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对作品的一种反思和感悟,是我们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理解的必要步骤,观后感是我们对作品的欣赏和思考的过程,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篇1
本次国庆和朋友观看了《湄公河行动》这部爱国影片,紧张的故事情节让注意力极容易分散的我一度陶醉在剧情中,连抓在手中的手机何时掉落在影院的地板上都不得而知。
影片根据5年前中国十多位船员在湄公河惨遭杀害的真实案件改编,讲述了我吸毒警跨境追凶,通过一系列的斗智斗勇行动,最终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雪我同胞冤屈,震我中华国威的故事。“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现如今的和平生活、国际地位,也不是靠简单地对敌对势力致以不痛不痒的谴责就可换来的,新中国成立初,为什么毛主席要顶着重重压力参与抗美援朝战斗,就是因为他知道旧中国积弱无力的形象已在世界列强的观念里根深蒂固,要想让中国得到和平发展,那就必须用强硬的态度一战打出中国的气势,让世界列强不敢轻易越我国线。湄公河行动中的民警兄弟们,也是以如此的'实际行动向所有国人宣布,祖国从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位中国公民。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缉毒警虽没有影片中的人物那样各个身怀绝技,但在与毒贩的较量中,面临的却也同样是亡命徒们疯狂的反抗,危险甚至蔓延向了民警的家属,但正是在心中怀揣着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责任感,才使得这样的奉献无怨无悔,真想为奋战在抗毒第一线的民警点赞。
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篇2
昨天三个男生跑去黄龙吃饭,吃饭过程中聊着聊着便想去看场电影,在购票网站上扫过《爵迹》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简介之后,我们惊喜的发现了《湄公河行动》。
影片给我的感觉来说非常棒,场景真实,情节连贯,全程无尿点。由于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会想这些桥段是不是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
影片刻画的毒贩阵营的小孩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来说的就是电影中的三幕关于小孩子的场景。
第一幕是毒枭糯卡所在的营地上的小孩子围在一起玩俄罗斯轮盘赌。参与游戏的小孩轮流对准自己的头部扣下左轮手枪的扳机,在惊险过关之后,小孩吁了一口气之后表情立刻变得轻松愉快。玩了几轮之后,有一个小孩不幸中枪,围观的小孩顿时热闹起来,像是庆祝同伴的死亡。
第二幕是在专案组在商场追击毒枭的过程中,有一名特警即将接近毒枭小头目,在靠近毒贩时遇见一个小孩子,小孩子从提手包中拿出枪扫射特警。小孩表情冷峻无情又带着点不屑一顾,而特警遭遇扫射最后只能截肢保命。
第三幕中的小孩成为了人肉炸弹。首先毒枭给了一个小孩白粉吸食,并对他说你是我的勇士。随后就这个小孩就出现了中缅老泰四国联合调查中心的大楼中,被调查组警察发现携带炸药之后,小孩淡定的掏出枪对警察进行扫射,最后大楼内发生爆炸,伤亡众多。
我在观影的时候会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愤怒,觉得这些小孩太单纯,对死亡无所畏惧,对生命缺乏尊重。但是再仔细想想,小孩子去做这些事情根本就不知道缘由因果,真正可恶的是那一群毒贩,是毒贩利用小孩子的单纯去诱导他们作案。
影片中扫射特警的那个小孩并没有死,具体他去哪儿了电影中也没有透露。如果他被放了出去,以后长大之后会不会变成大毒枭,会不会变得心狠手辣?如果这个小孩子被善意对待,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会不会戒掉毒品,会不会善意的去对待别人呢?
在缉毒过程中,肯定会有警察因公殉职。就算像电影中的那位特警包住性命,却也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正是因为有这些为正义奉献的人们,才有我们的幸福与安全。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正竭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我们也许看不到吸毒贩毒对我们普通民众生活有多少影响,正是因为有人将吸毒贩毒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隔离开来。而这些人,也为湄公河大案中十三名无辜的中国公民讨回了清白。
最后,向缉毒警察致敬,是你们为我们挡住了黑暗。
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篇3
2011年10月5日上午,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案件发生后,受国务院委托,时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同志在西双版纳召开会议并迅速成立了由时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为组长的“10·5”专案组,公安部也随即从全国各地抽调了200余名精干警力全力攻坚,参与到案件的侦破当中。这是中国警察第一次在境外执法,也给这个案件增加了更多难度和神秘感……
最近,电影《湄公河行动》上映,这部通过“10·5湄公河惨案”改编的电影由时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10·5”专案组组长刘跃进担任总顾问,电影的拍摄也获得了公安部的大力支持——公安部北门、部长办公室,乃至天安门,都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取景地。
湄公河惨案已经过去五年了,也许有人已经淡忘,也许有人还不知道“10·5”专案组历时7个月的跨国追捕有多么艰难,以及缉毒英雄柯占军同志的光荣牺牲。作为缉毒民警的我们没有淡忘:缉毒行动一直在路上,因为缉毒是一场必胜的战争。
缉毒工作专业单一 贩毒人员穷凶极恶
缉毒大队工作很单一,它属于公安局的一个执法办案部门,缉毒民警常年在外奔波,虽说性质和刑警差不多,但是和后者比起来专业性、方向性更强,那就是:打击毒品犯罪,加强禁毒教育。
毒品,以高额的利润吸引着毒贩铤而走险,贩毒人员阴险狡诈,他们身上一般都带有武器,有刀、有棍,有些贩毒团伙甚至带着枪贩卖、运输毒品,也就是武装贩毒。在我们缉毒警看来,毒贩豁出命去贩卖毒品只为挣钱,每次贩毒他们都要经过长期谋划,而且其具备了一定的反侦查意识以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在毒贩看来,如果他们与缉毒警察遭遇,就是两个字:反抗。有刀的拿刀砍,有枪的拿枪打,甚至有的驾车毒贩在遇到警察的围堵时,会像发疯了一样地冲撞警车,碾压我们的缉毒民警。也许大家在网络上也看到过各种缉毒警察抓捕毒贩的惊险视频,那可不是拍电影,那就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
吸毒人员可怜可恨 自酿苦果拼死挣扎
关于吸毒人员,在我看来,他们是违法行为人也是受害人。有些吸毒人员在他人的诱惑和欺骗下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毒瘾,这类人发自内心地想要戒毒,他们还是有救的;而另一些吸毒人员则沉迷于毒品无法自拔、自暴自弃,即便是将他们送去戒毒所也无药可救。况且吸毒人员因为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的原因,他们患上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的概率很高,一旦他们发现自己患上绝症,他们也就彻底放弃自己了,照旧沉迷在毒品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两眼一闭地离开。
吸毒人员也具有危险性,尤其是那些身患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吸毒人员。在我们抓捕他们时,他们经常会以吞刀片自残、用注射器针扎、牙咬缉毒民警等极端的方式来和缉毒警察拼个你死我活,从而逃避打击。我就曾见到过一个吸毒人员他嘴里时刻都叼着个钉子,为啥?只要一有警察抓他,他就立马吞钉子,这样他就可以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了。如果在抓捕吸毒人员的过程中我们稍不注意,不是他自残出事,就是缉毒警立刻得去做艾滋病检测。因此,打击毒品犯罪被形象地比喻为“刀尖上的交锋”,而缉毒民警也就成了“行走在刀尖上的警察”。
看过公安题材作品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词叫“蹲点”。在我们工作的大美新疆,我们的蹲点是需要20个馕、20个烤包子,还有一提矿泉水外加红牛、黑卡的配合下才能完成的。天数无法确定,我们不分白天黑夜地窝在车里,就像是连续几天在网吧包夜的少年一样,衣衫不整、满脸污垢。记得有一次抓捕一个毒贩时,我们光前期的侦查工作就做了半个月,半个月内不间断的蹲点守候,如果想知道是什么滋味,那你就试试半个月别洗澡、吃凉饭、见不了爱人和家人,然后每天只睡4个小时,你就懂了。
下面讲几个小案例吧,故事都是真实的,涉及人物的名字均为化名。
抓捕吸毒人员 险些感染艾滋
记得有一次,我的同事小峰和巡警队去抓捕两个吸毒人员张某和李某,其中张某患有艾滋病。到了小区楼下后,小峰发现张某家里的灯亮着,多半能证明他们正在家里飘飘欲仙。于是,小峰带着巡警上了楼。可狡猾的张某早就发现楼下多了几辆车,在小峰敲门时,张某死活不肯开门并在屋内叫嚣称自己有艾滋病,谁进去抓他,他就咬谁。
小峰和巡警商量了对策后决定强攻,与楼下的几个战友同时破门而入,进去的一瞬间,小峰来不及多想一把将张某抱住,巡警也迅速控制了张某的手,以及角落里已经溜冰溜大的李某。反应过来后的张某突然张开嘴巴,在小峰的左肩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小峰忍着剧痛死死抱住张某不放。幸运的是,小峰当时里面穿着防刺服,肩膀并没有被咬破,也没出血。
事后,小峰脱下防刺服查看完是否被咬伤,颤颤巍巍地点了根烟,说道:“老天眷顾,我注定还要继续在缉毒这条路上往前走。”
卧底毒窝 智擒毒贩
前阵子看过网剧《余罪》的缉毒警都知道,这个网剧美中不足的就是还是有点假,但这真里透着假,也许就是缉毒警真实的生活。关于“卧底”这个词,好像是从电影《无间道》之后慢慢地被大家知晓。但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卧底并没有那么光鲜……
我的一个兄弟也在从事缉毒工作,暂且叫他小贝,因为他爱踢球。参加公安工作前,小贝是一名武警,在我眼里他就是特种兵,身体素质、心里素质十分强大。退伍后他参加了公安工作,因为优秀被分配到了--市局缉毒大队。他有过两天的卧底抓捕经历,也许看过《余罪》的你们会觉得两天有点短了吧?但对我们来说这两天就像几年一样,是心惊肉跳的两天。
卧底不分天数,危险随时都在,哪怕是小潜入,小抓捕。
--市局缉毒大队接到线人举报:某村的一个小院内长期有人贩卖毒品。接到举报后,缉毒大队派小贝和他的战友进行了长期的蹲点侦查。通过侦查发现,这个小院确实是毒贩的窝点,而且院内的几人都有涉毒前科。根据这一情况,缉毒大队大队长立刻决定迅速打击这一窝点,但这伙人比较狡猾,白天不轻易出门,贩卖毒品几乎都是在窝点内完成。而且小院周围都放有他们的“哨兵”,几公里外如果有异常,“哨兵”会立马通知小院的人迅速毁灭证据。小贝向大队长汇报相关情报后,大队长决定让线人王某带领缉毒民警潜进去,里应外合。
小贝主动请战,决定跟着线人王某进去。他第一次深入毒窝,进去后发现屋内全是吸毒人员。这些吸毒人员当着小贝的面注射、烫吸毒品。毒贩也在窝内,因为毒贩第一次见小贝,对小贝的疑心很重,从而使用各种方法试探小贝,因为狡猾的他们不想因为一时的“疏忽”断送了这条肮脏的发财路。他们试过把刀架在小贝的脖子上,逼他说出他是哪里的警察;他们一天内也一遍遍地追问小贝的身份信息,来对照是否每遍都相同;他们还没收小贝的手机,把小贝锁在小屋内制造小贝已经被杀害的假象,试探屋外是否有异常……而聪明的小贝成功地运用了各种侦查方法,从而赢得了毒贩的信任。
小贝第一次进入毒窝就成功地购买了毒品走出了小院。其实第一次说白了就是混脸熟。第二天再次进入毒窝的过程就很简单,因为已经赢得了信任,而且大队长也决定在小贝第二次进入毒窝内就收网。小贝第二天进了窝点后点了支烟假装转悠,悄悄地把后门后窗都锁死了,进屋前他将身上藏着的手枪上了膛,在抓捕行动开始的一瞬间,小贝拔枪,和屋外冲进来的同事里应外合地控制了屋内的所有毒贩和吸毒人员。
小贝后来给我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吸毒人员聚众吸毒,那些面目狰狞、欲仙欲死的表情让他头皮发麻。这也是他第一次隐藏身份深入毒窝,他只觉得卧底侦查的那两天他是最清醒的,他还要在毒贩面前装得没事,装得像个老手,如果不像,那么他也没有机会告诉我这些了。
这个案子最终成功告破,查获各类毒品3公斤左右。这就是简单却又危险重重的一个卧底故事,其中还有很多涉密的内容,我不能说也不会说,当然,看这篇文章的你就当是我说了个故事,看完就忘了它。
毒贩的威胁 随时到来的报复
在缉毒大队干久了的警察都知道,毒贩是穷凶极恶的,我前面也说过:在我看来毒贩为了赚大钱,豁出命去贩毒。掉脑袋的事他都敢干,更别说拒捕了。记得有次抓捕,毒贩看到我们直接吞刀片自残,我的同事机智地一拳朝毒贩的嗓门上打去,他就又给吐了出来,这是真事儿,这一拳打得真好,他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
记得有一个案子,我们得到线索去一个乡村抓捕贩卖毒品的嫌疑人,在抓捕中我们在乡村泥潭里追着他跑了好几公里才追到,然后他被我们队长按在泥潭里上铐搜身。气急败坏的他辱骂我们并扬言威胁我们说:“你们等着,你们今天把我搞不死,我明天一定会搞死你们,大不了进监狱坐几年牢,等我出来我一定会杀了你们全家。”
我们将他带回审讯室后,他一直不肯开口,坐在老虎凳子上和我们叫嚣。他以为一句话都不说,我们就对他做不了什么。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终将逃不过法律的制裁。现在这个人法院已经判了,就在前几天,我们去开庭,坐在被告席上的他丝毫没有悔意,最后判决完他被法警带走时还不忘对我们说:“你们等着,咱们后会有期,我出来再慢慢和你们玩。”我们队长摇摇头说:“行啊,咱们后会有期,如果你从监狱走出来还走贩毒这条路,我还会抓你,而且我见你一次抓你一次。”
毒贩的威胁对我们来说多到数不胜数,我们从未惧怕过,因为身穿这身警服,就应该捍卫法律,就应该打击犯罪,就应该伸张正义。
面对毒品犯罪 不能心软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事得到线索:一名贩毒人员正在实施贩毒活动。接到线索后,我们立刻赶到巷子内,这时双方正在进行毒品交易,而贩卖毒品的嫌疑人是一名女子。由于害怕打草惊蛇,大队领导安排我下车佯装醉酒的人进巷子去伪装侦查。走进巷子,我看到他们交易完成,吸毒人员开车离开。由于我是一个人进入巷子伪装侦查,当时情况紧急,我就迅速上前将女子控制(控制的方法是从背后锁摔,在我看来这个方法控制一个女人可能有点“暴力”,但是没有办法,谁都不知道巷子内是否还有其他的嫌疑人)。就在我把那个贩毒女人撂倒的同时,距离她5米处小院门口的一个小孩突然哭了,我意识到这个小孩是她的孩子。小孩一直哭闹,哭得很伤心,随后我的同事也赶来迅速将这个女人铐起来。
这是我从警后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也许派出所民警已经见惯了,但是当时我抓捕时的控制确实吓住了孩子,这也算是我的懊悔吧,如果当时用其他的方法,也许孩子不会看到这么多。但是抓捕穷凶极恶的贩毒人员,我们不得不采取刚才说的“暴力”方法,因为如果你控制不住,事态会扩大。懊悔的是小孩不应该看到母亲被撂倒,然后一群人上铐。但这是没办法的,我不是圣母玛利亚。而这个女子的老公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孩子没人管,一直都是这个女子在带。
把贩毒女子带回局里时,她的孩子一直在哭,我和我的同事想方设法哄孩子开心,让孩子坐在办公室看动画片、玩手机游戏。我们大队的民警为孩子准备了晚饭、牛奶,但孩子不吃,嘴里一直嘟囔着要回家,要妈妈……其实大家都是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心软,但是对于打击毒品犯罪,我们绝对不会手软,做好该做的,办好该办的。
再次回到电影《湄公河行动》,我想说的是我不愿看到缉毒英雄方新武牺牲,无论是电影中的他,还是现实中的他,我相信大家也不希望看到。就在今天,导演组发布了《湄公河行动》的第二版结局,结局内容是:结束行动回国的高刚身着警服准备带女儿去吃饭,突然接到了一条神秘的“国际短信”,对方发来的正是高刚与方新武在大战前的自拍照,并表示:“以后你发给我的照片,最好还是p一下。”高刚回复道:“我还行,你比我更有这个需要。”随后,画面中赫然出现了方新武的样子,“长发及腰”的他身着橘色夹克,身上隐约可见爆炸后的伤痕。结合高刚之前的话,可以得知,方新武在那场爆炸后,身体及脸部均遭受了严重创伤,但却以全新的面貌继续潜伏在金三角,坚守着缉毒重任,与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完全的信任。
?湄公河行动》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作为缉毒警的我深知毒品案件侦办起来有多困难,从蹲点、侦查、抓捕再到结案,困难重重、危险重重,更何况是轰动中外的湄公河惨案。就在国庆大假期间,湄公河专案组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很欣慰这个默默无闻的缉毒专案组能被报道,虽然没有提到英雄的名字,虽然没有一张专案组缉毒英雄的照片,虽然与我这个基层缉毒民警并无多大关联,但我仍然觉得很骄傲。因为缉毒工作就是这样,默默无闻,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如果哪天你在大街上看到有便衣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请你在心中为他们点赞,他们是无形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他们不需要露太多的脸,因为太多的照片太多的宣传只能让他们的脸被毒贩牢牢记住,变成报复泄恨的对象……
震惊中外的湄公河行动已经落幕,永无止境的缉毒行动还在继续!每一天,都有无数个高刚和方新武,用生命为刃,以鲜血染戟,拼尽全力打击毒品犯罪,保护国民安全。岁月静好,只盼每个人都能远离毒品;盛世之下,总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不忘过去,不惧未来;英雄不死,缉毒不止!
最后,引用一句话:
有些事,总有人要去做。
有些黑暗,你之所以看不到,
是因为有人用生命把黑暗挡在了你看不到的地方!
谨以此文缅怀那些失去宝贵生命的缉毒警察,致敬那些仍然在缉毒工作上勇往直前的战友!
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篇4
单作为一部动作片来说《湄公河行动》无疑是颇为中肯的,在动作戏码上可谓做到了并不逊于好莱坞的惊险刺激,但这场根据震惊宇内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却并没有真正着点那本自真实的正邪交锋,只是变成了一场单能金玉其外的场面之作。
贯穿始终的热血燃情,令人看到了香港导演林超贤对动作的娴熟掌控,却也仅局限于此,在一场场堪为惊险的大场面营造中,剧情的不合理也一步步暴露无疑,电影在伊始便申明了这是一场秘密行动,但当我方人员在他国已然闹出惊天之举的同时,却仿若是在自己国家一般,这就犹如《飓风营救》中连姆·尼森单枪匹马创巴黎固然精彩,但少了那个已然腐化堕落的法国国安局老友,那么一切都会变的极为牵强,更何况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却连自圆其说都做的乏善可陈,又拿什么来为人信服?
如果说剧情的不完整可能是出于顾及他国颜面,很多问题不得不规避的话,那么在人物塑造上的缺陷,却只能归于电影自身,过于追求主旋律化的渲染,使得人物变的尤为单薄,电影对糯康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基本只是给人了一种模版化反派的简述,而即便是张涵予与彭于晏的主演担当,亦难以给人何般深刻的映像,人物的脸谱化使得电影几乎没有太多能给演员发挥的空间,这也使电影难以深入只是停留在了一部英雄主义电影的层级中。
相较于《湄公河行动》所彰显的英雄正义,我个人实则更希望电影能聚焦于这件惨案背后的`人文关怀,但电影更多的只是将十三个无辜性命的逝去沦为了突显英雄的张力,单从这一点来说,我并不喜欢这样一部作品,因为其作为真实事件改编,它并不是一部杜撰的演绎,其本因致力去还原真实,聚焦为何这样一件惨案会发生的思考,以此彰显对生命的尊崇敬畏,而不是用这样一场上天入地的打斗来博人眼球。
主旋律化的警 匪片,适合任何一场悬疑的杜撰,唯独不适合这种本自真实的惨案,因为真实的深度远比套路的英雄来的更为震撼,惨案背后的思考才是其本当承载的“旋律”。
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篇5
相比起林超贤导演之前的片子 《湄公河行动》更像是一次命题作文 用近2个小时的时间展现了湄公河大案的侦破 以惊险刺激的武戏为主 商场角力 老巢抓补 还有水上追击等等大篇幅大场景动作戏一气呵成 闹市丛林公路水面天空各种环境 追逐翻车枪战爆破格斗各种场景 想必花费极多人力物力 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调度能力 我看的是女性专场 想来是有意看看女性观众对整体硬朗的画风和某些血腥镜头的观感 不过呢 我和男孩子也没有什么区别??
而文戏部分则空间有限得多 主角也只有很简单的背景人设 更不用说多如牛毛的配角…
一贯能在林导片子里找到的触动这次只有偶然闪现 对于金三角一代孩子的处理有几笔很精 一次是他们在玩对自己脑袋开枪赌枪里有没有子弹的游戏 一次是孩子枪击警员张涵予果断对孩子开枪但错开要害 一次是一个小孩带着炸药和枪支毁掉了整个政府会议楼 孩子可以在最日常的游戏做最残忍的事 也可以把最残忍的犯罪做得好像日常小事一样容易 当地社会冷血残暴的样貌以及毒品带给社会的可怕危害瞬间就清晰了
提问环节有观众说这部不像林导之前的片子 会去探讨所谓好人坏人的两面性 林导说近来的《激战》《破风》和这一次 他都是在拍能带来正能量的东西 的确 几乎没有导演能让暗黑如我这般甘之如饴的汲取正面积极的东西 大概因为其实他的正面里总是带着一种有意识的反正面 恰到好处~这次根正苗红的题材没有什么可反的 但是还是可以看到比如彭于晏的角色 终究在不能自已的仇恨中开枪杀死了反派了结了私怨 可是他并没有“变质” 他可以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为了打击明知道总也不会消失的罪恶…
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篇6
看完《湄公河行动》,给我留下最大印象的除了彭于晏之外,不是毒品的凶残,而是另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打击毒品?
天经地义?罪不容诛?正如方新武所说的那样,糯卡被抓了,以后还会有别的毒枭,打击不干净,那么,这场牺牲了很多人的打击行动,有什么意义?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糯卡给一个小孩吸毒品,小孩露出满足的表情。这是糯卡控制别人的一种方式,但于那个小孩子而言,他觉得这是快乐的、满足的。尽管在我们看来他非常可怜。
我们凭什么觉得他可怜?仅仅是不符合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他可能会被毒品侵蚀,然后难受,但我们就没有难受的时候?我们这些人在世上规规矩矩的生活,苟延残喘,见利忘义,浑浑噩噩的生活,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我们何尝不可悲?不过我们相信我们的价值观,相信我们的正确性,所以我们还能安然的活着,安然地可怜别人,以巩固我们的堡垒,好让自己继续浑浑噩噩的生活下去。
说白了,打击毒品可能只是为了维护一种平衡。这个世上,不能只有“好人”,也不能只有“坏人”,我们得让足够的“坏人”存在,以巩固我们坚定不移的价值观。比如善良、诚信、感情、励志等等东西。正如很多乱七八糟的电视剧电影或者小说那样,总得有点矛盾,一马平川的东西很难引起人的兴趣。
倘若毒品打击没了,肯定还会出现别的大反派,不然生活怎么过下去?所以,“正义”是什么东西?是谁规定了正义与邪恶?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个世界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生活的世界,可能只是一个梦境?甚至连你自己,也是梦境?好吧,这好像是庄周梦蝶的故事了,还是孔夫子说的又到了,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比较好,浑浑噩噩的活着没什么不好,即便是个梦又能怎样,探究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不过徒增烦恼。
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篇7
还记得2012年,读小学的我对国家大事一知半解,老师的教诲让我萌发了一颗中国心;2016年,初中的我为了偶像去看《湄公河行动》,可没想到电影如此惊心动魄,真实的案例使我胆战心惊,我对毒枭深恶痛疾,对无名英雄肃然起敬;2019年,初入高中的我迎来了第一次月考,紧张的考试结束,年级奖励我蜜看《湄公河行动》。一年后再次观看,感触良多。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的国家没有硝烟弥漫,也没有毒品泛滥。反观影片,令我震撼万分。糯卡养的童子军,很小就被毒品控制。第一幕,两个小孩在玩轮盘赌,一个小孩不幸被爆头,另一个小孩则拿着钞票哈哈大笑,而其他小孩也欢呼雀跃,似乎在庆祝同伴的死亡。第二幕是在商场交易时,一名小孩挂着冷峻的表情,带着不屑一顾,从手提包里拿出机扫射警察。第三幕是糯卡先给小孩吸毒,再告诉他:你是我的勇士,随后吩咐小孩当人肉炸弹,炸毁了中缅老泰四国联合调查中心。这些情节让我心有余悸啊!这么小的孩子,最是纯真的年华,为何却在毒品世界里深感冷血与残暴呢?他们往后的人生会怎样走下去?是成为下一个毒枭,还是被善意感化,这一切都无从所知。
感谢林超贤导演顶着沉重压力给我们最大限度地还原湄公河事件,尽管影片呈现的只是艰辛的一部分,但也让我们认识了缉毒警的英勇。多亏了他们,为我们挡住黑暗,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禁毒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毒贩较量时,面临的是亡命徒的疯狂反抗,危险甚至蔓延至家属,但他们不退缩,仍怀揣着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心,努力拼搏。
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篇8
有幸能在《湄公河行动》上映的当天看到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导演林超贤和公安部的合作。电影是根据 “10.5湄公河惨案”真实事件改编的。整个事件国人皆知并且为之愤怒。全球人也纷纷谴责。所以在此不再重复这个案件的过程。电影里我们看到了糯康团伙的凶残。导演林超贤非常擅长拍摄枪战电影,成名作不是获得金像奖的《野兽刑警》,而是前一年的《g4特工》。随后无论是《证人》《线人》还是《火龙对决》《逆战》,亲情+情义+动作枪战,是林超贤的长项。所以电影呈现出来的节奏总会让人捏一把汗。但现实永远比电影更残酷一万倍。
整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中,大反派糯康及其手下,以及成立三国合作中心等很多细节,都是基于真实事件。当然炸总部那段是虚构的了。但娃娃兵确实是有,本片的顾问,就是当年负责案件的组长就是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由此可见,当时情况是很复杂和危急的。电影呈现的只是现实中的一部分。参与行动的公安人员承担的风险远比电影中的呈现出来的更加危急。电影永远是电影,一旦有人牺牲,我们会伤感和遗憾。但是现实中一旦有人死去,这个人就再也没有办法在我们生活中出现了。造成的损失和伤是无法填补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电影里啸天被击中的那里..只被草草的放在那里。当人们对缉毒警察致意崇高敬意的时候,别忘了在你看不到的那些角落里还有各个警种值班巡逻,社区和基层干部民警、辅警反复的入户走访……所有不敢松懈一丝一毫的坚守,才让让我们所在的地区、城市,让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们,能够在一个平静安全的环境里生活着。这种安全感都是由一种看不见的伟岸身躯在抵挡着邪恶。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