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体会时,我们都需要保持较为清晰的逻辑思维,要想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表达的主题,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心得体会篇1
家庭教育法这部法律,极大的促进了家庭教育向法治方向的转变。此法律也体现了未来教育的方向,在于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目标。这部法律的实施,正式表明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对于家庭教育法我将从以下方面做出阐述:
首先,家庭教育法明确规定谁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根据这部法律,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家长需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教育看来是学校的责任,是老师的的责任。但身处教育一线,我切实体会到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的'原因。
其次,家庭教育法明确,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要求。改变家庭只是学生课堂的延伸,家长只是学校老师助理的状况,彰显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此要求的目的,意在将家庭教育从学校教育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同时,该法律还对加强监督管理“双减”政策实施方面作出了规定。此法律旨在将孩子从课后课外繁重的学业压力中带离。作为新时代的中小学生,身为党的孩子。崇高的理想固然重要,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未成年人健康的身心也是家庭教育法的根本。
最后,畅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形成教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从而打破“5+2=0”的尴尬场面,减少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不理解与不认同。在未成年人的课余生活上,法律明确规定其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坚持对学生实施长期的,有效的五项管理政策,教会学生如何让整合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此基础之上,家长还需要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学生,特别是自己孩子的学业负担和成长发展问题。眼光需要更长远一些,而不是只盯着学生短期的成绩和效果。
个人认为,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开端,家庭的教育观念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很深的影响了学生以后将要受何等的教育,怎样受教育。同时,未成年人作为国家的希望与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直接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总之,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实施,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也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法治保障。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心得体会篇2
12月18日上午,通过海淀教育平台线上直播,收看了孙云晓教授的讲座“父母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讲座对这部法律的重要出台做了详细解读。孙云晓教授从大量的数据、大量的专业词汇、大量的案件、大量的典型事件,深入的诠释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需要重视家庭教育,推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家长们如何成为更好、更强大的父母。通过本次学习,受益颇深,心得体会如下: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如果父母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
2、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因为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3、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责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父母需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只是物质资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4、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家长角色回归,重视家庭教育,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继续修行,培养出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孩子。
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在自己有限的人生里担负起生命的责任,让生命有价值和意义。它把人与人,人与社会仅仅的连接在一起,捍卫着人类社会的未来,也捍卫着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崛起,这也就是所谓的生命责任和社会责任。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受益匪浅,感觉自己需要提高的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心得体会篇3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动全面发展的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从2o22年l月1曰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传统意的“家事”上升为“国事”的战略意义。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意义:鼓励未成年人爱国心理的发展。如果说在未成人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以及爱国观念,那么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就是一件非常有帮助的事情。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话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作为父母和长辈请好好关心和呵护我们的下一代吧!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希望。为了孩子,我们一起加油吧!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心得体会篇4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当这样感人至深的歌曲还没有唤醒人心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后来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现在有不少的“问题孩子”出现,成了一个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大问题,所以又有了一部法律相应而生。今天,我来谈谈我学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23日,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我读完这部法律,禁不住热泪盈眶。泪水里既有对党和国家心系人民的感激之情,又有对党和国家把人民的事情做的如此之细的赞叹,更有了宣扬这部法大力的决心,我想通过大力的宣扬,引导全社会都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而让更多的家庭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的和谐。
在《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意思就是说君子不出家门,也能把好的德风教化推广到全国。乃言君子教人以孝、悌、慈,亦可成敦厚之风,而成教于国矣。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特别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钱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打开百度,我们可以看到历朝历代长盛不衰的家族都有自己的优秀的家训家风,也正是这些优秀的家训家风才成就这些家族长盛不衰。究其根源,这些家族都是非常注重家庭、家风、家训的家族,也正是因为他们注重家庭、家风和家训,所以他们才有了百年兴盛。由此可见,家庭的教育,家风的培养,家训的传承是如此的重要!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钱理群教授一席话道出了他对国家建设人才的担心,我看到的还有这些人不仅仅是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对家庭的幸福所起的作用也不会很大。钱理群教授的这句话还令我反思到:是谁造成了这一结果?这一结果的产生,既是社会教育的结果,也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更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源。
我国现在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为何有那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扪心自问,这种现象的产生难道不是忽略家风的培养,家训的传承的结果吗?难道不是家庭教育缺失的结果吗?试问今天的家庭,我们在用物资喂养孩子的同时,又有多少家庭在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方面,在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的方面进行了引导和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这个规定不仅明确了父母的职责,也说明父母在孩子成长上确实担负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认识到职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不仅仅在孩子的价值观的养成上我们有一些家长缺乏一些必要的引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缺位也是一个普遍现象。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守寡式育儿”,“丧偶式育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是当今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有这样的两个内容:“(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这两个内容的规定,充分显示出我们的党和国家有真知灼见,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在此,我衷心希望每一个缺位的爸爸能够在读到这个法律条文的时候能够引以为戒,在家庭教育上回归自己的本位,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育子的失败,即便是没有国家的这种硬性的规定,爸爸们也应该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这个责任,试想一下,我们做父母的在外面打拼的再艰难困苦,如果没有培养出接续发展的孩子,我们的家族如何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国家如何可持续发展!
在家庭教育的落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规定,上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下至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都有各自不同的明确的分工,这让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都在家庭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全方位的促进作用。我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有责任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为增进更多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而贡献我的力量。党培养了我,我就应该发扬“老黄牛精神”,在甘做人民的孺子牛中实现我的价值。
在此,我也呼吁更多的父母停下奔跑的脚步来思考一下:
在家庭中,我们除了要注重事业的打拼,物资与名誉的追求外,对于和谐幸福的家庭的建设,对于家族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是否也应该沉下心来做些什么了吧!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心得体会篇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以及家庭的温馨、和睦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疲劳是孩子在连续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异常状态,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正确面对和处理这种现象,使孩子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
一、家长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
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会逐步把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家长应积极配合。报名参加各种小班,宜少而精,不能让孩子没有休息、娱乐、玩耍的时间。
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是不论培养学习兴趣,还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都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二是征得老师的帮助,学校配合起来做工作,光靠家长是不行的。
三、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一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学习多长时间合适,依每个孩子的情况而定,但一定分段学习,间隔10-15分钟。休息也应采取积极方式,参加轻微的`体育活动,如深呼吸、做几节体操、扩胸运动等。
四、合理营养,保证睡眠
多数家庭不存在经济问题,但是如何合理营养却是许多家长注意不到的。
总而言之,克服学习疲劳的问题,需要家长掌握对学习规律,特别是用脑卫生的认识,并把有关道理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也明白科学用脑的常识,共同采取可行的措施。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心得体会篇6
孩子是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决定了一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而孩子的成长发展最先是由父母引导的,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就成为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的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我的勤奋努力去走自我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天然老师,也是监护人。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父母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做好沟通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学生的必然途径。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心得体会篇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在本法中明确了父母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九种方法和六项内容更是直观具体,可供渴望成为合格家长的父母学习品味。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渴望成为合格、成功的家长,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家长、合格的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无师自通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和家长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文化修养虽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说自身成功的家长就一定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做一个家长并不难,当他(她)有了孩子后,就很自然地成了爸爸、妈妈,他(她)就变成了家长。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都会在孩子身体、生理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让孩子出生更顺利一点,营养更丰富一点,长得更健康一点。但是除了这种生理、身体方面的养育之外,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