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5-13 作者:Gourmand

我们可以将心得体会看成是一种带有思考性的文章,一篇实用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是有帮助的,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看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观看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7篇

观看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篇1

昨天下午,我上网看了《长征》纪录片,我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深深地被影片中红军战士那种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怕艰难困苦,勇于牺牲的忘我精神而感动。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多么艰苦的生活啊!可红军战士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理想高于天。是啊,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是千古唯独,万世无双的,红军长征的壮烈和坚韧是惊天地、泣鬼神、是人神共仰的,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是凡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举世齐颂、万国同歌、亿民共赞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伟大天兵神威,翻开了中国共产党从艰苦走向胜利,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新一页,宣告了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中华民族不是东亚病夫,而是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之子。

在看《长征》纪录片时,我高兴、我悲戚、我感动、我流泪。看到那湘江激战、那四渡赤水、那抢渡乌江、那飞夺泸定、那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以及马蹄声急,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热泪,那十盼红军的旋律在我耳边不时回环,那千万红军的身影不时在我脑中呈现,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无时不在我心中回荡着。记得毛泽东曾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足见长征意义的重大,足见长征人的坚韧与顽强。

忘不了长征中的成功的笑声,忘不了长征中失败后的志气;忘不了在成功与失败背后的一滴滴鲜血。

通过观看长征影片,使我受了一次深刻地革命传统教育,我一定要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困苦、坚韧不拔的精神,用长征的精神激励我努力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观看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篇2

纵观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力量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党重要的历史经验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基层党组织的状况是反映全面从严治党水平和效果的晴雨表,人民群众评价我们的党,主要是从身边党组织的具体形象出发的,就是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有没有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和便利。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从这个高度来说的话,基层组织建设的松懈和怠慢,比任何外来敌人的进攻更具有摧毁性。所以,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作为基层组织部门,我们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和长远之计,坚持强功能、抓基本、补短板、重创新,推动基层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党的工作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力量支撑。

观看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篇3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源头出自武汉的新兴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在刚得知有关疫情方面的消息时,我并没有刻意地将目光投放在这上面,因为我深知武汉这座城市与我所在的城市相隔甚远,并不一定能影响到这里的生活。但随着疫情的加剧,我心中越发不平静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疯狂肆虐!疫情笼罩,全国人民人心惶惶,有人急着离乡,有人忙着团聚,也有人赶着奔赴前线。

在疫情期间,最令我关注的还属冲锋在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们。一天清晨,我翻看新闻时,一条以“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为标题的新闻深深吸引了我,当我打开这篇文章,仔细阅读后才得知,这是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钟南山院士有着84岁的高龄,但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情况下,他的话像是一股暖流般流上全国人民的心头。随后,一句“没有什么事,别去武汉”,更是在新闻头条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可谁知话音刚落,他就自己坐上了去往武汉的高铁!

除了钟南山院士的感人话语,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感人事迹。在一天夜里,我仍旧关注着变幻莫测的疫情。在一篇文章旁的图片不禁让我感到好奇,图片上有一只已被汗水浸久的手,也是一位男护士的手。当他脱下防护服,摘下防护手套,若无其事地说道:“汗水浸久了,我和同事的手基本都是这样。”除了这张图片,后面紧接着还有一张:她面色憔悴,年轻的面庞上有着几道很深的印记。看过文章后才知道,这位年轻的女护士为了节约时间,连续四五个小时不喝水,防护面罩在她脸上留下了疼痛的印记。

看过这些令人热泪盈眶的文章后,我不禁感到震惊,但更多的,却是心疼。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一个个用生命佑护生命的“战士”冲在前线、逆向而行!所以在这种危急时刻,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健康,保证家人的健康,足不出户,为社会做的贡献。

武汉加油!全国人民加油!所有的辛勤付出不会白费,相信我们必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观看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篇4

把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共产党实践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1920xx年9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三湾,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同志经过认真思考、深刻汲取现存的经验和思想,提炼、确立了把支部建在连上这样一个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模式。

第二、在军队当中,连队一级团队是先锋,要冲在前、战斗在前。粟裕同志曾经问毛泽东同志,为什么把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同志的回答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连队是刀,共产党员是钢。意思是,连队是工作先锋,支部要率领党员冲在前,解决问题。在今天的工作现场,就是要激励支部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做工作,和党员、员工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切忌把自己当作是一级管理者、传声筒,悠闲自得、将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传达下去就完事大吉。

第三、党支部组织的规模适中,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化工作力。党支部率领几十人的规模团队开展工作,下设几个党小组,机动性强,便于组合调度,便于快速抓住工作时机,能够及时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展示出特色化的工作力。过去在军事组织中,连队一级团队是先锋,今天,支部所在的团队依然是具有规模化功能的组织,无论是在社会建设中,还是在企业经营中,都需要充分激发这样的团队活力,向前趟,寻求创新服务、跨越发展模式。

观看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篇5

1920xx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对于当前党的基层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事业有了基础和平台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前提是要把平台搭稳搭好。我党我军通过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首次实行了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的制度,这使得党的决定、规定在基层单位有了组织载体,从而有效解决了党对军队基层的领导问题,最终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空前提高。

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基层管理有了章法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管理。建军初期,支部建在连上从根本上解决了起义部队人员思想混乱、队伍成分复杂、组织管理弱化等问题,而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无不发挥了巨大的建设引领作用。

当前,就是要针对有的农村党支部带头人素质不高、有的社区党支部服务群众不到位、有的企业党支部发挥作用不突出、有的机关党支部开展活动不经常等现象,牢牢把握和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组织更具活力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是要提升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也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革命战争年代,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斗争力量不断壮大。突出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功能,焕发出大活力,不仅是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需求。

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思想主张更聚人心

(据《学习时报》20xx年12月11日第a5版,作者:陈明明)

观看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篇6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日子,是各族人民举国同庆共享喜悦的日子。就在1949年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回顾革命历程,中国从一个文明古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转变,再最后结束内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革命的成功是靠着无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和生命共同缔造的一个新中国。它代表着我们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结束了旧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恢复了我们的民族信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5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逐步摆脱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65年;是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65年;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弘扬,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和睦相处,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65年。共和国65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历史和实践再一次证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65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今天,我们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最能激发亿万人民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努力工作。

观看支部建在连上心得体会篇7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20xx年,我们共同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将于十一月下旬播出。纪录片共有18集,讲述了各行各业的精彩故事,记录了几代人的青葱岁月,展现了40年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和巨大变迁。这部纪录片里,有你、有我,有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乐,有属于我们40年的共同记忆!

每个人,都渴望放飞梦想。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发展个体经济,允许有城市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个体劳动。改革的突破立竿见影,全国大约有10多万人加入到个体户的行列。从放下农具的个体户到辞去公职的下海者,从自主择业的新生代到回国创业的海归派,40年间,追梦的人们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已达2700多万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奋进的人们,依然在为梦想打拼!很多90后也许想象不了买布要布票,买肥皂要肥皂票,买粮食要粮票的生活,其实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个家庭必须掰着指头算计着生活。经历过短缺的人都有着共同的记忆:排队,凭票,这是当年中国人生活中最常见的景观。

没东西,就自己造!中国人,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十多年前,在多家化纤工厂的建设和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曾经的穿衣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国家在1983年年底宣布了取消布票。

四十年过去,今天的中国,人们早已不再为吃穿发愁。在改革开放初期,买飞机票得有介绍信,一张机票四、五十元钱,比一个月的工资还高。如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开放了免签和落地签。784条国际航线,手持一本护照,中国人随时都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1977年,恢复高考,570万人参加高考;1978年,610万人参加高考;20xx年,975万学子走进了高考的考场。40年,中国培养的大学生累计超过1.2亿人,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能量之源。一个个考场走出一批批人才,一批批人才支撑起中国科技的腾飞。知识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的命运。40年间,中国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汽车的认识就是“老三样”:富康、桑塔纳、捷达。20xx年开始,中国连续九年成为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从1978年的10万辆,到20xx年的2940万辆,中国人的购车热情前所未有地释放了。

今天,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成了小康的标配。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日益融为一体的40年。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到世界经济的大海中经风雨、见世面,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毅然走出去,展示的是坚定的决心和巨大的勇气。从劳务输出到工程承包,从投资办厂到共建“一带一路”,从推进合作共赢,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我们感慨万千,豪情满怀。不能忘,南海边的春风,让希望的田野,开满鲜花。

不能忘,浪涛激荡汹涌,挡不住开拓者前行的步伐。而当下,新时代的曙光,已经铺开漫天的彩霞。穿越历史的天空,开启壮丽的航程。万里长风,声声金鼓,千秋伟业,梦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