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语文教案优质7篇

时间:2023-05-11 作者:Kris

其实大多数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是会进行教案的写作的,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老师肯定要注意联系实际,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下语文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优质7篇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篇1

?山青青》

教学目标

1、认识“鸣、声”等六个生字,会写“叫、苗”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难点:从诵读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师:谁能说说自己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畅所欲言)

二、揭示课题。《山青青》

生: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小黑板。(以下生字带音节出示)

山水雨田鸟鸣叫声苗草蒙

2、指名拼读,并说识记方法。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去掉音节再指读、齐读。

5、用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造句。

6、读课文。

a、指名读b、齐读

四、学习儿歌,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山青青”的美。

1、指读儿歌,说说儿歌写了几句话?儿歌写了那些景物?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山水鸟树草花苗田风雨

2、这里的景色美不美?谁能把课文的美读出来。(指名读)

3、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还有一声声的鸟叫。两句话对比读读体会有什么不同。

a、“山青,水青,鸟儿鸣叫一声。”

b、“山青青,水青青,鸟儿鸣叫一声声。”

师:叠词的运用,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更突出了这个地方的山水之美,鸟叫之欢,鸟儿之多。

4、树是绿的,草也是绿的,在这满目绿色之中五颜六色的山花也探出了小脑袋,露出了张张笑脸。

请同学们笑一笑,大家互相看一看,同学们的笑可以说是笑盈盈。

5、指名读第二句话。(读出景色的美)

6、苗是绿的,田也是绿的,一切都被那蒙蒙的春风春雨吹绿了、染绿了。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体会“绿蒙蒙”的意思。

7、指名读第三句话。(读出景物的美)

五、读儿歌,让学生尽情享受山水的美。

1、教师按板书内容引读。

2、指名读、齐读。

3、男、女生对读。

4、用拍手的形式朗读。

5、背诵课文。

a、指名背b、全班齐背

六、总结课文

山青、水青、树青、草青、苗青、田青、鸟儿欢叫,花儿欢笑,这一切,沐浴在蒙蒙的春风春雨中。诗歌从颜色美:青青的世界,声音美:鸟儿鸣叫一声声,形态美:山花朵朵笑盈盈,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意图。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篇2

小书包(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朋友,每天它陪我们一起上学。放学之后它陪我们一起回家。它帮我们带好了学习用品。它就是我们的--小书包。(板书课文题目)

2.复习词语。

(1)认读字卡。

(2)扩词练习。出示“尺、本、刀”。给这三个字组两个词。最好不重复。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并促进课内外知识的贯通。

二、学习韵文,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韵文,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练习读韵文。

(2)指名朗读,随机评价指导。

(3)小组内互读韵文。

(4)对照生字表在韵文中画出生字或自己不理解的词。(生字用“圆圈”画出来,在不理解的词下面画“横线”。)

2.说一说:这篇小韵文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1)学习第一句话。

①“宝贝”指什么?为什么称为“宝贝”?

②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句话。

①这句话讲了什么?

②学习“课”字。“课”是左右结构的字,上课要用语言来交流,所以是“言字旁”。

③这些是小书包里“宝贝”的代表,其实还有好多“宝贝”,我们没有说出来。你们能用书包里的其他宝贝来替换这句话吗?(给学生创造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3)学习第三句话。

①这句话说了什么?

②“静悄悄”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那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是“静悄悄”的?

预设:夜里静悄悄。大山里静悄悄。大人没回家,家里静悄悄。站队时要静悄悄。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句话。

①学习“早”字。出示图片,体会日出的时候就是早晨。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早”字。

②学习“校”字。“校”是左右结构的字,是形声字。

③这句话讲了什么?

④指导朗读。

3.齐读韵文。

4.做课间操。

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法朗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创编体会用语文的乐趣,实现教学目标。

三、实践操作,有序表达

1.教师引言:小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宝贝。你们会使用这些宝贝吗?

2.说一说怎样削铅笔。引导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话。

3.小组合作说一说怎样在桌面上摆放学习用品。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我把( )放在( )的( )边。

4.汇报展示摆放的结果。

设计意图:创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想说、能说、抢着说的意识,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语言文字的使用者。

四、指导写字,认真细致

1.学习书写“早”字。

(1)引导学生观察“早”字在田字格中的大概位置。“日”字的字形略扁。“十”字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竖、横折、横、横、横、竖。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2.学习书写“书”字。

(1)引导学生观察“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字的横折钩的“横”写在横中线上,左边略低,右边略高,竖写在竖中线上。

(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讲解书写规则:从上到下。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每一笔每一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讲解起笔、收笔和笔画的轻重、长短以及占格等情况,这样,学生的第一印象会比较深刻。教师示范和学生反复练习结合起来,才会写出美观大方的字来。

五、布置作业

1.读两遍课文。新学的生字读3遍。

2.自己整理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面。和家长介绍自己是怎样摆放的。

设计意图:巩固识记生字,引导学生整体回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理、自主,与家人分享学习的快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记字,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了快乐。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及扩词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培养学生看图和读书的能力。

重点:

学会dtnl的音、形。

难点:

练习dtnl与aeiu相拼的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读6个单韵母。

2.齐读4个声母b p m f

3.认读音节:b4 b! p2 m^ f$

二、指导学习声母

1.学习d

(l)(出示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马在奔跑)

(2)示范发d的音,d就是马奔跑时发出的声音,发d音时,舌夹抵住上牙床,舌尖突然放开就能发出这个音。

(3)学习顺口溜:左下半圆d-d-d

(4)d——b有什么区别?

2.学习t

(1)(出示第二幅图)图上画了什么?t的形状像什么?(伞柄)

(2)示范t的发音,方法与d差不多,但t要送气。

(3)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下t一t一t

3.学习n

(1)(出示第三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个门洞)

(2)n的顺口溜:一扇小门n-n-n

(3)示范发音:发n音时,用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从鼻子里出来。

(4)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i

(l)(出示第四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根小棒)

(2)示范发l音,发音时舌头顶住上牙床,让气从舌头边出来,叫舌边音。

(3)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一根小棒l一l一l

5.指导书写:

d的形状像什么?(马蹄印)d的笔顺:c d共两笔,占中格和上格。

t的笔顺:| t共两笔,t写在上格和中格。

i n共两笔,占中格。

l竖要写直,占中格和上格。

三、巩固练习

1.认读声母d t n l

2.说顺口溜猜字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声母d t n l

2.区分bpd的不同点,m和n的不同点,t和 f的不同点。

小组讨论,指名说。

3.拼读音节:指名读、齐读(板书)

ba bo be bi pa po pe pi

ma mo me mi fa fo fe fi

二、学习拼读

1.看图练说,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音节d。

自由试拼、指名拼读,集体拼读。

3.出示音节n、t、l,

分小组拼读、指名拼。

4.教直呼方法,拼音时,先摆好d的.口形,紧接着用d的本音连带调a的韵母,一口气呼出音节

用同样方法看图学习其他音节

da、di、tu、nu、li、lu、ni、na。

三、出示音节,让学生练习拼读或直呼

da de di du ta te ti tu

四、拼读音节并作比较

naacute; nǚ lugrave; lǘ dǎ duacute; tǎ tugrave;

五、指导学生朗读课后短文

六、总结

我们学习了四个声母dtnl,它们发音时都用舌尖顶住上牙,口形像e一样半开。

教学后记:

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和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生字卡片,做“乌鸦喝水”实验的用具、材料。

学生: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讲乌鸦喝水的故事,留下乌鸦怎样喝水的悬念。教师相机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提醒学生借助拼音认读不认识的字。

2. 学生自由读,互相帮助解决碰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 四人学习小组用生字卡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互相听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4. 教师用生字卡抽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并让读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是怎样识记生字的。注意鼓励学生的进步。

三、 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抽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读后出示实验用的瓶子,让学生观察,以帮助学生理解“水不多,瓶口又小”的意思。

学生扮乌鸦表演喝不着水的情形,学生通过看表演理解“十分着急”的意思。

2. 朗读三、四自然段。

读完课文后,让一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乌鸦喝水”的实验。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动手,理解“衔”、“放”、“渐渐升高”的意思。

3. 朗读全文。

4. 想想乌鸦还有别的什么办法能喝着水,再和同学交流。

四、 练习写字

1. 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跟随书空。

2. 教师指导关键笔画:“么”的第二画是撇折;“升”的第三画是撇,但这一撇不能太斜。

3. 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4. 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价,注重鼓励学生的进步。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三、学生分析

只知一分钟很短,却不知有时一分钟也会感觉很长。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入手,懂得“分秘必争”的道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应该是一件很轻松,也很感兴趣的事。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做游戏:全体同这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很长)

2、小结: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象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是不算短的。既可以增强课堂情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便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识字中,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促进了预习。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提出问题。(自由发言)

2、分组讨论: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学生活动:

①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②几名学生模仿着演一演。

3、集中汇报,边演边读。让几名学生到前面表演。(很形象)其他学生欣赏。师提问:在你看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一读呢?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配合着表演有感情地读一读。

4、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穿插着表演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他们边读边演,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自然地促进了朗读水平的提高。)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回家后每人用一分钟做一件事情,明天全班交流,评出“与时间赛跑的人”。(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篇6

(一)

第一课时bpmf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六单元(出示课题:字与拼音(二)。(齐读课题)

2、老是这儿有一些字母,请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出示:āóēǐūǚ)

3、刚才你们读的都是韵母,从这节课起,我们还要学习一些字母,它们都是声母。(板书:声母,学说“声母”一词)

4、学会了声母,我们就能学拼音节了。汉语拼音中声母又23个,他们的发音又轻又短,今天我们就先学前4个。

二学习b,练习b的拼音

1、小朋友看看书上26页的黄色方框里有几幅图几个声母?(4幅图4个声母)先看第一幅图,谁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丁丁在听广播)

2、(出示:b)这个声母的发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的轻一点短一点。(师范读,学生跟读)

3、多种形式炼读。

4、出示:b-ā-bā当声母b和韵母a在一起时组成了一个音节。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比较哪一个音读的轻,哪一个音读的重。

5、前面一个音读的又轻又短,后面一个音又重又响,而且拼读速度要快,这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6、多种形式练习拼读,认识汉字“八”。

7、多种形式练习拼读ba的四声。

三、p的拼音

5、观察图画,看看上面是谁,在干吗?并猜一猜这个字母的读音。

6、那一位小朋友能试一试?

7、师生共同交流。(指名说,老师正音)

四、自学m、f

1、下面两个声母,小朋友借助书上的图猜一猜它们读什么?自己练习它们的发音和拼音。

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说。(2)师正音。(3)多种形式的读。

五、复习巩固,了解标调

1、指名读黑板上的读音。

2、仔细观察每个音节,说说声调都标在谁的头上。

3、师带读课文。

4、练习。

b-ǐ-bǐm-ó-móp-í-pí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4个声母以及它们的拼音,大家学的都很认真,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4各声母,相信你一定会学的更棒。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篇7

?池塘边的叫声》

教学目标

1.理解青蛙和小鱼是怎样成为朋友的?生活中怎样和朋友相处?

2.了解青蛙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鱼只能在水里游。

3.学会编故事,模仿青蛙的语调给小鱼讲故事。

4.认识本课15个二类字,并熟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兴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你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学生积极发言。小狗:汪汪。小羊:咩咩。小牛:哞哞。青蛙:呱呱……

2.点题。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池塘边的叫声》。

板书课题:池塘边的叫声。

3.请学生第一次质疑: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的?

师:想知道这个问题,读了课文后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查二类字表,可以猜字,还可以问同桌。)

2.教师把二类字打到大屏幕上,等学生读完课文后,检查他们的认字情况。

3.听课文录音,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检查生字:找来很多小动物的图片,每张图片背面写上一个生字,正面投射到大屏幕上,学生想要哪种动物,必须得认识背后的生字,然后把动物图画奖励给学生。

4.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

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教师复述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熟读了课文后,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叫声是青蛙发出来的,原来这叫声是青蛙在给小鱼讲故事呢。

(但是读完了课文,学生会有新的问题提出。)

三、学生第二次质疑。

1.青蛙眼睛为什么转了一下(两下)?

2.青蛙为什么不怕累,每天都会给小鱼讲故事?

3.青蛙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

4.小鱼为什么叫青蛙为大哥?

5.小鱼为什么会亲青蛙的白肚皮?

6.小鱼为什么一上岸就会死?

(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但是都能围绕本课的内容。)

四、学生就以上问题分小组讨论(四人小组)。

五、学生汇报(精选其中一段)。

1.学生说:“小鱼称青蛙为大哥,青蛙要背小鱼上岸。当小鱼说自己上不了岸时,青蛙说他把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鱼听。小鱼听后,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从此以后,青蛙每天给小鱼讲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小鱼很有礼貌,青蛙很讲信用,所以他们会成为好朋友。”

2.表演和分角色朗读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学生表演青蛙给小鱼讲故事(用时较长)。

表演到最后,演青蛙的小朋友必须给演小鱼的朋友讲一个岸上看到的、听到的故事。

(1)一个学生把一年三个季节的景色描述给小鱼,惟独没有描述冬季。教师问他为什么没有冬季,学生说:“冬天青蛙都冬眠了,怎么给小鱼讲故事呢?”

(2)另一个学生说:“青蛙对小鱼说,你每天晚上可以出来看天上的星星。”

4.至于“小鱼为什么上岸后就会死”这些涉及生物科学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去查资料解决,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六、课后练习。

________只能在水里游。

________能在水里游,也能在岸上跳。

________很讲礼貌,________很讲信用。

七、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间如何友好相处。请你们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