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前制订的应用文种,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老师务必要强调创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街拍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街拍教案篇1
一、设计意图:
踩高跷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也是农村幼儿非常熟悉并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踩高跷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发展合作和竞争的意识。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踩高跷这一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大胆运用高跷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创造力。
2.促进幼儿平衡、弹跳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幼儿感受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活动准备:
1.用旺仔牛奶罐和布条自制高跷,每人一副。
2.划出足够的场地,确保幼儿足够的活动空间。
3.小毛巾若干,《喜羊羊与灰太狼》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带领幼儿做自编的热身操,激发幼儿参与的活动兴趣,将幼儿带入快乐的运动状态。
2.探索活动
(1)自由玩高跷
幼儿自由探索高跷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与几个小朋友一块玩,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创造出高跷的多种玩法,教师还可以请个别幼儿演示,并鼓励其他幼儿尝试这种玩法。
(2)踩高跷
教师示范两只脚踩在高跷上,两手分别抓住固定在高跷上的绳子,双脚交替往前走。再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发现并掌握动作要领: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要拉直布绳子,眼睛向前看。
(3)绕过障碍物踩着高跷走,把障碍物在地上一字直线或曲线摆开,让幼儿绕过障碍物踩着高跷走,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4)青蛙跳
将高跷摆成两条宽度不等的平行线,学青蛙跳,尝试用各种方式跳过高跷。活动后让幼儿总结青蛙跳的各种形式,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的跳跃方式,并让幼儿进行尝试。
*此环节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并熟悉高跷的多种玩法,锻炼了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了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合作游戏“给羊羊送食物”
(1)将幼儿分为红、蓝两队,每队中的两名幼儿为一个主体,两名幼儿分别从起点抱着食物,两人双手举起食物,跳过“小水沟”,越过灰太狼的高跷封锁线,将食物运到终点的羊村,此游戏可培养幼儿的互助协作精神。
(2)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背景音乐两队中的两名幼儿同时出发,比速度。通过这个游戏,促进幼儿平衡、弹跳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让幼儿感受到与他人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培养合作精神。
4.结束活动
身体做放松运动,然后用小毛巾给每个幼儿擦汗,本次活动幼儿出汗多,用毛巾给幼儿擦汗可以防止幼儿受凉感冒。让幼儿稍作休息再收拾器械回活动室。
街拍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别看我们小,我们的幼儿园生活可是非常忙碌的,基于这种情况,开展了《忙碌的早晨》活动,为了加强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的管理,提高教师组织晨锻活动的水平,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晨间活动内容对身体健康有不同的帮助,从而引导他们正确选择活动内容,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组织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讨论并制定晨间计划,知道哪些事可以快快地做,哪些事可以慢慢地做。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2、每天早上玩哪些晨间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
孩子们知道要珍惜时间。
环境准备
每人一张调查表、白纸若干、笔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课题
你每天早晨几点起床?都做了哪些事情?哪些和别人是一样的,哪些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二、通过与同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懂得怎样调整和合理安排时间
你的晨间活动快乐吗?为什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很匆忙很着急?
三、通过讨论,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调整调查表中的内容,为自己制定晨间计划
早晨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快快做的?做事拖拉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晨间计划呢?请你来说一说好吗?
四、教师总结
我们要想让全身各个部位都得到锻炼,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就要让上肢、下肢和身体其他部位交替得到锻炼。从下周开始我们就按照自己制订的活动计划行动吧!
延伸活动:
1、日常晨间活动中,提示幼儿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选择游戏内容。
2、根据幼儿列表中关心的问题,与幼儿共同讨论并调整晨间相关内容。
3、健康角共同收集有关运动后身体发展的资料。
4、家园共同组织幼儿运动会。
活动反思:
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设计出自己的“一周晨间活动计划”,每个孩子设计的活动内容都不单一,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活动很好地达成了预期目标。总之本次活动比较。
街拍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与品味课文,理解本文从“形象、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赏析诗歌。
2、体会作者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歌赏析。
3、学习柳宗元荡涤世俗的一切杂念,培养超越功利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在对具体词句、段落的品读中,理清作者赏析诗歌的基本思路。
2、难点:荡涤世俗的一切杂念,进入一种超越功利的审美境界。
【词语积累】
自食其力同流合污一尘不染万籁无声虚无缥缈平淡无奇精雕细刻空灵剔透
超然物外清高孤傲不动声色画龙点睛精雕细琢可望不可即
【朗读课文】
略
【课文分析】
诗歌通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对诗歌的鉴赏实际就是从文本出发去探求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意的过程。本文赏析先从解读诗歌的常识开始,利用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的形象,把画面中诗人没有直接写到的部分补充出来。再利用背景资料,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
重点是学习第四段细致地赏析方法,这是作者赏析文字中最见功夫的部分。
本文篇幅较长,要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评析的深刻。
本文难就难在作者细致的评析诗人艺术匠心上。针对本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
【思维训练】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明确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叙述与议论相结合。联想、想象部分为叙述。评析部分为议论。
2、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和关键段落。
第1段是总起,最后1段是总结;其它每个段落的开始句都是中心句。
3、从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其重点是什么?
从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看,本文是从“人物形象、诗歌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来赏析的。其重点是艺术特色。
4、什么是“押仄韵”?
“押仄韵”,是指诗歌的韵脚,即二、四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5、第5段与第4段是什么关系?它有什么作用?
第5段既是全文的结尾,也是对第4段内容的简明扼要的概括。它的作用是使作者关于艺术特色的见解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一目了然。
6、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②运用一些副词和关联词,如“首先、其次,由此可见、可是、相反,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使文章层次清晰,表意明确。
7、本文介绍的背景资料包括哪些?它对诗文赏析有何作用?
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的基本思想状态,时代背景,作品背景,鉴赏对象的相关信息等。它们可以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等。
8、你是怎么理解“独钓寒江雪”的?
“独钓寒江雪”是全诗的“诗眼”,是点睛之笔。题目让人产生疑问:“雪”怎么“钓”?这不符合生活常识,却符合诗歌语言的“反常性”,甚至成就了这首诗的灵性和美感。一个渔翁坐在白茫茫的雪世界,当然是为了钓鱼。但是,为什么在诗人的眼里却成了“独钓寒江雪”呢?此时此刻,这个渔翁已经成了诗人心目中的一个意象,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倾注了诗人的理想。雪是洁白的,掩盖了这个世界的所有的污秽和黑暗,而渔翁在此独钓,正应了屈原所说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绝、高洁的理想人格。可见,“独钓寒江雪”一句,注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所以,当我们读到这一句时,现实世界便被理想世界取代,那个“雪”字弥合了诗人、渔翁、读者的距离,使我们在一刹那间,荡涤了世俗的一切杂念,进入一种超越功利的审美境界。
9、模仿本文的写法,对柳宗元《渔翁》进行赏析。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完成“学习建议”。
2、自学《文中有“画”——〈冬天〉赏析》《〈窗〉的艺术辩证法》,复习《出师表》《桃花源记》《捕蛇者说》《登泰山记》,完成“学习建议”。
街拍教案篇4
[教学目标及重点]
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学生大笑),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读出紧张感,力求生动。
2.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词义句义不懂处做记号。
3.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重点解决的字词: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
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
黠:狡猾。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4.学生齐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节奏。
5.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
2.故事中的两只狼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3.故事中的主体是人还是狼?为什么?
4.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请试加以说明。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揣摩广思,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教师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强加于学生。)
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布置作业』
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课下在日记本上写一下,下节课集中展示。
?板书
街拍教案篇5
课题:《东郭先生与狼》
课型:比较探究课
上课日期:20xx年11月19日
姓名:刘勇
单位:滕州市洪绪中学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课文
东郭先生与狼(1课时)
预习积累: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
2.了解《中山狼传》,积累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
1.分析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
2.分角色朗读,理解文章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恶人和受难的人。
评价任务: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
2.比较探究本文与《渔夫的故事》的异同。
3.续写《东郭先生与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以学生讲述《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导入。掌握《中山狼传》和作者马中锡。
展示并解读教学目标。
二、朗读故事:
五位同学分别读东郭先生、狼、老先生、杏树、老母牛的话,一位同学读旁白,要切合人物身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抄写字词:
仁慈cí 退避bì 闷mēn死 愁闷mèn 作揖yī 斧锯jù 宰zǎi狼
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
原委: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来龙去脉:比喻人和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仙风道骨:指具有神仙一样的风姿、气质。
忘恩负义:指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2.领悟讨论:
用一句话概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告诉人们的道理(寓意)。找出故事的`“六要素”,划分情节结构,概括大意。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训练学生的感悟、分析、概括能力,达到朗读目标。
预设:
通过东郭先生救狼反而险被吃掉、最后杀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忘恩负义的禽兽不能心慈手软。
故事情节:
开端(1-2):东郭救狼。
发展(3-10):东郭问计。
高潮(11-17):诱狼入袋。
结局(18-22):东郭宰狼。
三、故事赏析:
1.探讨人物语言对话、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进而用两三个关键词概括东郭先生、狼、老先生、杏树、老母牛的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和技巧。把归纳概括5个人物形象的任务依次分配给各小组,讨论后依次展示。
预设:
东郭先生:解开书袋、让狼进去、放在驴背上、放了出来(动作描写)——仁慈;退避、周旋、围着驴子转、问三老、向杏树说原委、向老母牛作揖请教、向老先生跪说来龙去脉、和狼争辩(动作描写)——迂腐;“怎么能杀了它呢?”(语言描写)——愚蠢;也笑起来,两个人一起把狼宰了(神态、动作描写)——反省过来,不再愚蠢地讲究仁慈了。
狼:“先生如能相救,一定报答。”“先生救了我,我很幸运,但是……与其……还不如……为什么……”“老先生知其一,不知其二,起初……其实……”(语言描写)——狡猾、奸诈;向东郭先生逼来、张牙舞爪地扑过来、狼很高兴地同意了(动作、神态描写)——凶残、愚蠢。
老先生:眉毛都白了,拄着一根拐杖,仙风道骨,气质不凡。老先生大笑。说罢大笑。(神态、外貌描写)——聪慧智老的形象;用手杖敲着狼说:“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再不给我滚开,我就用这根棍子把你打死!”(动作、语言描写)——正气凛然、勇敢;“这么说,你也有错。”“还不如你们再做一遍给我看看。”“有尖刀吗?”“这种忘恩负义的禽兽……不是……而是……”(语言描写)——英明、机智、果断。
杏树、老母牛:“尚且……居然想免于一死!”“尚且如此,……还想免于一死吗?”(语言描写)——一生辛劳,而思想偏激的老者形象。它们以自身的遭遇告诉东郭先生,他应该被吃掉,而东郭先生临死却请教它们,更显示了他的迂腐。相对于老先生来说,杏树、老母牛起类比作用,为老先生出场做铺垫,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2.比较探究:本文批判的主要对象是谁?故事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也和《渔夫的故事》完全一样吗?
讨论后明确:本文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东郭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人最终战胜了邪恶。不同点是渔夫是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东郭先生是仁慈、迂腐、愚蠢而最后又反省了的受难者的形象,应当给予教育。
四、续写故事:
续写《东郭先生与狼》。
要求:
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故事要具备“六要素”;
利用对话、神态、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3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又 遇 恶 狼
——《东郭先生与狼》续写
话说十年前的中山一带,东郭先生杀死了一条饿狼。十年后的这一天,东郭先生赶集回来,又经过当年杀死那条饿狼的地方。
他骑着驴正走着,忽然掠过一阵阴风,只见前面站着一只极其凶恶的恶狼,双眼紧盯着东郭先生,恶狠狠地说:“东郭老儿,拿性命来,当年杀父,今日还债。”东郭先生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后,已一改当年的软弱,变得机智、勇敢了。他偷偷拔出随身携带的匕首,藏于身后。对狼说:“当日杀你父,一直愧于心,恰好又相遇,今日我偿命。”于是鞠躬假装投降。待恶狼逼近,猛然亮出匕首,刹那间恶狼的脑袋就搬家了。东郭先生笑着说:“与你这种恩将仇报的‘坏二代’讲仁慈是愚蠢的。上次你父要将我吃,幸有老先生相助,我才逃过一劫。狼羔子,你记住,邪永不胜正,你就永远的去吧!”
说罢,驴子一声长鸣,东郭大笑,二人扬长而去。
?点评】
这篇续写十分有新意。“六要素”齐全,故事完整,寓意深刻。运用鲜明、简练、工整的人物对话刻画人物,运用“拔”“藏”“鞠躬”“逼”“亮”等准确的动词描写人物动作,深化人物性格。“忽然掠过一阵阴风”的细节铺垫真实传神;“坏二代”“狼羔子”有时代感,妙趣横生;东郭先生由“笑”到“大笑”,是人战胜邪恶的神态升华;“驴子一声长鸣”是对主人的声援;“扬长而去”展示的是胜利者的姿态,意味深远,形象鲜明。
以上当堂成篇的学生续写习作,就权当本课的教学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