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少不了大家日积月累的运用,心得体会是一种把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表达,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黄文秀心得体会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黄文秀心得体会篇1
6月16日21时至17日凌晨5时,广西百色凌云县出现暴雨,引发多处山洪、塌方,多人失联。其中,就包括百色乐业县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16日晚,她乘车从百色回乐业,山洪冲走了她搭乘的车。出事前,她还传回了受灾现场的视频。(6月21日,北京青年报)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脱贫干部。脱贫干部是引路人,更是贫困地区的父母官。然而一场暴雨,将这一切改变了。年仅30岁的黄文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的生命定格在了广西百色这个贫困地区,没有来得及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来得及享受自己的繁华人生,黄文秀就在基层扶贫工作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间点的临近,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所剩贫困地区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特殊困难群体脱贫难度大。要想不让一人一户在扶贫路上掉队,就必须注重精准发力,把底数摸清,把账算清,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精准扶贫资金投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扎扎实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黄文秀作为村里首位女书记,刚开始村民不认为她可以带领大家脱贫。村民们不愿与黄文秀深聊,黄文秀心里也憋屈。但是黄文秀就是要一步步获得群众的认可,
她到贫困户家不再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忙扫院子,贫困户不让她进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一边帮忙干农活一边聊天。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黄文秀就摸清了全村概况:百坭村共有472户20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883人,2017年未脱贫为154户691人,因学致贫和因残、因病致贫占比最高。时间久了,村民们开始慢慢接受这个第一书记。于是她成为了贫困户眼中难缠的“第一书记。”向村里的老支书请教后,黄文秀决定先跟村民们熟悉起来。
人民的好干部,百色的好女儿黄文秀走了,无情的洪水可以带走她年轻的生命,但是带不走她的精神。在黄文秀这种不怕牺牲、不辞辛劳的脱贫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的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黄文秀心得体会篇2
广西省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6月16日晚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将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黄文秀曾于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长治学院政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并获法学硕士学位。黄文秀因公殉职后,她的感人事迹迅速引起了全国多家主流媒体的密切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央视、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等相继刊播了相关报道,深切缅怀这位优秀的第一书记。
学习黄文秀精神,就要守初心,真用心。将人民装在心中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荣辱与共,做广大群众的贴心人。把为民谋福祉、解难题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与建议,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解决困扰群众的一切难题,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学习黄文秀精神,就要担使命,真出力。当前我们正处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时代的发展呼唤担当的力量,只有不怕难、不怕苦,不怕泥水沾满裤腿,不怕脚下布满荆棘,才能做好基层工作。我们必须以促进基层发展为己任,提高本领,埋头苦干,敢为人先,身体力行的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学习黄文秀精神,就要找差距,真自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文秀同志用自己崇高的信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们广大选调生树立了一面先锋模范旗帜。正在基层淬炼本领的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向榜样学习,聆听群众建议,建立自我负面清单,找差距,补短板,勤自律,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让基层成为我们实践、进步的疆场。
学习黄文秀精神,就要抓落实,真有效。政策实不实,关键在落实,坚持效果导向是检验政策落实的试金石。我们在强化理论政策学习的同时务必将发挥实效作为工作落实的重要参考。行动只有发挥实效我们的政策才能为基层建设具备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只有真正提高群众满意度,才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黄文秀心得体会篇3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20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20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20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摘自新华网)
脱贫攻坚的一线,黄文秀——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那个最可敬的女孩。在大部分同学留恋大都市繁华时,她毅然决绝的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今年6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和山洪,让这个宝贵而又优秀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定格在未能走完的扶贫路上;只留下许多遗憾,遗憾未能见证全村村民脱贫奔小康、遗憾未能陪伴在身患癌症的父亲身边、遗憾未能陪白发苍苍的母亲老去、遗憾未能感受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她生命最后惦记的都是询问村里的情况,脱贫的最后一次征途竟然是永久的告别。
黄文秀心得体会篇4
黄文秀的选择是一名“先锋”共产党员的选择。在入党申请书中黄文秀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为了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生存更有价值,我迫切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始终践行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西百色,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女儿身却怀揣“巾帼梦”的她毅然担当起了脱贫攻坚的先锋。刚开始,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还不敢勇敢”,但是慢慢地,她跟贫苦户越来越亲,工作越来越熟练,一周年时,她说,“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扶贫路就好像新时代的长征路。二万五千里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的宝贵长征精神。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有一批像“黄文秀”一样的扶贫先锋,延续着长征精神,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他们是我们应该成为的人。
黄文秀心得体会篇5
最近黄文秀的事迹在全网传开,看着她的张张照片和故事介绍,我泪流满面。心中无比敬佩,无限惋惜!
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生,一个笑容很灿烂,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眉目清新大气,面容和蔼阳光的姑娘,从贫苦大山飞出,学业有成后毅然放弃更好更优厚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又飞回大山,义无反顾的去到条件艰苦的乡村开展扶贫脱困的工作,帮助当地开路挖渠,脱贫攻坚。
仅仅是这些文字敲打出来都有英勇不凡之势,而这个30岁的年轻女孩,不施粉黛、不穿裙装,用自己的双手、双脚活生生的把“忘我、伟大”的气势演示的淋漓尽致。
我对“支教”“义工”“志愿者”“扶贫工作者”这类工作的人充满无限的敬仰和崇拜。那些为了一种信仰,真的敢把头颅抛、敢把热血洒的人,一种把全中国人民的幸福,全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担为己任扛在肩上的人,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伟大!
试问几人行?
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大时代,我们多数人早已迷失在这缭乱的烟火中,自己的初心尚已遗失,何来谈为国的,为他人的?
娱乐至死的年代,有多少人打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口号,放纵自己的欲望,尽情玩乐。各种网络游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很多人不惜花费高价投入,也不惜花费宝贵的时间,疏于家人却沉迷其中。抖音的出世更是犹如鸦片,蛊惑人心。
物欲弥漫的世界虚浮又嘈杂,没有谁再想默默无闻的做个好人,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房子车子,为了自己的欲望,追名逐利,歇斯底里的刻画自己的存在感。
这是恐怖的。这样的生命不仅狭隘,还有些许肮脏。我们来这世上一遭难道就这样赶路,背负物质功名匆匆奔跑,压弯了腰杆,丢失了清澈的灵魂,有什么意义?
还有一部分人,终日浑浑噩噩,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不满生活,却又不想改变,无所谓前途,生命气息如咸鱼一般死气沉沉。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都只是凡俗之人,只能景仰黄文秀那样伟大的一生,景仰她的生命光芒。虽然不能与之相比,但俗人的生命也应有他自己的意义。
有人浪迹天涯,一生飘荡在路上,只为赏尽世间风景;有人结婚生子,终日围守于家庭,惟愿婚姻和睦美满;有人志向恢宏,拼搏奋斗精于业,力登事业高峰;也有人热爱某种艺术,孜孜不怠忘我般追求……,这些都是生命的热情。
而我深知岁月无情,生命宝贵,只希望趁年轻积极奋斗有所为,我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生命从年轻开始就如一潭死水直到老去。生命中的每一段历程我都希望是递进式的奋勇向上,尽管会荆棘满地、一路坎坷崎岖。但那就是我要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生命。
尼采说“每一个不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文秀的生命如飞蛾,虽然短暂,为了理想中的光芒却有大无畏的果敢,生命就该如此热情!
生而为人,必须活出这样的精神。生命仅有一次,必须活出最大的意义。拒绝浑浑噩噩,不再死气沉沉,更不再被物欲盲心。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想,要有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的真枪实战的果敢。
活出你生命的热情吧!不要再被生活驾驭,做个勇士,不求勇敢为别人,只要能在自己的生活里做个大无畏的勇者!已足够厉害。
黄文秀心得体会篇6
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眼泪湿了眼眶,作为一名支教结束已经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们都应该向文秀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还在,每一个青年学子都要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限度将自己投入到祖国伟大建设当中去。
黄文秀同志勇挑重担,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我们要学习她身上可贵的精神,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懈奋斗,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外国语学院刘明晟同学表示,今天学习了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极为感动且备受鼓舞。在此向扶贫先锋致敬,向第一书记致敬。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投身西部热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的地方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愿望。愿加入西部计划,同志愿者们携手共进,以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决心,助力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扎根西部,融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做好扶贫工作,让国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追求和目标。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学习黄文秀的事迹后,了解到她放弃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决定回到革命老区百色,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将扶贫当作自己”心中的长征“,让我回忆起去年暑假跟随资源瓜里乡义林村第一书记在乡间地头跋涉,克服语言不通的问题和当地群众交流,协助降准扶贫工作的生活。对于基层,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大学连续三年暑假奔赴龙胜、全州、资源贫困山区参与为期将近一月的扶贫工作,与扶贫工作者战斗在第一线。深切感受到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扶贫道路不简单,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觉得没有辜负青春。今年六月,大学四年生活结束后,我将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踏入支教的岗位,继续为祖国奉献青春力量!
看完各家媒体对黄文秀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物。可能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孩提时代,说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或者科学家,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贡献。而随著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黄文秀心得体会篇7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长远的走到今天,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党的历史,就是无数先辈先进勇敢走在时代前列,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的历史。不仅诞生了毛泽东、周恩来这样的一代伟人,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凡业绩的时代楷模。
“第一书记”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驻村期间,黄文秀主动走访每一个贫困户,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她和乡亲们边干活边谈心的身影。她就这样在扶贫一线兢业业业、努力工作,并为此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把青春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家乡,留下了为扶贫事业不懈奋斗的殷切深情和坚定信念。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在为“ 天眼”选址立项建设中,从预研到建成的22年里,他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用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他以忠于祖国、奉献人民的爱国情怀,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坚毅执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国家为科技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我国在天文领域的探索一下子领先了国际!
“农业振兴开路人”赵亚夫,55年扎根茅山革命老区,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始终把农民当亲人,把农民的小康梦当作自己的梦,把致富农民作为毕生的追求。他和农民一块苦一块干,先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带领16万农民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担当。
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不能没有先进引领,一个肩负重任的政党不能没有榜样标杆。初心烛照未来,榜样引领时代。每一名党员都应该向黄文秀、南天仁、赵亚夫这样的时代楷模学习,守初心、找差距,对标典型向他们看齐,以实际行动整改提升,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做合格党员!
黄文秀心得体会篇8
人生该如何度过?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用一颗无私的真心温暖他人,是许多人用行动给出的答案。
输电运维人员谢莉蓉携带专业设备在户外认真巡线作业,为输电线路保驾护航,悉心呵护电网安全;毕起美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面对刚满周岁、无人照顾的女儿,选择带着娃娃去扶贫;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年轻干部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工作途中不幸遇难……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虽岗位不同,但勇担重任,为了公共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奉献精神打动你我,也映照出青春最美的样子。
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一个人的无私奉献带来个体价值的提升,千千万万人默默付出,汇聚的是国家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今天,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8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他们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下“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在创新发展的最前沿,无数科技工作者埋头攻关、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孜孜不倦的努力有力推动科技进步……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奉献者,我们的国家才能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生活才会越过越好。
有怎样的选择,就能诠释怎样的追求;有怎样的坚守,就能书写怎样的人生。立足工作岗位倾情投入,在青春征程中奉献自我,我们必将在奋斗中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