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学习中,我们都会碰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事迹材料的重点在于展示某些人物的杰出业绩,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最美家庭事迹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最美家庭事迹篇1
多少年来,尊老敬老一直备受推崇。在白塔社区,一提起罗淑华的名字,人人皆知,都说她是一个好儿媳,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95岁的公公,是社区妇女学习的好榜样。
罗淑华,女,今年49岁,家住白塔小区10号楼一单元202室。自过门后,她便无怨无悔地扛起了照料公婆,操持家务的重担。多少年来,无论春夏秋冬,她总是做着同样的事情:日复一日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当公公情绪烦躁不安时,她总能耐心劝导,想着法逗老人乐。每逢遇到好天气,她就陪公公到户外晒太阳、聊天散心。
有一次,老人看着媳妇这样无微不至地照料自己,衷地说:“淑华呀,我这都一身老骨头了,不中用了,你可别为了照看我累坏了身子骨啊!”她心头一热,赶紧开口劝慰公公:“爸呀,您不用担心,我身体好着呢。只要您老过得幸福、健康、长寿,就是对我最大的心疼与认可”。罗淑华的孝行,有口皆碑。
现在,罗淑华家中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可她对公公的孝敬之心却从来没变。她每次外出回来,总不忘带些时令的水果食品给老人尝鲜,隔几天就给老人炖一次鸡汤或骨头汤等,为老人补身子。前年冬天,她怕公公受冻,特意给老人买了一床电热毯。现在,罗淑华的公公逢人便激动地说:“我媳妇淑华对我真心孝敬,待我比亲闺女都亲,能娶到这么好的儿媳妇是俺家几代修来的福份。”每逢听到公公对别人夸赞自己时,罗淑华总是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对人家说:“做为儿媳,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再说将来我也会老啊,也要靠自己的孩子照料啊!”
多年的`朝夕相处,使他们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一样的性格,相同的爱好等。多年的婆媳生活,使罗淑华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顺”的含义:做为儿女,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容易的,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终会有回报。她一直认为:人人都有老的时候,我们要给下一代做好榜样,现在如何对老人,以后子女就可能会如何对待我们,人人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敬。
罗淑华不仅是个好媳妇,还是个好邻居、好妻子、好母亲。她乐于相助,与邻里和睦相处;一个人扛着家庭的重担,却从没有向丈夫发过一句抱怨。左邻右舍的邻居都说她是一个挑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好儿媳。但当人们说起这些,她总是说:我做的这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都会老的,老人前半生辛苦养育了儿女们,现在该儿女尽心回报他们了。简单朴实的话语,透出她质朴的感情世界。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朴实无华的罗淑华身上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面对罗淑华的感人事迹,我们想到了一首歌:心有多宽,爱有多重,走过风雨才能懂;心在爱中,慢慢靠拢,多少沉重变轻松,再多纷扰也要真情相送,再苦再累也要从容面对,把我的真心放在你心中,我的爱就是一片天。
最美家庭事迹篇2
不知不觉,我步入婚姻的殿堂已有十四个年头。我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十四年来,公公、婆婆、丈夫、我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我们同住一起,同吃一锅饭。都说婆媳关系是天下最难相处的关系,我却不尽然,老人不易,互相理解支持,哪怕有再多的磕碰困难也能解决。
刚结婚时我们夫妻两人在外上班,公公婆婆跑运输,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同年我怀孕,生下女儿李佳鑫,婆婆跟车不忙时,便在家帮忙照顾我和孩子。有女儿后,丈夫辞职在家跑起了运输,我便跟丈夫出车。一家人的生活节奏快乐而充实。
在2010年,突然有一天婆婆腿疼,不能走路,到市医院一检查,膝盖积水,随即住院做手术,术后恢复中有一天出现全身疼痛,到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情况越来越严重,手也严重变形,不能吃饭,躺床上不能翻身,不能穿衣,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
我便开始全职在家带孩子,照顾婆婆。因为当时我们拉的是水泥,为了省卸车费丈夫公公出车不在家,照顾婆婆的责任便全部落在了我身上。因为类风湿严重,不止全身疼痛,手变形,胳膊也伸不直,帮婆婆坐起来穿衣服,都是一件难事,都要累出一身汗。
婆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要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需要人侍候,婆婆不好意思,尽量少吃不喝,我说:那怕啥,你多吃点,身体壮了,病才好得快。我尽量变着花样做婆婆爱吃的,天气晴朗时把150多斤的婆婆挪到轮椅上推到阳台上晒太阳。因为不能行走,怕腿部萎缩,每天要给婆婆按摩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给婆婆倒水洗脚,女儿虽然年幼,但也懂事的拿毛巾给奶奶擦脚。
祸不单行,在一次出车时,公公不慎从车上摔下来,腰部受伤,行动也非常困难。照顾公婆、年幼的女儿。家里家外,当时就落在我一个人头上,为了生活丈夫自己一个人出车。
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交往的,但我们从未吵过嘴。
因为不能行走,怕腿部萎缩,每天帮婆婆按摩。婆婆双手变形,手指严重弯曲,从腿部开始到胳膊、手指,帮婆婆缓解不适。功夫不负有心人,婆婆心情放开,努力配合吃药,身体渐渐好转,虽然还不能行走,但能自己穿一些简单的衣服,把她扶起来能自己撑着坐,手指不能伸直,但能两手拖着碗自己吃饭了。
现在,婆婆能坐在轮椅上自己到外边跟邻居唠嗑,丈夫出车回来也帮忙做一些家务。我们一家人虽然苦,但也快乐。
这十四年来,我越来越深刻感受到,家不一定要奢华,但一定要温馨。有一个温馨温暖的家,身体再累,心也是愉悦。(简单写一句婆婆或者老公怎么对你)。有一种幸福叫平凡。幸福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幸福就是婆婆坐在轮椅上看着我笑,幸福就是当我累得直不起腰时,身后有一个坚实的臂膀给我依靠。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我们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我常常对自己说,不攀比,不妒忌。尽管不能给孩子雍容华贵的生活,可是,我可以以自己榜样,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形象!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孝德传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是一种核心的理念与精神,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其中的精髓。我相信我的家庭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会越来越好。我也相信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相信也很多,象我一样的妇女同胞们也很多。今天我只是作为代表站在这里,也是我会让孝亲敬老的美好传统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美好。
最美家庭事迹篇3
于xx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她自20xx年退休后就步入了社区工作。曾任先锋办事处老年协会副主任,现任长江社区第一党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她和老伴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和为左邻右舍邻居服务的机会。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做出重大贡献,展示出当代一名退休共产党员在社区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他们努力为老年朋友服务
她和老伴都是勤奋好学的两位老人,为了活跃老年朋友的文化生活,在他们的眼里老年朋友的健康、快乐是她最大的幸福。为了活跃老年人的生活,还把自己家的保健磁带拿出来,并亲自到绿园小区和宣庆小区学习各种舞步。学习新十六步、十六步、二十步、五十六步等,然后在所住的小区里亲自教老年朋友。大家在教与学的过程和休息中,唠唠家常,增进了了解和友谊,愉悦了心情、锻炼了身体,同时也增进了小区的和谐与稳定,丰富了老年朋友们的万年生活。
为了让老年朋友们能坐到一起唠唠家常,从而消除部分老年人的寂寞。他们自己用手一针一线地缝了七、八个椅垫,放在楼下的报亭里,谁来谁坐,以免老人们着凉。
于xx还和老伴为了增强保健知识,订购了《老年报》、《老年学习生活》、《退休生活》,还购买了洪昭光的《让健康伴随着您》、《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等书籍。并利用手中的学习材料为依据,编写或老年朋友通俗易懂的老年保健知识,给予老年朋友们进行老年保健知识讲座。如:《热敷可缓解老花眼》、《下蹲运动促健康》、《运动抗癌保健康》、《老年人不宜空腹晨练》、《散步是常寿“秘诀”之一》,《延年益寿“五字”经》、《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平衡》、《每日健康行为的基本准则》、《常吃胡萝卜预防关节炎》、《有些老人不宜大笑》、《几种食物堪称天然脑黄金》等。多年来进行老年保健知识讲座60余次。两位老人为使广大老年朋友健康,长寿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同时他们也成了大家的知心朋友。
两位老人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协助社区认真搞好有关宣传工作。宣传《老年权益保障法》、《防火安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创建和谐社区首先要提倡孝道》、《青少年绿色上网》、《中小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寻求警方救援》等。为增强社区老年朋友依法维权,教给老年人如何依法维权,为在社区内形成敬老爱老的良好的社区风尚,为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和防火观念,以及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做出了他们的努力。他们还在社区发表了《创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孝道》的文章,指出父母给了儿女生命,尽了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儿女应尽赡养和孝敬父母的责任,实施孝道是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在文章中向广大的青少年提出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的倡议。这篇文章的发表为推动社区重孝道、创建和谐社区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为创建文明楼到献计、献策
在创建文明楼道的过程中,他们倡议:创建楼道文化,让楼道文化逐渐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素质。在他们的倡议下,《八荣八耻彩画》进楼道、《共产党员职责》进楼道。《五爱》《四有》进楼道,为了美化环境,他们还把自己家的六盆花献了出来,分别放在走廊的窗台上,还每天负责浇水。在她的呵护下,花开四处香。在环境美化和净化的过程中,随地仍碎纸的现象没有了,乱写乱画的现象没有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真正达到了创建文明楼道的目的。
三、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于xx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成了她的职责。虽然她已经退休在家,但她始终不忘教育青少年的责任。他们老两口给社区中小学生讲了《中小学生为什么不能喝酒》,指出了青少年正在长身体时期,喝酒容易伤身,影响健康,酒精刺激影响记忆力,使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喝酒过量使人失态,甚至干出违法乱纪犯罪之事,葬送自己的前途。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党员叫于xx,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他们尽自己所能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用爱架起了邻里之间友谊的桥梁,用爱创建社区的和谐。用爱谱写共产党员争先创优新篇章。
最美家庭事迹篇4
王美丽,一个普通人的名字,在我们齐七小区居民的心中却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这种震撼不是来自“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来自王美丽家庭长期以来默默无闻为小区居民普及科学文化、为丰富小区居民健康快乐的业余文化生活,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退休以后的王美丽夫妇俩,是小区志愿者队伍的成员,也是文明小区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女婿王尚杰,不仅是小区的文艺骨干,还在周家渡各小区文化生活的舞台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足迹。他们一家,温馨和睦、其乐融融。看书、看报、制作科普宣传版面、写读书笔记、收集整理各种健康科普等信息是他们的一大爱好。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闲暇之余,家庭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使家庭不仅是生活的港湾,更是共享学习乐趣、提高生活品味的舞台。
十年前,王阿姨正是通过家庭学习的心得体会,在小区组建了老年“读报小组”。她深知小区内有些老人因缺少精神食粮而难与人沟通的困惑,动员老年朋友一起加入到“读报小组”中来。使小区老年朋友有了一个了解国事、天下事的窗口,提供谈天说地侃新闻、倾诉心里话的场所。为了满足老年人特殊的学习需求,王阿姨备足了功课.如:通俗易懂的国内外形势的宣讲,和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科普新理念,或解答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子女的纠纷问题等。如:“5.12”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地震来临如何避险?”教会老人们如何应对地震小常识的同时,也动员他们一起参与慈善募捐,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她的“读报小组”,曾被周家渡街道评为“优秀读报小组”的光荣称号。
十年前,为抵制陋习、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也与小区居民共享由新科学带来健康新生活的成果,王阿姨自觉肩负起小区普及科学文化的重任,在楼道里设立了“科普园地”。把科学生活的.理念以宣传版面的形式传递到每家每户,每月一期刊登在楼道的“科普园地”上。大到世博、奥运、文明礼仪知识方面,小到一日三餐的饮食起居,内容包罗万象。如:使用家电节能的小窍门、人人养成健康行为、防止肥胖也应该从娃娃抓起等。并不失时机结合突发事件及时编写科普小常识。如:浦三路加油站发生爆炸事故,出了主题“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的宣传版面。并不定期刊登宣传规范文明行为的漫画系列插图,挂在楼道内。
年高79岁王阿姨和她81岁的老爱人,为了使科普宣传版面做得既图文并茂又美观大方,花费了很多心思在里面。学剪纸、学绘画、练写仿宋字、学写毛笔字,每一块科普宣传版面都凝聚着他们夫妇俩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在王阿姨家里,常常可以看到夫妇俩,你来写字我磨墨;你来剪纸我画画。一期期精美的科普宣传版面总能吸引居民们的眼球,更是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十年来,使科普文化知识从楼组传播到小区十个楼组乃至整个小区。
十年来,王阿姨夫妇俩制作的宣传版面,共有167块;十年来,王阿姨自始至终辛勤地耕耘着她的“读报小组”、“楼组文化”象一颗螺丝钉,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小区科普事业上,难能可贵!她的家庭是周家渡社区“科普示范家庭”,名副其实!
一个立足小区、发挥特长,用满腔热情为我们齐七居民区普及科学文化作出很大贡献的王美丽家庭,在崇尚科学文化的今天,无疑是我们周家渡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杰出代表,功德无量!
最美家庭事迹篇5
xxx同志的家庭与千万个家庭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这普通的背后,却蕴藏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这一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同事、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爱岗敬业,工作楷模
xxx同志不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充分发挥军人的本色,认真履行职责,处处以身作则。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近几年,他担任我镇林工站站长,经常不分昼夜的奔赴在森林火灾第一现场,亲自指挥、加入灭火队伍,尤其是在逢年过节,举家团圆的时刻,林工站的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时刻准备着遭遇火情时进行紧急应对。每年夏天雨季来临时,他还主动参与到防洪防汛工作中,遇到大暴雨,整夜巡查,排除受灾隐患。正是因为他的突出表现,年度考核连续多年排名第一。这些荣誉的取得,与他爱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尊老爱幼,家中模范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xxx同志还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他把工作之余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身为一家之主,他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到“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作为儿子,他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他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为丈夫,他爱护妻子,与妻子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父亲,他以身作则,注重对儿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独立自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勤俭朴素,家中贤内助
xxx的妻子齐鸿燕同志在我镇职工餐厅工作,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恪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生活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儿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为了让丈夫做个清清白白的乡镇干部,不滥用权力,不迷失自己,她建立起比一般家庭更加纯朴和节俭的家风,牢固地守护着自己家门。她常吹家庭廉洁风,常念家庭廉洁经,督促丈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外做到“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
四、以德育人,父慈子孝
在父亲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之下,xxx同志将儿子党浩然培养出自立自强的性格,在生活上,独立自主,在思想上力求上进,在事业上努力拼搏。
在xxx同志带动和影响下,全体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精心营造出一个洋溢着温暖、民主、文明、科学的美好家庭。
最美家庭事迹篇6
何,1988年出生,进贤县三阳集乡大岭村委会瞿家村人,15岁的时候,她为了成全四妹和五弟的学业,毅然辍学赴广州打工。19岁的时候,母亲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她立即从回到母亲身边照顾母亲的病。母亲瞿腊香,1962年12月出生,父亲何万丑,1958年 4月出生,务农。
母亲瞿腊香的病是2019年5月发现的,这个病已经用去了将近三十万元。现在,母亲大部分时间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每过二十天左右就要接受输血,一次费用六七千元,几乎每次出院时都要欠医院一两千元,到医保报销和从亲戚朋友处筹措后再付齐。
母亲病发后,何就开始了照顾母亲和寻医问药之路。七年来,她独自带着母亲先后到过厦门、昆明、石家庄等地,最多的则是南昌。一次在南昌大学一附院,母亲因为高烧而晕倒,被送到急救病房输氧,那时她吓得大哭了起来,因为害怕,也因为孤独。那一次,她照顾着母亲住了十七天院,而自己也是在感冒发烧中度过的。
父亲何万丑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种着十多亩田地,无法照顾母亲。在家里,何对母亲寸步不离,给她梳头、洗脸、洗脚、按摩,照顾饮食起居,熬补血汤。家务事她全包了,有空时则了解一些和母亲病情相关的信息。
前期的费用已经让家里负债累累,目前现在接受的每月输血费用及不可预见的未来更是让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心力交瘁、苦不堪言。虽然疾病和贫穷无情地摧残着这个家,但这个家并没有因此而坍塌。关键时刻,瞿腊香的女儿何,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她用她对父母的爱诠释着感恩,她用她的青春注解着孝道……
很多的亲朋好友、很多的一面之交为她感动,在同龄人谈婚论嫁时,她仍坚持着自己照顾母亲,有些好心人为她介绍对象,她都拒绝了,她说母亲病好的时候,才是她出嫁的时候。疾病最是无情,但她用她的行动、她的韧劲诠释着人间大爱,传递着社会正能量,直至今天,她仍在努力着,仍在坚持着。
何孝心感动了乡邻,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2019年,三阳集乡政府为瞿腊香夫妻申报了低保,县民政局和乡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医疗救助及困难补助,县鱼蟹开发公司也为她家送来8000元,县妇联也送来了1200元慰问金。过年时节,村里人在筹备年货的时候,都会特意多准备一些,送到她家里,有的则送来一些钱。有了大家的帮助,何感觉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她用对母亲的孝心诠释着青春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