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知道多写心得体会可以锻炼写作者的思考能力哦,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是能够写出令人信服的体会的,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国学心得体会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国学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这一段时间网上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经典的涉猎,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取其精华,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和朱熹),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汇,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此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公德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均出自论语),这就表明,“仁爱”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种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与道义是合理存在的,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对道义的追求要高于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时,要舍生取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道德的哲学,教育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的哲学。重要的体现就是“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等。众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儒家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建设和谐社会很有相似之处。对于当今以美国为首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德治”主张和“礼治”的秩序思想,都对当今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稳固屹立了数千年,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诸多大国崛起又毁灭,更有数百个帝国无声无息地诞生和消亡。毋庸置疑,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功不可没。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能够说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加以吸收,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国学典籍作为国之瑰宝,理应摆放在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案边、枕边。阅读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文章,朗诵那一首首优秀的诗篇,就是在和历代先贤对话,就是在触摸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
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按照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少年唯有学好国学,方能拥有“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抱负,拥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大智慧。
国学,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渠道。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天干”和“地支”都有什么,“五谷”和“六畜”指的是什么,国学中的“八卦”是什么意思,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头牛,你会如何回报,是谁说的“治理大国就像煎烹小鱼一样”,东汉人黄香几岁时就知道替父亲暖被窝。
国学心得体会篇2
这份关于古代教学内容的资料拿在手上沉甸甸,里面内容的价值更是不可小觑,对于我们学堂乃至老师更是如获珍宝,现在终于能体会智博老师当时看完的激动心情。
?当代学校国学教育构思》这本资料内容比较多,我利用平时零碎时间终于看完一半了,就这一半的内容就让我受益匪浅,我整理了几项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国学教育的深刻认识。
一直都很想知道古代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刚好资料中首先就讲到了这点核心内容--是通过德、体、艺、用、小学这大五类来完成教学的。第一类,德,就是品德教育。德育是童蒙教育的主体。是以礼教和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就主要是礼教。生活教育就是生活基本能力的培养,要做到生活能自理且能帮助他人。看到这里,我也是兴奋,因为以上所说的不就跟我们学堂教的内容一样吗?由此可见我们方向是对了,难道还怕教不好孩子了吗?
第二类,体,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体内容,主要是:经、史、子、文。上次学习也听张恩富教授讲过,这次更深入了解了。其中的“经”感触比较深,分享一下。就是儒经,主要是十三经,经过唐宋儒遂加增补篇目后,又有了“四书”。四书偏重心性修身,适合后人研读实践。古代科举考试是要从十三经中任取一句作为题目,来做千文内短文。所以古代举子都是要熟读十三经的,十三经正文是64万字。所以古人但凡能考秀才的,仅经典一项,肚子里都是背过上百万字的,熟读千万字的。从先秦到民国每位文人儒士都经历的共同的教育,这就是所谓“读书”又叫“读书人”。为什么古人背书厉害,是因为“读”就是吟诵,“书”就是指经史子文。吟诵的读书方法可以达到背诵而不被遗忘。这也是我们学堂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三类,艺。艺是用来熏陶性情,培养品格的。经史子文并不能保证品性的提升,而与环境熏陶和生活习惯关系更明显。需两者结合起来修学。这是智博老师为什么总是问我们何为雅文化,何为俗文化的原因了。艺的主要门类,有琴棋书画、花酒香茶,词曲歌说、玉石古玩等等,这些都是雅文化,雅文化则以品性为目标。国学教育的艺类,应为雅文化。一般以利益为目标,福禄寿、平安吉祥等等为俗文化。俗文化不是不可以学,只是不能作为国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去学。
第四类,用。经世致用的.学问。比如平时大家比较少谈的政治,治国之学。其实这是儒家学的特长。历代大儒积累的治国智慧真如汗牛充栋,无法计量。这些学问,正常儒士都是必须学习的。而且儒士对经典理解到位了,对着政治、经济方方面面问题也自然而然了,加上心中有孔子,自然知道孔子当此之事应该怎么做。但今天社会的不和谐,有谁从儒学的角度对政府提出一套高明有效的治国方策?所以学习国学教育是当务之急,不仅修身养性,还能保家卫国。
第五类,小学。主要是指一套中国文化的基础学问,即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工具书等。说起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让我想起前面提到的吟诵,说读书的“读”就是吟诵,这是古人读书的方法,是老师直接传给学生的。现在的人否定汉语读音的意义,分裂汉字的音形义功能,用词本位代替字本位……等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中文化内涵的流失。但是古人吟诵每个字有声音的意义,有些词句吟诵时还要去意象它的感情。只有用吟诵方式去全面的理解到一首诗词了,这才算得上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落实吟诵学习很紧要。
学到这里真是意犹未尽...因为不但了解到古人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特别是看到古人读经典的字数,对陪孩子们读经典突然感到乐此不疲,对今后教育工作也增加了不少的信心。我坚信,只要坚持、照做,怀着一颗真心,一定会做到真正在传承传统文化的。
国学心得体会篇3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的形式是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中,是孩子们共同的活动形式。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首先成为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孩子的伙伴,让孩子在心理上安全放松,让他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氛围中。在这种氛围中,让孩子们充分活动,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能力。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有些孩子活泼大方。他们可以主动表达自己。当他们看到客人时,他们可以主动打招呼。当他们听到音乐时,他们可以跳舞为每个人表演。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然而,有些孩子在家里很活泼。一旦他们离开熟悉的环境,或者客人来到家里,或者陌生人来到幼儿园等等,他们就变得非常胆小,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是由于缺乏锻炼的机会,缺乏表达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引导,将严重影响儿童生活的发展。
胆小的孩子往往没有勇气在公众面前说话,或者声音很小。为了改变这种胆小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孩子们提供“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感受。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主动与孩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和儿童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作为朋友坐下来和孩子交谈,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所以不要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可以引导孩子去做。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不仅缩短了师生关系,而且实现了我们的目标。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孩子们从中获得知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尽量设计更多与教育内容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规则”所要求的“基于游戏的活动,将教育融入各种活动”。
第三,抓住孩子们的亮点。让孩子们自信地做好每件事,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包括一些小事,表扬他们,他们会发展,取得进步。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们就会表扬他们,建立他们的自信。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做好老师,又要做孩子的朋友,保证他们的幸福成长。
国学心得体会篇4
10月16日—17日,在徐校长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国学培训。通过短短两天时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这次学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我的思想更是得到了一次更新。
在这两天的紧张的学习中,我聆听了20xx实验学校和武大附小的几节国学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xx实验学校的王茜老师教授的汉字启蒙课。因为我是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对王茜老师的课非常感兴趣,与传统识字教学不同的是,他们的识字是以部件来认识生字,这种方法非常有效,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由于汉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很多汉字字形是可以拆开,加以拼组的。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部首之后,就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汉字。拿王老师的课来说,王老师教授“木”这个部首时,引出以木作为偏旁的 “林、沐”等字,通过字义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把旧知识与新内容联系起来,“读、写、义”也就很容易掌握了。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其形符表意,声符表音。从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上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通过引导学生多组词,以强化记忆。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我想王茜老师教授的识字方式能让学生准确而牢固地识记字的音,形,义,形成一定识字能力的最佳途径。
虽然这次学习时间很仓促,但我感触良多,我想在接下来的识字教学中,我会借鉴这种利用部件来教授汉字的方法。这种识字方法一定能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国学心得体会篇5
很久没有如此激动的感觉了——看着孩子们读国学后的点滴进步,我深深地感到:山高方知路远,水激才感源深。
国学,这是孩子们人生中收集的第一滴露珠,心灵沐浴的第一缕阳光!在这些欣欣然张开眼睛看世界的孩子身上,人类无尽的潜力充分显示了出来。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可爱的孩子,都向我们展现了国学对他们的潜移默化。这潜在的内化过程,对于孩子们即将展开的'花样人生,弥足珍贵。
我们知道,展开的书本,相伴的经典,并不能将这些孩子与社会绝缘,总有一天,他们要自己去面对人生与社会。但是,在每一日的诵读声里,孩子们用天然的纯净和圣贤进行交流,获得“学与思”的力量,这力量将为他们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使他们前行时免于流俗的平庸和卑微。在孩子们日常践行对经典最纯朴的理解里,我们分明能感到一种久远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力量,在激荡着他们纯净的心灵。
今天的每一个小小改变,都会影响孩子们漫长的人生之旅。为了明日的远行,孩子们需要这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我们庆幸:人生之初的关键几步,有国学的精华,滋养他们的心灵。有多少人在感慨传统的丧失,在众声喧哗的时代,相信我们这些读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念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长大的孩子,终将释放巨大的人格与精神的魅力。
所以,我们为之欣喜,为之惊奇,为之激动……
他们的成长,记录在文字里。成长的背后,是知远国学与我们共同的坚持与努力。
感谢知远国学的奉献与支持!感谢李老师的一路陪伴与引领!深深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