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2-03 作者:Lonesome

大家在写心得体会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这样才能记录自己的情感,在一件事上有不同的态度后,大家都应当写好心得,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8篇

《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篇1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红军长征历尽千山万水,通过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山、草地。1935年8月,右路红军踏上了生死难测的茫茫草地,度过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岁月,走过敌人认为不敢走的路,及时赶到班佑、巴西地区并率先北上。由于张国焘坚持南下,于同年9月,率红四方面军再次通过渺无人烟的草地,重过草地比第一次情况更加恶劣,是一次无谓的牺牲。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成功地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为了早日摆脱国民党的围捕堵截,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他们只好选择一条人烟稀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路线——爬雪山,过草地。

过了雪山草地后,1936年10月,红军三支队伍终于在陕北胜利会师。党中央领导核心得以胜利转移到延安,红军主力也迅速转移到民族解放战线的最前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英雄足迹携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豪迈记忆;他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朝着辉煌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飘带,成为人类坚强无畏的象征。

《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篇2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一本书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它就是《长征的故事》,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中国红军为了革命不怕牺牲和坚忍不拔个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讲的是那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长征故事,长征二万五千里,像一条蜿蜒了二万五千里的丝带,以他那无与伦比的绚丽飘过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出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长征是一段风水轮回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的磨练,一路拼荆斩棘,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壮举,从1934年十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先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战士们从长征启程开始,他们的传奇人生途中,经过福建,广东,湖南,广西等11个省,直通陕西,他们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还有五座长年积雪,称为雪山,度过了24条河,其中便有我们熟知的金沙江大渡河,占领过大小城市62做在这遥远的路程中,他们穿的是布衣草,吃的是野草树皮,凝聚的却是无尽的英勇顽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当我读完这本书的那一刻,那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仍萦绕在我的眼前。

《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篇3

这个暑假,我读了这么一本令人感动的书——《长征故事》!看着那书上的字句,我不由地想起那场景:二万五千大军在泥泞的草地中行走,饿了,就挖野草充饥,渴了——我的心提了起来,泪水在眼眶内打转。

这本书讲述了二万五千个红军过雪山、爬草地、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被红军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保卫祖国,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不畏强暴、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所感动。在生活中,我像一位“小皇帝”,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我干,仿佛我是一块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碰了”,正因为这样我被宠坏了,晚上不敢自己去上厕所,睡觉要妈妈陪。从今天起,我要学习红军们的精神,坦然地面对一切的挫折。

读了这本书,我被红军们互帮互助的行为所折服,如今,人与人之间竟争激烈,更需要这种“互帮互助”的红军精神,社会才能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非浅。红军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不惜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我要以他为榜样,刻苦学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将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篇4

在革命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人物。无论是士兵还是首长,他们不仅作战英勇、舍生忘死,而且互相照顾、关爱战友,用坚强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敌人无法逾越的战壕。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今天我读了一篇感人的长征故事《死亡线上的新生》:红军在过草地时,谭政委得了伤寒,因为过于劳累,旧伤复发,又加上风雨交加,他的病愈发严重。为了不连累他人,他不愿意躺在担架上让疲惫不堪的战士抬着他,他居然要求战士把自己捆在牲口的背上行军。然而,看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的谭政委,同志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战士们为他做“可口”的午餐;杨医生冒着掉队的危险为他寻找草药,连贺总也亲自前来看望他。在队友的精心照顾下,在首长的关心鼓励下,谭政委的病终于治好了。

故事中的谭政委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能把严重的伤寒病治好,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战士们对他是多么照顾,宁可自己吃野菜、煮皮带、甚至饿肚子,也要为谭政委煮“可口”的饭;虽然谭政委一再坚持不用担架,但是战士们仍然为他做了担架;吃的药片没有了,杨医生冒着倾盆大雨,冒着掉队的危险,为谭政委采集草药;贺总不仅要带领战士们行军,指导路线,还要带着战士们与敌人作战、周旋,得知谭政委病重,亲自前来慰问、鼓励。现在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谭政委的病能这么快的好起来,那是因为战士们的关爱和鼓励就是一副副最好的良药,这样的良药一点一滴地渗入身体,不仅驱赶了病魔,也滋润了心田。我想:在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战士们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以及无私的关爱才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看着这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震撼。关爱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关爱。同学的爱,朋友的爱,老师的爱,家长的爱。我们就在爱的海洋中成长。每次看到脚背上那道浅浅的疤痕,我的心中会再一次被温暖所包围。那是去年夏天的事了,早上六点多我一个人先起床了,自己用电热水壶烧了一壶开水准备泡面,由于一时的不慎,开水撒到了我的脚背上,当时剧烈的疼痛让我大声的喊叫了起来。爸爸妈妈随着我的叫声赶到客厅,一看就明白发生什么事了。爸爸二话没说,立刻把我抱起,来到卫生间,把我的脚浸在冷水中。妈妈在家里到处找药膏,虽然涂了药膏,但是火辣辣的疼痛一点都没有减少。为了减轻我的痛苦,爸爸把我抱上床,打开电扇,为我伤口降温,但是风太大了,更加疼痛。妈妈找来扇子,不停的为我扇风降温。看着爸爸妈妈这么紧张的忙碌,我的眼睛湿润了。因为是夏天,我的伤口不小心感染了,爷爷和奶奶多次带我去医院治疗,买了好多药,每天坚持四五次给我上药。由于脚伤后行动不便,奶奶每天都陪着我,陪我聊天,陪我玩纸牌的游戏,扶着我行走。

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下,两个月后,我的脚终于恢复了,我又可以穿上鞋子到处玩耍了。一次小小的受伤,让我了解了关爱的力量。

关爱就像一股清泉,洗涤着我的身体;关爱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我的心田;关爱就像一壶香茗,芬芳着我的灵魂。

愿世界充满爱,愿生活中处处有关爱!

《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篇5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篇6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八十年前,一群革命战士不惧千辛万苦,带着民族的希望翻过雪山,越过草地,以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换来革命的胜利。这漫漫的长征之行是中国红军创造出来的神话,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苦、不屈不饶的精神! 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在这遥远的路程中,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树皮,但他们的身上却凝聚的是英勇顽强的精神!红军将士在缺少衣服和食物、缺少休息、受伤和死亡不断发生的情况下,翻过高大的雪山,趟过湍急的河流,走过茫茫草地,以自己的血肉铺平通向胜利的道路。试想,如果没有中国红军,中国的现在会是怎样?

如今我们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认真新英体育英超直播,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七十年烟雨同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弹指一挥间,历史在废墟中蜿蜒。立于赣江河畔,风清如水,秋明如镜,心乱如麻:两万五千里,这究竟是怎样的血肉长城?就像一位饱受沧桑的耄耋老者,凡尘不染心境,俗物不萦胸怀,经历了短暂的惊艳,而后是长久的沉寂。可是,在华夏这个海纳百川的版图上,浮云总难遮望眼,黄沙吹进始现金,没有浮尘的一时骚扰,怎能衬托出那墙壁的历久弥坚!

《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篇7

今天,我看了《死亡线上的新生》这篇故事。我感受到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有困难不能丢下他不管,友爱亲情是最重要的。

故事讲的是红军在长征路上,潭政委因为雨下得太大,食物不够,条件非常简陋,而且身子又很虚弱病了。在要去的路上,他宁愿让站友们把自己捆在牲口上,也不愿连累朋友。贺师长很担心,便让杨医生来给他治病。在杨医生的细心照顾下,潭政委的病情好转些了。有一次,杨医生冒着掉队的危险,不顾自己的生命还要给潭政委采草药治他的病。终于在战友们的关心下,在杨医生和贺师长的精心照顾下,潭政委可以骑牲口了。战友们,贺师长等人都高兴极了,潭政委也非常感动。

这样团结友爱的精神使我感动。但在生活中,却有一件事使我到现在还感到惭愧。那是在去年春天,我来到同学小区,想跟他比赛跑步。开始了,我们两个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了出去。突然那个同学被小石子绊倒了。我看了,心里突然冒出一个自私的念头:不扶他,自己赶快跑,拿第一。想着,就跑到了终点。但我没有高兴,我知道这是自私的刑为。这使我感到惭愧,也使我跟那个同学不再是最好的朋友了。

朋友只间一定要互相帮助,自己热心地帮助别人,从而自己也有好处。

《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篇8

我最喜欢的读物是关于党史书籍,今天我又捧起了心爱的革命书《死亡线上的新生》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书中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耐人寻味,还有他们之间亲如兄弟姐妹的战友情令我震憾,唏嘘不已。

故事描述了一个叫谭友林的政委得了伤寒病,病情严重。恰巧这时部队正要进入危险的草地区域,经过长途跋涉的战士们已经是寸步难行,更何况加上一个伤员更是举步艰难。看到这种情况,谭政委为了不拖累战友们,从大局出发,要求战友们放弃他。可没有一个人答应,没有一个人抛弃他,而是咬紧牙关,尽自已最大的能力抬着他一起前行。上级领导和医生也都很关切他,不管刮风下雨亲自给他采草药,煎药。就这样在同志们无微不至的料理下,谭友林终于康复了。

故事中无私奉献的战友情深深感动着我,故事中不怕劳苦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我。虽然主人公身体遭遇很多不幸,但遇到这些关心他,爱护他的战友们,他是幸福的。战友们的这种只为他人着想,舍已为人的精神让人无比敬佩。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却很脆弱,学习上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想退缩,就想逃避。记得今年刚开学,老师给我换了一位新同桌,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而且字写得不是很好。问清原因才知道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每天都要深夜12点回家,家里没有人帮她检查作业。从那一刻起,我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学习上尽自已最大的能力帮助她。我了解我的同桌是一位最怕失去朋友这一弱点,于是当看见她作业写得马虎,字迹潦草时,我就会斩钉截铁地跟她说:“你不会字写得工整些吗?我最不喜欢我的朋友学习懒散,如果你再继续这样,我就和你绝交。”从那以后,每次看到她写作业时都很认真,有时字写得不端正,她会重新写一遍,直到写整洁清晰为止。然后拿到我面前调皮地问:“我还是你好朋友吗?”看着她一行行娟秀的字,我笑了,她也笑了。那是友谊中最真诚的微笑。在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她都会积级主动问我,直到弄懂为止。老师布置最多的作业,手写得最累,她从不叫一声苦,都能按时完成。脸上还总是挂着笑容。经过半年的努力,她的字迹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知道她的进步与她平时认真刻苦是分不开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会有收获。我真希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想退缩的这些同学们,多看看革命书籍,多向前一辈的革命者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了不拖班级的后腿,为了不成为社会的累赘,赶紧端正态度,在学习道路上发扬长征精神,一定会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