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4-09-10 作者:Brave

写读后感时,我们要结合故事的进展,并融入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大家通过这一次活动,一定都亲身体会到了辛苦与收获,需要写一份活动总结了,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爬山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爬山心得体会5篇

爬山心得体会篇1

星期天,我吃早餐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因为爸爸妈妈今天有事,所以把你送回爷爷奶奶家,晚上再回来接你。”我一听到心里可高兴了,今天可以快快乐乐的和好朋友朱志飞玩一天了!

我回到爷爷奶奶家,去找我的好朋友——朱志飞。朱志飞说:“我们今天玩什么好呢?”我说:“我们去爬山吧!”“好啊,咱们走。”我们来到了沙山下,说好比赛规则:谁先爬上山顶,谁就是赢家。比赛开始了,刚开始朱志飞遥遥领先,爬在了我前面,我在后面保存实力慢慢地爬着,等朱志飞一松懈,我马上加快脚步爬了上去,冲在他前面。朱志飞对我说:“咱们休息一会儿喝口水吧。”我喝水的时候,朱志飞乘机又冲到我的前面,还回头对我说:“拜拜了。”我意识到上当了,把水放好,努力往上爬。我们两个你追我赶,不分上下。看!前面就是终点了,我一口气冲刺到了终点,赢了!赢了!我回头看看朱志飞,朱志飞说:“拉我一把吧。”我说:“好吧。”我马上抓住朱志飞的手,把他拉上来。虽然他输了,但我还是安慰他说:“别气馁,下次再比还不知谁输谁赢呢!”我们又累又渴,但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今天真是一个快乐的一天,因为爬山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合作的精神。我希望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

爬山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8月8日,也是全民健身日,躺在宾馆的床上,我是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地睡不着,透过房间的窗户,正好看到对面的青山,我恨不得一下子蹬到山顶。

一大早,金伯伯就开车来送我去爬西大山,我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蹦三尺高。坐在车里,远远望去,群山连绵起伏,直插云霄,我觉得最高处得有两三千米,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树木,连绵的群山重重叠叠,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一样,真是雄伟又壮观。

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往上爬,我心里也一直默默念叨着,我一定要爬到山顶,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前面的台阶一个接着一个,我把妈妈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一个人在前面得意洋洋地欣赏着山中的风景。哇!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飞来石”吗?真是巧夺天工!我抬头远眺,山上的石头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展翅的雄鹰,有的像打鸣的公鸡,有的凌空而起,有的`连绵起伏,我忍不住赞叹大自然这个伟大的建筑师!

“好好,加油!” 妈妈一声吼,把我在观赏西大山的魂给叫了回来。

我继续顺着台阶往上爬,此时的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累得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我的脸像个熟透的大苹果,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滴。此时的我好想放弃,因为夏天爬山真的是太热了……

这时,一个四岁的小弟弟铿锵有力地蹿到了我的前面,我也立刻来了精神,who怕who!在小弟弟的感染下,我们一群人顺利地爬到了山顶,微风吹在脸上,很惬意,往下看,真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哦!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爬山不仅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征服自己!

爬山心得体会篇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满堂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课堂气氛很热烈,但学生学得不够主动,他们的内在潜能也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打破了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各种语言环境和情景,放手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仔细观察、热烈辩论、认真朗读课文来理解文章。不但让学生把知识学以致用,也使整个课堂真正的“活”起来了。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个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是否能主动学习的前提。在这堂课中,一位学生看着多媒体课件中爬山虎脚的片断,说爬山虎的脚是嫩绿色的。另一位学生,马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书上说爬山虎的脚是嫩红的,这是怎么回事?当时,我就让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展开讨论。然后学生根据爬山虎的叶子,由嫩红变成嫩绿的生长规律得出结论,书上说的是刚长出来的爬山虎的脚是嫩红的,而老师给学生看的画面是已经长大了的爬山虎的脚,所以是嫩绿的。弄清了原因,那位学生很高兴地点点头。同时,我抓住这位学生的事例,在全班表扬了他,并肯定了它的提问很有价值。我想,学生们只有在这样民主的气氛中,才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善于提出有疑义的问题。民主的师生关系并不是通过一堂课就能形成的,教师在平时的每一次教学中都应该保护学生地主动性,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要让孩子们互相辩论,甚至和老师辩论。也只有敢说、勇于提问、争辩的学生,使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情景

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教学,只给了孩子们一种语言环境,那就是如何积极思维回答别老师的提问,如果每堂课都这样,孩子们会觉得没有新鲜感,而且压抑了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老师给孩子们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或者某种情景,学生们就会感到非常有趣,并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同时,也给了学生们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课文的第三小节,要求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我并不是很单一地让学生找找课文从那几方面些爬山虎的脚,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只能给学生进行认真阅读这单方面地训练。根据我们班级的特点,学生们能很快地正确地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这样的问题似乎没有很强的思维性。因此,我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时,提高了难度,给学生们创设了如何进行辨析的语言环境。我先出示了四幅爬山虎的脚的画,其中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接着,我让学生像做游戏一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上的描述,找找哪幅图画得正确,哪几幅图是画错的.,并且说说理由。这一下,课堂上的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们都饶有兴趣地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来寻求答案,甚至有的学生运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辨析。学生中也会有不同的意见,于是,他们便会用书上的语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同伴争辩。在这样的仔细辨析和激烈辩论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必须得认真看书、细心阅读,仔细听别人的发言,不能有半点马虎。又如,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我设计了当配音演员的情景,让学生,看着课件上真正的爬山虎的脚来向大家介绍它。上完整篇课文后,我利用班级的生物角,给学生创设了当一回小讲解员的情景。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各选一样植物,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学者课文中的描述植物的方法,来向参观我班生物角的游客们介绍这种植物。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及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明白,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很有用的,这也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如何学以致用。

爬山心得体会篇4

今天,我终于和妈妈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塔山,得以有机会饱览塔山的美丽景色。

远望塔山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高耸危立的山峰,给人以神奇而威严的感觉。

走到山脚下,我才体会到什么是“高”。抬头仰望,脖子都酸了,山顶都和天边接上了,看那云朵好像就在上顶上似的,那一朵朵像给山戴上了一顶好看的'花帽,真是美丽极了。山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松树。远望好像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我迫不及待地朝山上爬,想立刻爬到山顶,看看山上到底是什么样的。伸手能不能够到一朵白云呢?我奋力向山顶爬去,一会儿攀着石头,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似的,一会儿我就满头大汗了。腿酸极了,腰也有点疼,我真的爬不动了。但我一想到爬到山顶就可以摘到云朵就又来了精神。这时我就想起解放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事来,他们的顽强的精神鼓舞了我。就这么点困难怎么能倒下呢?于是我就又向山顶爬去,我终于爬上山顶了。向上一看,原来还有更高的山。在山顶看到的云朵比在山脚下看到的更加清晰。看远处的宽敞的大道就像一条笔直的线,远处的高楼也变成了一个小点。

塔山一游,真让我大开眼界。那陡峭的山路,郁郁葱葱的松树,满山遍野的小花,千奇百怪的石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我深深地感悟到了要想做成一件事,没有顽强的毅力是不行的。

爬山心得体会篇5

每个人都有爬过山,你们肯定认为这只是一种运动,但是,我们快乐家庭的学生们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我们在星期六,一边爬山,一边上课。

那天,我们一起去爬金榜山的后山,前一小段路很好走,可上了‘尼姑庙’后,路就不好走了,总经理陈梓豪和陈老师开路,我和静雯押后,世彤和伟诚在中间,一开始,我不愿意押后,可是有了静雯跟着我,我就同意了,我们爬到一半,就原地休息,把带的`东西拿出来吃,陈老师让我们过去,他问我们:“还要不要爬?”我们异口同声的说:“要爬。”陈老师说:“你们要爬,可是大人们不行了。”静雯说:“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呀!”陈老师说:“那你们去说服家长们,如果他们同意,我们就爬,如果他们不同意,我们就不爬了。”现在,你们去说服他们吧!”不一会儿,我们跑了过来说:“他们同意了。”接着我们就继续爬山了,到了一个亭子,我们就停下来上课了,老样子,我们又背诵,有唱歌,还有小记者采访,样样俱全,开始念成绩了,“梓豪第一,静雯第二,海滔第三,世彤第四,伟诚第五。”哦yes,我是第三,可是没拿到第一,不过我还会努力的。

这节课是在野外上课,我觉得很有趣,而且我还学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半途而废,我期盼着下一节可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