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渲染和情节推进的感悟和领悟,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所呈现的美学和艺术价值的评价和赞赏,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看《水浒传》观后感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看《水浒传》观后感篇1
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它以宋江等人各个都被“逼上梁山”为主题,主要江苏了各个好汉的经历,其中使我最深印象的两个字忠和义。
鲁智深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他十分爱吃狗肉并且武艺高强,精武刚勇。他的武器是一把禅杖。又一次他和李忠和张进在一家店里吃饭,只听隔壁在啼哭,鲁智深便走过去问怎样回事一老一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鲁智深听了之后大怒。原先是有一个叫镇关西的人欺负这一老一少。鲁智深便说:“明日我与你同去见那镇关西如何”老少立刻答应。
第二天早上鲁智深出门便找到了镇关西。镇关西一见到鲁智深立刻说好汉赎罪。鲁智深说给我来十斤精肉不能有肥的切成臊子。镇关西立刻叫人去做。做好之后放在鲁智深面前。鲁智深又说再给我来十斤肥肉切成臊子不能有瘦的,镇关西再次叫人弄好放在鲁智深面前。谁料。鲁智深又说给我来十斤骨头切成臊子不得看见一点肉。这下把镇关西气坏了。掏出一把小刀向鲁智深刺去,鲁智深立刻回首打了他三拳。竟然将他打死了,这就为那老少报了仇恨。
水浒传由于官场的险恶所以各自上梁山,此刻回忆起,仿佛那一百单八将还在面前若隐若现。
我爱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也爱各个好汉的豪爽性格,但我更爱的是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精神忠和义。
看《水浒传》观后感篇2
我观看了《水浒传》电视剧光盘,这部电视剧与原著基本相符,它讲述了宋徽宗时期梁山泊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结束的事,以宋江为核心人物,演绎了一出悲剧。 宋江本是郓城小吏,因怒杀阎婆惜而逼上梁山。他不是第一个上梁山的人,为什么当上了梁山的首领呢?这是因为他有领导才能,而且为人乐善好施,意气深重,是妇孺皆知的“及时雨”。但梁山上有领导才能的人有很多,为何只有宋江才能担此重任呢?
我想是因为后者。例如柴进和宋江对待武松的不同态度,柴进是把武松当成看火的,而宋江却始终把武松当兄弟看待,宋江有此二胜,众人有此二败,他焉能不坐第一把交椅?但宋江的愚忠,却让我对他的敬佩大打折扣。
他的愚忠,害死了七十二位兄弟,七十二位好汉顷刻间变为七十二个冤魂,断送了一百零八位英豪的前程。他应该意识到,朝廷在招降他们之后,都没让他们进京,就把他们派去征讨反贼,朝廷的用意,就是要坐收渔翁之利呀!吴用、林冲等人曾屡次劝阻,可他就是不听,他的固执,酿出一场悲剧,害死了自己,也害了众英雄。 但不管怎么说,《水浒传》这部电视剧篇幅浩大,画面及其壮观,是一部让我喜爱的片子。
看《水浒传》观后感篇3
?水浒传》,是由明代大文豪施耐庵所创作的一本奇书。里面的故事奇,人物奇。在书中的一百零八将中,我认为最传奇的人物,就是鲁智深。
鲁智深,原名鲁达,书中给他的外貌,是“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身长八尺,腰阔十围”,这在当时奶油小生遍布的大宋时期,长得另类出众。而且,这么豪迈的容貌,强壮的臂膀,为他此后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事迹搭建了一个坚硬的,传奇的平台。
令我最感到惊奇的桥段,就要数《拳打镇关西》了。在书中,鲁智深与史进李忠喝酒遇到卖唱两父女,金老汉和女儿金翠莲。金翠莲被迫嫁与郑屠为妾,后来被其妻赶出门,到酒楼卖唱还钱给郑屠。鲁智深打抱不平,先帮忙两人脱身,然后到集市找到正在卖肉的郑屠,故意挑唆并一切肉为名耗其体力,最后郑屠不堪忍受与鲁智深冲突,鲁智深边骂边打三拳将其打死,急中生智称其诈死,扬长而去,恐此地不宜久留,后出城,最终投奔五台山。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鲁智深见义勇为,打抱不平,有勇有谋,遇事冷静的性格。尽管鲁智深的外貌让人觉得他傻头傻脑,只有蛮力;但是,从这个情节,我们看到鲁智深让镇关西“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这些工作,鲁智深既激起了镇关西的怒火,又消耗了他的体力,让他难与鲁智深真正一战,一箭双雕,展现了他的智慧;在打死镇关西后,他对着地上的尸体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边骂边逃离了这里,让他人察觉不出郑屠真的死了,他急中生智,体现了他的沉着冷静。尽管他看着十分鲁莽,但是他的真正智慧,藏在心底,粗中有细,深刻却又不张扬。他的智慧,再加上他高强的武功和见义勇为的性格,描绘出了一个传奇的人物形象——鲁智深。
这些性格特点,和文中的武松也不相同。尽管武松有智慧,武艺高强,但他缺少一种善良和仁爱。在《血洗鸳鸯楼》中,武松杀死了所有人,包括无辜的丫鬟小子们。正因为他少了这种同情心,所以他到最后和鲁智深也是分道扬镳。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有着鲁智深一样的智慧和本领,但是,他很少真正显露出自己的情感,十分收敛自己的内心,只有提到亡国和埋葬海员的事件时,他才真正的显露出自己的悲伤。鲁智深缺少这种内敛的心理,所以内心容易被人看穿,这是他需要改进的一个点。
生活中,我也能从很多人的身上看到鲁智深的影子。邻居家的叔叔,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帮助隔壁的空巢老人,为邻里带来了温暖,他的热心和善良,有着鲁智深的影子。同样,我也从鲁智深身上学到了道理:做人应该有更深的思考,灵魂深处的智慧才是最宝贵的。
看《水浒传》观后感篇4
“一朝皇帝,夜眠不稳,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却道蓼儿洼内聚神蛟。”这正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暗语。这一百零八将,正是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他们个个身手非凡,身怀绝技,成为北宋末年最强大的。
北宋末年,宋徽宗把朝政交给了蔡京、童贯、高俅。他毛报私仇,害得林冲、杨志等好汉有国难投,有家难回,不得已落草梁山。他们虽然都是犯下弥天大罪之人,但是他们劫不义之财,散给穷苦人民。尤其是为首晁盖、宋江、卢俊义,他们仗义疏财,接济乡亲,最后受朝廷招安,平定田虎,杀败辽国,打败王庆,活捉方腊,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一百零八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也有不愿受官的。最终宋江却被奸臣迫害,饮下毒酒,葬于蓼儿洼内。
宋江等一百零八个好汉与恶势力斗智斗勇,报效国家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了郑成功。郑成功的父亲是个卑鄙小人,隆武帝给他那么大的官职,但是他却背叛了隆武帝,还想让他那精忠报国的儿子郑成功一起投降。但郑成功精忠报国,知道忠孝不能两全,拒绝了他父亲,打击了荷兰侵略者嚣张的气焰,拯救了台湾同胞,他对侵略者们宣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郑成功和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一样,除暴安良,精忠报国,他们让侵略者们知道中国人是不会屈服的!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我深深的被梁山好汉们的忠义双全的精神感动了。人生在世无再少,莫将白发唱黄鸡。有生之年,我们即使不能像梁山好汉那样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应该珍惜生命,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看《水浒传》观后感篇5
今年暑假,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那里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读完它,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义在梁山,杀富济贫,抗拒官府,打抱不平的故事……
在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中,我最喜欢“智多星”吴用。他足智多谋,多次用计,有一次,他为晁盖献计,智取了生辰纲,用药酒毒倒了青面兽杨志……
除了“智多星”吴用,我最喜欢的就是“花和尚”鲁智深,他十分直率,脾气十分的暴躁,性情刚烈,但他粗中有细,对朋友有情有义,并且爱打抱不平,救穷苦人于水火之中,在这么多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得是他为了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那天,鲁智深等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拣个齐楚阁里坐下。正说些闲话,说得入神,只听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到地上。酒保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道;“官人息怒,这个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女两人,不知大官人在此吃酒,一时间自苦了啼哭。”鲁提辖道:“你与我换的他来。”不多时,一个十八 九岁的妇女和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来到面前。鲁提辖问道:“你两个为甚啼哭?”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融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父女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要奴做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费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月,他家大娘子将奴赶出来,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典身钱三千贯。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哪讨钱来还他?妇女们想起这哭出来,无处告诉,所以啼哭。不想触犯了官人,望乞恕罪,高抬贵手!”鲁提辖听了很是生气“什么郑大官人。就是那杀猪的郑屠!”鲁提辖给了妇女俩一些盘缠,让他们离开那里
,自我去收拾郑屠。次日一早,就前来刁难。先是10斤精肉,不能带半点肥的,要郑亲自切得细细的做馅子用,再是10斤肥肉,不许有一点儿瘦的在上头。说着,又是10斤实膘实肉,切成末。又要10斤寸金软骨,剁成末。郑屠大怒,与鲁达厮打起来。不多时,郑屠当可是,讨饶。鲁达不听,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没了气,动弹不得。鲁提辖打死人,一边骂,以便大踏步去了。鲁提辖回到下处,匆匆收拾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
看《水浒传》观后感篇6
翻开了这本在我家书柜里尘封已久的《水浒传》,扑鼻而来的是股股书香气息。当我深入其中,细细阅读时,渐渐感觉到这一段段文字在为我们描绘出当时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在其间贯穿始终的是一曲绿林豪杰的忠义悲歌。
这部英雄传奇写于元明之际,它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故事。这支武装共有首领三十六人,有名有姓的将领共有一百零八人,大部分人是被权贵逼迫得走投无路而投奔梁山的,当中不乏各路英雄豪杰,其中有王候富豪、书生铁匠、猎户渔人、屠夫刽子。他们在山东、河北一带反击官府,劫富济贫,深受普通百姓的拥护。梁山英雄都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如果用客观的眼光来看这些人,他们只能算是盗贼流寇,可他们却重“忠义”之道,“忠义”是吸引、凝聚梁山好汉们以及他们的行为准则。
原本,这“忠义”是好事,可是要“忠”于朝廷实在让梁山英雄们无法容忍。“黑旋风”李逵便动辄大喊“杀去东京,夺了王位”,但是因为“义”,好汉们无不跟从大哥宋江,最后一起为朝廷效力,因而最终把梁山大军引向了投降朝廷的灭亡之路。当“忠”是十分艰难的,在借刀杀人式的争讨后,一百零八将就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二十七人回朝,而宋江仍以忠义自诩,彻底将梁山断送得干干净净。
就这样,以前的成功不再重演,梁山好汉们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一百零八将似从天上来,又重回云中去,他们的干戈征战,成败荣辱,到头来都只不过是一场噩梦罢了。无能为力义英雄的故事,这支武装共有首领三十六人,在没落
看《水浒传》观后感篇7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人对《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故事,提出了别样的看法。有人认为武松打虎是不保护野生动物,因此武松称不上英雄。
为此,我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特点,重新审读了一遍《水浒传》,得出的观点是——武松打虎乃真英雄也。
试想一下,古代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以武松打虎时并不违法。在当时,那只大老虎经常危害山下的村民,使大家苦不堪言,除掉老虎,也是众望所归。那天,老虎和武松对峙的时候,如果武松不把老虎打死的话,老虎就会把武松吃掉,人命可比虎命珍贵哦。再者,武松打虎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宋代,当时老虎数量可观,不像今天这么稀有;后来李逵不是一下子杀了五只老虎吗?可见当时虎有很多,猛虎伤人也是常事;当时人们是谈虎色变,官府也贴告示重赏能除恶虎之人。
武松有勇有谋,他凭一身好武艺,凭着十八碗酒的后劲儿,出生入死才打死老虎,当武松为民除害后,受到官府嘉奖,围观人们个个称他是“英雄”。我们可不能让英雄在几百年后成为罪人。
所以,武松当然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