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事业,教书育人正是他们不动摇的信念。在我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起,我便知道遇到老师要站直行礼问好,放学后我也会和老师说声再见。

在小学,我一直是班级里的班长,班里的事情我也会替老师分担。比如收作业,考词语,带领学生经典诵读,替老师给没来的学生的家长打电话询问怎么回事……因为我知道老师也很累,好几次老师都是带病给我们讲课。既然帮老师分担就要做好,就要认真地去完成,决不能辜负老师的信任。而且,在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会管理好我们班同学的纪律,还会带同学们背古诗,看书……除了这些,为了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美丽,我第一个带了一盆杜鹃花,摆在了我们的讲台上。接着连续好几天都有同学带花到教室。只要是路过我们班级的老师或者同学都会发出他们由衷的赞叹。在班级里,我会尽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的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更是我义不容辞的任务。我和同学们和平相处,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努力让我们这个集体变得更加团结,让我们这个“家”变得更加美丽。

经过老师的教导和我自身的努力,在小学阶段我一直都是三好学生,还获得过区级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我还参加过多次征文、讲故事比赛,每次都获得了好的成绩。

尊师孝亲,学会感恩,懂得回报,亲人和老师对我的教导,对我的关爱,我用多少的墨水都无法写完。我一定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把尊师孝亲这一中华传统的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河长事迹篇2

xx届xx班,四十五名同学情同手足、团结奋进,以能吃苦、懂谦虚、很自信、会做人为宗旨。勇于实践,既受益于自己,又感染着他人;xx届xx班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进取、活波、聪明是我们最大的特点。学习面前进取感,成绩面前竞争感,班级面前荣誉感是我们的班训。宗旨和班训时刻督促着、鼓励着我们全体同学不断进取。虽然本班自组建至今不足两年时间,却演绎出了和正在演绎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xx届xx班是个大家庭,连我一起就是四十六位成员,家是温暖、团结、友爱的集体,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和同行的好评,连续三学期均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班级量化总分一直名列前茅。xx届xx班是个家,家里的劳动用具不知是谁用绳子绑好,整整齐齐的挂在后门上,门的旁边还多留出一些钉子,是用来挂学生雨具的;家里的蜂窝煤炉,每天早上都暖烘烘着着,不只是谁来得那么早;值日生病了没来,清洁区的劳动就会有人主动完成;运动会中的`拔河项目,

xx届xx班是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是一个鲜明特色的集体,我们会满怀希望与激情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努力改进不足。学无止境,进步无止境同学们仍需努力,这是我们对过去取得成绩的认识,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要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会走向更灿烂美好的明天!

河长事迹篇3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潜深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其研制难度不亚于航天工程。在这个高精尖的重大技术攻关中,有一个普通钳工技师的身影,他就是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10多年来,顾秋亮带领全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作为首席装配钳工技师,工作中面对技术难题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顾秋亮都能见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余年来养成的“螺丝钉”精神。他爱琢磨善钻研,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活儿,他总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改进安装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装精度,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安装任务。正是凭着这股爱钻研的劲,顾秋亮在工作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

已近花甲的顾秋亮仍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为载人深潜事业不断书写我国深蓝乃至世界深蓝的奇迹默默奉献。如今,他又肩负起了新的挑战——组装4500米载人潜水器。

河长事迹篇4

由60台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抢险突击队14日抵达绵阳、北川一带,全面展开大规模救灾行动。

率领这支队伍的是刚刚被评为“中国首善”、并被授予“中国红十字勋章”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陈光标以1.8亿的慈善捐款在上月揭晓的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上名列榜首。

这位抵达灾区的“老板”带着120人和60台工程机械,从江苏、安徽日夜兼程,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了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

这支大型机械队伍如此迅速的开拔,在灾后不到36小时的时间,就从中国沿海的江苏开进到四川山区的地震灾区,令军事专家都大为赞叹。

60台挖掘机从哪里弄来的?陈光标说:我的资源利用公司有200多台大型机械,这60台都是从江苏、安徽的工地上调集的。

他们是用60台大型平板车装上这些工程机械,每台车两个司机,日夜兼程赶到灾区。

目前,这支大型工程机械队伍已分别在都江堰、茂县、绵阳、北川等地投入抢险。陈光标说:目前,汶川进不去。如果能进入,他们也将尽快赶去。

陈光标此次到灾区,还带去20万元现金,200万支票。此前,他还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为灾区捐款650万。

“我在北川老县城,这里的房子全倒了。是一片大坟地。”陈光标说,“我背出来四个人,全都死了。”

陈光标出生于江苏一个贫困的农家,靠着自身努力打拼成为一个成功商人。

仅2007年一年,他捐出的善款便超过1亿元。他没有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

刚及不惑之年的陈光标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元,被资助人数20万多万人。2007年度捐赠总额为1.81亿元。

陈光标出身于苏北农村的贫苦农家,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从1968年出生到1978年,他几乎没吃过肉,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饥饿夺走了他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年轻生命。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东家两毛、西家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下蛋后卖掉还债。”他现在虽然身家百亿,但至今仍然无法释怀。从那时起,他便立志“靠自己改变命运”。

1978年,懵懵懂懂的陈光标看到了一个商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当时年仅10岁的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个5公斤重的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出水,用小担挑到离家1.5公里的小集镇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开学的时候要交书本费,也就1.8元,但他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还没有钱交书本费,就去学校帮他把书本费交了。

这是陈光标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心里的那种快乐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在陈光标看来,慈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捐助行为,而是以道德和爱心为基础,源自社会需要而发自内心的捐赠。同时,慈善也是一种分配机制,能够有效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陈光标毫不犹豫地将慈善公益变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项事业。

个人语录: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河长事迹篇5

“绿色环保,从我做起”,这是双凤镇维新村乔友兰一家三口人的一句响亮的口号。乔友兰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丈夫是维新村的党委副书记,儿子大学毕业已走上工作岗位,多年来,乔友兰把营建“绿色家庭”作为家庭建设的主要目标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营造绿色氛围,引领绿色新风尚

乔友兰家住维新村的新川苑小区,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是一幢拆迁后建的别墅小区里的一个,“生活在绿色盎然的环境,我们的心也变成了绿色的了”。几年来,乔友兰家里在洗衣物、洗浴时,尽量使用香皂、药皂、洗衣皂等,在清洁餐具卫生设施时都选用无磷洗衣粉和含氧清洁剂,她通过自己使用的效果和经验,经常向亲戚朋友及周围熟悉的人讲解如何使用环保型卫生用品。乔友兰家当初房子建成装修,为防止化学污染,坚决不使用甲醛、苯、反射性超标的装修材料。她总把家里打扫得整洁有序,虽没有闹市广厦的豪华,却有小楼庭院之幽雅,门前花园零零碎碎的种着很多小树,在屋内主要是放些小盆栽,这样既不占地方,而且还能美化家里的环境,净化家里的空气。乔友兰常在房前屋后栽种各样花木,一年四季争芳斗艳,引来许多鸟儿在树上每天欢唱飞跃,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只要到过乔友兰家的人都会为她家中的优雅环境所吸引,因此周围邻居也特别喜欢到她家来玩,既可以欣赏美丽景色、呼吸新鲜空气,也可以听乔友兰传授栽培花木的心得,鼓励邻居在各自的房前屋后种些花木以美化环境,同时她还无偿为别人提供花草,并在栽培技术上予以指导。除了把自己家里打扫干净、装扮漂亮,乔友兰也不忘庭院之外的村径,每天勤于打扫,保持一尘不染。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也就不忍心在路上乱扔脏物和废弃物了。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在营造绿色家园的同时,引领着整个小区的绿色家庭创建,形成保护绿化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社会风尚。

二、融入工作环节,勇当绿色传播者

乔友兰的丈夫在担任村委领导的同时,也是村里的环保监督员,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仅仅自己一家创建成绿色家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社会成员都拥有了绿色观念,那么,整个社会才会更文明、更和谐。如何做一名绿色使者,把“绿”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身为环保监督员,他对小区及居民家庭、温州工业园区、富豪工业园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及时改变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做法,从而保证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每年举办科普进社区活动中,给各个企业、居民发放了购物环保袋以及相关环保书籍、废旧电池回收箱,还向居民发出绿色消费的倡议。他们不但把家里的废旧电池放到电池收集点,还把废旧手机电池送到移动公司的手机电池回收箱。作为村委干部,他不仅自己给居民做环保讲座,还聘请专家给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等知识讲座,每年他都和邻村、社区一起举办宣传活动,还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在教育他人的同时教育自己,以强化创建绿色环保家庭意识。

乔友兰说:“虽然,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们一家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努力的过程是快乐的”,我们相信,乔友兰一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然会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只要人人都来参与绿色行动,我们新农村环境建设一定会越来越美,我们的社会必然更加美丽、和谐。

河长事迹篇6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

20xx年到20xx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平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平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河长事迹篇7

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组装工人。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

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这8位“国宝”级的“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们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一线工人中的一员,他们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

他们虽没有过硬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但他们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和完美。

即使再小的细节,他们都会全心专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他们善于从细微处入手,用“螺钉”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寻发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让人敬畏和感动。

这种执著、坚守、奉献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正是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们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专注、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献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现实展示,是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的完美代言人。

坚守、执着、热爱、奉献.....这世界一切美好的形容词用在他们身上都不违和,正是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