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老师们都能吸取不少的工作经验,制定教案是我们教学工作中比较复杂的一项任务,下面是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篇1
设计背景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主题。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你们发现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活动目标
1.学会吹泡泡并了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的特性(易爆 透明 七彩色)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泡泡水 不同形状的吹泡棒(△○?□☆)自制或购买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泡泡枪,同时打出许多泡泡,幼儿说出名称,引入课题。
二、 教师讲解泡泡水、吹泡棒,认识各部分名称。重点讲解泡泡的吹法,幼儿学习。
三、 操作实验:
利用圆形吹泡棒练习吹泡泡,并在吹的过程中观察泡泡的特点。
大大小小的圆形 透明 七彩色 容易爆破
四、 教师小结并让幼儿知道:圆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五、 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幼说出名称,教师再次设疑,引起幼儿探索与思考兴趣:那么想一想,它们吹出的泡泡又会是什么形状了?
六、 幼儿操作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提问。
七、 根据幼儿操作回答,教师逐一示范验证结果。
八、 小结:
原来不光圆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其他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动: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换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在太阳底下观察泡泡颜色,玩抓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平时,经常看见公园门口有许多孩子在玩吹泡泡游戏,而他们的年龄大多都在3岁左右,一个个满怀喜悦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谁吹的多等,由此激发了我设计此节课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到更多知识。”而本节课的选材也正是迎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故而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其乐融融的场景,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幼儿玩得还不是那么尽兴,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好在幼儿兴趣点最高时,终止了游戏,进行小结本次探索活动。通过这点,让我认识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则,有时候可根据孩子实际课堂情况做以灵活多变的调整,这样又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2、知识:感受大小的不同,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3、能力、技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表演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泡泡糖、泡泡器、小狗、小猫头饰各一个、课件、金箍棒、布帘和架子
活动过程实录
一、律动:教师放幼儿乐曲《走路》,幼儿伴随着音乐,模仿小动物的走路姿势入场。
二、游戏:
1、魔术师变魔术:
宝宝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魔术师(两位教师藏在用布帘挡着的架子后面扮演小动物),你们猜一猜它们是谁?(幼儿听动物的叫声说出它们的名字),你们想让魔术师给我们变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想让哪位魔术师先给我们表演?幼儿自由发言选定一位魔术师。宝宝们快闭上眼睛说变、变、变,看小狗魔术师(小猫魔术师)给我们变出什么来了?幼儿说出泡泡。我们再请小猫魔术师(小狗魔术师)为我们变魔术,闭上眼睛说变、变、变,变出什么来了?幼儿说出泡泡。小猫魔术师和小狗魔术师变出的两个泡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那小朋友喜欢大泡泡,还是小泡泡?请幼儿自由选择魔术师,变出自己喜欢的泡泡。
2、幼儿变魔术
宝宝们看魔术师变魔术,你们想变魔术吗?好,下面就请魔术师休息,由你们这些小魔术师来变魔术。老师闭上眼睛说大泡泡,你们就用手势变出大泡泡,我说小泡泡,你们就用手势变出小泡泡,准备好了吗?开始!
(1)、老师说,幼儿变。
(2)、一个幼儿说,其他幼儿变。
3、小鱼变魔术(观看课件)
宝宝们,鱼儿见我们玩的这么高兴也游来了!我们一起叫鱼儿的名字,请它们出来吧!鱼儿、鱼儿游出来。播放课件,鱼儿出来了,听它们在说什么?鱼儿说:“我也会变魔术!”小朋友们想看吗?我们一齐说:“鱼儿、鱼儿变、变、变!”大鱼儿变出什么来了?(泡泡)我们再一齐说:“鱼儿、鱼儿变、变、变!”小鱼儿又变出什么来了?(泡泡)鱼儿变出了几个泡泡?这两个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不同?哪位小朋友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大泡泡,用金箍棒去指一指,指对了,我们一起用笑脸鼓励他。同样的方法找出小泡泡。
三、体验实践活动:吹泡泡
鱼儿说:“你们的火眼金睛可真厉害!我们从东海龙宫带来的礼物奖励给你们了!”小朋友猜一猜什么礼物?出示泡泡器,请幼儿说说玩法,教师补充。重点强调瓶内液体不能接触到嘴。请幼儿尽情地吹泡泡,感受泡泡大小的不同。
四、延伸活动:到室外去感受阳光下吹出的泡泡和室内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同。
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了解不同形状的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大胆猜想,自觉记录探索的结果。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泡泡器、记录表、泡泡水、抹布、各种形状的记录贴
活动重点:
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发现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动手记录探索结果。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发幼儿的兴趣。
1、播放音乐《吹泡泡》,请幼儿说一说你在歌曲里都听到了什么?(吹泡泡)
2、教师为幼儿出示“吹泡泡”工具,请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用它能做什么?”,以问题引出主题“吹泡泡”游戏,激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为新知识做铺垫。
二、感知探究。
1、教师出示圆形吹泡器并利用圆形吹泡器吹泡泡,请幼儿观察圆形吹泡器所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部分幼儿上台尝试,并说出圆形吹泡器所吹出来的泡泡的形状。
2、教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猜想不同形状的吹泡器所吹出泡泡的形状。
3、请幼儿带着自己的猜想选择自己喜欢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三角形、等工具),边实验边记录结果,对幼儿感觉疑惑的问题“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状应该是怎样的?”,利用提问问题:“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你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
4、教师收取记录表,对幼儿记录的结果进行讲评,对有不同答案的结果教师进行实验证明,让幼儿对探究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三、活动扩展。
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吹泡泡工具,通过自己制作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进行实验,进一步证明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与反复操作中,分析影响用泡泡器拉出大泡泡的相关因素。
2、体验合作拉出大泡泡的快乐,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泡泡秀道具、视频
2、学具准备:各种幼儿自制泡泡器(所用材料:吸管、棉线、毛线、扭扭棒),泡泡水。
活动重难点:
重点:两人合作拉出大泡泡
难点:找到影响拉出大泡泡的相关因素
活动过程:
一、说说泡泡器
——前段时间大家在班级里制作大泡泡器,这里是你们已经做好的大泡泡器,谁来说说你们这样设计的理由?你们觉得哪个泡泡器最有可能拉出大泡泡?
二、用泡泡器拉泡泡
1、两两合作尝试拉大泡泡
(1)引出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试玩一下,要求是两两合作,先来试试自己制作的大泡泡器,看看能不能顺利拉出大泡泡!如果拉出来了,想想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没能拉出大泡泡,思考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2)幼儿合作拉泡泡
观察重点:观察幼儿两人合作拉泡泡的方法;观察幼儿是否关注到“膜”;观察幼儿是否调整拉泡泡的方法。
(3)交流拉泡泡的感受
——你们哪几组拉出了大泡泡?
——介绍一下拉出大泡泡的好方法?未能拉出大泡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把泡泡器完全浸在泡泡水里,看到一层膜,同时朝一个方向拉,才能拉出大泡泡。
——你们觉得要拉出大泡泡除了方法之外,和材料有关系吗?
过渡语:我们可以试试别的小组制作的泡泡器,这样会有更多的发现。
2、再次尝试拉泡泡
——现在我们用刚才讨论的办法再去试试,如果还是没能拉出大泡泡,我们再找找原因。
三、延伸活动
——今天,我也有一个大泡泡器,你们觉得能拉出大泡泡吗?
——神奇的泡泡器还能变成一场好看的魔幻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洗涤用品调出泡泡水,知道洗涤用品在水里能溶解会产生泡泡。
2、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3、培养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探索的能力,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吹管、小勺、小碗若干。
2、洗衣粉一袋、餐洗一瓶、洗手液一瓶(都贴有数字标签),泡泡水两瓶(吹具形状不同)
3、塑料小盆三个(贴有数字标签),凉水一桶,水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让幼儿观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孩子们,看我玩的。你们想和我一起玩泡泡吗?可是只有一瓶泡泡水,没得玩。我们一起来制作泡泡水玩好吗?
二、展开:
1、要求幼儿三人一组分工合作。教师讲解合作规则。要求幼儿一定负责好自己的工作。
2、幼儿认识操作材料。教师:今天我准备三种洗涤用品,他们是1号、2号和3号?猜猜一号是什么呢?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把它撒进去,是什么呢?(2号和3号教师给予相关提示)
3、幼儿初次尝试用洗衣粉调制泡泡水。
(1)为幼儿分发同样多的水,幼儿每人舀一勺洗衣粉,然后小棒搅拌,试吹。
(2)提问:“洗衣粉到哪儿去了,有什么好办法让它溶解的快些?(小棒搅、加热水)溶解到水里能变出泡泡来吗?
(3)把洗衣粉的水倒进1号小盆,并冲洗干??
4、尝试用餐洗净和洗手液制作泡泡水(步骤同上),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吹泡泡,分享成功的喜悦。
5、你是怎样弄出泡泡来的?泡泡为什么能飞起来?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寻找泡泡与吹具的关系,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形状的吹具。
小结:形状不同的吹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6、游戏体验――吹泡泡
(1)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吹泡泡,分享成功的喜悦。
(2)教师引导说出泡泡的特性。引导幼儿手拉手围成大圆圈,模仿泡泡飞高、飞低、爆炸等动作。
三、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进一步观察泡泡。
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体验诗歌的意境美。初步感知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2、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3、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蝌蚪、花朵、白云、树叶等图片若干及桃子图片一张,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课题引入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自由唱唱跳跳进活动室,体验快乐情绪。(吹泡泡的歌曲)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2、这些泡泡真漂亮,是谁吹的呀?老师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圆的。大的,小的,五颜六色)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你们高兴不高兴?(高兴)
3、今天,泡泡王国呀,也来了许多泡泡,但是这些泡泡和老师刚才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一起看看是哪些泡泡好不好?
二、多媒体课件,学习诗歌(一)出示图像引导语:你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鸡蛋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泡泡?(鸡蛋泡泡)鸡蛋泡泡到我们班做客,我们拍手欢迎它。这么漂亮的鸡蛋泡泡会是谁吹的呢?为什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
2、苹果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泡泡?
(2)苹果又是谁吹的泡泡?
(3)为什么说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
3、星星。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星星泡泡)这么漂亮的星星泡泡是谁吹的呀?(我们一起猜猜看)
b.出示月亮,小朋友说的真棒,这么漂亮的星星泡泡是月亮吹的。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幼儿跟读。
c.为什么说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因为月亮和星星总是在夜晚一起出现,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是星星的妈妈,所以说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
4、雨点。
a.这是什么泡泡?(雨点泡泡)
b.可是雨点泡泡不知道他是谁吹的泡泡,小朋友帮他想想?(乌云)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
5、根据图像,师生共同念上面四句。
a.现在我们把"什么是什么吹的泡泡"连起来讲一讲。教师接上最后一句: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
b.老师提问:我吹的泡泡是什么?
为什么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因为我吹泡泡时的心情和唱歌、欢笑时的心情一样,都很开心,所以"")
6、集体念诗歌两遍。
(1)教师:哇!这么多可爱的泡泡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师范读。(配乐)
(2)这么好听的诗歌,我们给起个名字吧!(题目叫《吹泡泡》)
(3)这首诗歌真美,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读呢?(用美美的声音,要读得轻轻的,要用温柔的声音来念。)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歌吧!(可跟着背景音乐边朗诵诗歌边表演)
三、启发幼儿仿编诗歌引导语:
你发现我们的身边什么也会吹泡泡,它吹出的泡泡又是什么?
1、现在请你们到后面去找一找,找到之后轻轻的坐回自己的位置。
(幼儿自由选择"泡泡",如:蝌蚪、海浪等)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泡泡,会是谁吹的泡泡?还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讨论讨论。
2、依次请三名幼儿示范仿编。并把幼儿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我发现树叶是大树吹出的泡泡。
我发现小蝌蚪是青蛙妈妈吹得泡泡。
我发现花朵是土地吹的泡泡;我发现白云是蓝天吹的泡泡我发现西瓜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我发现汽球是小朋友吹出的泡泡。
露珠是小草吹的泡泡葡萄是滕儿吹的泡藤儿还会吹出哪些泡泡?(西瓜、南瓜、冬瓜、葫芦)(在幼儿选择的两个事物中必须有一样是圆圆的,这样才更加贴切,更符合诗歌的意境。)
3、全体幼儿进行仿编。每三个一组把编出来的诗歌念给客人老师听。
四、到户外继续找"泡泡"小朋友你们真棒,又编出了那么好听的诗歌。
除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泡泡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也把它编成好听的诗歌好吗?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附:诗歌《吹泡泡》
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
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更加体验到泡泡不但好玩,而且泡泡更有着更多的本领,幼儿能开心快乐地在游戏中得到了享受与进一步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良好倾听的习惯,在师幼的互动中得到了和谐自主的发展。
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会吹泡泡并了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的特性(易爆透明七彩色)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泡泡水不同形状的吹泡棒(△○?□☆)自制或购买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泡枪,同时打出许多泡泡,幼儿说出名称,引入课题。
二、教师讲解泡泡水、吹泡棒,认识各部分名称。重点讲解泡泡的吹法,幼儿学习。
三、操作实验:
利用圆形吹泡棒练习吹泡泡,并在吹的过程中观察泡泡的特点。
大大小小的圆形透明七彩色容易爆破
四、教师小结并让幼儿知道:圆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五、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幼说出名称,教师再次设疑,引起幼儿探索与思考兴趣:那么想一想,它们吹出的泡泡又会是什么形状了?
六、幼儿操作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提问。
七、根据幼儿操作回答,教师逐一示范验证结果。
八、 小结:
原来不光圆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其他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动: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换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在太阳底下观察泡泡颜色,玩抓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平时,经常看见公园门口有许多孩子在玩吹泡泡游戏,而他们的年龄大多都在3岁左右,一个个满怀喜悦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谁吹的多等,由此激发了我设计此节课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到更多知识。”而本节课的选材也正是迎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故而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其乐融融的场景,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幼儿玩得还不是那么尽兴,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好在幼儿兴趣点最高时,终止了游戏,进行小结本次探索活动。通过这点,让我认识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则,有时候可根据孩子实际课堂情况做以灵活多变的调整,这样又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