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行为方式,从而写出更具人物鲜活性的读后感,通过书写一篇读后感,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书中的情感冲击和思想启示,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1
这是一部温情小说。“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让我们爱上这个活泼过头的外婆,也重新爱上生活。”本书编辑如是说。
七岁的爱莎有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会埋伏在雪堆里吓唬邻居;把重要的事情记在墙上,因为墙不会丢;半夜从医院里溜出来,带着爱莎翻回动物园;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射击推销员……基本上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发生什么,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一边,为了她去跟全世界拼命。为此,爱莎永远爱她。
就算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得癌症离开了,她留给爱莎一个任务——将她的道歉信交给她得罪的九个邻居。送信之旅让爱莎渐渐发现,外婆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故事,都要精彩。
书里有一句话是:“即使爱了你的外婆很多很多年,你可能还是完全不了解她。”对此我深有感触。我爱我的外婆,可对于外婆,我知道的少之又少。印象中的外婆就是瘦瘦小小,脊梁微弯的。她牙不好,几乎满口都是镶的假牙。我的妈妈是雷州人,雷州话是她的家乡话,我从小就听不大懂,最多会一些简单的词汇,真要交流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和外婆语言不通。
尽管我已经十几岁了,但和外婆见面很少。因为距离远,外婆来我们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据爸妈说,我出生时她来带过我。可是除了妈妈,家里人都是讲白话,和外婆之间的交流,说是“鸡同鸭讲”也不为过。因此聊起天来很容易就陷入尴尬的境界,语言不够,动作来凑,比手划脚成了我们沟通的重要方式。
现在,我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会回一趟外婆家,今年因为疫情更是没机会回去了。以往回去开车几百公里,总是晚上很晚才抵达。每次快到时,远远的我就看见外婆家亮着的.灯。虽然我和外婆之间能顺利聊天的时候很少很少,但她一直迁就着我,怕我吃不惯他们那边的菜而照顾着我的口味,甚至专门为了我学会几道顺德菜、学讲几句普通话。每次听见她生涩的发音,我都能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爱与包容。我想,外婆应该是很渴望和我这个外孙女好好聊聊天,像其它老人家一样,给儿孙辈讲讲过去的故事。
?外婆的道歉信》是一个关于爱、原谅和守护的故事。看完了这部作品,我坚信这个世界上肯定也会有人像爱莎的外婆一样是我坚实的后盾。书里的外婆对她的爱莎说:“好好生活,好好大笑,好好做梦。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假如我能经常和我的外婆沟通、交流,她一定也会带给我很多奇妙的经历吧。下次回去,我一定要好好地亲近我的外婆!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2
在所有开始之前,我在这本书结尾的前一夜梦到了 哈利小半。微读笔记数量多达91条,目前位居第二,仅次于《云雀叫了一整天》。这本书相继在俩个读书软件里读完,事隔好久,对外婆记忆很深。
当初我会好奇道歉的内容是什么,读到一半的时候我猜测是,外婆给爱莎的道歉信,告诉她自己骗了她,8岁的爱莎应该成熟稳重,因为爱她的外婆都是为了让她不被人当成另类才故意半夜爬动物园的墙干出一些非常人的举动的并且身患了那该死的癌症。显然是我单纯了,外婆的道歉信不只是给爱莎。
其中的翻译很有趣味,这就是为什么感动之处你的一边哭一边笑的原因。
比如玛丽在摇晃着叮当作响的外婆写给她的信封时,会侧过身子斜着眼睛望向里面,仿佛外婆会从里面跳出来,和她呜哇啦。
走在雪地上的声音就像爆米花爆开。
爱莎瞪大眼睛,就像一不留神坐在了还没干的油漆上。
爱莎陷入沉默,感觉过了大概一百个红灯。
他们站在这尴尬的沉默中,伴随着他们之间持续一生的冲突。就像兄弟。
有一天我的外公也会来转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听见他,因为他全身都在大笑。
她的头发像一蓬稻草,有两只小鸟被缠在里头打了一架。
几乎没有家具,仅有的几件相对摆放,如果有一粒灰尘掉在它们身上,这些家具好像就会立即切腹。(爱莎之所以知道“切腹”,是因为她一年前有过一段“武士迷恋期”。)
她们之间的秘密语??
密阿玛斯 不眠大陆 一万个童话永恒
密瑞瓦斯守护梦想,密普洛瑞斯存储哀伤,密莫瓦斯是音乐的发源地,密奥达卡斯是勇气的故乡,而最英勇的战士都在密巴塔洛斯长大,正是他们在无尽战争中对抗那些可怕的暗影。
外婆打扑克牌赢回来一整套公寓和雷诺,这个公寓里的人都和外婆有关。
外婆偶尔会在开车时一边抽烟一边吃烤肉,只用膝盖控制方向盘。如果她踩下离合器并大喊“就现在”!爱莎必须马上换挡。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3
外婆说,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拥有一位超级英雄。
外婆说,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七岁的爱莎有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她会给雪人穿上衣服吓唬邻居,把重要的事情记在墙上因为“墙不会搞丢”,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动物园……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最好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下,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一边。
然而,就算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因癌症去世,留给悲伤的.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帮外婆送达她的道歉信。收信人包括一只爱吃糖果的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和一个酗酒的心理医生…
77岁的外婆,是一个“以她的年纪太过活泼”、到处“惹事儿”的老太婆。
她是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老太太,却深深爱着外孙女爱莎。
爱莎快八岁了,喜欢漫威漫画、喜欢哈利波特、喜欢维基百科,她古灵精怪、成熟早慧,却被大人贴上“另类”的标签,在学校被同学欺负。
但外婆说:“只有与众不同的人才能改变世界,平庸的人什么事都改变不了。”她鼓励爱莎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勇敢做自己。
在爱莎心爱的格兰芬多围巾被同学扯破后,外婆带着她翻入动物园“喂猴子”,因为“我不希望你因为围巾的事记住今天,所以,我想与其那样,倒不如因为外婆闯进一家动物园而记住了今天这个日子……”
“改写记忆是一种很不错的超能力,我觉得。”
“如果你摆脱不了坏事,就必须用更多‘好料’去盖过它。”
在爱莎难过的时候,外婆给她讲关于“不眠大陆”和“六大秘密王国”的故事。爱莎可以从外婆的衣柜里进入“不眠大陆”,那里有云兽、蚁象、雪天使、巨怪,国王、皇后、王子、公主、骑士……。而那个神奇的衣柜,永远足够爱莎平躺在里面,无论她是六岁还是七岁。
拥有一位外婆就像拥有一整支军队。外孙或外孙女因此获得一项特权: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有人站在你这边,即使是你的错。事实上,特别是你错的时候。
“毕竟每个七岁小孩都该有一位超级英雄,而所有不同意的人都该去检查一下脑袋有没有问题。”
在读这本书时,我不时会被逗得哈哈大笑,可是读到下一章,又会眼泪汪汪。当故事里的人,被原谅、被需要、被治愈、被守护,当我们惊奇地发现外婆的童话与现实中的“公寓”交织重叠,我们会被作者清新的笔触和精彩的构思折服。读这本书,就像是拼图,画面一点、一点变完整,我们的心也一点、一点变柔软。
当我们被网红词汇裹挟着,从“我好难”到“早安,打工人”,从“蓝瘦香菇”到“耗子尾汁”,我们或许理所当然的渴望“把生活过成诗”,可这种渴望往往在赶早八、忙社团活动、为结课考试复习时化为奢望。我们也许没办法说走就走、踏上旅途,更没办法山间小憩、对月独酌,但是,我们至少还能捧起一本书,用指尖与纸面摩擦产生的温度,给自己烤一个甜甜的、童话味的面包。
如果不把生活过成诗……这当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把生活,过成了不忍卒读的童话。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4
最开始读的时候,还没有分清主线,对角色也并不清楚,再加上童话故事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所以读前面一半时有些吃力的,经常不明白“这到底怎么回事”或是“这是什么伏笔吗”?这种阅读障碍还是挺消耗看书的热情的,好在慢慢看下来就梳理通了,也懂了不眠大陆与现实的对接——不眠大陆是现实的映射和超越。
不眠大陆有六个已建王国,分别是爱、悲伤、梦想、勇气、跳舞和战斗,这是外婆给爱莎和那些她帮助过的孩子们构建的童话世界,教会他们爱、梦、敢和战斗,收藏他们的悲伤欢笑。
比起随着故事叙述而展开的六个“关键词”,我反倒更被最后一个关键词所感动,也就是外婆希望重建的“原谅”大陆,这个关键词在书的最后才放到明面上讲述,但是回想一下书中的情节,“原谅”却是贯穿首尾的。外婆没有时间陪伴爱莎长大了,便通过一个“骑士冒险”游戏让爱莎学会了爱、勇敢以及原谅。无论是在童话故事里还是现实世界中这三个词都很美好。
最开始我有些不太能理解爱莎这样的女孩,我欣赏她的机灵古怪,但是仍然觉得8岁孩子有些过于成熟、苛刻、没有礼貌了,但是在书中我看到了爱莎的成长和变化,这变化体现在她对每个人的态度上,有改变总归是好的,这或许也是外婆最希望爱莎能学会的——学会原谅,学会包容。
比较惊喜的人设是布里特玛丽,因为这个角色太鲜明了,而且结尾还有很大反转,不突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很大的感染力。
一如格林童话一般,故事最终走向了最圆满结局,似乎真实又似乎不真实,作者还是很善于都包袱的,结尾用自我调侃的方式把“童话故事结尾难”表达了出来。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5
不到八岁的爱莎简直就是女战士。我超爱她,我喜欢这本书里的几乎所有人,甚至包括布里特玛丽。
一条线带出一封信,一封信扯出一个人,一个人生出一个故事,一个故事造就一段人生。而人生太神奇,千奇百怪,不活一遭总不知道结局是什么,而就算知道结局往往又毫无意义,毕竟过程更重要。
像书里说的人很简单又很复杂。而人不可能是完美的,就连超级英雄也是。但都在努力希望自己一生中不混蛋的时候比混蛋的时候要多,并为多多少而用光力气。
很喜欢这本书,真的。能让人哭着哭着又笑出来,笑着笑着又哭出来真的很不容易。更多是感动,爸爸妈妈虽然离婚了,各自组建了新家庭,但都试图给爱莎更好的爱。不是说出口的才叫爱,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有爱莎那么聪明,自己去探索去观察去发现,通过一个个片段去了解别人的过往,倾听别人人生中讲述的我跳舞我悲伤我梦想我爱与我战斗的每一个故事,了解掩藏在背后所有所有的真相,将心比心感受他们遭受过的伤接受过的爱,也许这样我们才看得懂人世间,知道七情六欲,理解他人,最后懂得原谅,创造出“我原谅”的童话王国。
作者真的很强大,他通过爱莎告诉我们阅读量大真的很重要,不然就会像我一样写个读后感都下不去手。
最后,与其说要像作者想表达的不要害怕自己与众不同,相比之下作为普通人的我其实更害怕自己居然如此普通。
晚上不到九点就睡着的一个好处就是凌晨三点钟我上了一趟厕所后就再也睡不着,然后异常精神地看完了这本好书。
感恩,即使这一周的某一天因为某件事我很愤慨和难过。但现在,我原谅他们了,我也原谅我自己了。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6
每一位外婆都是超级英雄,如果说《云边有个小卖部》中,刘十三的外婆的超能力是长久的爱与陪伴。那《外婆的道歉信》中,爱莎外婆的超能力就是原谅与成长。7岁的爱莎遭遇校园霸凌,于是她那个缠绵病榻的外婆,半夜逃出医院,带着爱莎翻进动物园看猴子大闹一场,用彩弹枪打销售员,只为了能让爱莎忘记在学校的不愉快。外婆说如果你摆脱不了坏事,那就必须用更多的“好料”去盖过它。
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边,为她去跟全世界拼命。但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爱莎的外婆被癌症打败了,最后留给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邻居们。收信人包括一只爱吃糖果的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这一趟送信之旅让爱莎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都更加精彩。
我想外婆给爱莎带来的是温暖,让爱莎逐渐变成了自己的超级英雄,就像痛苦散去后总会把剩下的结晶留在你的身上,但这个时候他们就再也不会痛了,只会散发着让你成为你的光。
在backman的笔下,外婆为爱莎建造了“不眠大陆”和一个个“神奇生物”,在这片大陆,爱莎可以抛弃孤独、恐惧和悲伤,拥有自由、勇敢、童真。而“不眠大陆”就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神奇生物”也是身边鲜活的人物。就像外婆说的那样:最好的故事从来不是完全真实的,也不是完全虚构的。
这是写给大人的童话,生活其实很艰难,艾莎身边的人无一不背负着痛苦,而与众不同的外婆和艾莎,就是抚慰这些受伤心灵的最好良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超级英雄,把生命教给生活,把生命还给自己——致敬超级英雄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7
暑假里,我做了一回小书虫,看了好几本书,其中我看的第一本书叫《外婆的道歉信》,这本书的名字非常吸引我,为什么外婆要写道歉信呢?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外婆说,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书中的主人公是爱莎和她的外婆,爱莎是一个聪明,超级可爱的七岁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她唯一的朋友就是她的外婆,她的外婆是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进了动物园,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射击推销员。
当我翻开书的时候,里面有一封信,信里全是英文,这封信引起了我更强的好奇心,难道这份信就是外婆写给爱莎的吗?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想从书中寻找答案,由于爱莎拥有远超同龄孩子的情商和智商,所以她过于特别,常常被欺负,有一次,爱莎的回答让一个男孩不满意,他就打了爱莎,外婆就冲着校长咆哮,“这小子不是因为打了女孩子才是个混蛋,是因为打了人,任何人!”因为这件事还得罪了校长。外婆是爱莎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下,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一边,为了她去跟全世界拼命。
就算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能力的一天,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到最后,留了一封信给爱莎,虽然外婆的错别字异常凶残,但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对爱莎的爱。信中写道:你是我们中最了不起的人,好好长大,做个与众不同的人,好好生活,好好大笑,好好做梦。
这本书真的让人非常感动,外婆对她的老去和死亡感到抱歉,希望爱莎好好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这是一个关于爱,原谅和守护的故事,看完以后,让我难以忘记。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8
爱莎是个早慧但是超级可爱的七岁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她最爱的依次是她的外婆、哈利·波特和维基百科。由于拥有远超同龄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她显得过于特别,因此常被同学欺负。爱莎的外婆七十七岁,她的初次登场就是给雪人穿上衣服让邻居误以为有人从阳台上跌下楼。不仅如此,她还敞着浴袍(里面是裸体)站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射击推销员,边开车边吃烤肉却喊爱莎换挡,揩男护士的油……种种疯狂行为可谓“罄竹难书”。
这样一个看似“不负责任”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在她受伤害怕的时候,带领她进入童话世界经历冒险故事,以此躲避现实带来的打击与恐惧。当爱莎在学校受尽委屈,外婆就用自己做的傻事(超好笑)来帮爱莎“改写记忆”。用外婆的话说:“如果你摆脱不了坏事,就必须用更多‘好料’去盖过它”。
这本书所承载的并不仅仅是一对祖孙的温暖情谊,更多的其实是作者关于“人生的幽默与哀愁”的感悟。因为最重要的故事将在第四章出现。接着,与外婆有关的邻居们相继登场--一只爱吃糖果的凶恶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消毒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和一个酗酒的心理医生等等。他们的出场给这个看似轻松好笑的故事增添了不少现实的残酷。
“我得感受这些角色,我的每一个句子都是在感受角色……小说是用情感做素材的,有时我会离开朋友,离开我的社交圈,也有时候是他们离开我。因为我这个人天生难以和别人保持一段长久的关系,所以我笔下的人物会在空房间里一个人对着自己生闷气,这不是凭空瞎写的,我就是这样的人。”
外婆就是“这样的人”。某次,爱莎听到有人说外婆可以一个人在一个空房间里吵起架来。当爱莎把这句话告诉外婆时,她看起来很生气,竟然反问出一个不合逻辑的问题--如果是房间先找碴儿呢?
勇敢地去做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是我们生来的权利--这是全书被外婆频繁强调并贯彻始终的观点。外婆是与众不同的,她也希望爱莎能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只有抛开那些无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爱莎才能真正理解外婆的人生,才能真正听懂邻居们的故事。
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爱莎问太多问题的时候,外婆就会翻着白眼反问:“你没听过那个故事吗?有个女孩想太多,然后就爆炸了。”
诸如此类的巴克曼式的诙谐与治愈集结而成的《外婆的道歉信》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欢迎。面对粉丝的追捧,他很冷静:“有一部关于格兰特·莫里森的纪录片,蝙蝠侠漫画的作者。在一次签名会上有读者问他:‘为什么你的故事能够打动我,甚至让我为之流泪?’莫里森回答:‘我只能说,我的作品是将打动我的那些东西扩散给你。’他说得太准确了。这就像一根连接你我的电线,当我的故事打动我自己的时候,我希望电线那头的你也被点亮。”
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个依然热爱故事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