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只有认真对待写教学反思,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篇1
整个活动幼儿对雨具都有着很强的兴趣,因为雨具是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也较为常见的东西。不管是在使用还是对雨具的认识上幼儿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幼儿带来的雨具各式各样,又可爱的小动物型,也有颇具古典风味的油纸伞型,丰富的材料资源给幼儿对雨伞的认识上又增添了一定的经验,在观察中感受雨具的艺术美。
活动前由问题引入:雨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幼儿说是细细长长的或是细细短短的,像绳子,像蛇,像线等等。还有的幼儿说是圆圆的,像小水滴一样的。其实这里可以引申到大雨和小雨的`区别上。大雨是细细长长的,一条一条的。小雨的雨是像小水滴一样,一点一点的。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引申。
还有让幼儿使用雨具跟着音乐在雨中跳舞的时候音乐最好能够用磁带而不是教师弹钢琴,这时候幼儿的活动还是很需要教师的引导的。引导幼儿扩大活动的范围,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室中间的那么点点的场地,可以在整个教师中活动,或是在走廊里也是可以的,这样孩子的兴趣可能会更为高涨一些。
整理雨具也是此活动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此活动前可让幼儿稍做休息,作为一个延伸活动开展。幼儿对于折叠雨衣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有的幼儿这的还很像模像样的。
针对雨具还可以引申的更为深入一点,可以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到一起,比如说人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使用雨衣方便,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使用雨伞方便。
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篇2
?树真好》是一个整合活动,又是一个生活化的活动。丰富的生活给整合活动提供了多彩的内容,综合的生活给整合活动提供了多种的样式。这次活动我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选材生活化
新《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回归生活和游戏,让幼儿的学习课堂生活化、游戏化。这次综合活动《树真好》我充分地考虑了课程的生活化。题材“ 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
二、内容整合性
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内容整合了科学、数学、社会、语言领域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
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从这两点目标上看,就可以发现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这一内容整合了科学、社会、数学这几个领域。而语言领域的内容——欣赏散文诗《树真好》是作为活动延伸,所以我在目标中没有写到。同时也能看到,其中的主要领域为:科学领域,主要是引导幼儿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三、过程探究性
生活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就是在活动中、在不断的探究中学习。幼儿是生活的主人,也是生活的主动探究者。生活中的事物、事件、现象、人员等都是幼儿探究的对象,甚至幼儿也会探究生活中的自己。因此,生活化的课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鼓励幼儿自发的、持续的和深入的探究,把幼儿看做是有巨大潜能的个体,有智慧的个体。
小小遗憾:
整个活动虽然自然、流畅的开展了下来,活动目标也基本达成,但在活动的一些细小环节中,我还是找到了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二环节——说说认识的树”中,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发现虽然“树”普遍的种植于我们的生活周围,但孩子对以往的记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丰富。他们只是知道柳树,以及期初我们开展过活动的“水杉”、“银杏树”等,当一个小朋友说到“橘子树”时,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了,“苹果树”、“石榴树”、“香蕉树”,“梨树”,甚至连“西瓜树”也从孩子们的口中跑出来了,因此我想如果我事先准备一些常见树的图片,在孩子们回答的同时出示就可以丰富幼儿对树的认识,加深幼儿的印象。
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篇3
今天我执教了小班语言活动:《半个蛋壳》,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能够立足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较全面的考虑各个细节的处理,使得活动方案比较完整、全面。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下面我想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执教感受。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定教育目标的时候,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进行了确立,第一方面: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力。这个目标我觉得还是达成的比较好的,我通过出示实物蛋壳,蛋壳不同位置的摆放以及各种蛋壳像什么的图片帮助幼儿拓展想象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情绪还是相当积极的,在较大程度上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第二方面:培养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的习惯。这个能力目标的达成也很不错,通过木偶、故事动画片等生动、直观的教育手段加强幼儿倾听故事的专注度,提升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第三方面:乐意表述自己的想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今天这个目标的达成做的不够好,首先是没有能够给予孩子们很多的讲述机会,幼儿回答问题的面不够广,跟说、集体学说等的讲述手段用的太少。
二、活动流程的完成情况
预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个部分。开始部分,讨论半个蛋壳像什么,这里是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启发幼儿想象的一个讲述环节,运用了实物蛋壳来启发幼儿,但是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所以运用了一些画好的图片以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第二部分,听故事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升讲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可能一些细节的处理不是很到位,如过渡语言的设计,提问的设计等,再有就是对幼儿学习讲的语言没能精确定位,所以导致整个教学中孩子们讲述的内容比较少。第三部分,玩半个蛋壳,想象我的蛋壳可以做什么?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提升过程。通过教师的个别提问,让幼儿相互交流以及讲给客人老师听等方法,这个部分中孩子们都能带着要求去探索,也有一定的语言交流。所以整个教学的流程来看较完整,也能考虑到从简到难,逐层递进,动静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从半个蛋壳,拓展想象力,启发幼儿说说半个蛋壳像什么?和老鼠皮皮将半个蛋壳当什么?这两个问题的讲述上。”为了突破难点,我运用实物蛋壳和教师示范画的蛋壳想像画,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孩子们还是很好的发散了思维力。教学重点定位在“从童真、有趣的故事中,提升倾听、讲述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升讲述能力;故事的提问也设计的比较到位,能抓住故事内容的重点、难点部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不足的地方就是提问回答的幼儿人数不够多,还有就是讨论、集体跟学等运用的太少。所以重点的突破稍微欠缺了点。
四、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通过此次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孩子们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以积极、专注的态度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也能通过教具的运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孩子,使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的被吸引住。可以说,教师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师能真正的做好孩子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鼓励者。
比较突出的不足是: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孩子们讲述的机会太少。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要给予他们跟说,集体学说等机会,以丰富幼儿词汇,提升完整讲述能力。在语言教育中,尤其是小班幼儿,重复讲述的机会应该增加。
通过此次的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展示、课后反思教学,让我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相
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篇4
?我上幼儿园》是一个有趣的语言活动。它用儿歌的形式形象的讲述了孩子们上幼儿园第一天和适应幼儿园生活后的情况,以此来鼓励孩子们热爱上幼儿园。
在本次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看图,来猜测故事内容。然后,教师讲述儿歌内容。在讲述儿歌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肢体动作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并记忆儿歌内容。例如,“缩在椅子上”就双手抱住膝盖;“飞来又飞去”就伸开两手臂做蝴蝶飞的状态。孩子们看到老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觉得很有趣,自觉地就和老师一起学起来了。
通过肢体动作、图画内容,以及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在记忆儿歌的过程中表现良好,绝大多数幼儿能将儿歌边做动作边完整念诵出来。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体验了“我上幼儿园”的快乐情绪,知道了在幼儿园可以找到许多好朋友。孩子们上幼儿园的情绪也变得积极了许多。
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篇5
本活动属于语言活动,通过观察以及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频频接触,发现当幼儿遇到拒绝别人的时候却不知道应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所以就选择设计了此活动来教会幼儿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动画很感兴趣,故将此活动的内容设计成flash动画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活动开始,我先将一幅不高兴的小鸭子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果不其然,幼儿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了过来,顺势让幼儿想一想小鸭子为什么不高兴呢?"它找不到妈妈了.""小鸭子迷路了.""小鸭子想到不高兴的事情了……"孩子们的答案总是让我眼前一亮。听完孩子的答案后,引入活动主体部分,继续和孩子一起欣赏flash动画。我先后播放了故事中的.小动物——小兔子、小猫、小青蛙,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掌握住故事内容,我将故事分段来进行播放,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讲述,讲述过程中及时引导幼儿说出重要的句子,最后完整地欣赏故事。为了能学以致用,又将故事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让幼儿分别用小兔子、小猫、小青蛙的头饰来进行表演,幼儿很感兴趣,通过练习,发现大多数的幼儿能很好地将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说出来,既做到寓教于乐,又很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