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需要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内容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是老师对教学实践分析的一种书面表达,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篇1
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落实目标。力求让学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对爱心的呼唤,这些都是令人震撼、发人深省,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有指导意义。
在教授时,我注重抓住本组教材的特点:篇幅长、故事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集体研读等途径,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品读和感悟。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理解、读中反思、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将文本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来。
读一读
“爱读书,多读忆,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非常乐意地去读书呢?为了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我采用了“自由读、欣赏读、表演读、比赛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读书中去。比如:描写小女孩卖火柴时的情景以及小女孩的四次幻象,这些描写都能深深吸引学生,让学生饱含深情地自悟自悟,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渴望,更能引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说一说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上营造氛围,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说一说,议一议: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你的身边,你打算怎么帮助她?和小女孩相比,你的生活怎样?这样通过学生的述说,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不仅认识自己的生活多么幸福,还想要帮助更多的如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贫苦的孩子,升华了情感、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不能准确读出语气,不能做到有轻有重,没注意到停顿,有个别后进生甚至还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朗读训练,注重语感训练,课余时间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篇2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这课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有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教学这篇课文,在导入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图片,再介绍他的背景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探究意识。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句、段,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在引导中不仅注重了对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使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在比较中品读,在品读中有所感悟,形成见解。
使学生明确小女孩看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唯一疼她的奶奶时是幸福的,说明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快乐与疼爱。而幻想过后的小女孩是不幸的,特别是她幻想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却不能由课文内容想得更多。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篇3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这些幻觉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小提纲的形式: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长篇童话这种形式的文章是一个创新。老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思路清晰,一下就把握了课文的整体。
在处理“卖火柴”的部分时,提出中心问题: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的部分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联系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由。焦老师引领学生从字词句入手,在紧抓文本的同时,让学生提升了自己的感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了小女孩的可怜,为以后故事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感情基础。
在处理“擦火柴”的部分时,重点讲解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境,抓住了小女孩看到火柴燃起时惊喜的.心理,及火柴熄灭时巨大的失落,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小女孩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带来的深切的痛苦。然后让学生以自读自悟的形式仿照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老师的学习方式自己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讲到课文的高潮部分,擦然火柴看到奶奶的场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种情境。把学生带进了彷佛奶奶就在眼前的意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带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在孩子们深情的呼唤中,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在处理“冻死街头”的部分时,课堂里面久久回荡着哀婉的音乐,用音乐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以轻声朗读的方式处理的这段,和小女孩同悲同泣。小女孩走了,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幸福,她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这里紧抓住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帮学生体会到了安徒生老爷爷在写下这两个幸福时那种对小女孩的祝福、同情,对现实的抨击,对当时社会的愤怒 …… ,升华了学生的感情,学生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使学生及在场的老师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教师又机智的引导学生和当今社会的对比,激发了孩子内在的真善美,唤醒他们对别人的爱,对弱小的爱,对社会的责任 ……
在作业设计中,利用学生学习这则童话的激情,趁此推荐了许多安徒生的童话,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使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篇4
第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讨论除夕晚上自己和家人在做什么?以及一些快乐的事。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说:除夕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放烟火,最开心;有的说:除夕晚上,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家一起真开心。孩子们讨论后,我插入了一个环节,我充满感情地讲述着除夕晚上,我们全家围坐在客厅,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欢乐情景,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除夕夜家人团聚,享用美味佳肴的欢乐氛围,为下一个环节,了解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内涵作好铺叠。
第二个环节中,我从网上下载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件,充分运用幼儿园有利的网络优势,让孩子们边欣赏故事精美的课件,边听老师讲述故事。
第三个环节中,引导孩子们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夜的情景,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比较,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饥饿、寒冷、孤独、贫穷的艰难处境,萌发同情和帮助她的愿望。
第四个环节是在第三个环节的基础上插入的新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离你家很近,你会怎么办?你还会做什么事?孩子们争先恐后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会请卖火柴的小女孩到我家里去,我给她穿上我的毛茸茸的非常可爱的小兔鞋,让小女孩的脚暖和一些;有的说:我会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火炉,让小女孩不再受冻;有的说:我会送小女孩一个热水袋,让小女孩暖和暖和;有的说:我会请请卖火柴的小女孩到我家里去,让她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看来孩子们已产生了同情并帮助请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强烈愿望了。
第五个环节,再次欣赏故事及课件,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
二、回家将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给家人听,家园配合,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午饭后,提供小女孩头饰,鼓励幼儿去表演区表演;提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书籍,鼓励幼儿阅读故事,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
最大的收获是: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课件的运用,增加的第四个环节,以及午饭后,回家后的亲子活动,引导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意境,萌发了同情并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果为孩子创设一个情景,让孩子用行动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寓教育于游戏中,会更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篇5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片段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如何度过每年的大年夜呢?
学生:我们家啊,一家人在一起,有鱼有肉,有酒,非常热闹。
学生:我们家除了吃丰盛的年夜饭以外,爸爸还要放好多好多五彩缤纷的烟火,过大年夜真是开心极了。
学生:我们家也是这样,还要请来不少亲朋好友,大家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菜嘛,不要说是烤鹅了,天上飞的,河里游的,应有尽有,怎么也吃不完。
学生:我们家是边吃丰盛的年夜饭边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爷爷奶奶和亲戚门还要给我送红包呢!
老师:同学们家里过大年夜可真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啊!可是,你们知道此时此刻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一幅情景呢?
学生: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这一切,只能是小女孩不可实现的幻想罢了。小女孩的生活是多么痛苦,她和我们比起来可真是天壤之别啊!
学生:她光着脚流落在街头,没有温暖的火炉来取暖,享受不到喷香的烤鹅,没有圣诞树带来的快乐,更不可能拥有奶奶的慈爱。
老师: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多么可怜啊!同学们,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机会来到我们中国,来到你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为她做些什么呢?
学生:我想说,小女孩,我要为你做的第一件事是帮你做一双精致的小皮鞋,不再让你受冻;我要真诚地邀请你住在我家。
学生:小女孩,你虽然失去了你的奶奶,不过别忘了,还有我的奶奶呀,她会像爱我一样去爱你的。
学生:我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小女孩,不要伤心,不要难过,虽然你失去了最疼爱你的奶奶,可是,你还有我们大家呀!你放心,在我们中国这个人与人相爱的大家庭中,大家都会帮助你,给你吃,给你穿,你会和我们一样快乐的。
学生:小女孩,我想请你去我家住,我的妈妈是一个老师,她一定会收养你做义女的,她还会给你补习功课,凭着你的勤奋和聪明,将来你一定会是个出色的大学生。
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从你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你们一颗颗火热、真挚的心。我想: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听到这些话,她也一定会被你们的真情所感动。
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在撰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时,设计了上面那个教学片段的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从而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在学生的侃侃而谈中,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
最后顺着课文延伸想象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的情形,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形成高潮,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了学生同情他人、关怀他人的美好情感。这又一开放性的说话练习,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更适时有效地对他们渗透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的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您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有更好的建议吗?欢迎一起交流。共同为小学教育做贡献。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篇6
本学期的优质课,我根据课程进度选择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要想上好课,第一步必须深挖教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能只停留在识记生字,朗读课文上了。我经过反复阅读此文,挖出了一条线:体会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和“幸福”,通过对比,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坚强。第二步,该设计教学过程了。我觉得五年级的孩子经过近五年的语言感悟训练,应该较为容易地找出语言点,自读自悟,教师只稍作点拨即可。最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进行写话训练,升华思想。第三步,制作课件。我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插入了精美的图片和适合的背景音乐,感觉图文并茂,恰如其分。
4月19日下午第一节,我在五三上这堂优质课。原先的'预设对于学生一片茫然。学生对于课文思想和语言的感悟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课后反思自己的设计没有问题,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知道,备课不但需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是不现实的,相当于空中楼阁。
语文教学离不开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品悟语言。这篇课文本以为在上节课已读过了,所以,上课后就直接让学生感悟,但学生没有融进去。因此,对语言文字的品析必须建立的充分读的基础上。
本次优质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实践中提高。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篇7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这个故事是学生以前就读了好多遍的文字了,如果按常规教学,势必会空耗时间,效率低下,而且学生也不会感兴趣。为此,我在课前认真研究到底应该怎样去上这一课,经过认真研课,教学中,我从目标入手,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课文,感悟课文,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以下特点:
一、师生合作,确立单元和本课学习目标
上课伊始,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交流本单元的课文,说发现,确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自己的批注预习单自由交流本课的学习目标,师生互相补充。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让学生很明确地知道了我们去哪,一只没有方向的蜜蜂永远不会飞回它的巢穴,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明确了方向,我们的课堂才会有生成,才能知道我们上语文课目的是干什么。接下来我们再研究怎么去的问题。
二、揣摩语言,领悟写法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有一定的时代性。学生在自学时通过查阅资料就知道了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无需我再补充。但怎样能从他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上让学生挖掘出当时的时代特点和他表达的艺术,就有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究。
1、文章的第一--四自然段,安徒生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在做铺垫,在做渲染。他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拨开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那层纱,在揭露当时社会虚伪与残酷。当时的自然环境:大年夜,下着雪,天快黑了。家庭环境:穿一双很大的拖鞋,马车过来后吓得跑丢了一只,家里头上只有一个房顶,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的。社会环境: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一个男孩捡了她跑丢的拖鞋要为自己将来的孩子当摇篮……没卖出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硬币……我让学生从这三个侧面去体会,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弦外之音,学生从这样的环境描写中了解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了解到小女孩的贫穷、命运的悲惨,他们汇报中自我发现了这个小女孩,她的家庭,只是当时生活在底层家庭的缩影而已。这样的课堂呈现,学生不在只是流于表面的文字,不再是简单地了解故事情节,而是在关心人物的命运,同时也滋生出了自己对社会责任,对作者的情感有了认同,能深切的去同情小女孩,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也为拓展阅读和练笔做了铺垫。
2、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感知作者的表现手法,我不再去做“默读课文,去发现小女孩几次划着火柴,每次都幻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常规的批注、训练,而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思维导图,她五次划着火柴,幻想到的内容能颠倒一下顺序来写吗?”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有了自己的发现:不能颠倒,因为作者想象的非常真实,而且是层层深入地去刻画人物的,作者随着小女孩越来越悲惨的命运感情变得越来越浓烈。课堂上这样的生成,无疑是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为了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入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展开想象,创设情境孙晴同学这样汇报到:“早晨,风,冷飕飕的,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在小女孩的头上、肩上……一个衣着光鲜的阔少爷从小女孩身边走过,小女孩赶紧从兜里取出火柴,恳求道:“先生,请您买些火柴吧!”可是,阔少爷鄙夷地看了小女孩一眼,一脚把她踢开,恨恨地说“滚开,我家又不缺少火柴,真是倒霉透了!”让学生由课文想开去,填补文本空白,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中心,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使学生对小女孩的命运感同身受。这一环节的教学,成为本堂课的亮点之一。
四、切入结局,留下悬念
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然而在课文的最后却有这样的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你能读出两个幸福表达的意思吗?她死了为什么还是幸福的?”切入结局,留下悬念。课已完,意未尽,为拓展阅读和练笔做了铺垫。
五、拓展延伸,训练表达
“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培养人的能力,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听和读诗输入,说和写诗输出。”我为学生播放了我搜集来的现在战争国家、地震灾区、贫困山区的孩子的图片,然后我的感情解说,学生在看图听解说中,自然而然地对当今社会仍旧生活贫苦的孩子产生同情,为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而有一种幸福感,好多不珍惜眼前幸福的孩子也流露出丝丝的惭愧之色。然后为他们又播放了带有悲剧性音乐,营造悲剧氛围,并充分利用课后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在轻缓的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这首小诗,让学生体悟小作者刘倩倩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她要把自己所得到的东西留给小女孩的那份真挚的情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然后再让学生把对贫苦山区的孩子或是对文中的女孩的情感通过仿写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读与写中既融入了对小女孩的同情,也写会了能力的迁移,学会了创造,学会了感恩与付出。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