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让自己将想法不断更新,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隔离区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隔离区心得体会篇1
我院疫情防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和卫健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有效的应对疫情防控方案措施,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医院领导班子迅速行动、提前布防,广大医务人员勇于担当,坚守岗位,坚持疫情防控和正常诊疗两手抓、两不误,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唱响了抗击疫情防控最强音。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医务人员全部取消休假,立足本职、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纷纷写下《决心书》《请战书》随时听从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参加抗击疫情工作,闻令即动,我院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医院内医务人员、公卫防疫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更新培训,防疫技能培训,应急疫情防控演练等措施。面对疫情,我院医务人员服从工作大局、服从统一安排,为抗疫提供最优的服务保障,助力疫情防控与救治工作,走进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高速路口、车站、学校、村庄等重点防控点值班,党员带头奉献,坚守线,不畏艰险、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制定院区疫情防控方案和加强感染管理,每日对院区进行全面消杀、消毒。针对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门急诊、病房、应急梯队等不同岗位人员,举办防护用品规范化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确保人人熟练掌握,做好自我防护。不定期督导检查,确保全院职工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
全力以赴做好物资准备工作,筑牢“保障防线”。按照“特事特办、供其所需、全力保障”的要求,医院购买应急物资和短缺物品,同时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保障物资供应,特别是在医用防护物资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保证了临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车站值班等人员物资配备,为应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全力以赴抓好宣传工作,筑牢”舆论防线”。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力度,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发放宣传资料,振奋抗“疫”精神,凝聚决胜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截至目前,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led电子屏、标语、横幅、宣传栏等方式,深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普及,督促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随意、恶意造谣惑众,做到疫情防控形势人人知晓,防控行动人人参与,着力营造全院职工共同打赢、打好新型冠状疫情防控攻坚的浓厚舆论氛围。
做好疫情常态化管理,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面对疫情,我院在配合主管部门进行常态化防控疫情的同时,加强疫区重点人群摸底排查,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师生返校、理发美容店等单位,派驻医护、防疫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的知识培训、传染病防治,验收核查,健康监测等保护工作。
做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构建医患和谐医患关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为进一步深化医改,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我院着力做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老年人健康查体以及家庭医生签约等重要活动,让辖区内百姓感受到国家惠民政策,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疫情尚未结束,我们深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院将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思想不松劲,标准不降低,干劲不减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和身体健康。
隔离区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来到隔离点的第18天,第一批隔离人员已全部撤离并安全返回家中,同时给我们发来了“已安全到家”的好消息。此时此刻,所有工作人员的心情才得以平复下来。
终于安全到家了。
记得那天晚上开会宣布隔离人员解除隔离通知时,会议室里不约而同的响起了阵阵掌声,为他们平稳顺利的度过隔离期而鼓掌,为我们圆满顺利的完成此次任务而鼓掌。因为我们是首次接受支援隔离点的任务,没有任何经验,除了建筑改造,制定制度流程等,更重要的是隔离人员的健康和心理疏导问题。
在这批隔离人员当中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甚至还有孕妇,为了了解到每位隔离人员的基本健康状况,除了每天挨个电话咨询了解,每天早上我们5点多起床,进入隔离区的第一件事就是健康摸排,然后再进行核酸采集。工作人员会把了解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统一汇报,对所需的药品、物品进行采购,仔细核对后亲自分发到隔离人员的手里,并进行指导后使用。
连续14天进行咽拭子和鼻咽拭子的核酸采集,起初还好,慢慢的大多数隔离人员都有了抵触和惧怕心理,先不说他们要早早起床不能睡懒觉,主要是鼻咽拭子的采集太难受了,加上孩子和老人的耐受性又差,为了得到一份合格的样本,我们只能耐心的给他们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同事们也纷纷把医院和自己带来的食品分发给他们,为他们讲解采集核酸的正确姿势以及如何配合才能快速的完成。因为穿着防护服说话必须要大声喊,而且有时要重复好几遍才能听清楚,一轮下来,工作人员的嗓子几乎都是哑的。最终我们的工作是被认可的,换来的是她们的积极配合和一声声的感谢!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谢谢你们的支持与配合。饭菜吃的习惯吗?昨晚睡的咋样啊?小朋友想吃点啥呀?需要啥随时给我们打电话……一句句拉家常式的话语每天重复着,此时此刻的我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十几天的相处,我们早已经是一家人,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你们。
当你们登上返程客车的那一刻,当送别的音乐想起的那一刻,当你们弯腰像我们鞠躬的那一刻,所有工作人员的眼睛湿润了。终于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了。
路上注意安全,记得按时吃药,好好吃饭,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别熬夜,早点睡觉。一声声嘱托伴随着车辆的缓缓行驶消失在夜空中。
第二批隔离人员还在隔离中,接下来的工作有序平稳的进行,在这批人员当中有个两岁多的小男孩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和妈妈一起等着我们来敲门,每次都特别的配合,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特别的可爱,每次都不忘说上一句,谢谢阿姨,阿姨辛苦了!多乖巧的孩子啊,谢谢你孩子,谢谢你的配合,谢谢妈妈的理解与支持!
在我们这支医疗队伍里有双医家庭、有军医家庭、有警医家庭,家里有上幼儿园的孩子,有面临高考的毕业生,因为时间紧,任务急,离家时都没来的急告诉孩子,只是悄悄把孩子托付给了家里的老人,而大多数老人身体不好而且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但是她们确从未说过一句怨言,说过一句后悔的话,默默的坚守着这里的每一份工作。为的是这份责任这份担当,为的是早日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为的是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在这里,医院各级领导多次发来慰问信并送来慰问品,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医院大家庭的温暖,我们一定不负众望,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隔离区心得体会篇3
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体验卡,让我的口头禅变成了“没扫码的老师和同学记得过来扫个码”,“做完核酸请从南门离开”。一遍又一遍大声地重复,但我的意识里没有任何疲惫和尴尬,有的只是满满的充足感和自豪感。看着同学和老师们来来往往,队伍聚了又散,我什么都没想,只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春天早点到来。
其实相对于我们,医务人员才更辛苦,我们还能在人少时偶尔休息一下,但他们一刻都没有停歇。我们在他们面前排起了不间断的长队,他们穿着防护服遮住了一身的疲惫。
这个春天因为疫情的局部反弹,抑住了灵动的生机和斑斓的色彩,“核酸”,“疫情”代替了“花海”“踏青”成了这个阳春三月的代名词。我们在这封锁的日子里常有抱怨,抱怨枯燥,抱怨不够自由,但很多人在这奔波的生活里坚守,坚守阵地,坚守使命初心。今天,我终于亲身体验了在疫情之下与时间赛跑的感觉,那种担着责任的自豪感真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担当才是我们青年人该有的青春姿态。愿我辈青年奋发,奋勇,奋斗!愿我之青春助于华夏!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春天和自由一同到来。
隔离区心得体会篇4
2020如期而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在这个春节猖狂肆虐,家家户户都关紧大门,足不出户。当我们和家人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时,有一些人却连夜赶往武汉,没错,他们就是我们口中的逆行者。
难道他们是铜墙铁壁不怕死吗?难道他们不想和自己的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危险,不想躲在家里远离病毒吗?不,他们也很害怕,他们都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不过他们却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的责任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让他们无所畏惧、勇敢向前。
“只要生命还可贵,医生这个职业就值得敬佩”,这句话应该深深铭记。钟南山爷爷,曾在2003年的非典中挺身而出,如今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他又一次冲在一线,这种情况又是什么让钟南山爷爷不惧危险的前往一线支援呢?是一颗爱国之心。除了钟爷爷,李兰娟奶奶等一大批科学家们,他们奋战在一线,争分夺秒的与病毒做斗争。还有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穿着白色防护服,在各大医院里忙碌着,一天的工作,可能被防护服捂得全身出汗,可能被护目镜勒出一道道印痕,但是他们的脸上还是挂着笑容,说这是最美的印记。
在疫情期间,还有更多的人也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是每天看守小区门口的志愿者,他们是寒风中站岗执勤守卡口的警察,他们是发放消毒液的社区工作者和物业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唯有感谢,感谢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下一直坚守下去,为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唯有感谢,感谢他们这些最美的逆行者,是他们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战中,给我们撑起一片晴空。
让我们为最美的逆行者们加油!要相信我们一定会胜利。
隔离区心得体会篇5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曼 通讯员 李晓燕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偃师市人民医院自上而下紧急行动起来。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团结一心,带着必胜的决心,支援这场无硝烟的战“疫”。身赴前线,护理人员利用空余时间写下了自己的“抗疫日记”,轻描淡写的文字背后,却是振奋人心的力量。
作为一名经历过sras、h7n9的老护士,杨璐感受到这次病毒的不同凡响。疫情当前,她主动要求护士长吴梅峰将自己分配到隔离病区,因为比起其他的护理姐妹,杨璐有被隔离的经验。
大年二十九凌晨三点,该院收治了第一例疑似病人,一位从武汉回来的务工人员,大家的情绪都很紧张。大年初二的晚上,杨璐值夜班,开始例行巡视病房。走进这位病人房间时,长期在武汉工作,30岁左右的男性工程师盘着腿蜷在被子里,眼神充满绝望,杨璐意识到这个病人的心理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帮他整理完房间后,他突然说:医生,我会不会死?杨璐判断他正处在创伤后应激状态,她坐在病人对面,让他看着自己,问:为什么会这样想呢?病人告诉杨璐自己在武汉就医见闻的时候,泣不成声。那一刻,杨璐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安慰他,只能述让他继续发泄不安和恐惧。看着他慢慢恢复平静,慢慢平复情绪,杨璐说:既然回来了,就不要想那么多,放松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积极面对生活,家人还在等你回家。
那一晚,病人睡的很沉。之后的几天中,他都无比配合,直到最后办理出院,他的心态都相当积极。在他之后,杨璐每接触到一个病人,都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因为巨大影响之后,生理上的创伤可以医治,心理的创伤却有可能会是永远的阴影,尤其在面对疫情的特殊时期。
大年三十,鲍梦凡正在家陪父母吃饺子,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原有的喜乐,自己被抽调到感染科报到。疫情就是命令,来不及与家人告别,鲍梦凡便走向“战场“”。
初到感染科,鲍梦凡就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更让她对平常普通的工作多了一份谨慎,既要对患者做出专业的护理,又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身在隔离病区,不仅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更要给病人加油打气。
随着该院新冠肺炎救治点的成立,鲍梦凡主动要求作为第一梯队进入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在救治点,她最长13个小时不吃不喝,有时在上班前一天便开始不喝一口水。因为不舍得浪费一套隔离服,鲍梦凡早就习惯了穿纸尿裤。
轮到换班,来不及说话,直接冲进厕所。卸掉脸上的口罩,才发现鼻子被压的脱了一层皮,来不及矫情,赶忙回宿舍休息,随时待命。父母打来电话,鲍梦凡不自觉的流下眼泪。怕父母担心,便强颜欢笑说:爸,我很好,你和妈照顾好身体,等我回家给你补个年。挂了电话,对父母的愧疚又涌上心头。
面对疫情,王欢欢同样主动要求加入一线战斗。在隔离区内,每个医护人员仅仅是穿戴就已经浪费不少体力了。在进入隔离区前,需要穿戴防护服、隔离衣、帽子、口罩、护目镜、面屏、手套和胶鞋等。
为了减少防护物资的浪费,一个班次下来,捂的严实的口罩常常让王欢欢感到胸闷,气短,而防护面罩紧紧扣在头上,压着眼眶,更加头晕,恶心。每当面对来自身体的不适,王欢欢都告诉自己:疫情当下,我不能倒下,我要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将心比心,才能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进入隔离区前,王欢欢都先了解他们的病情发展情况,进入隔离区之后逐一细心询问,哪怕一个小小的需求都全力满足,如打水、测体温、盖被子等等。近日成功治愈出院的患者韩某,在治疗期间也与王欢欢也相处的十分融洽。除了日常的治疗和护理,还常常微信沟通,询问她有没有好点,需不需要什么东西,鼓励她加油,要相信医护工作者,早日战胜病魔。
隔离区心得体会篇6
5月5日,6:20分,xx市第九人民医院的300名医务人员已在医院病房楼前集合完毕,目标是今天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早在5月1日,xx东站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月2日,主城区就开始全员核酸检测,今天继续。xx速度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到达采样点,早餐已经准备好,队员们一边吃早餐,一边听今天的采样点安排,间或说下自己的班次。队员多是九零后,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看不到慌乱,看不到恐惧,只有自信,那是专业赋予的。疫情防控800多天来,新冠肺炎病毒毒株不断在变化,诊疗方案随之在不断调整;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在逐步改进;防护服的穿脱方法,以及鼻咽拭子的采集方法也在同步完善。医院里的专题学习培训,亦是不间断地进行着:教学视频的观看、一线归来的抗疫骨干带教、理论考试、实操考核,一拨又一拨地培训、考核,规范操作的要点和流程,深入脑海。厉兵秣马,方可砥砺前行,就是因为这样全方位的学习培训,才有每次面对任务的从容。
7:30,开始更衣:防护面屏、防护服、防护靴套、口罩、手套、帽子;认真检查,选择适合自己的型号。穿好防护服,队员们互相检查,调整防护面屏的角度,检查衣领的角度,确认防护完好后,我们轻轻碰了下手背。去年至今的核酸采集任务中,大家多次合作,战友间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皆可传递。7:50到达检测台,再次检查桌面物品配置情况;8:00,采集工作正式开始,全员核酸采集,采用的是口咽拭子采集标本。多轮的核酸检测,熟练的不仅仅是医务人员,还有老百姓,他们熟练地抬头、张嘴、戴口罩。偶尔有咽后壁暴露不好,或者是小朋友害怕,我们会暂停一下,引导对方张嘴、压舌头;或是鼓励小朋友勇敢点。一个个的规范采集,换得一声声感谢。
时值孟夏,阳光是热烈的,遮阳棚下,没有烈日当空照,暖烘烘的空气还包绕着人。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把我保护得好好的,也把热量保护得好好的。不长时间,就感觉到了沉闷,呼吸也没那么轻松了,手心里有水在积蓄;脸上痒痒的,那是来自汗水的问候……深呼吸,调整采集姿势,手上丝毫不敢懈慢……有同事过来换班,隔着防护面屏,我们微笑致意,互相鼓励。脱下防护服,脸上、手上汗津津的,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深吸一口气,顺畅呼吸的感觉太好了!拿瓶水,坐在树荫下休息,看我年轻的同仁,继续着采集工作,他们动作规范、熟练、沉稳,800多天的历练,他们早已成长为合格的战士。
白衣执甲,闻令而动,看着他们想起前段时间观看的电影《狙击手》,描写的是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寥寥7名志愿军战士,他们的任务,是带回昨日下午遭美军伏击受重伤的侦察员。面对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的疯狂围猎,无所畏惧,将计就计,不顾生危,最终完成了任务的,也是这样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在志愿军的队伍中,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员,为了给中华民族拼回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观影过程中,时时让我们感动着,有一个镜头,尤其令我们印象深刻:重伤的侦察兵又一次昏迷,战友们为了唤醒他,唱起了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歌声里,一行行热泪从志愿军战士的眼睛里涌出;歌声里,重伤的侦察兵慢慢睁开了眼睛;歌声里,影院里一片抽噎声。歌声冲上云霄,传递了每一个战士守家卫国、向死而生的坚强信念!传递了中华民族不屈强权同仇敌忾的民族血性!
采集工作结束,走在回家的路上,抬头看到街边花坛里,月季蔷薇花正怒放,五彩缤纷的花朵上,还留有水珠,空气中有缕缕幽香。街角蓝天下,有鸽哨掠过。这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新一波疫情来势汹汹,xx已在昨日零点按下暂停键。我们相信,有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同胞们的守望相助;有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各行业的战斗勇士;有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抗疫英雄;我们的家园,短暂地静止之后,会继续安定美丽下去!而且是,越来越安宁祥和!越来越美!
隔离区心得体会篇7
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受威胁者,人人亦是抗击疫情的行动者。人人皆有爱,就能让病毒无处遁形。——题记
2020年,一场疫情使春节的喜庆欢乐多了一分凝重,一分焦虑。做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刻,怀揣着当初加入医疗卫生事业的初心,毅然踏上了抗疫之路……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职责,1月26日,接到护理部的调令,安排好科里的工作和家里事情后,收拾好行李就上了一线。记得出门时,我故作轻松。儿子说“妈妈,你怎么像打了鸡血一样?你不怕吗?”我说:“不怕,因为我身后有你们!”
刚满18岁的儿子用他那已经有力地拳头和我击掌:“妈妈加油,保护好自己!”1月29日,小伙子瞒着我报了社区志愿者,儿子用他的行动来响应我、鼓励我,亲人的支持更让我有了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决心。
当踏入了抗击肺炎的队伍,我们第一梯队人员风雨同舟,披荆斩棘。在这个队伍中,有科室的护士长,也有科室的骨干,还有我们将要退休的老护士,大家万众一心,按照医院下达的流程及规章制度,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
在发热病房工作的这段时间,每天要认认真真的穿脱隔离衣,半点马虎不得,这也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一次穿防护服,待我穿戴整齐后,看着镜中像面包一样的自己,双层帽子,双层手套、双层口罩、双层鞋套,再加护目镜、面屏,防护服,隔离衣,就一个字“闷”!
每天要身着这一身超级英雄服装上阵工作,工作起来很笨重,很艰苦。消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每一个物件,每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为得就不留一点病毒残余,感染到其他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这样做,护士长说得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不按规定流程工作,偷懒一点点
我们将全军覆没!防护衣使行动变的笨拙;护目镜让视物不再清晰;双层橡胶手套给操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工作中,杜香珠护士的手出现过敏性皮炎,有了水泡和裂口;姚晓华护士长虚脱差点晕倒;潘慧娴护士长腿疼打着护膝在工作;
护目镜过多水汽也让我踩空楼梯扭伤到了膝盖;“最美压痕”更像是送给我们每个人的“军功章”。但护士姐妹们无一人喊冤喊累,临阵退缩。大家团结协作,互相鼓励,苦中有乐,豪横霸气:”谁能像咱们这样,天天穿新衣!天天戴新帽!‘’
在此期间,院各级领导和护理部给予我们一线人员最真切关心与帮助,饮食上、生活上,尽其最大努力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提高了我们的免疫力和心理安慰,增强了我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一个月的抗疫工作,兄弟姐妹们圆满完成了第一梯队的治疗护理工作。初心使命不是泛泛而谈就能体会的,它浸润在明责、履责、尽责中
还要兼不怕牲牺、敢于思考,不能盲目的工作,体现在能不能取得防疫成效上。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优秀的护理团队经受住了考验,当听到患者说“谢谢”的一瞬间,所有的`.苦累都化成一抹微笑,化作对他们的美好祝愿!
值此护士节到来之际,祝愿护士节兄姐妹们节日快乐!让我们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不胆怯、不退缩,肩并肩、手挽手,护祖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