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需要花时间思考并结合主题来制定,相信大家对活动方案的制定已经不再陌生了,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教研小活动方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研小活动方案篇1
活动名称:
数一数,比一比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 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 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若干张;第三、四组:填空格图卡;第五、六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 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点子印数字。
二、四组,看标记涂图形。
三、五组,添、去点子。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教研小活动方案篇2
为了多渠道、多形式强化教研活动,促进校际间连片教研的有效开展,实现各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片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中心校教研工作安排,我片计划在3月10日-3月14日参加为期一周的“连片互动”听课教研活动,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教学质量中心意识,实施以研促教、以研兴教的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镇为本,营造良好教研氛围,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中心学校为示范,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一)、在连片教研中,以讲课、评课为载体,引导教师在主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理念,技能和经验,互动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以此改进、加强和完善本校的教研工作。
(二)、为各校的教师搭建一个有效的学习的平台,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组织领导:
组 长:谷京然
副 组 长:王喜军 魏宇
成 员:各校骨干讲课教师
四、连片学校:
张村北街小学、东里村小学、西里村小学
五、活动地点:
张村北街小学、东里村小学、西里村小学
六、参加人员:
三所学校的教导主任及参加活动的教师。
七、组织形式:
以张村北街小学为龙头学校,联合东西里小学共同参与活动,教导主任集体到各所小学听评课。
八、活动形式:
(一)观摩课堂教学
(二)课例评价、互动研讨
(三)评估总结
九、活动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参加连片教研筹备工作会
2、各校先在本校内选拔授课教师
3、教导主任到三所小学听课
(二)、现场活动
本学科教师及能调开课的教师参与活动,并做好听课笔记
(三)、评估总结
选出优秀讲课教师名单
教研小活动方案篇3
一、总体思路:
以进一步推动和落实新课程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目标为指导,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局教研室集体教研活动的总体思路:优化落实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落实力度;开展“观课、议课”“有效课堂”等开放式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找准切入点,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愿望,为实效的校本教研提供展示的平台和发展的机会。
二、活动目的:
1、发挥学校教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科研素养和适应性,以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研究、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加大研究落实的力度。
3、加强初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名师、骨干教师资源,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加快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活动要求:
1、本学期各学校数学教研组活动以“观课议课”、“有效课堂”公开课展示为切入点,坚持讲座研讨、观摩课研讨与培训交流相结合的教研活动。研究讨论中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及中心发言人。
2、主题教研活动要突出特点和特色,全员参与,策划好活动方案,做到既要有形式更要有内容,同时做好文本、图片的收集和总结工作。
3、主讲人提前一个星期确定主题并告知大家,主讲人对于主讲内容要有文稿,要求打印出来。备课组成员也要提前准备,上网找资料学习,讨论时每人至少说三点,观点要明确,语言要精炼,便于记录。
四、活动对象:
全体初中数学教师。
五、本学期活动安排:
第三周,初一,负责人:钟永婷,主讲人:李秋娇,记录人:钟永婷,实践人:陈瑞和刘永娟。
第五周,初二,其他由备课组长安排。
第七周,初三,其他由备课组长安排。
教研小活动方案篇4
一、
研究背景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而数学恰恰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教材内容大都是数字、概念、定量刻画等,比较抽象,没有语文教材中生动或感人的故事情节。有些人认为这门课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成绩下降。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直观教学兴趣浓厚,而淡薄于抽象讲解;对知识的学习即时兴趣浓厚,而缺乏兴趣的持久性;对单纯解题兴趣浓厚,而淡薄于算理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对知识的外部联系感兴趣,而淡薄于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乐于书本知识单纯学习,而淡薄于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小学生天真、活泼、求知欲望强,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数学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便有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九月
(1) 学习相关文献,制定实施设计方案和计划。
我组选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专题研究作为主题,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广泛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另一方面,从调查学情入手。长期跟踪调查班内学生的学习行为、心里状态、个人兴趣。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第二阶段实施指名了方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十月、十一月
这一阶段主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与个案分析。 (1)调查学生喜爱的学科,从学科的内容、性质上找途径。
(2)调查学生喜欢的教师。了解在学生心中什么样的老师更受欢迎。 (3)调查学生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4)调查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并跟踪观察,定期开展研讨交流。 这些调查分析研究为这个阶段的深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将调查得来的结论运用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阶段:归纳阶段十二月
经过
一、二阶段研究小结,把相关数据、典型材料、个案分析、经验总结收集归拢、重组整合、分类推理,,对总结材料的论点、论据进行充分的推敲考证,确保结题。
三、预期成果
通过课题的开展,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扩展他们的学习和思维空间,使其感受到学习及其成长的快乐,实现自我超越,提升自己生命价值和意义。教学上能体现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构建出一种适用的、高效的、现代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和高水平的学生。
教研小活动方案篇5
本学期,地理教研组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科研处和教务处直接指导下,紧紧围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抓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切实落实科研处和教务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科研处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地理教研组的实际,切实加强和落实如下工作。
一、重视学习,加强学科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知识,加强教材研究,学习大纲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教学观点,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质和教育水平。本学期教研组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下列学习活动:
1、加强新课程理论和教材、教法的校本培训工作,树立教育新理念。
2、开展专题教材的研究和探讨,优化教法。
3、提倡教师上网学习,收集资料和试题,进行教学和教材专题研究,精选试题提高教师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和水平。
4、深入研究新旧考试大纲,研究每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了解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动向。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本学期继续开展常规的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考试,研究练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提高备课、上课质量。
三、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
各备课组(特别是高一、二备课组)应组织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布置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校园,并逐步取得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落实教学常规,切实加强对教学五个环节研究。
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和测试等五个环节的工作,是平时教学的主要工作,花去了老师绝大部分时间,只有落实好这五项工作,并取得显著效益,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也显示出教师业务水平。本学期突出抓好二个环节,一是集体备课,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和模式,积累经验和资料,充实校本培训材料。二是作业和测试环节,特别是精选试题方面必须深入研究,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又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各备课组必须拿出练习和测试方案,规定合理练习量和测试量。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学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