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通过写作文,展现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很多人通过写作文,展现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和梦的故事作文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我和梦的故事作文篇1
书是人类的知识源泉。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便只生存在一个渺小的世界里。
在我4岁时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我看的第一本书《爱丽丝梦游奇记》将我仿佛引入到了那神奇的世界里,她每一次所经历的东西都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可看了两三天后就结尾了。为了寻求乐趣紧接着又看了《西游记》与《木偶奇遇记》,这两本书都使我看得津津有味,那炯炯有神的小眼睛在书页本上一闪一闪的,仿佛我是这两本书里面的主人公了。
在一个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去新华书店买书。在那里面,我发现了各式各样、与众不同的书,我从中选了一本书,名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回到家后,我就迫不及待的连续看了两个小时。
就在当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了一个小男孩,他闯进了我家,将我带到了书本的世界乐园里,那里有书、本和笔,他们竟然还能动。这应该还不算什么了,最奇怪的是那里都是水,连一块陆地也没有,书本们都是飞起来的了,现在我正站在一个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在里面快乐地游着,有时还要吸入一点儿知识的海水!突然听到一阵阵杂吵声,我才从那美妙的梦乡里被惊醒了。我真不舍得离开那知识的海洋呀!那里面每一滴水都可能会让你获得无比崇高的力量。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它真诚的帮助着我,指导着我。几乎与我形影不离。从它那里,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乳汁。正如著名作家凯勒所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那美丽、宽广的生活海洋。”我要和书做永远的朋友!我们要做永远的伴侣!我和书要做永远的好亲人!我与书的关系犹如一块永远都打不碎的石块,所以我爱书本!爱它的整洁无暇,更爱它的知识渊博!
我和梦的故事作文篇2
在我的生活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书了。吃饭我也看,上厕所我也看,就连车上也要放上几本书。我沉迷在书中无法自拔。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上午,妈妈带我去市民之家看书。突然,妈妈的手机响了起来,她连忙跑出去接电话了。
回来后,妈妈对我说:“琪琪,妈妈的一个同事要给我送个东西,要不我们改天再来看吧。”
我摇摇头,生气地说:“上周你已经答应我了,怎么能反悔呢?要不你自己去,把我留这吧,反正挺安全的。”
妈妈犹豫了一下,最终同意了:“那好吧,要注意安全啊!”
“嗯,你放心吧!”我又捧起书狼吞虎咽地读了起来。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的旁边已经堆起了小山一样的`书。
妈妈回来了。“琪琪,我们回家吧!”
“再看一会嘛!”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我们要闭馆了,大家都把书放回原处,回家吧!”
啊?已经要闭馆了,时间过得太快了!我摸摸肚子,好饿呀,刚刚怎么没感受到呢?
妈妈无奈地笑笑:“赶紧回家吧,爸爸都做好饭等着了,有你最爱吃的可乐鸡翅哦!”
“啊?你怎么不早说?等下,我再借两本书,我还没看够呢!”
书是一位良师益友,教给我们知识。我愿在书的海洋里不倦地遨游!
我和梦的故事作文篇3
有人说老师是一座灯塔,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有人说老师像一支蜡烛,牺牲自己,照亮我们,还有人说老师是勤劳的园丁,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来浇灌我们。而我认为我的老师像一片扁舟,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就要临近初三的末尾了,在这三年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与梁老师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语文课,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的写着作业,而我也如此,突然我听到梁老师叫了我的名字,我心想是不是我默写古诗错了,于是我赶忙的上去,没想到梁老师带着微笑递给了我一本崭新的本子,我赶忙谢谢梁老师,回到座位我觉得很开心,抱着崭新的本子久久不愿放下,我知道这是我努力得来的结果,也是梁老师的欣慰。
还与梁老师发生过许多故事,还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在课上认真的完成着课堂作业,突然梁老师缓缓走过来,和蔼的对我说:“这个字的意思是这样的,跟其他的不同,要仔细看题呀。”听了梁老师耐心的教导,我也深刻的记下了这个字的意思。还有一次大课间休息了,我在座位上吃着早餐,梁老师拿着一沓作业本走了过来总对我说:“帮改一下默写本。”于是我放下了手中的早餐,认认真真改起了作业,直到改完了也已经上课了,我知道梁老师把作业本交给我,是信任我并对我有信心才愿意给我改,我也一定不能托付老师给我的众望!
梁老师,您总是细心的教导我们关心我们,就像是我们的大姐姐,有您的关爱我们才能更好的'沐浴成长,谢谢您,梁老师!
我和梦的故事作文篇4
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我经常看到爸爸无论是去洗手间。还是在阳台。手里都会拿着一本书。只要有爸爸的地方。就会有书。渐渐地。
我对书就产生了好奇心。
小时候。我还不识字。每当妈妈有空的时候。我就会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没办法。只好去书店给我买了《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这两本书。给我讲里面的故事。时间长了。故事都听完了。每当妈妈给我讲着重复了很多遍的故事时。我就会大叫:二讲过了。讲过了。换一个,换一个!”
慢慢地,我长大了,学会了拼音。自己能看书了口每个星期天妈妈都会抽出时间带我去图书馆或者去书店买我喜欢的书。每次我都会买好多好多的书。我拿着这些书如获珍宝。回到家后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每当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我就感到无比快乐。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我把平时从书上积累的好词好句都运用到了作文里。最终。我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
我喜爱读书。因为书就像一位好老师。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加富有。
我和梦的故事作文篇5
以前,我在心中总埋怨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一直觉得我爸爸是世界上最狠的爸爸,永远也成不了我心中最重要的的人。他根本不在乎我,他在我心中不是一位好爸爸,而是不关心我的爸爸。我遇到困难时,让我站起来继续前进的是爸爸,让我努力的也是他。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爸爸是最在乎我的.,我以前错怪他了。
一天下午,我们正打算整书包回家时,不知老天是不是在作怪,天立刻下起了倾盆大雨。外面的雨“哗哗”的下着,打在窗户上,像一颗颗小珍珠。时间艰涩的流着,我也开始着急了。“爸爸怎么还没来啊。”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苦恼。“爸爸快来呀!”我越来越着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怎样回家。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爸爸打着伞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开始责怪爸爸了,我生气地说:“你怎么那么晚啊,我等了好久。”爸爸就像是没听见似的,一句话也没说,就带着我回家了。
回到家后,妈妈正好下班回来了。我就向妈妈说起了下午的事情。妈妈听了之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真是不懂事,你爸爸本来有一个大单子要接的,可看见外面下雨了,就担心你,所以他打电话给我了,让我去接你。可那时我在上班,接不了。他就说,这个单子不接了,你最重要,还是先去接你,你得体谅他啊,他对你那么好,你却怪他这个,怪他那个的,唉。”听完后我的眼睛湿透了,这时才明白爸爸是最疼我,最关心我,最爱护我的好爸爸。
无论父母对我的要求再严格,对我再冷漠,这些都是为我好,都是爱我的表现。就算在表面上父母不在乎我,但是在背后时时刻刻都在支持我,鼓励我不还是父母吗?所以我一定不再怪父母,反而要感谢他们让我从黑暗中得到明亮,让我从寒冷中感到温暖。爸爸妈妈,我长大后一定会报答你们的,我一定会用最好的行动去报答你们!相信我吧!
父爱像一座挡风的墙,为我遮住病痛;母爱似涓涓清泉,滋润我的心田。“谢谢您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我爱您们!”此时,我真想对他们说出这句话。是呀,母爱与父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而我又该怎样回报他们呢?
我和梦的故事作文篇6
在冬至这一天,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我国的位置就是在北半球上。
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正因为如此,冬至便成为历法上重要的节气之一。所以古人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就要回升了。在古代,冬节曾是一个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因为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元旦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才有的。汉代甚至在冬至前后,从皇帝到百官都停止办公,全部休假,就像现在的过年。富人都喜欢过节,于是又有"有者冬至夜,无者过一夜"、"富人吃一夜,穷人冻一夜"的俗谚。冬至要吃美食是人们过节的传统习惯,中国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赶回婆家。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习俗认为,冬至吃了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冬至进补,养生益寿,既可治病,又可防病,经医学家们证实,冬天调养得好,春夏发病就少。正是基于这个观点,冬补应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宜。可用各种鱼类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药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或做汤、或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进补后定会使人储备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强免疫抗病能力。
总之,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久病体虚,劳力过度,劳神内耗,产后,术后及亏虚早衰者,均为冬至进补的对象。
我和梦的故事作文篇7
书非借不能读也!有道是借来的书,真的会读得更快一点。相比现在看到喜欢的书就会买下来,我的中学时光,大多是在借阅中度过的。
上中学时,学校周边最火的就是华中希望书社,一上新书,火爆程度简直就像现在淘宝的“双十一”大促销,一下抢借而空。书有限,先到先得,因此每到放学,书社内肯定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就连课间十分钟,也成了借书还书最好的点,大家都乐此不疲。如果想借一本畅销书,那可要预约好久。当时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人都办了卡,交几十块钱押金,办一张卡,就可以每天去借书了,五毛,几毛钱一天的都有。
我办卡读的第一本小说是《围城》。读《围城》是因为中学母校和《围城》的那段历史。
?围城》里提的“三闾大学”的原型是国立师范大学,也就是我的母校所在地。语文老师曾给我们详细介绍过这段和《围城》有关的历史。那时我们的教学楼大门上挂着一幅牌匾,写着“三闾钟楼”。据说那个钟还是以前留下来的,很有纪念意义。每次路过那里,我们都要仰头看看这钟楼,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原来我们学校曾经在这么有名的书里存在过。
因为这段历史,《围城》也成了我们学校学生都会读一读的小说。直到现在,每次提起钱锺书,我都会忆起在学校的那段时光,也会不自觉地和小伙伴们提起学校的那段历史,仿佛一下就回到了那时的青葱岁月。
那时候,老师对我们看书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写读书笔记,每个学期要完成一定的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厚厚的摘录本,记录着各种名言名句,优美的短文等,为写作文积累素材。正因为这样,我们都会选择去借书看,又便宜又方便,而且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完。
最暖心的是,书社老板总是进一些和我们课文同步的名著,这也是语文老师特别要求我们找来看的,像《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等等这些都在语文老师推荐的必看名单之内。我记得当时这些书的封皮都被翻烂了,可见阅读人之多。
书社也借阅杂志,一些文摘类的杂志如《读者》《萌芽》等,都是我们常借的,虽然别的书店也有卖,可是借阅一样火爆。
对于借书,老师的管控也很严,三令五申不准看武侠、言情小说等和学习无关的课外书,一旦发现就会没收,可照样还是阻止不了大家看书的热情。 那时候我们追三毛,追张爱玲,追琼瑶,也追郭敬明。有时候为了看所谓的课外书,总是和老师斗智斗勇。有的偷看小说,还要摆出认真听课的样子,甚至把小说换成语文或者数学书的封皮,可即使如此,也常常被老师识破。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学借了一套漫画书,为了最短时间看完,在课堂上偷偷看,结果被老师没收了一本,后来没办法,只能花重金买了一套新的还回书社。
现在想来,那些偷偷阅读的时光,都充满了欢乐,也许,越是不让看书的时候,阅读的渴望才会越强烈,可也正是这些经历丰富了我们的中学生活。
现如今,实体书店在电子传媒和网络的冲击下,正在萎缩,阅读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当年学校边上的华中希望书社也不知何时消失了。
伴随着我们青春的书很多,到底读了哪些,或许你的记忆已经模糊,可那段属于自己独特的读书记忆,是不可能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