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计划好教案,能够更好地依照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进行规律改善,细致的教案会让老师的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以下是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数学教案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点数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幼儿正确点数7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多种玩具充当饼干
重点难点:
对掉下的饼干不多数。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幼儿扮演小动物,小动物饿了,需要找食物吃。
2、小动物去找好心的婆婆要吃的,好心的婆婆有要求,每个小动物一次只能够拿5块饼干,幼儿到婆婆那里取饼干。
3、小动物还是很饿,又去找糕点店的阿姨寻找吃的。阿姨也有要求,每个小动物一次只能够拿6块糕点。
4、小动物没有吃饱,又去超市买了每人7个草莓,他们吃得好开心啊。
5、小动物吃完了,感觉特别高兴,一起出去到草地上玩捉迷藏。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在讲课的同时,也应该增添课堂上的趣味性,才能在简单加减法计算的理解力上带来很大的提高。
教学准备:
老师可以准备多组卡片,上面全部都是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甚至为了能够增加难度可以进行加减法混合计算来为这堂课加分。
教学过程:
1、首先老师可以在黑板上举出一些简单加法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抢答,这对于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同时在增添孩子们自信心的问题上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改良。
2、然后老师可以将卡片摆到桌子上,将大班的同学分成四组由第一组开始进行率先答题,此时第四组的学生负责给第一组的学生进行抽题。以此类推确保游戏公平的进行,答题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分的奖励,答对数量越多自然获得的分数也就越高。
3、老师在这节课的尾声部分进行每组分数的相加计算,或者是让小朋友们自己计算出自己队伍获得的成绩,对于表现最棒同时也是获得分数最高的小组,老师可以给予适当文具铅笔上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加建竞赛的问题上带来更大的提升和改良。
结束:
简单加减法竞赛活动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在准确程度上取得进步和发展。这种趣味性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相信会让小朋友们对于数学课这门课程以及计算的效率上都得到加强。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 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 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 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好动和喜欢表达、好奇心很强、喜欢动手操作的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课程,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2、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整时
2、难点:认识半时
活动准备
小闹钟、幼儿用的时钟模型6个、大的挂钟(去掉钟面和秒针) 、标有1、2、3……时间的手绘时钟
活动过程
上课了,这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原来是邮递员送来了小咕咚送给小朋友的小礼物。(教师手拿礼物问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呢?请一个小朋友把礼物放到耳朵边听一听,然后让幼儿模仿听到的声音让小朋友猜是什么东西。——回答是闹钟)。闹钟是来干什么的?幼儿回答看时间、提醒我们该干什么了。
对了,小朋友说得很棒,那你们想不想学习怎么来认识时间呢?——想
教师将大挂钟挂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钟面,然后请幼儿回答他们看见什么?
幼儿争先恐后的回答:有两根小棒、有些小点、小棒一个长一个短……
教师总结:两根小棒分别叫分针和时针,分针长而细时针短而粗,钟面上还有12个小点,把钟面分成12个小格。
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用呢?
请小朋友分组讨论,然后请幼儿回答
教师在挂钟上拔动分针跑一圈,让幼儿观察时针。教师反复操作几次,让幼儿能慢慢体会。
请小朋友回答他们看见了什么。
教师总结:时钟跳动一格表示过了一个小时,分针跳动一个表示跳动5分钟。分针跑一圈时钟跳动一格。
教师将标有1、2、3……时间的手绘时钟挂在黑板上,讲解时针指到那里是几点。反复教幼儿认读,请小朋友认读。
收回手绘时钟,利用挂钟让幼儿认读整时。
请幼儿利用每个小组分得的时钟模型一个小朋友拔时间,其余小朋友认读。
幼儿掌握了后,开始讲解半时的认读。
将分针和时针都指向12点。拔分针到钟面的一半(即刻度6),让幼儿观察时针的变化。
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当分针走到钟面的一半,时针也将走的两个点的中间。比如1点半分针指到6,时针走到12和1之间。多举几个例子让幼儿体会。
教师随意拔一个时间(如2:30、3:30、5:30……),请幼儿认读。
教师报一个时间,幼儿动手在时钟上拔时间,教师巡察。对每组的情况有个了解,再针对此练习。
我们会认时间了,那知道了时间有什么用呢。(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时间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那下面我们来学时间操好不好?(双手模仿时针和分针)
小朋友起立,伸出双手。
教师说:早上7点了(左手正向上代表分针,右手在大概7点的位置代表时针),小朋友该起床了。
早上7点半了(左手指向6点的位置,右手指向大概7点和8点之间的位置),小朋友该吃早餐了。
早上8点了,小朋友该上学了
早上8点半了,小朋友该做早操了。(除了模仿时钟外,还要有做操的动作,伸伸腿、伸伸腰)
晚上8点了,小星睡着了、小猫咪睡着了、小朋友也该睡觉了。(睡觉的动作)(此灵感来自于智慧树中的时间操)提高幼儿学习时间的兴趣和认识时间对人的规范作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
时间到了10点30了(做完操后,教师看看时间说),我们的这节课也该结束了。小朋友再见。老师再见!(课后在户外游戏的时候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教师扮演老狼,有意识的模仿时钟报时,然后分组玩这个游戏,请幼儿来扮演老狼,将课堂中所学应用到游戏中,在游戏的同时加深幼儿对时间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注意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本节课即有教师的讲解也的操作。更注重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动手探究的欲望,也让他们从中获得了知识。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兴志很高,给了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允许他们出错,并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本节课基本上做到了幼儿为主导,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获得了成功感。在教学过程师幼儿的互动做得很好,幼儿的参与感获得了满足。
由于本节课属于幼儿自己的时间较多,幼儿的自律性不是很高,有的孩子活泼得有点过头了,导致整堂课看起来纪律不是很好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做得更好。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想需要的是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找幼儿的兴奋点,提起他们的注意。
利用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喜欢表扬,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小的粘贴或小红旗。分组比赛,在黑板上画一个台子,那个小组得到表扬就前进一格,看谁先到达顶点,这样即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又达到的教师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多准备一些时间模型,让每个幼儿人手一个(利用幼儿美术用书上的《制作时钟》在课前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个时钟)这样就让他们更多的参与进这课节。让每一个幼儿有事可做,那么这节课的课堂组织纪律将不用教师操心了。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 加深对各类物品的认识。
3. 能把相同的物品归类,并能初步按要求整理物品。
活动准备:
1.面包、糖果、水果标记的筐子各一个。
2.面包、糖果、水果混放在一起。
3.猴子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 出示小猴头饰,引起幼儿兴趣。
(1) 出示小猴头饰,情景导入,小猴的超市要开业了,商品很多,小猴子忙不过来,请小朋友帮忙整理货架。
2、按物品标志摆放物品。
(1)教师出示面包、糖果、水果筐,请幼儿说一说筐子里有什么食物?
(2)教师出示有标志的筐子,请幼儿观察上有什么标志。
(3)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讨论食品应该在怎么放?引导幼儿根据食品种类,把相同的食品放在相同标志的筐子里。
(4)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按标志挑选用品摆放,如:按苹果标志把苹果挑出来,放在有苹果标志的筐子里。
(5)分三组进行,食物摆放完之后,师幼共同检查摆放是否正确。
3.游戏“小猴商店”
(1)教师情景导入,请两名幼儿上台,一名幼儿发出指令,如:“请把苹果挑出来,放在有苹果标志的筐子里”
(2)游戏进行2——3次,教师指导。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6
课题生成:
思维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幼儿学箅思维,认为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问建立两种关系的综合,一种是类包含关系,一种是顺序关系,即幼儿思维中有非常原始的关于分类和排序的结构。分类同排序一样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我在数学角准备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小盟友帮片片排好队。有的幼儿已会按一规律排序,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发挥排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独立地找出图形规律进行排序。第二层次:在成人的帮且力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进行排序。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排序图(如图1、如图2),在活动前贴在数学角上,幼儿人手一套排序的图形娃娃操作材料,图形妈妈图片一张,每人一串“项链”。
活动过程:
1、出示排序图,引起幼儿活动兴趣,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出示一位图形妈妈说:“我是图形妈妈,我有许多图形娃娃,今天妈妈要带宝宝去游乐场玩。宝宝们,你们快排卧们已经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给图形宝宝排队,看圆宝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间隔着排队的。
(2)“看,三角宝宝和方宝宝也排好了队走来了。”
提问:“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出规律。
小结:三角宝宝与方宝宝也是间隔着排的。
(3)“图形妈妈正准备带图形宝宝离开家就听到了图j叫声,原来还有图形宝宝也排好了队”“看,这些可爱的图j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找出图形排列规律。
小结:圆宝宝、三角宝宝、方宝宝它们三个间隔着排酣
2、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图形妈妈带着图形!游乐场。有的图形宝宝坐上了碰碰车,有的图形宝宝爬一梯,还有的荡起摇船……玩的真开心!图形妈妈说:“时问我们该排队回家了,可只有排头的几个图形宝宝排好了卧妈可真着急呀。”“小朋友,我们图形宝宝排的队好不好?”
“x宝宝排在这儿!”
第一组按两种形状排序o△o△……
第二组按两种形状排序△口△口……
第三组按三种形状排序o△口o△口……
小结:小朋友帮图形娃娃排好了队,图形妈妈真高兴!许多的项链给小朋友呢1
3、游戏“看谁站得对又快”。
请小朋友看清你的项链珠子,是怎么排列的,就站在.子排列相同的圆圈上,看谁站得对又快。
活动延伸:
数学角中,提供木珠,各种塑料雪花片,图形片,可供{色、形状、大小排序。家长在家也可让孩子将鞋子、衣服、毛巾等按大小、颜色排序。
效果分析:
分类和排序一样,也是幼儿学数前的一种智力准备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幼儿学习数数,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次活动按两种形状排序,幼儿在数学角已见过,有了一定的经验准备,排列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让一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按三种形状问隔排序,这样能让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这也符合发展性原则。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易转移,动作的目的性不强,本次活动采用游戏的口吻,让幼儿帮图形妈妈把图形娃娃排好队,增强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专家点评:
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排序,是幼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逻辑能力,在排序活动中,幼儿要针对一系列物体某方面的特征,如长度、大小、重量等或物体之间的特定逻辑关系对物体的顺序进行调整。排序能力从小班就可以培养,但应当注意通过游戏的方式,并让孩子在手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掌握排序的方法。该课题的`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在轻松的、“玩”的过程中练习了排序。
反思与讨论:
本课题的设计者是怎样指导小班的孩子发现排序的规律的?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7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巨人和小怪兽》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比阅读、逐页阅读、自主阅读、连页阅读多种阅读的方法,理解故事内容。
2、愿意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会用清晰的语言揣摩故事中人物心理活动和角色对话。
3、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懂得与邻居之间要友好相处、宽容待人的道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大书,人手一本小书。
2、经验准备:幼儿对自己邻居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联结幼儿生活经验,初步感知邻居之间的相处关系。
(1)提问:你喜欢你的邻居吗?为什么?
(2)出示封面: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中也有一对邻居,他们是谁?巨人和小怪兽这对邻居关系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书。
2、对比阅读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了解巨人和小怪兽前后关系的转变。
(1)出示第一页和最后一页:请你对比一下这两幅图,巨人和小怪兽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巨人和小怪兽从互不来往的邻居变成了一对好朋友,这其中发生了三件曲折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书。
3、逐页阅读第2—5页,梳理故事第一个内容,感知巨人的友善。
(1)出示第二页:巨人在干什么?小怪兽怎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你是小怪兽会怎么想呢?
(2)出示第三页:小怪兽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偷野餐的?(丰富词汇:趁着、轻手轻脚、偷偷摸摸)
(3)出示第四页:巨人打球回来后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食物,他心里会怎么想?
(奇怪、惊讶)小动物们有什么好办法?
(4)出示第五页:巨人来到了小怪兽家门口。(教案来源:快思教案网)巨人会怎么问小怪兽?小怪兽怎么回答他?
听了小怪兽的回答,巨人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到底是怎么讲的。(播放录音)
小结:巨人想请动物们野餐,可小怪兽偷走了食物,还得意洋洋的不承认,这是巨人和小怪兽之间发生的第一件事情。
4、自主阅读第6—9页,讲述故事第二个内容,揣摩巨人的心理。
(1)巨人到底有没有揭穿小怪兽的秘密呢?请小朋友慢慢地阅读小书第六到第九页。(提出阅读要求)我们来学一学小学生,轻轻地回到座位上,每人拿一本书,翻到第六页,看到
第九页,看一看提问:巨人和小怪兽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2)个别幼儿讲述故事内容。
小结:巨人给小动物们讲故事,可小怪兽又偷走了故事书,还不承认,这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第二件事情。我们来看看最后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5、连页阅读第10—13页,讲述故事第三个内容,学习巨人的宽容。
(1)出示第十页:啊呀,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小怪兽会逃脱厄运吗?
(2)出示第十一页、十二页:请你仔细看图,和你的同伴讨论巨人和小怪兽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背景音乐)
(3)请个别幼儿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小怪兽心里怎么想?小怪兽会怎么说呢?
(4)交流讨论:你喜欢谁?为什么?
6、完整阅读,梳理整个故事内容,分享巨人的待人之道。(录音跟读)
7、结合生活,引导自主讨论,学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相处问题。
出示幼儿争抢玩具、涂鸦作业、相互泼水的生活照片:你觉得照片中的这两个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大家下课后可以先相互讨论一下,到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巨人和小怪兽》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01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