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活动方案5篇

时间:2023-11-18 作者:loser

活动方案为活动的预算和资金分配提供了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这个活动方案包含了详细的时间表和任务分配,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主题式教学活动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主题式教学活动方案5篇

主题式教学活动方案篇1

活动来源:

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祭天祭祖外,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苏州至今有“冬至大如年”的习俗,“圆夜饭”不仅丰盛,每道菜名更是有寓意。

今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说到冬至节,不是每个中国的小孩都知道的。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一些隆重温馨,丰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习俗正在被人们淡忘和简化。因此通过开展此活动,进一步让孩子了解了中国的传统习俗。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1日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主题式教学活动方案篇2

一、主题的产生:

冬去春来,小朋友在一次餐后散步时惊喜的发现幼儿园樱花林里的樱花树一改冬季光秃秃的模样,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悄悄地萌出了点点嫩芽,可在它旁边的法国梧桐树还是枝光叶秃,一片沉寂。于是,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开始讨论并比较各种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成了一个新的主题——树。

二、主题的价值:

1、结合绿色环保教育,幼儿了解树给我们人类带来的益处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懂得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应该从小爱护树木。

2、树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园内外有不同种类的树达几十种,幼儿在研究的过程中便于就地取材。

3、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树的变化随时进行观察、记录、研究,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以及研究的持续性。

三、主题总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了解树的不同名称、种类、外形特征及作用,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通过对比树叶,初步了解秋天落叶树要落叶,常绿树不落叶的简单道理。

3、幼儿能具体认识柳树、马尾松等常见树种及其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及观察的顺序性。

4、幼儿能用多种美术技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不同树的形态及特征。

四、活动准备及提供活动的帮助:

1、活动区提供材料:

(1)美工制作区:易拉罐、各色皱纹纸、铁丝、彩带、瓦楞纸、废旧报纸等废旧材料。

(2)图书区:有关树的图书、图片。

(3)益智区:树的迷宫、1——10的大树图卡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4)表演区:柳条、树的模型。

(5)建构区:废旧纸盒

2、家长提供的帮助:

(1)上网查询有关树的资料。

(2)协助幼儿寻找搜集树的图书、图卡。

(3)引导孩子随时观察身边的树的变化。

五、围绕主题进行的活动:

活动一:树的种类

1、讨论:千奇百怪的树

2、户外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

3、常识活动:认识马尾松

4、音乐活动:柳树姑娘

5、古诗:《咏柳》、《大林寺桃花》

6、美工活动:布置绿色树林

7、手工制作:我喜欢的树

活动二:树的变化

1、小组观察讨论:下雪了,树变了

2、观察记录:红叶碧桃和毛桃的变化

3、户外写生:柳树桃树

4、故事《小桃仁》

5、游戏:有趣的木桩

6、分组讨论:

(1)树没有了皮能不能活

(2)树干为什么都是圆柱形的

(3)大树的年轮

7、美术活动:四季的树

活动三:树的用途

1、认知活动: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集体谈话:多种多样的木头制品

3、小组讨论:纸是由树做成的吗

4、劳动实践:大家一起来植树

5、表征活动:我们这样爱护树木

6、故事《猴山》

7、体育游戏:小猴摘桃

主题式教学活动方案篇3

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主题名称: 让自信导航,快乐成长

活动时间: 2012 年 10 月 22 日(运动会后)

活动对象: 高一(5)班 设计者: 李璐瑶

一、活动目标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中学阶段是学生逐步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由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化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对高一学生来说,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多学生感到不适应,会出现许多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通过这个主题活动,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自我,尊重自我,建立自信心,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迎接挑战。

3、让学生了解自信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

发展。

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欣赏和赞美别人,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4、使学生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树立自信。

二、制定依据

1、12-16 岁年龄段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 生理变化比较迅速 ,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

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失落和自卑感。不少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希望之所在,宠爱有加;

在以前的学校是老师眼里的乖学生,学生心目中的好同学。进入高中,情况发生了变化,面临的是如林 “高手 ”的激励竞争,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尖子 ”可能不尖了,原来是班级或 校级学生干部的,可能变成了 “庶民 ”。面对角色的转变,着不同的心态,素

质较好的学生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当位置,不同的学生有

或许会从 “庶民 ”再次成为

“尖子 ”:但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因失去自信而产生失落和自卑感,从此而一蹶不振。2、心态分析

(1)、面对新环境、新老师和新同学,会产生陌生感和不适应。

(2)、高一的学生大多是原初中的学习尖子和主要班干部。在这种强手如林的情况下,多数同学因地位的变化会产生挫折感。

(3)、憧憬美好的未来,但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估计不足。(4)、留恋初中的学习生活,对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不适应。

3、从高一(5)班获得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来看,这个班还是很不错的,只是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找回自信,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适应环境、老师、同学及学习任务的变化,转变角色,正确定位,是高一新生开始高中生活的第一步,它将会关系到高中三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今后事业的发展。

三、系列思考

第一阶段:(10 月 22 日)准备。

10 月 22 日早上举行“让自信导航,快乐成长”大型主题校会。

第二阶段:(11 月 22 日)主题班队会竞赛。

在班里分各小组举行“靓丽自我、需找自信”竞赛评奖活动。

第三阶段:(12 月 22 日)个人特长展示。

1、各小组举行“我自信、我成功、我快乐”个人特长展示活动。 2、绘画、书法、征文、演讲比赛(具体事宜自定)第四阶段:(元月)活动总结。

1、全班开展“自信自强十佳学生”评选活动。 2、全班开展“最能给我自信的好老师”评选活动。

行完就会结束,它会伴随着我们的高中生涯成长。

四、主要活动过程

时间

活动环节 1.揭示主题

教师活动 展示出一些“自

学生活动

让学生思考后,先同学讨 论,可以说说这次运动会 的心得,再指名同学发 言、交流,然后小结。

设计意图

明 确 原 来 自 信 就 2 分钟

信”的图片,像 运动会上的奔跑 的一瞬间,照片 要从各方面来突 出这个自信的主 题。

8分钟

2.“让自信 导航”活动

观看学生的活 动,并且进行引 导,提示

是一个人对自己 的积极态度,是对 自己能力的充分 估计和肯定。自信 能让我们战胜困 难,自信让我们走 向成功。

在学生交流的基

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自信的名言、故事 础 上 让 学 生 感 悟或自身的体验。并出示下 “自信伴我成功,面的问题:“这些名言、成功带来自信”。

故事对你感触最深的是 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 什么?”继而安排同学进 行交流

15 分 钟

3.开始游戏 参与到学生的游 戏中,可以带头 说自己的优点,也可以随机抽学 生名字,说几个 学生的优点,对 学生做一个引 导,让学生学会

一是调动学生参 与活动的兴趣; 二

游戏一:(夸夸我自己)游戏二:(请你夸夸我)(结合运动会中的典型 事件,表达出班级的团 结,激发学生的自信)

是“让学生在生活 性的活动中去体 验、去感悟,生成 积极的情感反应,在活动中获得体 验,在活动中获得

自己说。

10 分

4.心理活动 体验。

设计类似于“自 我诊疗法”活动

新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把握长处、增强自信,为自己喝彩,走向成功。游戏从自我赞扬到相互赞扬,让学生明确 “我心目中的我”和“他人心目中的我” 不断强化对自己长处的认识,从正面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并更好地体验自信伴我成功,成功带来自信。

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自卑是自信的敌人,抛弃自卑,树立自信心,便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你有过自卑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请大胆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通过齐唱,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进一5 分钟 5.师生齐唱 1、播放歌曲

和学生合唱,也可以让学

? 相 信 自 2、老师领唱 己》。学

3、注意每一个生的反映

生轮着唱,每个人接一句,步强化 “自信与成功和失败”的关系,活跃气氛。

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我自信,我能行”的信念。

最后,在课下还可以找同学聊天,一些没表达过想法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自己的课上的收获,并且为以后几次的主题活动做好准备。

主题式教学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毛衣摩擦产生的现象。

2、激发幼儿喜欢做小试验的兴趣。

3、尝试作记录。

活动准备

1、纸屑、记录纸

2、毛衣、塑料尺、塑料棒、铅笔、木筷子、记录表、木梳子、塑料梳子、木棒等

活动过程

一、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思考。

1、创设情境

教师:冬天来了,天空上飘下了美丽的雪花(白纸屑)!

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拣起来玩啊?

教师:可是,小雪花一碰到我们的手,就化成水了。

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我们不用手,就能拿起这些小雪花呢?

2.启发小朋友想出各种方法。

二、做各种物品摩擦产生的现象

1、教师:老师手里面有一把尺子,老师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2、看看老师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开花。(在毛衣上擦)

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纸屑。

看看,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纸屑被吸引过来了,轻轻一擦,神奇不神奇啊?

3、教师:这里还有一支铅笔,让我来试一试,看能不能产生魔力。

神奇一擦,芝麻开花,能不能吸引啊?(不能)

4、教师:这还有一把梳子,让我看看能不能产生魔力。

老师这里还有木筷子,木棒,这些东西擦了以后还能不能产生魔力呢?

我想请小朋友来做试验,老师有个要求,把能产生魔力的的东西和不能产生魔力的东西都在纸上记录下来,小朋友分组做试验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人一个人做,其他的小朋友要仔细观察。

三、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统计的时候引导幼儿如何做记录。

四、总结

教师:原来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这些东西擦了毛衣以后,能吸引小纸屑。

其实,在冬天,很多东西因为摩擦而互相吸引,看当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

小朋友,如果以后你发现更多的东西能摩擦后互相吸引,就告诉老师,好不好。

看看谁有一双最善于发现奥秘的眼睛。

主题式教学活动方案篇5

一、活动目的: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为了纪念屈原,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3、端午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二、认知:

技能:发展学生利用网上平台互相交流的能力。

情意: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更好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中知道以前所不了解的文化,能更好的传承我们民族的古老文化,使之不被遗忘。

三、活动准备:

1、组织调查: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由组长组织调查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整理成文,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2、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和作用。

3、制定活动计划。

四、活动安排:

1、举行一次有关端午节的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准备些龙舟的图片贴在墙上,以及一些屈原写的名诗名句作为教室的装饰,既美观,又给节日增添了气氛,将教室的气氛与此节日相呼应,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为了庆祝什么节日而装饰的。

(1)同学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识。

(2)开展端午的知识竞赛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古诗文的交流或赏析。

(4)谈谈对端午节以及屈原的感想,说说自己眼中的端午节,以及对爱国主题的扩展,进一步深化其意义。

2、要求学生绘制设计有关端午节的小报。

3、开展为四川灾区的孩子写慰问信活动。

4、出一期有关端午节的黑板报。

5、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诗人,所以也称为“诗人节”,举办一个诗歌比赛,不但可以借此纪念死去的屈原,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互相切磋有所长进。

6、在家与家人一起包粽子,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学生进行包粽子比赛,或到敬老院与老人一起包粽子过端午节。

7、开展我与端午的征文活动,让学生谈体会、写感想。

五、活动的意义:

1、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中国的传统习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我们可以趁端午的机会向长辈们学习包粽子的方法,我们作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学生,也可以发明一下粽子的口味,形状,相信这是十分有趣的。

2、端午节要佩戴香囊,我们不妨在端午节前夕买好或自己制作香囊送给家人,我们送家人香囊可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感谢他们平日为我们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