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撰写述职报告,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件、情境或经验后,对其所获得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西安游后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西安游后心得篇1
4月12日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进城去观夜景。
我们来到宽敞明亮的长安路上。马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已经生出了片片新叶。树下每隔十多米,有一个圆形的玻璃地灯。地灯的绿光直射在树叶上,使树叶变得又亮又绿。马路中间的绿化带上,绿草如茵,一棵棵高大的松柏,在草坪地灯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苍翠;道路两旁的广告灯箱,五颜六色,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马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明亮的车前灯,红色的车尾灯,一闪一闪,汇成了一条五颜六色的彩河。
来到南门广场。你看,古城墙上,红灯串串,彩旗飘飘,整个城门、城楼和城墙上的各种亭子,在灯光的装饰下,闪闪发光,整个轮廓清晰可见,就像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简笔画一样。听爸爸说,为了点亮古城,已经沿整个城墙和城楼的建筑轮廓,全部装设了串灯,所以出现了现在这样美丽的景色。
走进城门,来到繁华的南大街。街道两旁,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商店、银行、宾馆、饭店,到处都是流光溢彩,色彩斑斓。商店门前的霓虹灯,不停的变幻着各种颜色;门前的大字招牌绚丽活泼、栩栩如生,显得十分醒目;明亮的橱窗里,模特穿著名贵的时装,看起来就跟真人一样;商店里,人们进进出出,悠闲的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商品。这里每个建筑都是华灯高照、灯火辉煌。建筑物的顶部,装设了向下投光的筒灯,地上装设着向上投光的射灯,上下光区互相重叠,融为一体,使整个建筑灯火辉煌,夜如白昼。
走在晚风习习、空气清新的大街上,欣赏着这美丽的`夜景,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火树银花的世界。
啊!古老的西安,美丽的西安,多彩多姿的西安,你像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你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永远爱你——美丽的西安!
西安游后心得篇2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足不出户,构筑起防控系统,这就使得各项工作开始在网上进行,尤其是教育方面,随着教育部"听课不停学"一声令下,各个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始开展网上教学,我们也不例外,网上教学开展将近一个月了,深有感触。
一开始,没有电脑,没有教材,没有练习册,只有一部手机,心慌、焦虑,怎么办?没有退路,调整心态,第一时间赶回学校取需要的教材课本,同时在手机上学习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电脑安装到位,更新系统,基本具备了上课的条件,使得网上教学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备课。我们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备课,因为担任两个科目,英语和政治,所以备课任务重,不过在备课组成员的合作下,分工明确,积极完成,尤其是英语科目,在复习资料没有回来的情况下,通过拍照整理优选,整合网上优秀资源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使教学顺利开展。
再说管理失控。直播课上看不到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听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学生间也不能合作交流了。还有学生的作业,有一部分学生不交了,无论你在群里怎么说他就是不交,电话也打了数次,家长也不监管,没有课下的练习教学效果可能好不到哪,我怕最后是事倍功半。还有平台的崩溃,网络的卡顿,使得教学充满了挑战。
最后,无论困难多大,我都会积极应对争取让学生的有限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西安游后心得篇3
我叫张艳利,是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卫生院的一名职工。2021年12月18日,原本是一个平凡礼拜六,可却有不平凡。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单位里上班。负责辖区内群众新冠疫苗接种和院内疫情防控工作。当天9点钟,院长打来电话:“西安疫情紧张,临渭区需要组织流调人员支援西安,你准备一下,今天出发。”这让我心里瞬间感觉紧张和不安,更多的是对疫情一线群众安全的担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到紧急通知后,我连忙回家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随后,我作为临渭区支援小组的临时负责人与其它单位的9名同志以及市疾控中心的5名同志一行15人,在临渭区卫健局与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与万分叮嘱下,踏上了前往西安的征途。
一到西安,我们就直奔疫情最严重的雁塔区,在专业老师迅速培训后,被安排到不同的病例专班上。匆忙的脚步还未停息,又辗转到了专班所在地方开始工作。对于我来说,所有工作都是新的考验,专班的其他医务人员,都是从不同单位、不同地方临时抽调的,而作为省级抽调的专业人员,我身上更多的是对大家的负责。
在省雁塔疾控中心,所有同志紧密配合,大家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每次接到新病例,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对接医疗救治组,将患者转运到定点医院救治,摸排所有b类密接者,并将他们转运到隔离酒店进行隔离,对其活动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和消毒。
那段时间每天只吃一顿饭,睡四个小时都成奢望。但专班10几个同志没有一个喊累的!链长和副链长与大家一起战斗、一起讨论、一起研判。没日没夜地奋战,让大家早已忘记了自己,心中只有责任与担当。我每次站在窗户前,看着冷清的街道,便告诉自己西安生病了,我们得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她医治好。
12月25日,因工作需要,所有的专班人员得重新安排工作。因手里事情较多,整理好所有资料已是第二天早晨7点。吃过早点后,吴链长召集大家开了短会,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支援同志表示感谢、对大家的工作给与充分肯定。临走时,我抱着杨链长,眼泪忍不住地落下。虽然大家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工作中也有过分歧、有过争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已成一家人,如今却又要匆匆告别。
12月26日,回到指挥部与一起来的同志们再次相聚,我感到无比开心。作为小组长,我再三叮嘱大家:现在是关键时刻,所有人宁可倒在岗位上,也不能叫苦喊累。最关键的是任何时候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工作!当时谁也不知道会被分配什么任务?当天下午,流调组杨静组长将我们抽调人员再次进行分工,一部分继续开展流调,一部份分配到转运组。我和其他几个同志又再次成立了“支援转运四组”。
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95后的男孩,他叫张凯斌。2021年他在西安支援了8个月,回家刚休息不到2个月,西安疫情暴发,他再次逆流而上,又成为一名志愿者与我们一起工作,在他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接到转运任务第一时间,我们打电话核实信息、讲解隔离政策。与b类人员进行沟通,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每一次任务都能完成。出任务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严格按照规范,穿脱防护服、做好自身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每一个确诊及密接人员的转运任务。当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害怕,总担心自己那一步没做好,但是随着承担的转运人数不断增多,再加上彼此的相互关照、默契的配合,工作干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大厅里,大家24小时忙碌的身影,就像是一道道胜利的曙光,在不断照耀着大家一路前行!
到达b类人员居住地,按照转运信息单再次进行信息核实,对患者进行鼻咽拭子核酸采样环境采样,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杀,忙完这些已是大汗淋漓。转运到酒店,一趟任务完成往往需要几个小时。厚重的防护服,眼前是模糊的一片。为了赶进度,我几乎很少上厕所,每次出任务前,基本是少进餐,甚至不吃不喝。待任务结束了,将就着吃上两口饭菜,又开始新一轮的任务。疫情最严峻的那段时间,我基本上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好在每一次任务都能得到被转运人员的理解与支持。
坐在转运车辆上,看着昔日热闹的街道变得如此冷清,没有烟火气息的城市,让人有些害怕。但想着这么多天的辛苦与努力,我内心却感到万分的踏实与安宁。许多医疗同仁的执着坚守,让我看到了人间值得。
患者还在不断地增加我们还在不分黑白的工作,因为密接人员不紧急管控起来,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的传播风险。所有人已经不知道当天是几号、星期几,一觉睡起来是白天还是晚上,每天都在紧张中度过。冬日的西安也是一样的冷!
2024年1月1日晚,接到任务的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次任务是一个阳性患者。对于阳性患者我是第一次接触,说真的当时心里真的挺害怕的,指挥部的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忧虑,把我叫到一边详细的讲解转运流程和注意事项,给我不断的鼓励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准备好一切,等待医疗救治组电话,我也在不断鼓励自己心里默默的说:“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
那天凌晨2点到达患者小区,我提着消毒桶,拿着核酸采样所需东西和给患者准备好的防护用品,到患者所在18楼,将防护用品放在他家门口轻轻的敲门,告诉他穿好防护服跟我下楼去医院接受治疗。患者走在前面我在后面对他经过的区域进行消杀,下楼后与医疗救治组对接后将他交给医疗救治组。再次返回患者家中对其他密接人员进行核酸采样环境采样和消杀工作。三位密接者中有一位四岁的小女孩,在对她进行鼻采样时她的勇敢让我一下子信心百倍!完成所有工作将他们送到隔离酒店时他们不断地说谢谢,虽然只有简短的两个字却无比的深情。
因为任务量太大,忙完就在餐厅稍加休息,调整一下,又开始新的工作。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路灯下整齐停放的几百辆救护车整装待发,形成了疫情下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面对着灯光闪烁的救护车,心里感到莫名的骄傲。那一刻,我们觉得自己就是大秦的勇士,为了古都的祥和,为了三秦的安康,我们“疫”路前行,绝不退缩。
每当深夜出任务时看着小寨十字大屏幕上的画面“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西安战役 众志成城。”作为一名陕西人,当古城西安有难时,我挺身而出、逆流而上是使命,更是责任!这或许就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也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西安清零啦!那一刻我们激动的心无法言语!那一刻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我们不辱使命圆满完成这次支援任务!感动的故事很多以后慢慢回忆,这次支援任务让我们有付出有收获,将成为我们一生最宝贵经历与财富。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骄傲与光荣。任岁月侵蚀、心境变迁,永远不会漠视,永远的珍惜!长安!常安!
作者 系临渭区桥南镇卫生院副院长 张艳利
西安游后心得篇4
这个寒假,因为那个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被延迟了。延迟一周两周没啥,可目前根本还不知何时是尽头,咋办?一时间,“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大“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起初,我特别高兴,心想,在家上课一定很好玩。这天我没等妈妈叫醒我,就早早的起来跑到妈妈床边说:“上课了。”妈妈才慢吞吞的从那暖和的被子里爬出来,打开学习手机说:“先看下这个信息和图片,这是第一节早会课,是有关新冠的知识和图片。”我拿着手机认真的看了起来,由于有些字太小,所以看的不是很清晰。
早会课结束后几分钟,我准备好笔和本子,开始正式上课了。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首先让我们跟着老师一起把古诗有感情的读一遍——“梅子金黄杏子肥……”读着读着,一阵叮咚声打断了我,原来是弟弟在客厅玩玩具,我一下子走神了。“涵涵同学,你看哪里呀?”妈妈的声音把我拉了回来,我又认真听起讲来。当老师提问时,我要按下暂停键,思考出来后再听老师讲。我搞得有些手忙脚乱起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老师又在那里叽叽喳喳了。
我不由皱起了眉头,突然之间,好想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呀!要是在学校,课堂上的氛围多好,老师提问同学们抢答,而不像现在,只有我一个人默默的看着屏幕,我又走神啦!不知不觉中语文课下课时间到了。而我,课后作业都还没记清楚。
刚下课,数学老师又开始啦!然后下午还上了英语和我最喜欢的体育。
终于完成了白天的课程,也有时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啦!不知不觉天黑了。一看时间,都快晚上7点了,数学老师说的7点可是有直播课的,差点被我忘啦,还好来的急,刚打开手机,张老师那卡顿的声音就断断续续的传来,不知道是人太多,还是网络原因,张老师喊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无法连接,搞得我想好好表现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很是遗憾。
就这样我恍恍惚惚的度过了第一天网上上课,多么渴望能和以前一样,老师和同学们能齐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赶紧结束,病毒啊,我求求你,尽快还我们热闹的教室吧!
西安游后心得篇5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终于在拥挤的车厢中找到属于我的一席之地,离开了家长的视线,同学们自然都很欢脱。一天半的车程,我们也倦了,到宾馆倒头就睡,研学之旅也拉开了幕帘。
早上起来精神都很好,逛了理想中的大学,它是近代标志性建筑之一,承载了古朴的建筑风格,四月份去樱花盛开,我们不由得一阵感慨,这是什么“神仙大学”啊。
上午都还好好的,下午逛大雁塔的时候就有同学身体不舒服了,便错过了大唐不夜城的精彩。不夜城我们并没有仔细逛,而是看了喷泉。不过请原谅我不懂欣赏,并没觉得特别震撼。
西安真真的是蕴含着历史文化的城市,作为炎黄子孙黄帝陵一定得参观叭,黄帝陵建的很华贵,前殿后殿样样不少,正殿摆着黄帝的画像。据说黄帝陵是按八卦排布的,恕我眼拙,没看出来。随着天气的恶劣,同学们也是病的病,难受的难受。后来一些同学组团去医院,我们的“赵妈妈”就开始照顾他们,每天都辛苦得很,又是擦酒精又是喂药的。
随着生病的同学人数增加,“赵妈妈”越来越辛苦,照顾生病的同学,同时也得顾好其他“选手”,给同学擦酒精被抓拍成按足疗了,我们看到照片也是一阵笑,笑后也有了感触,很感激赵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失算的是天气,我们都没想到会这么冷,脚上跟穿着凉鞋似的,冻的有点发麻,赵妈妈又把自己的棉袄借给生病的同学。后来的几天,我们参观的很多景点,吃了很多特色美食,同学们的经商头脑都拿了出来开始讲价拼团,男生们帮女生们搬皮箱拿水杯。
这次游学增加了阅历,同时又磨练了我们,更能体现出我们雷中同学之间的互相关爱和老师对我们的关心。
研学之旅闭幕了,欢脱的我们也该回家了,希望再见西安。
西安游后心得篇6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对今年的农业生产都做出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工作,为全面赢取“战疫”胜利鼓足底气,为脱贫攻坚垒好基石。
“防疫、春耕”两不误,是我们赢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我们既要看清到当前疫情形势做到不盲目乐观,又要关注农民的生产生活,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奠定坚强后盾和持续活力。为此,各地政府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的同时,又积极投入到了春耕农忙的热潮中。
一方面各地基层干部要坚持不懈的抓群众思想工作,做到对疫情不轻视,不盲目乐观。既要对下田种地的群众巡查到位,发现集中耕种要提醒、发现没有戴口罩要教育,看见聚众闲聊要“驱赶”;发现“幺店子”抬头人增加要制止……只有不断加强宣传、巡查,让群众切实形成“战疫”战斗思维,以时刻警醒的状态进入春耕备耕,让群众明白无事不闲逛,忙完农活就各自回家各自安好。对于基层疫情情况要实行动态化管理,做到每日每报,时刻对“疫情”知根知底。
另一个方面,基层干部也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群众的迫切难题。众所周知,春耕生产离不开农资农具,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农户无法及时采购到相应的物质,加之各地政府在前期将所有工作重心都放在“防疫”工作上,春灌用水、沟渠是否畅通都是摆在群众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干部要当好勤务兵、跑腿匠,积极帮群众对接各经销商备足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联系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积极运用广播、qq群、微信群等线上方式加大对春耕生产的技术知识的宣传。
我们的基层干部,只有将工作做实做牢了,既能让群众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又能让群众理性看待疫情不恐慌;我们的基层干部只有将群众的心声放在心上,才能够将工作做到点子上。我们不能一边喊着防疫要戴口罩却不顾百姓是否能够买到口罩;我们也不能一边督促农民要给果树施肥、浇水,却不管水源是否畅通、农资是否到位。只有将群众的所思所想放在心上,看在眼里,我们才能够将工作做实做好,只有将群众的事情当成是天大的事情,群众才会愿意听干部的话。
西安游后心得篇7
都说大理风光美,此次一行果然没有辜负期待,它的闲适优美一语难尽,它的'美是南方秀色与北方纯朴交织在心间。
沐浴着大理下关的风,发丝被拂起来,苍山边大理城尽收眼底:主体是魄的建筑,月白色的飞檐点缀其上。屋顶深色有坡度,大概是雨季气候多变的原因,为了防止积水才修建成这样。远远看向那片山脚处的建筑,苍山给它带来了独有的魅力。那修建在山上不同高度的白色房子,与天空中的白色云朵相互辉映,连成一片白色的梦境。
到了洱海边,水看起来尚且洁净,对岸的一座山峰是深深的绿色,伴着云南高原深郁蓝色的天空,水天一色,让心灵都开阔了。深呼一口气,清新的空气中有淡淡湖水气味。蓝色的水面上倒映着阳光与云朵,波光粼粼。淡淡薄薄的光芒,细撒其上,如同薄雾。
洱海之岸——苍山脚处是天龙寺,旁边是上关花园。上关花是一种紫红色的花,可惜我去赏时已错过了花季。叹气间,便去一览关上关花的图片,那是一种看起来极有活力的花朵,花瓣展开着,就像是一直伸开双手,想要拥抱这一隅天地。花园里绿草如茵,各种树木举着绿色的枝杈,深深浅浅的绿色舒展着,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间或地上有沟渠,清流而下,平添几分趣味。
乘缆车上苍山,山峰还算低,却看见另一座山上是薄薄的雪,如同絮状的白云氤氲在山顶之上。当下是夏季,却有雪景可眺望。山上是雪,而山下是花草树木,一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脱颖而出,这么和谐,这么美。
我喜欢大理开阔的风光水色、清新秀丽的风景。这开阔有北方气质,这清新秀丽是南方雅致。我眼中的大理是一个微笑中的异族“女子”,她的穿戴,有着浓重的装饰与繁复的花纹,却在眉眼中看的出细致与淡雅,一颦一笑动人不已。她的皮肤是苍山洁白的雪,她的双瞳是洱海月色里的水光,她的秀发带着下关清风绾起的俏丽,她的颜色是上关齐放的娇妍花朵。大理恬静地立在那里,微笑间带来无限的风情。
西安游后心得篇8
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年份的时间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艰辛历程载入史册,这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抗疫斗争的辉煌篇章,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将折射出更多战疫战贫、决战决胜“中国精神”的璀璨光芒。
领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阻击新冠疫情、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2020年有多么不容易,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有多么不平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中国力量;看到了无畏奋斗、不懈奉献的中国精神;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力量,14亿中华儿女纷纷充当这场战斗一线的后勤员、炊事员、通讯员、宣传员,始终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升华为中国战胜困难挑战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凝聚成中国制胜的磅礴之力。
领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精神”。一个多月初步遏制疫情蔓延,两个月本土疫情保持个位数,三个月打赢武汉保卫战,白皮书描绘了全民齐心共战疫情的艰难历程,谱写了中国抗疫的恢弘史歌。面对未知病毒突然袭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秉持“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的原则,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勇于攻坚克难,啃下最后“硬骨头”,才能把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洪荒伟力激发出来、汇聚起来,共克时艰,集中火力,发起总攻,才能拿下最后的胜利。
领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承载中国力量,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智慧。中华民族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奏响了与世界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的时代强音。在全球共同的风险与挑战面前,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与世界各国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肩负起大国担当,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同其他国家携手抗疫、并肩作战、共克时艰。中国认真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以雷厉风行的中国效率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防疫物资援助和技术援助,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的中国精神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